《大学信息技术导论》 第4章 2004年8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1 认识计算机网络.  学习目标: 对各种生活中的计算机网络有一定的认识; 理解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及其功能; 说出计算机网络的三种类型及相应的特点; 了解因特网的发展历史。
Advertisements

NAT与ICMP交互.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第 10 章 電腦網路.
会计从业资格 会计电算化 精讲班 主讲老师:黄德建.
Internet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 二、Internet基础知识
第6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网考小组.
第 八 章 Internet 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 (省精品课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 (第八章) 华南农业大学  信息学院 1.
《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
计算机网络教程 任课教师:孙颖楷.
大学计算机基础 第 7 章 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 2009年秋.
第9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本章主要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组成和分类 网络协议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定义和功能、基本组成 OSI/RM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相关概念, 模型中数据传输 等)
LSF系统介绍 张焕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第六章 网络基础及应用 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简介.
计算机网络原理 主讲教师:欧阳宏基.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课件 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七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 4.1数字通讯入门 4.2计算机网络基础.
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 肖川 计算机网络与网页制作 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 肖川
第五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多媒体计算机.
第8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8.1 计算机网络概述 8.2 数据通信基础 8.3 计算机局域网 8.4 国际互联网Internet
6.1 网络概述 6.2 Windows的网络功能 6.3 Internet概述 6.4 Internet的使用 6.5 网上浏览工具的使用
网络设计与管理实践 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2.3 网络域名及其管理.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授课教师:买买提艾力
第17章 实现路由器.
無智慧報告—網路導論 義守電機 副教授 黃蓮池 在報告前.
>> 第三章 中文Windows XP >> 第四章 中文文字处理系统Word 2003
第7章 电子商务网络平台技术 7.1 通信技术 7.2 网络技术 7.3 数据库技术 7.4 Web技术.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 《计算机网络技术》 任课教师: 孙亚.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郭仲英
第6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4章 局域网工作原理.
第6章 广域网技术 主讲:方继才.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丁家营镇九年制学校 徐中先.
網路概論.
LSF系统介绍 张焕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Computer Network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y Rao zhijian.
第6章 网络互联技术与实践.
熟练掌握TCP/IP、IEEE802.3协议的主要内容
第6章 Internet 本章重点学习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有关知识。 学习了解Internet的发展历史以及它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计算机网络原理 徐明伟
2.5 多路复用技术 频分多路复用 时分多路复用 光波分多路复用.
计算机网络 吴功宜 编著 欢迎辞.
存储系统.
大学计算机基础 典型案例之一 构建FPT服务器.
PPPoE PPTP L2TP全解 方伟、产品策划 讲师的CSDN博客地址
管理信息结构SMI.
网络常用常用命令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华为—E8372h- 155 外观设计 产品类型:数据卡 建议零售价格:299元 上市时间:2017年6月7日 目标人群:大众
实用组网技术 第一章 网络基础知识.
乐驾-车载无线终端-CARRO 产品类型:车载无线路由器 建议零售价格:¥599 江苏鸿信
格物资讯开放ICON库 V0R2.
第十一章 電腦網絡.
数据挖掘工具性能比较.
CPU结构和功能.
多媒体技术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黄东军.
電子郵件簡介.
主要内容: 无线局域网的定义 无线传输介质 无线传输的技术 WLAN的架构 无线网络搭建与配置 无线网络加密配置
计算机网络与网页制作 Chapter 07:Dreamweaver CS5入门
第六章 电子商务平台构建.
IT 安全 第 9节 通信和网络控制.
第八章 总线技术 8.1 概述 8.2 局部总线 8.3 系统总线 8.4 通信总线.
数据报分片.
无线网络特性展现 张琦.
格物资讯ICON发布 V0R3.
3.8 局域网应用实例 某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网络中心组网实例 会议中心的无线组网实例.
入侵检测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毕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大学信息技术导论》 第4章 2004年8月

第4章 计算机网络

第4章 计算机网络

4.1 计算机网络基础 4.1.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4.1 计算机网络基础 4.1.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所谓计算机网络,是指利用通讯线路将多个独立的计算机相互连接起来,并在网络软件的支持下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的集合

4.1.1 计算机网络概述 2、 网络的功能 资源共享:软件、硬件 信息交换:电子邮件、新闻 分布式处理:多点协作 应用可靠性:冗余、备份

4.1.2 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1、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早期网络:完成数据处理与数据通信 两大基本功能 资源子网—负责数据处理的主计算机 4.1.2 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1、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早期网络:完成数据处理与数据通信 两大基本功能 资源子网—负责数据处理的主计算机 与终端 通信子网—负责数据通信处理的通信 控制处理机与通信线路

4.1.2 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个部分的结构图

4.1.2 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资源子网的组成 主机 终端 终端控制器 主机(host) 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工作站 4.1.2 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资源子网的组成 主机 终端 终端控制器 外设 软件资源 信息资源 主机(host) 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工作站 终端(terminal) 用户访问网络的界面; 终端可以是简单的输入、输出终端,也可以是带有微处理机的智能终端; 终端可以通过主机连入网内,也可以通过终端控制器、报文分组组装与拆卸装置或通信控制处理机连入网内。

4.1.2 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通信子网: 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 他通信设备组成,完成网络数据传输、转发 等通信处理任务; 4.1.2 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通信子网: 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 他通信设备组成,完成网络数据传输、转发 等通信处理任务; 通信控制处理机在网络拓扑结构中被称为 网络结点; 通信控制处理机作为与资源子网的主机、终 端的连接的接口,将主机和终端连入网内; 通信控制处理机作为通信子网中的分组存储 转发结点,完成分组的接收、校验、存储、 转发等功能;

4.1.2 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现代网络: 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大量的微型计算机是通过局域网连入广域网,而局域网与广域网、广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连是通过路由器实现的; 在Internet中,用户计算机需要通过校园网、企业网或ISP联入地区主干网,地区主干网通过国家主干网联入国家间的高速主干网,这样就形成一种由路由器互联的大型、层次结构的互联网络。

4.1.2 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由路由器互联的大型、层次结构的互联网络示意图

4.1.2 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 局域网 LAN 按 总 线 BUS 地 拓 星 型 STAR 4.1.2 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 局域网 LAN 按 总 线 BUS 地 拓 星 型 STAR 理 城域网 MAN 扑 环 型 RING 范 结 树 型 TREE 围 广域网 WAN 构 网 状 MESH

4.1.2 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 有线网 按 点对点 按 服务器/客户机 传 通 服 输 信 务 介 方 方 4.1.2 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 有线网 按 点对点 按 服务器/客户机 传 通 服 输 信 务 介 方 方 质 无线网 式 广播式 式 对等

4.2 数据通信基础 4.2.1 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 通信系统模型: 变换 信源 信宿 噪声 信道 信源:模拟信号、数字信号 4.2 数据通信基础 4.2.1 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 通信系统模型: 信源:模拟信号、数字信号 变换:调制解调、多路复用、数据编码 信道:带宽与容量、误码率 变换 信源 信宿 噪声 信道

4.2 数据通信基础 数字信号:当通信中的数据用离散的电信 号表示时,就称为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当通信中的数据用连续载波表 4.2 数据通信基础 数字信号:当通信中的数据用离散的电信 号表示时,就称为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当通信中的数据用连续载波表 示时,就称为模拟信号。

4.2 数据通信基础 主要技术指标: 调制速率(波特率) 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波形数,单位为baud。 数据传输速率(比特率) 4.2 数据通信基础 主要技术指标: 调制速率(波特率) 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波形数,单位为baud。 B=1/T 其中 T 表示单位脉冲宽度。 数据传输速率(比特率) 每秒能传输多少构成数据的位数,它以位/秒为单位,简称bps。

4.2 数据通信基础 主要技术指标: 带宽:信道所能传输信号的频率范围 容量:信道每秒钟所能传输的比特数 4.2 数据通信基础 主要技术指标: 带宽:信道所能传输信号的频率范围 容量:信道每秒钟所能传输的比特数 误码率:在通信系统中衡量系统传输可靠性的指标, 它的定义是二进制码元在传输系统中被传 错的概率: Pe = Ne/N 其中 N 表示传 输的二进制码元总数;Ne表示被传错的码 元数。

4.2 数据通信基础 4.2.2 数据通信方式 单工: 单向传输 半双工:双向但某个时刻只能单向传输 全双工:双向同时传输 4.2 数据通信基础 4.2.2 数据通信方式 数据传输方式(1): 单工: 单向传输 半双工:双向但某个时刻只能单向传输 全双工:双向同时传输

4.2 数据通信基础 4.2.2 数据通信方式 串行:通信线路只有一条(或2、4条),与传输数据无关, 用于远距离传输。 4.2 数据通信基础 4.2.2 数据通信方式 数据传输方式(2): 串行:通信线路只有一条(或2、4条),与传输数据无关, 用于远距离传输。 并行:通信线路与数据传输的位数相同,用于短距离传输。

4.2 数据通信基础 4.2.2 数据通信方式 数据传输方式(3): 同步:同步传输采取的是位同步的技术,即各字符没有起止位,接收端和发送端的时钟必须取得同步。能识别每一位。 异步: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在发送数据前无需协调(同步),只要数据准备好即可发送,可以有任意长的发送间歇。

4.2 数据通信基础

4.2 数据通信基础 4.2.3 数据传输技术 数据传输和调制解调 4.2 数据通信基础 4.2.3 数据传输技术 数据传输和调制解调 为什么要调制:数字信号不利于长距离传输,由无数个谐波组成,频带很宽,因此相应的损耗也很大。一个正弦信号能比其它信号传输到更远的地方。 调制方式:调幅、调频和调相。正弦信号的振幅、频率或相位被调制后可用来传递信息。 通过改变幅度、频率和相位变化的状态数,可以在一个载波周期中(一个状态变化)编入多位数据 。

4.2 数据通信基础 4.2.3 数据传输技术 基带传输:信号未经调制而传输,LAN中使用 基带传输,需好信道。 4.2 数据通信基础 4.2.3 数据传输技术 基带传输:信号未经调制而传输,LAN中使用 基带传输,需好信道。 频带传输:信号经调制再传输,收端解调。 宽带传输:利用更宽的频带进行多种数据传输。

4.2 数据通信基础 4.2.4 多路复用 把若干个彼此无关的信号合并为一个复合信号,并在一条共用信道上进行传输。

4.2 数据通信基础 4.2.4 多路复用 频分多路复用FDM:把若干路信号调制到频谱的不同位置,以便在同一介质中传输。 4.2 数据通信基础 4.2.4 多路复用 频分多路复用FDM:把若干路信号调制到频谱的不同位置,以便在同一介质中传输。 同步时分多路复用STDM:将不同的时隙平均分配给若干路信号。 异步时分多路复用ATDM:只有当某一路信号有数据要发送时才把时隙分给它,也称为统计时分复用。 波分多路复用WDM:一条物理信道中同时传输多路不同波长的信号。

4.2 数据通信基础 4.2.5 交换技术 1 线路交换 线路建立:建立点到点连接,呼叫应答 数据传输:通过连接线路进行数据传输 4.2 数据通信基础 4.2.5 交换技术 1 线路交换 线路建立:建立点到点连接,呼叫应答 数据传输:通过连接线路进行数据传输 线路拆除:传输完毕后释放线路 2 报文交换 传输前不需要专门建立链路,只需将相 关信息封装成报文利用当前链路进行网 络数据转发。

4.2 数据通信基础 3 分组交换 数据报:数据报分组自带地址信息 虚电路:永久虚电路 交换虚电路 电路创建 数据传输 电路释放

4.2 数据通信基础 虚电路服务 在传送数据之前,首先通过虚呼叫建立一条虚电路, 所有分组沿同一条路径传送,并且按发出顺序到达。 4.2 数据通信基础 虚电路服务 在传送数据之前,首先通过虚呼叫建立一条虚电路, 所有分组沿同一条路径传送,并且按发出顺序到达。 类似电路交换,建立连接之后,分组中只需要携带 连接标识,可以在建立连接时协商参数、开销等。 数据报 每个分组单独传送; 网络为每个分组单独选路,路径可能不同; 分组达到,顺序可能与发出顺序不同; 分组中需要携带完整的目的地址。

4.2 数据通信基础 虚电路服务 vc1 v1: A--1---4--B vc2: A--1--3--5--C vc2 1.3 1.2 4.2 数据通信基础 虚电路服务 1.3 1.2 1.1 2.3 2.2 2.1 A B C 1 2 3 4 5 vc1 vc2 v1: A--1---4--B vc2: A--1--3--5--C

4.2 数据通信基础 数据报服务 B.3 B.2 B.1 C.3 C.2 C.1 A B C 1 2 3 4 5

4.2 数据通信基础 虚电路和数据报比较

4.2 数据通信基础 虚电路路由表的建立 A E D C B H2 H3 H1 H4 H5 依次建立5条VC: VC1:A--B--E 4.2 数据通信基础 虚电路路由表的建立 A E D C B H2 H3 H1 H4 H5 依次建立5条VC: VC1:A--B--E VC2:A--B--D VC3:B--D--E VC4:C--E--D VC5:A--B--C--D 入口 出口 1 2 5 3 4

4.3 网络通信基础 数据传输模型: 数据通过发送器编码形成一定形式的能量,可以是电、光、 电磁波或声音。 4.3 网络通信基础 数据传输模型: 数据通过发送器编码形成一定形式的能量,可以是电、光、 电磁波或声音。 能量通过一定的介质(铜、玻璃或空气)进行传输。 在接收端将能量解码成数据。

4.3 网络通信基础 4.3.1 网络传输介质和设备 双绞线: 双绞线由两根绞合成有规则的螺旋形图样的绝缘铜线组成。 4.3 网络通信基础 4.3.1 网络传输介质和设备 双绞线: 双绞线由两根绞合成有规则的螺旋形图样的绝缘铜线组成。 分类:非屏蔽双绞线(UTP):外皮为塑料,不具有屏蔽能力。 屏蔽双绞线: 外皮为金属,具有屏蔽能力。 LAN上常用UTP,3类传10M,5类传10M/100M, RJ45头——以太网使用 RJ11头——电话使用

4.3 网络通信基础 双绞线

4.3 网络通信基础 同轴电缆 数字传输 50 模拟传输 75

4.3 网络通信基础 光纤

4.3 网络通信基础 光纤

4.3 网络通信基础 光纤

4.3 网络通信基础 无线与卫星通信技术 电磁波的传播有两种方式: — 以无线方式一种是在自由空间中传播; 4.3 网络通信基础 无线与卫星通信技术 电磁波的传播有两种方式: — 以无线方式一种是在自由空间中传播; — 以有线方式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中传输。 目前以无线方式进行通信的主要有: — 无线(radio); — 微波(microwave); — 红外(infrared); — 可见光(visible light)

4.3 网络通信基础 无线与卫星通信技术 微波通信 视距通信

4.3 网络通信基础 无线与卫星通信技术 微波通信 电离层反射

4.3 网络通信基础 无线与卫星通信技术 蜂窝无线通信

4.3 网络通信基础 无线与卫星通信技术 卫星通信

4.3 网络通信基础 常用网络设备 中继器: 信号还原再生,延长传输距离(Repeater) 集线器: 等同于多端口的中继器(Hub)

4.3 网络通信基础 常用网络设备 网桥: 分割冲突域,按照MAC地址转发数据(Bridge)

4.3 网络通信基础 常用网络设备 交换机: 等同于多端口的网桥,数据链路层设备(Switcher)

4.3 网络通信基础 常用网络设备 路由器: 网络中数据信息的路由转发设备,连接不同 网段和异构网络环境,网络层设备(Router)

4.3 网络通信基础 常用网络设备 网卡:主机与网络的接入设备(NIC)

4.3 网络通信基础

4.3 网络通信基础 4.3.2 OSI参考模型及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为网络数据交换而 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 4.3 网络通信基础 4.3.2 OSI参考模型及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为网络数据交换而 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 语义、语法与时序; 语义:用于解释比特流的每一部分的意义; 语法:语法是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 格式,以及数据出现的顺序的意义; 时序: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4.3 网络通信基础 4.3.2 OSI参考模型及网络协议

4.3 网络通信基础 4.3.2 OSI参考模型及网络协议 OSI参考模型 两大国际组织: 国际电报与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 4.3 网络通信基础 4.3.2 OSI参考模型及网络协议 OSI参考模型 两大国际组织: 国际电报与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 (Consultative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CCITT与ISO的工作领域是不同的: CCITT 主要是考虑通信标准的制定; ISO主要是考虑信息处理与网络体系结构。

4.3 网络通信基础 OSI参考模型

4.3 网络通信基础 OSI参考模型-数据传输过程

4.3 网络通信基础 OSI参考模型-数据传输过程

4.3 网络通信基础 TCP/IP模型

4.3 网络通信基础 TCP/IP模型与OSI模型的对应关系

4.4 局域网(LAN) 总线型拓扑结构 总线型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采用的是 “共享 介质”方式; 所有结点都连接到一条作为公共传输介质的总 线上; 总线传输介质通常采用同轴电缆或双绞线; 所有结点都可以通过总线传输介质以“广播” 方式发送或接收数据,因此出现“冲突 (collision)”是不可避免的; “冲突”会造成传输失败; 必须解决多个结点访问总线的介质访问控制 (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问题。

4.4 局域网(LAN) 总线型拓扑结构

4.4 局域网(LAN) 环型拓扑结构 结点使用点—点线路连接,构成闭合的环型结构; 环中数据沿着一个方向绕环逐站传输; 多个结点共享一条环通路; 环建立、维护、结点的插入与撤出。

结点使用点—点线路连接,构成闭合的环型结构; 4.4 局域网(LAN) 环型拓扑结构: 结点使用点—点线路连接,构成闭合的环型结构;

4.4 局域网(LAN) 星型拓扑结构: 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的关系 交换局域网的物理结构

4.4 局域网(LAN) IEEE 802参考模型

4.4 局域网(LAN) IEEE 802参考模型

4.4 局域网(LAN) 局域网产品类型与相互之间的关系

4.4 局域网(LAN) 虚拟局域网的实现技术 用交换机端口号 定义虚拟局域网; 用 MAC地址定 义虚拟局域网; 用网络层地址 IP广播组虚拟局域网。

4.5 城域网和广域网 4.5.1 广域网的特征 广域网用来构成能跨越任意远的距离,连接任意多台计算机的网络,并且是可扩展的。 4.5 城域网和广域网 4.5.1 广域网的特征 广域网用来构成能跨越任意远的距离,连接任意多台计算机的网络,并且是可扩展的。 广域网用包交换机来代替局域网的共享介质,保证了其可扩展性和足够的性能。

4.5 城域网和广域网 广域网的连接类型 线路交换网 专用线路网 分组交换网

4.5 城域网和广域网 广域网的接入方式 拨号线连接 4.5 城域网和广域网 广域网的接入方式 拨号线连接 拨号线连接是借助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 Public Switch Telephone Network),通过电话线以拨号方式接入网络的广域网连接方法。

4.5 城域网和广域网 广域网的接入方式 拨号线连接

4.5 城域网和广域网 不对称式数字用户线 xDSL是ADSL、SDSL、HDSL、IDSL和 VDSL技术的总称。 4.5 城域网和广域网 不对称式数字用户线 xDSL是ADSL、SDSL、HDSL、IDSL和 VDSL技术的总称。 不对称式数字用户线(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是一种调制技术,它利用普通电话线进行高速数据传输。ADSL能在现有电话线上传输高带宽数据、多媒体和视频信息,并且允许数据和话音在一根电话线上同时传输,它是单个计算机高速接入网络的最新技术。ADSL技术提供的数据传输速率是不对称的,下行速率:1.5Mbps-8Mbps,上行速率:16Kbps-640Kbps,

4.5 城域网和广域网 Cabel Modem Cabel Modem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又一种家庭电脑入网的新技术,它是一种以有线电视使用的 宽带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利用有线电视网(CATV)提供高速的数据传输的广域网连接技术。Cabel Modem除了提供视频信号业务外,还能提供语音、数据等宽带多媒体信息业务。这种技术也具有不对称的特性,其上、下行速率各不相同。Cabel Modem的上行速率是768Kbps,下行速率最高可以达到38Mbps。目前有两个Cabel Modem标准,它们是 MCNS和 DOSSIS。

4.5 城域网和广域网 DDN DDN(Digital Data Network)是公共数字数据网,是我国电信部门专为国内用户提供多种不同传输速率(64Kbps-2Mbps)的数字专线租用服务而建立的公共网络系统。 DDN可为用户提供一条高带宽、高质量的数据传输通道。数字专线有两个标准,T1 是北美标准,带宽为1.544Mbps, E1是欧洲标准,带宽为 2.048Mbps, DDN数字专线可提供高质量,高速率的数据传输,它常用于实现远程局域网之间点到点的连接

4.5 城域网和广域网 DDN示例 路由器 同步Modem DDN / 256K HDLC 天津大学 北京大学

4.5 城域网和广域网

4.5 城域网和广域网 Frame Relay 帧中继(Frame Relay)是80年代出现、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新的公用数据交换网,它是由X.25发展起来的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帧中继与X.25有基本相同之处是它们都用分组交换技术,都是对等式的点对点通信。 从设计思想上看,帧中继与X.25的差异是,帧中继注重快速传输,而X.25强调高可靠性,所以在X.25网内,对传输的数据进行校验,并具有出错处理机制,而帧中继省略了这个功能,因此,帧中继传输速度快(64Kbps-2.048Mbps)。

4.5 城域网和广域网 Frame Relay示例 帧中继 同步Modem 路由器 南开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校园网

4.5 城域网和广域网

4.5 城域网和广域网 4.5.3 城域网 城域网的主要功能 IP语音服务 高速网络接入 VOD视频点播 远程教育 远程医疗 远程监控

4.5 城域网和广域网 城域网建设中的问题 光纤的铺设 光纤的传输方案 接入方案的选择

4.5 城域网和广域网 4.5.4 光传输网络 摩尔定律和光纤定律 4.5 城域网和广域网 4.5.4 光传输网络 摩尔定律和光纤定律 早在1964年,英特尔公司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在一篇很短的论文里断言:每18个月,集成电路的性能将提高一倍,而其价格将降低一半。这就是著名的摩尔定律(Moore's Law)。 联合国“1999世界电信论坛会议”副主席约翰·罗斯 (John Roth)在10月10日论坛开幕演说时提出“新摩尔定律”——光纤定律(Optical Law),Internet频宽每9个月会增加一倍的容量,但成本同时降低一半,比芯片变革速度的每18个月还快。

4.5 城域网和广域网 ATM技术 ATM是一种面向连接的技术; 采用小的、固定长度53字节的信元作为数据传输单元; 4.5 城域网和广域网 ATM技术 ATM是一种面向连接的技术; 采用小的、固定长度53字节的信元作为数据传输单元; 能够支持数字、语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通信; ATM以统计时分多路复用方式动态分配网络带宽,网 络传输延时小,适应实时通信的要求; ATM没有链路级纠错与流量控制,协议简单,数据交 换效率高; ATM采用两级虚电路机制,增加了虚电路分配的灵活性; ATM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在155Mb/s~2.4Gb/s。

4.5 城域网和广域网 ATM技术 ATM是一种高速分组交换技术,交换的基本数据传输单元是信元; 4.5 城域网和广域网 ATM技术 ATM是一种高速分组交换技术,交换的基本数据传输单元是信元; 在ATM交换方式中,文本、语音、视频等所数据将被分解为长度 固定的信元(Cell); 信元有一个5字节的信元头(header)与一个48字节的用户数据 (user data),信元长度为53字节。

4.5 城域网和广域网 SONET/SDH技术: 同步光纤网的概念是由美国贝尔通信研究所首先提出来的; 4.5 城域网和广域网 SONET/SDH技术: 同步光纤网的概念是由美国贝尔通信研究所首先提出来的; 设计同步光纤网的目的是解决光接口标准规范问题,定义同步传输的线路速率的等级体系,以使不同的厂家的产品可以互连,从而能够建立大型的光纤网络; 1988年ITU-T接受了SONET的概念,并重新命名为同步数字体系SDH,使之不仅仅适用于光纤,也适用于微波和卫星传输,成为通用性技术体制; ITU-T对SDH的速率、复用帧结构、复用设备、线路系统、光接口、网络管理和信息模型等进行了定义,确立了作为国际标准的同步数字体系SDH;

4.5 城域网和广域网 SONET/SDH技术:

4.6 INTERNET 4.6.1 INTERNET基本工作原理 网络地址-IP地址 互连网络中需要有一个全局的地址系统 TCP/IP协议的网络层使用的地址标识符叫做IP地址 IP v.4中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地址; 网络中的每一个主机或路由器至少有一个IP地址; 在Internet中不允许有两个设备具有同样的IP地址; 如果一台主机或路由器连接到两个或多个物理网络, 那么它可以拥有两个或多个IP地址。

4.6 INTERNET 网络地址-IP地址 IP地址采用分层结构; 组成:由网络号(net ID)+主机号(host ID)

4.6 INTERNET 网络地址-IP地址 发送分组的主机 — 源主机 源IP地址 接收分组的主机 —目的主机 目的IP地址

4.6 INTERNET IP地址分类 A类地址的第一位为0; IP地址长度为32位(十进制地址),采用x.x.x.x的格式来表示,每个x为8位,每个x的值为0~255(例如 202.113.29.119);IP地址中第一个字节的前5位用于标识IP地址的类别: A类地址的第一位为0; B类地址的前两位为10; C类地址的前三位为110; D类地址的前四位为1110; E类地址的前五位为11110。

4.6 INTERNET

4.6 INTERNET IP头结构 版本 (4位) 头长度 服务类型 (8位) (16位) 封包标识(16位) 标志(3位) 存活时间 封包总长度 (16位) 封包标识(16位) 标志(3位) 片断偏移地址(13位) 存活时间 协议 校验和 来源IP地址(32位) 目的IP地址(32位) 选项(可选) 填充(可选) 数据

4.6 INTERNET 域名系统 域 名 — 用字符表示的网络主机名, 是一种主机标识符; IP地址 — 数字型,难于记忆与理解; 域 名 — 用字符表示的网络主机名, 是一种主机标识符; IP地址 — 数字型,难于记忆与理解; 域 名 — 字符型,直观,便于记忆与理解; IP地址 — 用于网络层; 域 名 — 用于应用层; IP地址与域名都应该是全网惟一的, 并且它们之间具有对应关系。

4.6 INTERNET 域名系统 TCP/IP协议中规定的层次型名字管理机制叫做域名系统; 级域规定了通用的顶级域名; Internet主机域名的一般格式为:

4.6 INTERNET Internet域名空间的树状结构

4.6 INTERNET Internet 服务商 ISP 接入服务提供商 ICP 信息内容提供商 ASP 信息化建设服务提供商 IDC 信息租用服务、托管服务提供商

4.6 INTERNET 4.6.2 中国的Internet主干网络 三层结构 核心层 区域网 接入层 典型代表 三层结构 核心层 区域网 接入层 典型代表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CHINANET) 中国科学技术计算机网(CSTNET)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ET)

4.6 INTERNET 4.6.3 Internet的接入方式 1.专线连接 2.电话拨号连接 3.局域网连接 4.无线连接 图4.9 显示拨号连接方式 图4.10 通过局域网接入Internet

4.6 INTERNET 4.6.4 Internet的接入技术 1. 有线接入技术 (1)电话线接入 1. 有线接入技术 (1)电话线接入 (2)基于HFC网的Cable Modem技术 (3)光纤接入

4.6 INTERNET 4.6.4 Internet的接入技术 2. 无线接入技术 (1)MMDS接入技术 (2)LMDS接入技术 2. 无线接入技术 (1)MMDS接入技术 (2)LMDS接入技术 (3)卫星通信接入技术 (4)不可见光纤无线系统 (5)GSM接入技术 (6)CDMA接入技术 (7)CDPD接入技术 (8)蓝牙技术 (9)HomeRF技术 (10)EDGE接入技术 (11)WCDMA接入技术

4.6 INTERNET 4.6.5 无线接入技术的应用 1.无线接入技术与网络教育应用 2.无线局域网(WLAN) 4.6.5 无线接入技术的应用 1.无线接入技术与网络教育应用 研究内容: (1)无线信道的网络教育节目的传输和交换通道的 平台优化研究; (2)无线接入和无线通信协议与教育平台接口的研究; (3)移动授课、训练等课件的研究; (4)无线接入网络教育的计费与结算接口工具的研究; (5)无线传输编码与网络教育内容的转换工具集的研究。 2.无线局域网(WLAN) 3.GPRS与3G和4G

4.6 INTERNET 4.6.6 Internet的应用 1. 万维网WWW 超文本(Hypertext)技术 超媒体(Hypermedia) 超链接(Hyperlink) 在整个Internet上,WWW站点之间通过超链接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蜘蛛网状的信息网,这也是万维网被称为World Wide Web的原因。用户通过浏览器可以浏览万维网上任何WWW站点,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而并不用关心这些信息所在的实际位置。

4.6 INTERNET 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 Browser:netscape IE 统一资源定位器URL 功能强大、使用简便 统一资源定位器URL URL:协议://域名[:端口][/文档路径] URL用来标识万维网上的各种站点和文档,可以作到每一个文档在Internet的范围内都具有唯一的标识。

4.6 INTERNET 2. 电子邮件E-mail 电子邮件是人们在Internet上最先使用的服务。电子邮件系统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 方便、快捷、廉价 工作模式: 用户代理(UA:User Agent)又称为邮件阅读器。编辑、发送、阅读和管理电子邮件。 传输代理(MTA:Message Transfer Agent)又称为邮件服务器。起“邮局” 作用,接收用户邮件,根据地址传输,传送到接收方的邮件服务器,并将邮件存放在用户邮箱内

4.6 INTERNET 2. 电子邮件E-mail

4.6 INTERNET 3. 新闻组 Newsgroup信息服务的主要功能 提供新闻、信息、交谈、评论等信息资源 3. 新闻组 Newsgroup信息服务的主要功能 提供新闻、信息、交谈、评论等信息资源 新闻阅读器(Newreader) News Xpress WinVN WinTrumpet Outlook

4.6 INTERNET 4. FTP FTP客户程序 接收用户从键盘输入的命令; 分析命令并传送给服务程序请求; 接收并在本地屏幕上显示来自服务程序的信息; 根据命令送或接数据。 FTP服务程序 接收并执行客户程序发过来的命令; 与客户程序建立TCP连接; 完成与客户机交换文件的功能; 将执行状态信息返回给客户机。

4.6 INTERNET 4. FTP FTP & Anonymous FTP Program Software README ftp ftp.pku.edu.cn Username:anonymous Password:test@pku.edu.cn FTP & Anonymous FTP Anonymous FTP Server ftp.pku.edu.cn

4.6 INTERNET 5. Telnet 远程访问,共享远程系统的资源。 使用远程计算机上的 Internet 信息服务工具, 借助匿名Telnet,使用户直接连接到Gopher、 Archie、WWW、News等信息服务程序上,访问 这些服务。 指定TCP/UDP端口号的远程登录,使用户直接 进入一个相应的应用进程,访问该信息服务。

4.6 INTERNET 6. 公告牌服务 BBS 主要功能: 电子邮件、信息发布、传输文件、谈天交流、分类讨论可用Telnet或浏览器(IE)访问BBS: telnet bbs.tsinghua.edu.cn http://sun3000.pku.edu.cn:8800/index

4.6 INTERNET 7. 信息浏览Gopher服务 菜单驱动的信息查询工具 Gopher 服务器上只有正文信息,内容丰富: 计算机信息 图书馆 讨论组 新闻 (News) FTP 其他的Gopher和信息服务 Phone Books 搜索信息 用Gopher客户软件访问 gopher.pku.edu.cn

4.6 INTERNET 8. 文件查找Archic 9. 广域信息服务WAIS 10. 邮件列表Maillist 11. 视频会议 12. 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

下课,再见!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