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动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 江苏省仪征中学.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合理选择饮食.
Advertisements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内环境与稳态 考点 等级要求 江苏课标要求 稳态的生理意义 B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思考 1、图1和图2中各是什么细胞?请说出细胞的名称? 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生存环境有何异同?
焦點 1 動物的排泄作用.
人体 外界环境 物质和能量 人体内 物质和能量的转变 新陈代谢.
第二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三节 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第2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一) 钠的重要化合物
运 动 生 理 学 主讲:徐芝芳 2010年 2月.
流动的组织 血液 岳阳市第十中学 王瑕.
专题二 新陈代谢 植物新陈代谢 动物新陈代谢 微生物新陈代谢.
新课导入 图1 图2 1.图1和图2中各是什么细胞?请说出细胞的名称。 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不同?
1.2 人体生命活动 需要的环境条件.
第2节 内环境稳态 的重要性.
体液的组成: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 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淋巴等.
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本节聚焦: 1.什么是内环境稳态? 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水盐平衡调节.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州四中 李振庄.
第一章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细胞生活的环境 自主发展 快乐成长 所在知识模块:人教版必修3-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科:生物 学段:高中
第十单元: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第二十六讲:内环境与稳态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考纲要求 考点梳理 考点突破 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第四十五课时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重难点聚焦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
第三章 血 液.
赞美诗 平稳而富饶 我生活在你温暖的怀抱 是你,为我平添物质和能量 是你,吸纳我无尽的烦恼 是你,默默地搭起流通之桥 没有你—— 我——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2004年7月28日下午3时,天气闷热难当。重钢股份公司炼钢厂炼钢炉前温度起码超过100℃
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本章学习目标 1.描述内环境及其作用。 2.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3.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 克拉玛依市第九中学 李峰之
调查 体温的日变化规律 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 2.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变化有何异同? 成员 母亲 父亲
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8章 人体的营养 第1节 人类的食物.
必修 3 第 1 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必修③ 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人体的稳态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无论春夏秋冬,风云变幻 它却总是轻波微澜 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 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 它让每一个细胞分享 又靠所有细胞共建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
第二十二讲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第二十二讲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回扣基础] 一、细胞生活的环境 1.体液与内环境.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莆田十三中 张碧霞 生物 必修2 人教版 下学期.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 营养物质的代谢.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二十二讲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学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核心术语——(记准、写准、理解透,把握内涵和外延) 1.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
学案答案 DDBDA CDCCA CCACC DBBBC DADDD CBCAB.
血浆 组织液 细胞外液 体液 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细胞外液 体液 细胞内液 无机盐 蛋白质 7.35~7.45.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
第三节 Gas Transport in the blood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ATP SLYTYZJAM.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陕西省陕建二中 单 糖 授课人:庄 懿.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第一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免疫.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章 动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 江苏省仪征中学

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讨论 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

草履虫 原始海洋 草履虫等单细胞的生物: 水 人的细胞所生活的环境呢?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单细胞生物: 单细胞动物 外界环境 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可以直接从水中获取所必需的养料和氧,并把废物直接排入水中。这些单细胞生物只能在水环境中生活,如果水体干涸,它们就会休眠或者死亡。 高等动物体内有数以亿计的细胞,其中绝大多数都没有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那么这些细胞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他们是怎样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呢? 人的细胞所生活的环境呢? 单细胞动物 外界环境 直接 多细胞动物 外界环境 间接

 第1节 人体的稳态  一、体液 人体内各种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血 液 ? 红细胞 血浆 白细胞 血小板 血细胞

一、体液 人体内各种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 体 液 组织液 细胞外液 血浆 淋巴等 (存在于细胞内,占2/3) (存在于细胞外,占1/3) 淋巴等 思考: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是不是体液?

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有何联系? 从转化关系解释以下组织水肿的原因 1、淋巴回流受阻 2、过敏反应 3、营养不良 4、肾炎、等疾病 5、组织细胞代谢旺盛 淋巴循环 淋巴

各类细胞生存的具体外液 细胞名称 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 组织细胞 血细胞 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 淋巴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内环境 内环境与体液的关系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体 液 内环境 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的体内细胞赖以生活的液体环境叫做人体内环境 内环境与体液的关系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体 液 (存在于细胞内,占2/3) (存在于细胞外,占1/3) 内环境

细胞外液的成分 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 水占绝大部分 蛋白质、无机盐、葡萄糖、 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血浆中含较多的蛋白质, 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细胞外液成分的区别: 含有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各种离子、O2)、代谢废物(尿素、CO2 )、乳酸、 抗体、淋巴因子、激素、血浆蛋白等。 不含有蔗糖、纤维素、血红蛋白、消化酶(蛋白酶等)、胞内酶、载体等 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成分的主要区别:蛋白质的含量。

练一练 A D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 ②④ A 2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CO2、血红蛋白、H+ B.H2O2 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D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血 液 循 环 系 统 泌尿系统

二、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体 体 外 外 消 淋巴 化 循 系 统 环 系 组织 细 液 胞 血浆 统 呼 吸 系 统 泌尿系统 皮 肤 食物 营养 物质 O2 O2 营养物质 细 胞 组织 液 血浆 代谢终产物CO2 代谢终产物 呼 吸 系 统 O2 O2 空气 气体 CO2 CO2 泌尿系统 尿液 代谢终产物 皮 肤 汗液 外 外

三、稳态 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控下,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各种成分 血浆的PH值 人体正常的体温 渗透压 血糖的正常值 1、稳态的事实 水、O2、CO2、无机盐离子 有机物 、激素、代谢废物等 770kpa,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血糖的正常值 稳定在7.35~7.45 37℃左右 80~120mg/dL

生活小常识: 1. 血糖浓度过高或过低,生命活动是否正常? 2. 若内环境的酸碱度发生显著改变,生命活动是否正常? 3. 体温过低或过高,生命活动是否正常?

失调? 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若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就会引起细胞新陈代谢 紊乱,并导致疾病。 成年人:骨软化病 血液中钙、磷含量降低 儿童:佝瘘病 血钙过高:肌无力 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酸碱平衡 血液pH值为什么能够维持在7.35-7.45之间? 血液中含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缓冲物质: 每对缓冲对 = 一种弱酸 + 相应的强碱盐 如:H2CO3 / NaHCO3 NaH2PO4 / Na2HPO4

H2CO3/NaHCO3缓冲对—维持血液酸碱度稳定 乳酸钠 +NaHCO3 +H2CO3 机体剧烈运动 乳酸 H2CO3 H2O+CO2 呼吸中枢 呼吸运动增强、增加排气量、排出CO2 蔬菜水果中的Na2CO3进入血液 Na2CO3 +H2CO3 NaHCO3 过多的NaHCO3由肾脏排出 H2CO3/NaHCO3缓冲对—维持血液酸碱度稳定

3、稳态的调节机制 反馈调节 生命系统 输入 输出 正反馈 负反馈 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维持血压稳态的负反馈调控过程

维持稳态平衡: (1)保持温度的相对稳定——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2)保持O2、CO2浓度的相对平衡——通过呼吸系统吸入氧排出二氧化碳和循环系统的运输; (3)维持血糖平衡——消化系统吸收、循环系统运输,肝脏形成或分解肝糖元;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调节等 (4)含氮等废物的排出:排泄系统(肾脏)把代谢废物等排出体外 (5)血液酸碱度即pH相对稳定的调节

小结 细胞内液 外界环境 细胞外液 (内环境)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组织液是体内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淋巴 细胞外液 (内环境) 细胞内液 外界环境 消化、呼吸循环、泌尿 组织液 血浆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组织液是体内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淋巴和组织液是淋巴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练习: 1.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氨基酸

2.一个人出现组织水肿,其原因可能是 A.血浆中尿素过多 B.皮下脂肪组织积存过多 C.血糖含量过少 D.血浆蛋白含量过少

3.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A 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 B 牛奶喝进胃中 C 注射胰岛素 D 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

C 4.内环境中不含 ( ) A 胰岛素、氨基酸、尿素 B 酶、甘油、维生素 C 麦芽糖、淀粉、乳糖 D 无机盐、葡萄糖、性激素 4.内环境中不含 ( ) A 胰岛素、氨基酸、尿素 B 酶、甘油、维生素 C 麦芽糖、淀粉、乳糖 D 无机盐、葡萄糖、性激素 C 5.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 O2、CO2、血红蛋白、H+ B H2O2 酶、抗体、激素、H2O C 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 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D

6.人体内的体液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消化道 A液体 D液体 B液体 C液体 细胞内液、淋巴 (1)C和D 液体分别为 。 (2)A和B 液体的交换通过组织中的 结   构完成。 (3)B和C之间的水分交换方式是 。 (4)A液体中的水分排放到外界去主通要   过 和消化道四种结构完成。 毛细血管 渗透(自由扩散) 肾、皮肤、肺

7.如图所示人体某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 A 、 B 、 C 表示结构, a 、 b 、 c 、 d 表示液体。请据图回答: ( l )图中 A 、 B 、 C 分别表示的组织器官名称是 A ; B ; C 。 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 组织细胞 a ( 2 ) a ~ d 中不属于内环境组分的是_ _ _;按照占体重的百分比,这四种液体的量从多到少依次是_ _ 。 ( 3 ) a ~ d 中O2浓度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 , CO2浓度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_ _ 。 (4)b 的来源是 , b 的去向是 。 a>b>d>c d、a a、d 血浆和细胞内液渗透而来 渗透到血浆、淋巴及细胞内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