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保护》 第二章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二节 非侵染性病原及其所致的病害.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理组 王铁塔. §2.1 地形和地势 学习目标: 1 、 知道我国主要的地形、山脉的名称及山脉 走向的概念。 2 、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 形特征。 3 、了解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 考试要求: 1 、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 国家粮食局油脂研究院科普中心 国家粮食局油脂研究院健康大课堂. 主讲人: 林亭 “ 饮食新概念 ” 科普讲座 饮 食 与 健 康饮 食 与 健 康.
虹之玉 中文名:达摩兔耳 别称:达摩兔 拉丁学名: Kalanchoe tomentosaf.\'DARUMA\' 科属:景天科珈蓝菜属 产地分布:日本园艺品种.
1 、美丽的花 2 、生活小常识 3 、推荐好书 美丽的花 白丁香 ―― 纯洁; 水仙花 ―― 清纯、自尊; 郁金香 ―― 幸福、博爱 ; 紫罗兰 ―― 青春永驻; 柏树 ―― 永葆青春; 含羞草 ―― 知廉耻; 银杏 ―― 古老文明; 紫荆 ―― 兄弟和睦; 红豆 ―― 相思; 杨柳 ―― 依依不舍;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第一节 叶、花、果病害 第二节 枝干病害 第三节 根部病害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植物受SO2、HF的伤害症状及抗性 环科82班 第一组1~7号.
正常 缺N.
描述:氮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分,也是遗传物质的基础。
一、土壤的生态意义 二、土壤的质地和结构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三、土壤的化学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生活中的酸和碱 黄家埠镇中曹金雅.
第2节 物质的酸碱性 (二)酸碱指示剂.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普通植物病理学 (General Plant Pathology)
第一节 植物的钙素营养 第二章 植物的镁素营养 第三章 植物的硫素营养
蔬 菜 病 害.
电子标本封面 热带作物病害症状电子标本 【返回】.
课题2 化学肥料.
第二章 花卉栽培与环境.
水培花卉.
知识 + 实践 = 能力不断提高.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阿勒泰地区作物微量元素缺乏的诊断及防治.
霜霉病 幼苗和成株均可发病。 主要危害叶片,茎、卷须及花梗也能受害。
第三章 园艺设施的环境条件及其调控 概述 第一节 光照条件及其调控 第二节 温度条件及其调节 第三节 湿度条件及其调控
园林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天然空气净化器 新技能Get.
第十一单元 盐、化肥 课题2 化学肥料 溪 州 中 学.
实地调查广泰中学校园 ——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番茄缺素症状以及防治方法 主讲:XXXX.
植物与土壤.
化 学 肥 料.
大田作物、蔬菜和果树的营养失衡诊断 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中国项目部.
苹果施肥技术 深圳市先勤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第四章 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 作物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子称为作物的生态因子。作物生态因子可分为二类:一是非生物因子,并可再分为气候因子及土壤—地形因子,如光、温、水、风、气及土壤条件和地形地势等;二是生物因子,可再分为植物因子,动物因子及微生物因子。在众多的生态因子中,它们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程度并不是等同的。其中,日光、热量、水分、养分及空气是作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一个,作物就不能生存,所以这些因子是作物的生活因子或基本生活条件。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植物和我们.
第8章 人体的营养 第1节 人类的食物.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农作物病害防治技术课程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 2017/3/21 甘肃天水农业学校 1.
糖尿病流行病学.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
食物中主要营养物质的鉴定 汪岱华 黄耀佳 张雯婧
     
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概念和症状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症状
除了校园里有的植物种类,我们还知道哪些常见的植物?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清香优雅的鸡蛋花 鸡蛋花,别名缅栀子、蛋黄花,夹竹桃科、鸡蛋花属。原产美洲。我国已引种栽培。
园林专业本科阶段课程拓扑图:平台期课程 通识 12 数学 14 物理 4 化学 11 英语 6 政治 14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重点化学方程式复习 Cl2+2NaOH=NaCl+NaClO+H2O Cl2+2OH-=Cl-+ClO-+H2O
药物的跨膜转运.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预防医学系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植物的缺素症觀察-缺磷 植物生理學實驗 5 Plant nutrient -P 授課教授:傅士峯老師 助教:呂學宇、張凱雅 值日組:G5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中式烹调技艺 第八章.
科学三年级下册 期末分类复习 温岭市泽国小学 吴仁胜.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离子反应.
防蚊灭蚊.
第十二章 植物的Ca、Mg、S、Si营养与施肥.
Astrid Schödel 全球质量管理总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园林植物保护》 第二章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二节 非侵染性病原及其所致的病害

一、本节知识点 1.缺素症; 2. 土壤水分失调; 3. 温度不适; 4. 有毒物质得到污染; 5. 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2. 土壤水分失调; 3. 温度不适; 4. 有毒物质得到污染; 5. 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二、本节重点 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三、本节难点

第二节 非侵染性病原及其所致的病害 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求一定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不适宜,而且超出园林植物的适应范围时,园林植物生理活动就会失调,表现失绿、矮化,甚至死亡。引起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营养失调 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多种营养物质。土壤中缺乏某些营养物质会影响植物正常的生理机能,引起植物缺素症。 缺氮 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小,发育不良,分枝少、失绿、变色、花小和组织坏死。在强酸性缺乏有机质的土壤中易发生缺氮症。

红叶甜菜 植株矮小、黄化 羽衣甘蓝 蔓绿绒 下部叶片黄化、脱落 雀舌栀子

缺磷 植物生长受抑制,植株矮化,叶片变成深绿色,灰暗无光泽,具有紫色素,最后枯死脱落。病状一般先从老叶上出现。生荒土或土壤粘重板结易发生缺磷症。 植株矮小,叶小枝少 凤仙花 植株矮小,叶少脱落 一品红

缺钾 植物叶片常出现棕色斑点,不正常皱缩,叶缘卷曲,最后焦枯。红壤一般含钾量低,易发生缺钾症。 缺钾 植物叶片常出现棕色斑点,不正常皱缩,叶缘卷曲,最后焦枯。红壤一般含钾量低,易发生缺钾症。 金 盏 菊 植株矮小,叶片黄化枯焦 一 品 红 下部叶尖、叶缘黄化枯焦

植株矮小,叶缘变黄、变褐 老叶枯焦 缺钾

缺铁 主要引起失绿、白化和黄叶等。缺铁首先表现为枝条上部的嫩叶黄化,下部老叶仍保持绿色,逐渐向下扩展到基部叶片,如栀子花黄化病。碱性土壤常会发生缺铁症。 新叶黄化 下部叶片黄绿相间 百合缺铁 上部叶片叶脉间变黄 矮牵牛缺铁 上部叶黄化、尖端变褐坏死 百日菊缺铁

杜鹃缺铁症 栀子缺铁症 八仙花缺铁症 棣棠缺铁症

缺镁 症状同缺铁症相似。区别在于缺镁时常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褪绿,出现黄化,渐向上部叶片蔓延,如金鱼草缺镁症。此外镁与钙有拮抗作用,当钙过多有害时,可适当加入镁起缓冲作用。 中下叶片叶脉间变黄、变紫 菊花缺镁 叶片呈花叶、黄化 金盏菊缺镁 中下叶脉间变紫色 万寿菊缺镁

缺硼 引起植株矮化、芽畸形、丛生、缩果和落果。 硼中毒 叶片白化干枯、生长点死亡。 缺硼 引起植株矮化、芽畸形、丛生、缩果和落果。 硼中毒 叶片白化干枯、生长点死亡。 新叶皱缩变小、老叶黄化 金盏菊 植株矮小、黄化 叶片边缘白化、干枯 新芽畸形死亡 菊花

缺锌 引起新枝节间缩短,叶片小而黄,有时顶部叶片成簇生状。如桃树小叶病。 锌中毒 植株小,叶片皱缩、黄化或具褐色坏死斑。 缺锌 引起新枝节间缩短,叶片小而黄,有时顶部叶片成簇生状。如桃树小叶病。 锌中毒 植株小,叶片皱缩、黄化或具褐色坏死斑。 缺锌 菊花 三色堇 紫罗兰 香豌豆 锌中毒 凤梨 紫罗兰

缺钙 植株根系生长受抑,嫩芽枯死,嫩叶扭曲,叶缘叶尖白化,提早落叶。 缺钙 植株根系生长受抑,嫩芽枯死,嫩叶扭曲,叶缘叶尖白化,提早落叶。 百日菊 菊花 紫罗兰 香石竹 仙客来 顶梢坏 死或新 叶卷曲

缺锰 引起花卉叶脉间变成枯黄色,叶缘及叶尖向下卷曲,花呈紫色。症状由上向下扩展。一般发生在碱性土壤中。 缺锰 引起花卉叶脉间变成枯黄色,叶缘及叶尖向下卷曲,花呈紫色。症状由上向下扩展。一般发生在碱性土壤中。 锰毒 引起叶脉间黄化或变褐。 百日菊缺锰 向日葵缺锰 菊花锰毒 百日菊锰毒 香豌豆缺锰 紫罗兰锰毒

缺硫 植物叶脉发黄,叶肉组织仍保持绿色,从叶片基部开始出现红色枯斑。幼叶表现更明显。 发生缺素症,常通过改良土壤和补充所缺乏营养元素治疗。有些元素如硼、铜、钙、银、汞含量过多,对植物也会产生毒害作用,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二、土壤水分失调 土壤干旱,植物常发生萎蔫现象,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甚至死亡。如杜鹃对干旱非常敏感,干旱缺水会使叶尖及叶缘变褐色坏死。 土壤水分过多,往往发生水涝现象,常使根部窒息,引起根部腐烂。根系受到损害后,便引起地上部分叶片发黄,花色变浅,花的香味减退及落叶、落花,茎干生长受阻,严重时植株死亡。如女贞淹水后,蒸腾作用立即下降,12天后植株便死亡。一般草本花卉易受涝害,植物在幼苗期对水涝较敏感。雪松、悬铃木、合欢、女贞、青桐等树木易受涝害,而枫杨、杨树、柳树、乌桕等对水涝有很强的耐性。 出现水分失调现象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量灌水,注意及时排水。浇灌时尽量采用滴灌或沟灌,避免喷淋和大水漫灌。

非洲菊 失水萎蔫 大丽花 叶边干枯 失水导致 叶边干枯 大丽花

浇水过多导致根系腐烂 大花蕙兰 假鳞茎 皱缩

假鳞茎皱缩 根系腐烂

三、温度不适宜 高温常使花木的茎干、叶、果受到灼伤。花灌木及树木的日灼常发生在树干的南面或西南面。如柑桔日烧病。夏季苗圃中土表温度过高,常使幼苗的根茎部发生日灼伤。如银杏苗木茎基部受到灼伤后,病菌趁机而入,诱发银杏茎腐病。预防苗木的灼伤可采取适时的遮荫和灌溉以降低土壤温度。 低温也会危害植物。霜冻是常见的冻害。晚秋的早霜常使花木未木质化的枝梢等受到冻害,春天的晚霜易使幼芽、新叶和新梢冻死,花脱落。而冬季的反常低温对一些常绿观赏植物及落叶花灌木等未充分木质化的组织造成冻害。露地栽培的花木受霜冻后,常自叶尖或叶缘产生水渍状斑,严重时全叶坏死,解冻后叶片变软下垂。 树干涂白是保护树木免受日灼伤和冻害的有效措施。

低温 冷害

高温 日灼

四、光照不适宜 不同的园林植物对光照时间长短和强度大小的反应不同,我们应根据植物的习性加以养护。如月季、梅花、菊花、金橘等为喜光植物,宜种植在向阳避风处。龟背竹、杜鹃、茶花等为耐阴植物,忌阳光直射,应给予良好的遮荫条件。中国兰花、广东万年青、海芋等为喜阴植物,喜阴湿环境,除冬季和早春外,均应置荫棚下养护。 当植物正在旺盛生长时,光强度的突然改变和养分供应不足能引起落叶。室内植物要有尽可能多的光照。 此外,植株种植过密,光照不足,通风不良等会引致叶部、茎干部病害的发生。

大花蕙兰 光照不足 引起徒长

苏铁盆景 光照过强 引起叶黄

五、通风不良 无论是露地栽培还是温室栽培,植株栽植密度或花盆摆放密度都应合理,适宜的株行距有利于通风、透气、透光,改善环境条件,提高植物生长势,并造成不利于病菌生长的条件,减少病害的发生。 若过密,不但温室不通风,湿度较高,叶缘易积水,还会使植株叶片相互摩擦出现伤口,尤其在昼夜温差大时,易在花瓣上凝结露水,诱发霜霉病和灰霉病的发生。如蝴蝶兰喜通风干燥条件,通风不良的温室易造成高温、高湿、闷热的环境,诱发根系腐烂。

冬春季节,寒冷干燥,也容易造成苗木枯干 寒冷、风害

六、土壤酸碱度不适宜 许多园林植物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严格,若酸碱度不适宜易表现各种缺素症,并诱发一些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如我国南方多为酸性土壤,易缺磷、缺锌;北方多为石灰性土壤,易发生缺铁性黄化病。因为微碱性环境利于病原细菌的生长发育,在偏碱的沙壤土,樱花、月季、菊花根癌病易发生;中性或碱性土壤,一品红根茎腐烂病、香豌豆根腐病发病率较高。土壤酸碱度较低时,利于香石竹镰刀菌枯萎病的发生。 为使土壤保持适宜的酸碱度,确保植物健壮生长,灌溉用水也应加以注意。如杜鹃、山月桂以雨水或泉水浇灌为好,不宜用含有盐碱之水。盆栽花卉如用自来水浇灌,最好在容器中存放几天后再用。

七、有毒物质的影响 空气、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可使花木受害。在工矿区,由于空气中含有过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三氧化硫、氯化氢和氟化物等有害气体及各种烟尘,常使花木遭受烟害。引起叶缘、叶尖枯死,叶脉间组织变褐,严重时叶片脱落,甚至使植物死亡。 此外,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使用不当,浓度过大或条件不适宜,可使花木发生不同程度的药害或灼伤,叶片常产生斑点或枯焦脱落,特别是花卉柔嫩多汁部分最易受害。 为防止有毒物质对花木的毒害,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在城镇工矿区应注意选择抗烟性较强的花卉和树木进行绿化,改善环境。

药害 药害 药害 烧伤 药害

课外作业 在校园、标本园、花圃绿地等场所进行现场观察,识别常见生理性病害症状类型等特点。

谢谢大家!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