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热点 感知地区风云变 把握天下新局势
第一讲 核去核从:东北亚局势堪忧
第一 朝核危机惊四方 一、 朝鲜进行第三次地下核试验 朝核危机惊四方 一、 第一 朝鲜进行第三次地下核试验 2013年2月12日,据朝中社报道,朝鲜当天成功进行了地下核试验。报道说,朝鲜国防科学部门当天在朝鲜北部地下核试验场成功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经过确认,此次核试验爆炸威力大,使用小型化和轻型化原子弹,试验“水平高、安全、完美”,对周围生态环境没有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韩国总统外交安保首席秘书千英宇发表声明说,朝鲜在发射火箭后又强行进行核试验,是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公然违反,是对朝鲜半岛以及东北亚和平与安全的“威胁”,是对国际社会的“正面挑战”。韩国绝不能容忍朝鲜拥有核武器,这是一贯而明确的原则。韩国将以联合国安理会主席国身份,与国际社会紧密合作促使朝鲜弃核。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发表声明称,朝鲜进行核试验是对全球核不扩散机制的“公然挑战”以及对不从事核武器生产或实验这一国际义务的“完全违背”,欧盟再次敦促朝鲜以一种“完全的、可验证的和不可逆的”方式放弃核武器项目。
北约理事会发表声明称,朝鲜“对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追求”,令其无视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连同其12月进行的导弹发射,对国际和地区和平、安全和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北约敦促朝鲜立即停止此类“挑衅的行动”。 北京时间2013年3月7日深夜,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关于朝鲜第三次核试验问题的第2094号决议。该决议要求朝不再进行核试验,放弃核武器计划,并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决议同时承诺采取和平、外交和政治方式解决当前局势,重申支持并呼吁重启六方会谈。
第三 朝鲜核试验之后的应对措施 2013年4月2日,朝鲜官方宣布,朝鲜将重新启动宁边5兆瓦石墨减速反应堆。 2013年3月30日上午,朝鲜方面先是以政府、政党和团体的名义发表“特别声明”,宣布朝韩关系进入战时状态;昨天晚些时候,朝鲜中央特区开发指导总局发言人又发表谈话,称如果韩方再进行阴谋宣传,朝鲜将立即关闭开城工业园区。 2013年3月31日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在平壤举行,会议决定“实行经济建设和核武力建设并行路线”。据朝中社当天发布的全会新闻公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会议上说,在美国持续进行核威胁的情况下,“朝鲜不得不从质和量两方面加强核武力”。 2013年4月2日,朝鲜官方宣布,朝鲜将重新启动宁边5兆瓦石墨减速反应堆。
思考: 为什么有些国家拥有核武器是合法的?
1970年3月5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正式生效。(1967年以前。联合国安全理事会5个常任理事国。)
二、 应对朝核危机正确的方向 前提 半岛无核化应在维护半岛和平稳定的前提下实现 没有半岛无核化,半岛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和平稳定,半岛无核化应在维护半岛和平稳定的前提下实现。没有有关各方坦诚对话,解决相互关切,朝核问题不时轮番升级的怪圈就无法打破,半岛局势就会始终处于脆弱和不稳定状态。为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及地区和平稳定,各方应保持最大克制,重回和平对话轨道,为半岛形势缓和创造有利条件。
核心 朝核问题的核心是朝美关系 朝核问题最终解决,朝鲜半岛实现和平稳定,还是需要采取对话、合作的方式,包括朝美两国改善关系,各方共同努力推动六方会谈进程。在当前形势下,安理会决议是必要的,但仅靠决议、制裁无法达到目的,有关各方应采取切实措施防止矛盾激化,继续致力于推动六方会谈进程,通过沟通对话妥善化解矛盾分歧。
“六方会谈”指哪六方?
途径 六方会谈
第二讲 政治流沙:西亚北非新动荡 2010 年12 月,发生在北非国家突尼斯的自焚事件引起了大规模的街头抗议和骚乱。随后三年多时间里,在埃及、也门、约旦、利比亚、巴林、沙特阿拉伯、叙利亚、乌克兰等国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了整个西亚北非地区的政局动荡,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一、西亚北非地理概述
2010年12月17日,布瓦齐为了抗议警方阻止他贩卖水果蔬菜谋生而试图自焚,结果引发抗议民众与警方的冲突。布瓦齐齐最终在医院不治身亡。此后,突尼斯全国各地相继发生大规模社会骚乱,爆发了所谓的“茉莉花革命”。 第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20日) 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22日)
(二)埃及政局持续动荡(雾里看花) 1928年穆斯林兄弟会成立欧洲国家,从十八世纪就入侵和占领伊斯兰世界的文化中心埃及﹐二百年来一直欲望把埃及改造成一个从属西方的殖民地模范﹐就像美国为今日伊拉克所设想的那样﹐方法是全面实现西化。 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之后﹐埃及人民觉醒﹐独立运动的主流是1928创立的埃及兄弟会﹐组织抗英斗爭﹐以复兴伊斯兰号召民眾抗爭﹐最终赶走了英国殖民总督﹐1953年宣布成立共和国。 美国在二战之后成为世界霸权﹐在埃及取代法国和英国的殖民旧势力﹐控制中东地区的西方殖民地﹐勒令埃及政府取缔极端组织埃及兄弟会。 从那以后﹐埃及人民再也看不到兄弟会的会徽﹕两把交叉的弯刀﹐上面是一部《古兰经》﹐意思是在真主启示下战斗自卫。 2011年
(好景不长) 2013年6月23日,埃及国防部长塞西呼吁所有埃及民众团结起来寻求共识,并警告说军方不会任由国内局势恶化。 穆尔西6月30日宣誓就职,成为埃及历史上第一位民选总统 12年6月30日 美国 (好景不长) 2013年6月23日,埃及国防部长塞西呼吁所有埃及民众团结起来寻求共识,并警告说军方不会任由国内局势恶化。
7月3日穆尔西被解除总统职务 2013年7月3日 2013年10月9日 10月9日,埃及临时政府正式解散穆斯林兄弟会(穆兄会)注册的非政府组织。穆兄会的非政府组织是其正式注册的唯一合法身份,该组织被解散意味着穆兄会的合法身份不复存在。
(三)利比亚民兵泛滥致局势动荡 2011年8月22日,卡扎菲在反对派攻入首都的黎波里后下落不明。2011年10月20日,利比亚过渡委新闻发言人古贾与利比亚军事委员会主席贝尔哈吉分别证实卡扎菲在其家乡苏尔特被捕后因伤重死亡。 2013年5月14日 2011年 2013年5月14日,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市中心的一所医院附近当天下午发生汽车爆炸事件。爆炸造成至少15人死亡,30多人受伤。据悉,爆炸威力巨大,将现场的一座饭店夷为平地,附近其他建筑物也遭到严重破坏。
(四)伊朗承诺与美修复关系 2013年6月16日消息,伊朗总统大选结果当地时间15日揭晓,温和保守派候选人、前首席核谈判代表哈桑·鲁哈尼赢得选举,成为伊朗新一届总统。 2013年5月14日 2013年6月16日 伊朗核问题六方会谈(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 2013年11月24日早上,法国与伊朗外长共同宣布,伊朗核问题六国谈判已经达成协议,通过减少制裁,以换取伊朗限制核生产活动。
(五)叙利亚局势拐点若隐若现 2013年8月21日,根据美国政府高度确信的评估,叙利亚政府使用化学武器在大马士革郊外发动了袭击。 2013年9月10日 2013年8月21日 2013年9月10日,俄罗斯昨日意外地发起一场旨在缓和叙利亚危机的外交行动,呼吁阿萨德政权将化学武器置于国际管控之下,暗示此举有望避免美国发动军事打击。
三、西亚北非局势动荡的原因 第一 西方势力的干涉是引起动荡的外部原因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试图推广美国式的民主和自由主义价值观。
第二 金融危机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困境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北非国家外向型经济面临着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减少的窘境,海外投资萎缩,贸易逆差攀升,直接打击了北非国家的出口经济和支柱产业,导致物价上涨、失业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贫富差距、贪污腐败等等民生问题,加剧了民众的不满情绪,是此次剧变的根本原因。
第三 极端僵化独裁的国内政治体制 北非国家的长期存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终身制,基本上是分为两类,一类是强人长期把持政权,另外一类是君主世袭的君主制国家家族统治。 北非国家的领导人大多数是通过军事政变上台或其它非正常手段上台的,上台后,这些领导人奉行终身制,长期把持政权,甚至实行家庭统治。 埃及总统 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 执政30年 利比亚总统 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 执政42年
第四 社会问题严重,解决措施不当导致矛盾激化 一是政府腐败问题严重 比如据美国媒体分析穆巴拉克及其家人的净资产至少为50亿美元。 二是对社会问题进行压制而不是疏导和解决,最终使社会矛盾积累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利比亚2月15号出现大规模示威,卡扎菲直接派飞机去镇压,飞机在天上直接对街道上游行的人扫射,很快矛盾激化,导致国内的局势处于失控状态,突尼斯首都发生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本·阿里进行镇压,警民冲突造成民众死亡,局势最终失控。
第五 国内青年就业形势严峻 在埃及、约旦、突尼斯等大部分中东北非国家,青年的就业率只有30%左右。 国内青年就业形势严峻 在埃及、约旦、突尼斯等大部分中东北非国家,青年的就业率只有30%左右。 随着教育的加强,青年学历的提高,青年人的期望与人才市场供给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具有高等教育的青年正在转型价值观和政治诉求正在发生变化,崛起的青年一代与老一辈以及政治决策者的代沟越来越明显,这将对未来的阿拉伯世界国内政治结构和民主化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一 四、2013年中东地区局势五大特点 阿拉伯转型国家动荡,君主制国家平稳 埃及、突尼斯、利比亚、也门四国,乱象丛生,经济下滑,社会治安混乱,民不聊生,迄 今尚无一国政府提出一个较为务实的变革纲领和发展规划。 埃及军方推翻刚执政一年的民选总统穆尔西政权,引发穆兄会强烈反弹,社会因而出现严重分裂。 突尼斯掀起大规模的反政府浪潮,动摇了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执政地位。 利比亚地方割据严重,民兵组织为所欲为,制造动乱,政局仍处于无政府状态。 也门“阿拉伯半岛支部”基地组织趁机作乱,经常袭击政府军,制造多起恐怖事件,最近,又袭击了也门国防部大楼,造成多人伤亡。 阿拉伯海湾六国以及约旦、摩洛哥,则因注重经济建设、改善民生和开放民主,其政局相对稳定。
第二 巴以矛盾、叙利亚问题、伊核问题三大热点有所降温,开始纳入政治解决进程 巴以矛盾 巴以重启和谈,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助于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和缓解双边紧张关系。 叙利亚问题 叙利亚化武换和平实现软着陆,打掉了美国对叙动武的借口,使叙躲过一劫。9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为此全体一致通过了2118号决议,开创自冷战以来阻止美国等西方国家单边军事行动之先河。同时,国际社会对叙问题需政治解决达成了广泛共识。 伊核问题 伊核谈判也取得重大突破。11月24日,伊核日内瓦谈判打破十年僵局,达成了初步协议,为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该问题迈出了重要一步,改变了西方与伊朗剑拔弩张的局面。
第三 美伊关系“破冰” 伊朗新任总统鲁哈尼执政后,调整对西方政策。9月联大期间,美伊元首互伸橄榄枝,首次进行通话,两国外长也举行了会晤,使长达34年的两国敌对关系终于有了转机。 奥巴马公开承认伊现政权及其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鲁哈尼总统也多次表示,伊不会发展核武器,并愿同美国改善关系。然而目前看来,两国关系发展不会一帆风顺,还将面临一些坎坷。
第四 俄罗斯重返中东步伐加快 除加强同叙利亚和伊朗关系外,俄同埃及也“骤然亲近”。11月14日,俄外长和防长同时访埃,同其领导人商讨加强两国经贸和军事合作事宜。与此同时,俄“瓦良格”导弹巡洋舰到访亚历山大港,这是俄军舰20多年以来首次访埃。此外,俄也同以色列和土耳其等国发展双边关系,积极推动中东和平进程。
第五 美国主导地区事务能力明显下降 一年来,美出境被动,处处碰壁,“今不如昔”,其判断失误,决策失当,政策自相矛盾,给地区带来严重后果。比如:推行美式民主受挫,遭到地区民众的普遍反对,难以为继;干涉地区国家内政,挑动群众斗群众,到头来搬石砸脚;反恐扩大化,致使恐怖活动蔓延,发生了多起恶性恐怖事件;以色列、沙特等盟友公开流露对美中东政策的不满,对美国指挥棒说不,并要求美“悬崖勒马”、“改弦更张”。
风起云涌 美国高调重返亚太 第三节
一、 亚太地区概述 广义上,可以包括整个环太平洋地区。太平洋东西两岸的国家和地区,即包括加拿大、美国、墨西哥、秘鲁、智利等南北美洲的国家和太平洋西岸的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韩国、中国、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东盟各国和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 狭义上,指西太平洋地区,主要包括东亚的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东南亚的东盟国家,有时还延伸到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
二、 [政治上]美国领导人频繁访问亚太各国 美国高调重返亚太 第一 2013年7月21日消息,美国副总统拜登下周将对印度和新加坡展开为期一周的访问,美国一名高级白宫官员称南海争议将是拜登此次亚洲之行的重要议题。
[经济上]全方位主导TPP谈判 【理论链接】 TPP 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简称TPP),也被译作“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原为2005年新加坡、新西兰、智利、文莱在APEC框架内签定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2008年美国加入,其后澳大利亚、秘鲁、越南、马来西亚先、墨西哥、加拿大先后跟进。2011年初起,美国积极施压推动日韩也加入该协定。2013年3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加入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