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和平解放 筹备 巩 固 第一届政协会议 新中国 的成立 标志 抗美援朝 开国大典 土地改革 “大跃进”运动 一五计划 社会主 义道路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全国 2009 年 4 月高等 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 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年,中国爆发的一场伟大的农民战争是 ( ) 年 4 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 了 ( ) 3.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
Advertisements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设的道路. 第 11 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过渡时期 1949—1956 年) 1 、国民经济的恢复( ) ( 1 )背景: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 2 )恢复: 1952 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为国家开展有.
中国现代史复习 目标: 1. 能建构清晰的第一单元 的知识网络 2. 熟知各重大事件及意义 3. 进一步熟悉并提升知识的 应用、解题能力.
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含义: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 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农村 根本原因: 措施: 意义 “ 一大二公 ” 人民公社旧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 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1 )概述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 2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 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局面的历史意义。 ( 3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 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党史简介.
国殇 苍凉的大地上飘来大字报,铁塔、槐树诉说着; 低空飞翔的孤雁在呢喃着; 共和国主席紧锁眉头,痛楚地凝视远方,思考未来。
第四课 工业化的起步 廊坊市第四中学.
座位排列(严格按方阵、学号就座) 空 位 旅 游 管 理 行 管 1 班 行管 2班 旅管 3班 旅管 2班 旅管 1班 讲 台 进门.
Welcome ! DREAM.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历史组 洪国莹.
高2013届第二轮通史复习 中国现代部分 2013·5.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资料来源: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第一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召开: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 制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
你觉得什么是社会主义呢? 列宁给社会主义下的定义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公有制加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从1966—1976年十年间,中华大地上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在那段历史中……
从1966—1976年十年间,中华大地上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在那段历史中……
第2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课标要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懈努力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经过反复实践而愈益结合的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从而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
第六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党史部:张宏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复旦大学 高晓林 教授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邓小平理论.
2015年考研政治近代史纲要 第三讲 章节内容分析2 主讲教师:李阅民.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科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基本理论的形成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 研究的几个问题 罗平汉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
中国共产党党史简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开放教育必修课程 邓小平理论概论 主讲:胡支农.
第 6 课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林彪集团与“四人帮”的覆灭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国民经济 课堂小结.
--专题复习讲座 --主讲:王年胜 时间:四月十八日 地点:多媒体教室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八年级历史下册 前三单元测试试题 雷池中学 吴俊青.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回顾: 国家权力来源于: 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 我国完整的国家权力机关体系是: 人民表大会的职权包括 人民代表的职权有:
毛泽东思想 12建筑学第二小组18~34.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西藏 Tibet.
建设社会主义 道路的探索 第十二单元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年——1966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年——1976年)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甘肃农业大学伏羲学者年度考核 伏羲杰出人才 潘晓婷,女,体育教学部教授,硕士生导师.
两会精神学习参考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环境保护 / 能源 / 绿色城市 / 生态环境 / 林业局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西藏和平解放 筹备 巩 固 第一届政协会议 新中国 的成立 标志 抗美援朝 开国大典 土地改革 “大跃进”运动 一五计划 社会主 义道路 的探索 成 就 失 误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4年宪法颁布 三大改造 “文化大革命”

第 二 章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复习本单元应注意以下内容: 1.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2.两项建设成就:一五计划完成、三大改造的完成。 3.三项探索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主题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954年,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颁布,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实现了20世纪以来中国的又一次历史性巨变。

【考试说明】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考点】工业化的起步 【考试说明】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1953年—1957年 (2)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 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_______;继续进行对_______________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加。 重工业 合作化 资本主义工商业

(4)成就:鞍山钢铁公司、长春________________、沈阳第一机床厂、武汉长江大桥、川藏公路、青藏公路等。 第一汽车制造厂 (4)成就:鞍山钢铁公司、长春________________、沈阳第一机床厂、武汉长江大桥、川藏公路、青藏公路等。 (5)意义: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 2.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制定:______年9月,第一届_________________制定。 (2)内容:规定了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确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3)意义: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类型的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4 社会主义

2.形式: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成立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合作化)道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采用__________,实行赎买政策。 【考点】三大改造 【考试说明】了解三大改造。 1.时间:1953年——_____年。 2.形式: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成立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合作化)道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采用__________,实行赎买政策。 3.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 4.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________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标志着____________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1956 公私合营 社会主义公有制 公有制 社会主义制度

课堂测评 1.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工业占58.2% ,农林水利占7.6% ,运输邮电占19.2% ,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 ,其他占7.8%。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 C.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D.三大改造稳步推进 2.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下列对联反映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C.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D.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 ) A.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4.如果为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 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C.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 D.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5.右图反映了新中国20世纪50—60年代经济 发展的状况。其中,导致甲到乙段历史现象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开展大跃进运动 C.召开中共八大    D.农业合作化运动 6.右图是1954年河北 唐山启新水泥厂工人庆祝公私合营的照片。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C.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主题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不足,自1958年开始,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过程中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十年“文化大革命”从反面为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借鉴和教训。

【考试说明】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考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考试说明】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1.“大跃进”运动 (1)背景:_____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2)标志: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 (3)表现:工业——全民大炼钢铁;农业——农作物产量过度浮夸。 2.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1)背景:在“大跃进”的高潮中,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办起了人民公社。 (2)特点:“一大二公”。一大是规模大;二公是公有化程度高。 3.后果(评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严重失误;________、瞎指挥、________和“共产”风等错误严重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4.原因:左倾错误严重泛滥;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国情认识不清;急于求成。 5.启示(教训) 高指标 浮夸风

【考试说明】知道“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 【考点】“文化大革命” 【考试说明】知道“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 1.原因:_______错误估计当时的国内形势。 2.开始:_____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 3.发动: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_______和________。 4.经过:红卫兵、造反派冲击和批判各级领导干部;形成____和_____两个反革命集团;迫害国家主席_______。 毛泽东 1966 刘少奇 邓小平 林彪 江青 刘少奇

5.结束:1976年10月,粉碎_____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6.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7.危害:国家政权遭到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8.启示(教训): (1)必须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2)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3)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江青

课堂测评 1. “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一席话总结的是( ) A.第五次反“围剿”的教训 B.“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D.三大改造的教训 2.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 右图这幅夸张的宣传画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文化大革命”的进行

3.1958年,中共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这些严重失误的原因是(  ) ①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②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③苏联撕毁合同     ④自然灾害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4.火花是火柴盒上的图案,不同时代的 火花留下了不同时代的痕迹。根据所学 知识判断,右图所示火花属于下列哪一 时期的历史遗存(  )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中考指数】★★★ 【图片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关键信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什么叫“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即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考指数】★★★★ 【图片名称】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关键信息】农业合作化运动,生产合作社,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的三次变化

【拓展归纳】 (1)鸦片战争后,我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它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虽然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居于领导地位,但非公有制经济仍占有很大的比重。 (3)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把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

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 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 第二次是新中国的成立和三大改造的基本完 成: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历史;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 义制度在中国确立起来。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 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的正确道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 期。

“忽如一夜春风至 土炉如笋冒出来” 上海里弄妇女炼钢铁 全民大炼钢铁 北京市民把家里的铁制用具送去炼钢铁 小学生做煤球 支持炼钢铁

现在普通水稻单产一般产亩六百多斤,杂交水稻亩产才900公斤

大跃进时期的宣传漫画 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

农村经济水平普遍低下,大食堂难以维持,农民劳动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农村生产力严重下降。

材料:1958年~1961年的粮食生产状况 粮食产量急剧下降 年份 粮食产量 比上一年减少 1958年 20000万吨 1959年 17000万吨 3000万吨 1960年 14350万吨 2650万吨 1961年 14750万吨 粮食产量急剧下降

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1)经济建设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 (2)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3)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它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从1966年8月至11月,毛泽东先后八次接见红卫兵,接受检阅者达上千万之多。红卫兵也由最初的非法地下组织转为公开,并迅速风靡全国。这是红卫兵 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时的壮观场面

刘少奇(1898-1969)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 “文化大革命”期间,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被迫害致死。这是党内最大的一起冤案。

国家主席遭到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说明了什么? 评论 国家主席遭到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说明了什么? 动脑筋 说明国家主席的尊严受到侵犯,宪法受到侵犯,说明“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已遭受严重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