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Advertisements

回顾旧知: 什么叫工业革命?它首先发生在哪国?直接原因是什么? 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是什么?.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11~2015年课标全国卷命题思路与备考建议 考纲考点 命题思路 备考建议 新航路 的开辟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 陈 琳.
第一单元 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资本主义社会.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关于汇率计算.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自主创业.
第17讲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知识诠释  思维发散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探究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吉水三中王鹏.
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2、全球化的原因和条件: 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 各国、各地区相互交融形成一个整体的历史过程。 2、全球化的原因和条件: ①20C八九十年代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1851年在英国伦敦的海德公园举行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主要内容是世界文化与工业科技 。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两晋与南朝.
工艺改进提高生产效率 金属成型室 2013年5月 上海拖拉机内燃机有限公司.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进程 时间 推动因素 开始出现 15、16世纪 第5课 新航路的开辟 17、18世纪 市场拓展
看 图 说 史 新航路的开辟 回忆新航路开辟前,马可波罗来华路线,并分析新航路的开辟的航线“新”在 哪里?
  你知道这幅画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由谁创作的吗?
高三一轮通史复习 太原六十一中 王健峰.
一、课标要求: 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七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七章.
早期的西方殖民扩张.
第8课 欧洲殖民者的掠夺与扩张 课标要求: 列举荷兰、英国海外殖民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是资本主义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第24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交易本金 1039亿美元 (2006年3月23日) 评分 (美国标准普尔)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数 控 技 术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Harvard ManageMentor®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我们能给贫穷者什么希望.
第六讲 “东方问题”、俾斯麦同盟体系的扩大与完成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西藏 Tibet.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英语口译 3 Culture and Language.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获奖类别: 获奖题目: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研究内容:(400~500字,2~3幅插图)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第9课 西欧和 日本经济的发展.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张三 安徽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 ——欧洲启蒙运动.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浅谈医生灰色收入 第三小组.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位似.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2019/9/19 互联网产业、立法与网规 张钦坤 腾讯法务部.
Sssss.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专题四 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复习指导】 1.本专题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为主线,从新航路开辟、西欧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等角度,阐述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概况和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从命题看,新航路开辟的史实、影响,殖民扩张中英国的崛起,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影响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相关因素是考查的重点。从命题角度看,多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结合多种史观和历史评价方法,综合考查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及世界各地文明的双重影响。

2.复习本专题,要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为主线,重视对新航路开辟、西欧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等主干知识点的整合,分析其形成背景、表现及影响等。注意分析比较早期殖民扩张与工业革命时期殖民扩张的不同特征;可以从工业革命的成就、经济结构、工业布局、人们思想观念及生活方式等角度,分析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适当纵横联系,分析说明两次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发展对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等。

3.本专题充分体现了以新史观看待历史的特点,复习时要运用整体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进行多角度分析思考。如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地由分散隔绝到联系密切,由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扩展的过程,就是整体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的充分体现。

中世纪时期,中国是世界上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中国和世界各国有着长期的经济来往和文化交流,但明清时期逐渐由开放走向“闭关锁国”的封闭状态,世界各国、各地区交流相对较少,从整体看,世界仍处于分散、闭塞、孤立的状态。但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各国、各地区打破封闭、孤立状态,逐渐连成一体,这一过程也是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过程。

从15世纪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逐步解体、资本主义兴起。新航路的开辟使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商业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1581年荷兰的独立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荷兰、英国和法国等国家的殖民扩张不但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而且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

从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欧洲各国占主流的生产方式是工场手工业。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商业资本控制着资本主义生产,资本主义经济在欧洲有了较大的发展。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19世纪初,工业革命扩展到西欧和北美的一些国家和地区。19世纪中期以后,俄国、日本等国也陆续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近代以来第一次技术革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人类历史进入了蒸汽时代。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引起了社会结构和东西方关系的巨大变化,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9世纪70年代以后,开始了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变化,垄断组织应运而生。垄断组织适应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以科技为先导,以垄断为生产组织形式的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逐渐形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起来。

【核心自查】 一、新航路的开辟 1.背景: (1)经济根源: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2)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的流传引起寻金热。

(3)商业危机:意大利人从事转手贸易,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商路。 (4)精神动力:基督教传教,进行圣战。 (5)政权支持:西班牙、葡萄牙依仗武力,强化王权,积极扩张。 (6)客观条件:造船、航海技术进步,罗盘针,地圆学说。

2.影响: (1)欧洲:引发主要商路、商业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的商业革命;西欧开始崛起;引发金银价格下降,物价暴涨的价格革命,促进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亚非拉:欧洲殖民者开拓殖民地,大肆掠夺金银财富造成殖民地贫穷、落后;客观上打破亚非拉封闭落后和闭关自守状态,冲击并摧毁了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也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3)世界:开始由孤立走向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二、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1.欧洲: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2.亚非拉: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带来深重灾难。 3.世界: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三、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背景: ①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立。 ②条件: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和国内市场;殖民扩张和贸易提供了资本;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工场手工业发达,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 (2)成就:纺织技术的革新:“珍妮机”;动力机器:蒸汽机;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轮船、火车。

(3)影响: ①生产力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②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世界工厂”。 ③工场手工业发展为机器大工业,工厂制度产生,开启了工业时代。 ④社会结构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⑤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⑥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背景: ①前提:欧美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的确立。 ②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提供了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③科学发展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

(2)成就: ①电力的广泛应用: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话等。 ②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汽车、飞机。 ③化工技术的发展:提炼多种化工合成材料。 ④传统工业部门进步:钢铁工业。

(3)影响: ①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②新的工业部门兴起,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工业生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③促使了生产关系的调整,以垄断为核心的生产组织形式出现。 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以欧美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易错判断】 1.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西欧兴起的寻金热。( ) 提示: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是促使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马可·波罗行纪》引起西欧的寻金热只是新航路开辟的社会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商路也只是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 ×

2.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开辟廉价原料产地和商 品倾销市场。( ) 提示: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巨额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列强侵略的主要目的才是开拓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抢占更多的廉价原料产地,更好地适应本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 ×

× 3.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唯一途径。( ) 提示: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国际贸易的发展、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人口的流动与种族的融合、资本的流通、各种文化的交流碰撞等也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 4.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不是凯伊的飞梭;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 手工业生产,而是用机器制造机器。( ) √

× 5.手工工场生产是封建生产关系的生产形式。( ) 提示:手工工场生产和机器生产都是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生产形式,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只是二者有明显的区别。手工工场生产以手工技术和手工劳动进行,而机器生产是使用机械化劳动。手工工场是大机器生产的过渡形式。

× 6.帝国主义等同于殖民主义。( ) 提示:“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发展到垄断阶段,导致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殖民主义”是指采取军事、政治和经济手段,占领、奴役和剥削弱小国家、民族和落后地区,将其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政策。 7.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只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 ) √

8.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没有任何积 极作用。( ) 提示:伴随着殖民掠夺、奴役而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给亚非拉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东方从属于西方,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长期贫穷和落后。但是列强的侵略同时也将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客观上冲击和瓦解着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旧的经济结构,推动了亚非拉国家的近代化进程。 ×

【专题整合】 热点考向一 多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与西欧殖民扩张的影 【典题训练1】(2011·北京文综)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②工业革命 ③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D。具体分析如下: 答案:D

【深化拓展】 运用多种史观分析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殖民扩张的影响 (1)从革命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的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亚非拉地区的人们反抗其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 (2)从全球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殖民扩张是通往世界各地的重要途径,世界逐渐连成一体,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3)从文明史观看,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4)从现代化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张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 (5)从社会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交流加强,各种物品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备选典题】(2012·南京一模)阅读材料: 材料一 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其中的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法与之竞争的,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以及部分被加工成半成品的药材和食糖,尤其是香料。欧洲人从未亲自到过东方货物的供应地。 ——R.R.帕帕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摘自黄邦和主编《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三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材料四 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之一。尽管在这个过程里掺杂着罪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既是无法避免的代价,同时也是相对微小得多的。 ——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机。材料二中有关新航路开辟的结论体现了研究者怎样的历史观? (2)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四的基本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60字左右。)

答案:(1)主要动机:掠夺黄金和贵重商品。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 (2)特点: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原因:经济发展,科技革命(交通革命),资本输出,殖民扩张。

(3)互通有无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之一,这一过程中掺杂着罪恶,与文明的成果相比,罪恶无法避免且是次要的(文明的成果与罪恶相比成果是主要的,罪恶是次要的)。新航路开辟后的交流使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发展(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加速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等),新航路开辟后的罪恶主要是殖民扩张掠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从而造成东方落后于西方。

【即时点评】新航路开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高考命题的频率很高。命题多以图文材料为载体,以文明史观、整体史观为立意,考查对新航路与殖民扩张影响的认识。今后,多角度解读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评价西欧殖民扩张的掠夺性和客观进步性等仍将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复习备考时,继续利用多种史观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结合时代特征理解西欧殖民扩张的特点及成因,分析理解殖民扩张造成的双重影响;注意结合政治、经济、外交等相关知识分析英国等大国的兴衰及影响;运用多种史观解读新航路开辟与西欧殖民扩张的多重影响。

【模块链接】 热点考向二 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综合理解 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典题训练2】(2012·山东文综)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 ( )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解析】选C。本题依据材料找出论点,属于史学方法类的题目,材料高度契合结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具体分析如下:

【深化拓展】 全面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即时点评】两次工业革命及影响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知识点。命题多以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新史观立意,从世界市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业结构、社会阶级结构、城市化进程、生态环境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习俗等方面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同时也利用史料考查工业革命与政治革命之间的关系、工业革命与大国崛起、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关系等。复习备考时,注意全面掌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运用多种史观解读工业革命的影响,链接同时期的政治、思想、科技文化,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等。

【中外关联】 热点考向三 工业革命与近代中国政治、经济、 思想、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 【典题训练3】(2012·广东文综)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二 “(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 ——《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 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联系。 (3)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答案:(1)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对美洲殖民扩张和掠夺;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2)传统手工业。英法等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国家,对外扩张,中国遭到侵略;采用机器大生产的洋货物美价廉,涌入中国,传统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处于冷战时期,中美两国彼此敌对;中国经济相对落后。7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国改革开放,成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一、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影响的认识 1.过程:

2.影响: (1)积极影响: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有利于世界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先进的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和瓦解着各国传统的旧的经济结构,推动了人类近代化的进程。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④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为今天世界经济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贸易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客观基础。

(2)消极影响:①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充满着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残酷殖民掠夺和奴役,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建立在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大落后国家的剥削与压迫基础上的,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一种很不合理、很不公平的经济现象,也是导致当今世界不合理经济秩序的根源。

【点拨反思】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阶段性标志及特点 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前后经历了四大阶段,各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其特点分别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出现雏形、进一步拓展、基本形成和最终形成。

二、两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备选要点】 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关系 1.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对外的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原料、资本和广阔的市场条件,又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19世纪前期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初步形成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抢占更多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资本主义国家加紧殖民扩张,许多国家沦为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3.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为最终形成时期。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为了抢占更多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都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点拨反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演变原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资本主义开放性和扩张性的特点决定的。其形成的内在动力是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和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而外在动力是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的推动。

二、近现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主导国家的变迁与大国的兴衰 1.15-16世纪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葡崛起,占据着世界市场主导地位。 2.17-18世纪,通过殖民扩张、争霸,西、葡逐渐衰落,荷兰和英国先后占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主导地位。 3.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控制了殖民霸权,长期占据世界市场主导地位。

4.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英美共同主导世界市场。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英法遭到削弱,美国取得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美国主导世界市场。 6.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点拨反思】大国兴衰的启示 (1)注意分析大国兴衰的原因:其根本取决于各国的综合国力;但具体而言要理解殖民竞争,既是军事的竞争,更是经济和政治实力的竞争。(2)要抓住机遇,努力发展,尽快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尊重各民族的传统与文化,和平发展,构建和谐世界;和平崛起。

一、选择题 1.(2012·珠海一模)欧洲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航海和发现会比战争和重炮给世界带来更具有决定性的变化,延续了千年的中世纪将画上句号。新的时代……遵照新的方式思考和行动的“摩登时代”将来临。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新的时代”特征的是( ) A.轮船等新型交通工具大量用于航海 B.航海是指新航路的开辟 C.发现是指美洲等地区的被发现 D.新的思考方式是指以人为中心思考问题

【解析】选A。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材料中的“航海和发现”使“延续了千年的中世纪将画上句号”,体现了15到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和文艺复兴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轮船是工业革命(18世纪发生)期间的事,故答案选A。

2.(2012·华中师大附中模拟)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曾将1550至1650年这一时期描述如下:“近代世界编年史上,从未存在过对商人、投机者和暴发户来说如此持久、如此可贵的一个良机。在这些黄金般的岁月里,近代资本主义诞生了。”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C.贩卖黑奴和工业革命 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D.殖民扩张和启蒙运动 【解析】选A。新航路开辟后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对商人、投机者来说是良机,冲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2012·合肥模拟)520年前,哥伦布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横渡大西洋,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 ) ①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②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 ③是为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 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注意材料中的“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说明此评价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是从另一个角度观察新航路的开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由此可知②④正确;材料重点强调东西不同文明的交流与碰撞,因此①③的表述不符合材料的意思,答案为D。

4.(2012·扬州模拟)从1788年到1901年,澳大利亚的社会属性与形态两度发生实质性转型:流放犯殖民地→公民殖民地→民族国家;民众的身份也相应变化:英国臣民→澳大利亚英国人→澳大利亚公民。这一历程标志着澳大利亚完成了( ) A.从殖民地向民族国家的转型 B.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C.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D.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转型

【解析】选A。伴随着西欧早期的对外殖民扩张,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也被英国占领,最终经过斗争实现了民族独立。其社会属性与形态及民众身份也随着发生变化。

5.(2012·天津文综)下图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阿克莱特于1771年建立的纺纱厂遗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该纺纱厂所利用的动力应该是( ) A.蒸汽动力 B.水力动力 C.水电动力 D.机械动力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理解能力。18世纪60年代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这使得劳动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后来他又建立水力纺纱厂,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6.(2012·福建文综)下图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 ) A.奴隶贸易的兴起 C.内燃机的应用 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 D.垄断组织的形成

【解析】选B。图示信息中的两项指标可以整合为英国19世纪40-60年代出口数值的显著增长,结合所学英国19世纪中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判断其出口显著增长的重要原因是国内经济实现了工业化,对外贸易推行了自由化。据此,可以判断B项最符合题意,A、D两项与时代特征不符,C项仅限于生产技术革新,与题意不符。

【方法归纳】工业革命对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变化的影响。作为技术革命,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也改变了产业结构,形成工厂制度,同时工业、服务业逐渐占据上风,农业比例较少;作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革命,它使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阶级——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新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

7.(2012·广州模拟)维基百科说:“博尔顿和瓦特成为合伙人后,博尔顿倾其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机梦想成为现实,并在1775年通过国会将瓦特的专利保护从1769年延长到1799年。”这本质上体现了( ) A.经济利益驱动着工业革命 B.专利制度推动科技成果的推广 C.新技术的推广需要志同道合者的帮助 D.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解析】选A。瓦特研制成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在研制过程中得到财力等方面支持,博尔顿正是看到蒸汽机巨大的收益才倾其所有帮助瓦特,这一现象说明是经济利益的驱动,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8.(2012·扬州模拟)“大工业在其发源地继续发展的同时,全世界大工业也已经开始发展,它在大陆上出现了。它的历史不再是英国的历史,它的历史已成为西欧的历史了,后来又成为全世界的历史。”这句话最能体现现代化具有( ) A.平等性 B.扩散性 C.延续性 D.包容性 【解析】选B。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然后逐渐向西欧及美国扩展。材料体现了现代化有扩散性的特点。

9.(2012·岳阳二模)有经济史学家说:“(18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在漫不经心的观察者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上它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下列选项不属于材料中所指“大变动”的是( ) A.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B.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政治制度、思想观念 C.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确立 D.推动了科技进步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解析】选A。18世纪后半期,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在政治、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B、C、D三项均正确,A项是一种变化趋势,不能仅仅指18世纪后半期。

10.(2012·杭州一模)霍布豪斯在《自由主义》一书中说:“19世纪可被称为自由主义时代,但是到了这个世纪的末叶,这项伟大运动却大大地衰落了。”导致自由主义“大大地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由主义导致了无政府思想的泛滥 B.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通过改革加强了统治 C.欧洲封建势力对拿破仑战争的胜利 D.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解析】选D。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垄断组织在一定范围内的计划性改变了自由竞争、自由经营等自由主义生产模式,故答案选D。

11.某生为完成一个研究性课题,搜集了美国在法国设立银行、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等资料作为重要论据。据此推断,该研究性课题的题目最可能是( ) A.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B.美国经济的崛起 C.工业革命在欧洲扩展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输出不断扩大,不断加强欧美投资国与资金接受国间的经济联系,落后地方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部分,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12.(2012·山东实验中学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体系是自古存在的(“世界体系存在了五千年,而不是五百年”),从航海大发现到工业革命,处在这个世界体系中心的不是欧洲,而是亚洲,特别是中国……公元1500年以来,具有世界规模的劳动分工和多边贸易的单一全球经济就已经存在了。整个亚洲特别是东亚处于经济权力的中心,而西欧和后来的北美只是公元1800年以后才取代这一中心。19世纪时亚洲经济长时期扩张最终走到尽头……欧洲和美洲……成为全球主要的生产者和贸易者。 ——安德列·贡德·弗兰克【德】《白银资本》

(1)你是否赞同材料中“处在这个世界体系中心的不是欧洲,而是亚洲,特别是中国”这一观点?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主要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欧美取代亚洲地位的历史因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第(1)题回答赞同或不赞同均可,但不管哪种观点,都要列举相关史实进行说明。第(2)题结合19世纪欧美国家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在政治、经济、科技上突飞猛进进行回答。

答案:(1)赞同: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达,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较大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社会经济的整体水平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发展主要建立在对外财富掠夺基础上,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或不赞同:尽管农耕经济的水平仍然较高,但商品经济的发展严重受阻,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缓慢;而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奠定了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基础。

(2)因素:政治上: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经济上:两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科技上:自然科学发展迅速,进化论、电磁学等成果促进人类进步。

【备选习题】 1.(2012·滨州一模)下图是《万国宇宙图》中的一幅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图。图中的人们身体畸形,似妖似兽,丑恶可怕。造成欧洲人这种认识的客观原因是( ) A.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 B.新航路开辟后对东方人的丑化 C.对遥远国度的畸形人感到恐惧 D.生产力水平低人类未进化完毕

【解析】选A。14世纪是处于新航路开辟之前的时间,此时世界各地彼此孤立,各文明之间没有交流,彼此之间并不了解,所以欧洲人把遥远国度的人想象成奇形怪状的人,故选A项。

2.(2012·南京师大附中模拟)从1492年至1750年,一场规模空前的地理大发现、大探险和大殖民运动在全球展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历史进程的起点。下列关于“起点”的相关理解与史实相符的是( ) A.传播基督教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是地理大发现的原动力 B.地理学知识的进步和蒸汽轮船的改进为大探险创造了有利条件 C.这场运动为欧洲文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扩张提供了基础 D.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是率先进行殖民探险的国家

【解析】选C。新航路开辟后,荷兰、英国等西欧国家进行了早期的殖民扩张,侵略的同时,客观上有利于欧洲文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

3.(2012·江苏单科·T14) 下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解析】选C。抓住时间“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后期,故B可以排除。当时已经出现机器纺纱,故D可以排除。而棉纺织技术的发明创造,如珍妮机、水力纺纱机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推动了英国原棉产量的迅速增长。A虽然也是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

4.(2012·福州模拟)1912年4月10日,富家 少女罗丝与少年画家杰克乘坐豪华油轮泰坦 尼克号(右图)开始了爱情之旅,结果永不沉 没的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冰山而沉没,这个泰 坦尼克号应该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 B.古代贵族乘坐的豪华游轮 C.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D.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

【解析】选D。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以内燃机为驱动力的轮船的发明,因此材料中的海船应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真题备用】 1.(2012·上海单科·T12)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 ) A.美洲 B.非洲 C.亚洲 D.大洋洲 【解析】选C。“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按照哥伦布缩短的距离,他到达的目的地是美洲,而哥伦布自己认为到了亚洲。

2.(2012·安徽文综·T20)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解析】选A。具体分析见下表:

3.(2012·上海单科·T14)受棉纺织厂管理改革的影响,曼彻斯特一家别针工场也对其生产模式进行改革,将原本由一名工人单独完成的制作工艺分成二十余道工序,致使别针的产量增长。类似的工艺改革普遍发生在( ) A.16世纪中叶 B.17世纪中叶 C.18世纪中叶 D.19世纪中叶 【解析】选C。“将原本由一名工人单独完成的制作工艺分成二十余道工序”反映了流水化生产方式出现,这主要是18世纪中叶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普遍应用。

4.(2012·上海单科·T18)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 A.电力与蒸汽 B.电力与钢铁 C.蒸汽与煤炭 D.煤炭与钢铁 【解析】选B。抓住时间1900年,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反映了电力的应用,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是钢铁技术发展的结晶。

5.(2012·北京文综·T20)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与历史结论逻辑关系的正确理解。

6.(2011·海南单科·T11)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走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 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

【解析】选C。本题考查历史材料解读能力。从材料信息“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走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可以反映出商业资本的发展;从时间限制“1707-1754”可以排除D,因为产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A、B两项在材料中无法反映。故选C项。

7.(2011·海南单科·T12)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 D.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选D。解答本题应从题干中的时间“1870年”入手,再现有关史实分析。1870年在英德法等几个工业发达的国家出现了新一轮技术革新热潮,促进产业结构的新变化和生产力的大发展,史称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文明的快速扩张,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只是对外扩张的具体手段。

8.(2011·山东文综·T15)下图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1600-1913年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四国经济发展的情况,解答本题时应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分析判断。解答本题抓住一个时间点“1913年”即可判断,此时美英等国已经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工业产值超过英国位居世界第一,因此①为美国,②为英国,可再结合工业革命的史实进一步验证这一判断。

9. (2011·海南单科·T13)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解析】选C。“巨型企业”体现“生产集中”,而“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可以推断生产集中促进了新兴工业,特别是电力相关工业的发展;“军国主义”“轻重工业比例”在材料信息中未能体现,蒸汽动力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不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能源革新。故答案选C项。

10.(2010·天津文综·T5)下图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这届世博会反映了( )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③英国的兴盛与强大 ②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 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C。本题以首届世博会作为切入点,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①正确;世博会与殖民扩张无直接联系,②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③正确;世博会的展品来自世界各地,④正确。另外,本题可以采用错误项代入排除法,世博会与殖民扩张没有直接联系,②错误,不含②的C正确。

11.(2010·安徽文综·T21)表1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 ) 表1:1914年欧美主要国家平均关税率

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解析】选A。本题以平均关税率为切入点,考查对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理解。从表格内容可知:在1914年的国家平均关税率中英国关税率最低,体现了英国坚持自由贸易政策,A正确;美国、俄国等国关税率较高,但无法得出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的结论,B错误;从材料中无法直接看出争夺世界市场矛盾的加剧,C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是美国,排除D。

12.(2010·海南单科·T12)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这段材料表明( ) 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C.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 D.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

【解析】选D。本题以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材料为切入点,以社会史观为立意,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可知该妇女自我意识上仍然没有摆脱社会偏见束缚,D项正确;由“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可知A、B两项错误;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可以排除。

【习题备用】 1.(2012·无锡模拟)1433年,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的途中(印 度古里)病逝。六十多年后,一支来自欧洲的船队到达这里,开 辟了一条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这支船队的指挥者是 (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解析】选B。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 达·伽马到达印度,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 故B正确。

2.历史学家汤因比说:“文明不会彼此隔绝,而是不断地以和平或非和平的方式互相碰撞。在这种碰撞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16世纪西方文明和新世界的碰撞。”这种碰撞开始时所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冲击了东西方传统的朝贡贸易体制 B.西班牙和葡萄牙建立起资本的原始积累 C.西欧国家民族意识的增强 D.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解析】选B。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16世纪西方文明和新世界的碰撞”和所学史实西班牙和葡萄牙确实是新航路的开辟者,但是它们把殖民掠夺而来的金银用于享乐,而没有用于资本原始积累发展资本主义,故B项错误,此题应该选择B项。

3.(2012·海淀模拟)“三角贸易”是 15到19世纪西方殖民掠夺的一个重要 方式。读右侧《三角贸易示意图》, 其中航程B贩运的主要是( ) A.枪支和工艺品 C.黑人奴隶 B.香料和布匹 D.黄金和白银 【解析】选C。据所学知识可知航程B是从非洲到美洲的航程。由于美洲印第安人的大量死亡,美洲劳动力严重不足,于是大量的非洲黑人被贩运到美洲为奴,故答案为C项。

4.历史学家指出: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人类完成了第一次生产活动的国际分工。对这次“国际分工”的解读,正确的是( ) A.稳定了东方国家原有的经济体系 B.影响着国际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 C.调和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贸易争夺 D.实现了全球经济的均衡发展 【解析】选B。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关键信息: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A、D两项不符合史实;C项指国际组织,非国际分工。

5.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 A.资源因素 B.劳动力因素 C.市场因素 D.资金因素 【解析】选C。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爆发的最主要条件和直接原因。工业革命爆发的最主要条件是市场的扩大,故答案选C。

6.(2012·潮州汕头三模)18世纪末的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社会模仿的巧妙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造成上述消费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海外殖民扩张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追求时尚是当时消费的主流 C.人们普遍存在着从众的消费心理 D.大机器生产导致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

【解析】选D。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购买力有所提升,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故选D项。

7.(2012·湖南师大附中模拟)恩格斯指出:“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利,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材料中的“大不相同”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掠夺 B.黑奴贸易 C.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 【解析】选D。工业革命不断发展,1830年英国工业革命即将完成,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提高,并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故选D。

8.(2012·潍坊模拟)英国出口的商品在全部产品中的比重:1851年为1/4;1861年为1/3;1871年为3/5。以上数据所表明的情况不包括( ) A.英国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国际市场 B.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经济发展 C.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使海外市场更加广阔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解析】选D。从数据信息可以看出,英国随着工业革命开展,出口商品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A、B、C三项均正确;D项仅通过几项数据无法判断。

9.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城乡差别的扩大 C.经济危机的发生 D.垄断现象的出现 【解析】选A。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亚当·斯密认为社会财富过多集中到资本家手中,不仅在道义上站不住脚,也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因此要防止贫富差距悬殊引起阶级矛盾。

10.(2012·济南模拟)1879年,一条科技新成果的消息传到英国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该科技成果是 ( ) A.西门子发明的发电机 B.戴姆莱发明的内燃机 C.爱迪生发明的电灯 D.福特降低了汽车成本

【解析】选C。1879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从选项上看,备选项都是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注意题干中的“煤气”,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可用于照明,因此正确选项是C。注意关键词“煤气”股票价格狂跌,这是因为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的缘故。电灯的明亮和清洁,导致煤气灯的销售大受影响,故出现了股票价格下降的情景。

11.(2012·潍坊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工业化的欧洲强国不仅完全地拥有这些巨大的殖民地,而且还控制了那些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被实际共容的、经济和军事上软弱的地区。中国、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就是例证。它们名义上都是独立的,但实际上却经常遭到掠夺、蒙受耻辱、受到强国以直接和间接的种种方式进行的控制。不应该得出结论,说新帝国主义(指殖民扩张)对于世界,甚至对于诸从属殖民地民族是十足的灾难。按照历史的观点,新帝国主义无疑将

被看作是世界的一大进步,正如工业革命是欧洲人的一大进步一样。实际上,新帝国主义的历史作用在于将工业革命推进到其逻辑上必然的结局——使工业国家即工业资本主义能以世界性的规模起作用。这导致了对世界物力、人力资源的远为广泛、协调和有效的利用。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中国近代史评论材料中关于殖民扩张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回答时应观点鲜明;如果认为殖民扩张负面影响是主要的,则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如果认为殖民扩张的积极影响是主要的,则收集积极方面的史实,概括分析。

答案:观点一:殖民扩张是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和掠夺。政治上,列强通过一系列对华战争及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加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文化上,利用宗教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和侵略。 观点二:殖民扩张是世界的一大进步。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经济上,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产生,有利于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文化不断深化的过程。

12.(2012·黄冈模拟)对于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过程,西方学者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欧洲说”——沃勒斯坦认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殖和扩展。” “世界说”——弗兰克认为:“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关于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如果认为欧洲是主导,则从新航路开辟开始,欧洲的重大历史事件来分析;如果认为亚非拉是主导,则分析殖民地半殖民地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贡献。

答案:观点一:欧洲国家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观点二:广大亚非拉国家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论证:同意第一种观点。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开始了世界范围内的联系;欧洲人的商贸活动和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18、19世纪欧洲人的工业革命最终将世界连成一体。同意第二种观点。广大亚非拉国家在新航路开辟后,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和劳动力(资本的原始积累);在工业革命后为欧洲提供了市场和原料以及资本输出的场所;促进了欧洲经济的不断繁荣。

史学范式系列2:全球史观 1.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世界整体发展的深入阶段。

3.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并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4.依据这一史观,世界历史绝不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人类和全球整体,即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例】(2012·吉林模拟)从“西欧中心史观”到“全球史观”,世界历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19世纪中期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说:“现在的欧洲文明,是以现在人类的智慧所能达到的最高程度。所以,现在世界各国,即使处于野蛮状态或是半开化状态,如果想使本国文明进步,就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确定它为一切议论的标准,并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

材料二 20世纪下半期,以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为代表的史学家,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问题,他认为:“全球史观就是载着读者登上月球,观察地球的全貌或‘一个整体’的世界。这个整体并非‘世界上各种文明的总和’,而是专指那些对世界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和运动,人类历史上那些互相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事件及运动,从而把人们的视野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带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使人们更关注整个人类,而非局限于东方人或西方人。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即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史观?我们应如何看待文中作者的这种观点? (2)站在材料二的角度分析工业革命对中国近代前期社会发展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的背景。

【解析】本题以全球史观为基本的史学范式,一方面指出了近代以来在全球史研究方面的一些错误观念,另一方面又利用全球史观考查了近代东西方文明的冲突与影响。第(1)题,运用以上理论加以批驳。第(2)题,要从经济、政治及思想文化等方面逐项分析工业革命对中国近代前期社会发展的影响。第(3)题,也要以全球史观为统领,从新时期国内和国际形势两个方面分析背景。

答案:(1)“欧洲中心论”或“西欧中心史观”。福泽谕吉的认识片面扩大了欧洲文明的作用,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看待欧洲文明的作用,既要看到欧洲文明的确为人类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但也不应该否定其他地区文明对人类的影响。 (2)经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民族工业产生并发展;政治:政治体制逐渐由封建专制向民主共和转变,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文化: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的思想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思想,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 (3)背景:粉碎“四人帮”后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

【高分技巧】 (1)高考对新史观的考查多是隐性考查,对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现象,从新史观的角度考查学生对其新的理解、认识,强化学生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高考命题多是运用图文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考查考生多元化视角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题型上,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考查。

(3)涉及全球史观的题型要注意中外历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联系,将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置于世界大背景下思考。 (4)理解整体史观、文明史观的内涵,运用多种史观解读历史主干知识,掌握历史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