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中国发展的红利 中国“红利家族” 对300余位各领域专家调查显示,以下六大红利的释放将决定未来10年中国发展进程: 城镇化红利 土地红利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00003-E-1 – December 2005 《 2005 年艾滋病流行最新报告》部分数据摘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 2005 年 11 月 21 日 报告全文(英文)可以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网站 获得
Advertisements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永康杯”2015年度邢台 青年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
第一章 概 述 一. 何为老年人? 1. 老年人是指达到或超过老年年龄的人。 2. 人的年龄可分为三种: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日历年龄。
更多模板、视频教程:
人口增长.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迅航基于云服务的 美业Saas软件.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20个常用财务指标 判断短期偿债能力的两大财务指标: 1,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
自主创业.
危机 转型 动力 看清中国经济.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高一政治 王西伟.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CET4 translation 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正对旅游产生兴趣,这是近年来的新趋势。年轻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可以归因于他们迅速提高的收入和探索外部世界的好奇心。随着旅行多了,年轻人在大城市和著名景点花的时间少了,他们反而更为偏远的地方所吸引。有些人甚至选择长途背包旅行。最近调查显示,很多年轻人想要通过旅行体验不同的文化、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折线统计图 张家产中心完小.
第二章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教师:武科 副教授.
走势分析.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内容分析与考点链接 【经济生活部分】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七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七章.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二、东亚货币合作的发展进程 马尼拉亚太地区高级财政金融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加强地 区金融合作新机制的设想,又称“马尼拉框架协议”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每周交易策略 交易部.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中国药物GCP检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李见明         北京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交易本金 1039亿美元 (2006年3月23日) 评分 (美国标准普尔)
移动电子商务时代来临 即刻“升级”还是等待被淘汰 PayPal 中国区产品总监 赵祺 信行软件CEO 周翔.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Harvard ManageMentor®
数 控 技 术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Harvard ManageMentor®
我们能给贫穷者什么希望.
--宠物产品线信息分享.
第4章 非线性规划 4.5 约束最优化方法 2019/4/6 山东大学 软件学院.
人口统计图判读.
西藏 Tibet.
我国现有13.70亿人口,按人口年增长率0.57%计算,多少年后我国人口超过18亿?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政策环境与旅游投资 Policy environment & Tourism Investment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扩大消费, 我们要努力.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影响风险评估专家研讨会 ACCC Workshop: Climate Change Impact and Risk Assessments 内蒙古 Inner Mongolia.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通货膨胀对债权人有利,还是对债务人有利?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 基于激励机制的一个设计 李鑫 刘乾坤 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
浅谈医生灰色收入 第三小组.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第十七讲 密码执行(1).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及应用 主讲人:顾老师
香港城市大学 导师: 布礼文教授( Dr. L M Po ) 学生: 徐叙远 ( Xu Xuyuan )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2019/9/19 互联网产业、立法与网规 张钦坤 腾讯法务部.
Sssss.
时事报告 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
校园之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支撑中国发展的红利 中国“红利家族” 对300余位各领域专家调查显示,以下六大红利的释放将决定未来10年中国发展进程: 城镇化红利 土地红利 人口红利 制度红利 全球化红利 改革红利

一、最根本保障——改革红利 二、最坚实基础——人口红利 三、最强劲动力——城镇化红利

一、改革红利 1、什么是改革红利 红利:股份公司在进行利润分配时,由股东所获得的超过股息的那部分利润,实际上就是通过投资而获得的利润回报。 在这里,红利不是指利润分红,而是指国家发展的有利条件、因素或优势。 发展总是依赖于一定的制度条件的,但制度会带来交易成本,好的制度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坏的制度则会增加交易成本。

改革就是对制度和体制机制的调整和改进,是好制度取代坏制度而降低交易成本的过程。 改革红利就是通过制度创新,降低交易成本,创造发展优势,提高发展效率,进而带来超过原来资源配置方式下所能获得的增量收益和回报。 所有通过改革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带来的有益成果,即为改革红利。 从发展的角度讲,改革红利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一个意思。

2、改革红利的形成 (1)改革解放了人: 一是改革把劳动者的积极性释放出来,激发了经济发展活力; 二是改革让人流动起来,引起劳动力的优化配置; 三是改革消除了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思想障碍,促进了创新。 (2)改革解放了资本:股份制改造。 (3)改革解放了市场: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国际市场,全球化红利。

改革红利来自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的有效性有机结合起来的重大创新。 市场经济创新着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生产力。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实践,是生成和释放改革红利的源泉。

改革能获得红利,得益于国内的人口红利和国际的经济全球化红利。 过去30多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增加,儿童和老人抚养比维持在较低水平。这种“中间大、两头小”的人口结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从国际看,我国改革开放之初,适逢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全球贸易和投资规模稳定扩大,我们引进外资、扩大出口,分享了丰厚的经济全球化红利。 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经济更有效地整合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充分地受到全球总需求的拉动。

3、改革是最大红利 改革开放的30多年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超预期增长的一页: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近10%的速度持续增长。这些成就包含着丰硕的改革红利。 李克强总理: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中国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清晰地指出了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已经和正在形成的人才红利、改革红利和城镇化红利将有力支撑我国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甚至更长时间内持续发展。

李克强-改革是最大的红利_标清.flv

事实上,我国人口红利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就已出现,但在“一大二公”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发展的活力不足,不仅释放不出人口红利,反而受到人口负担和就业的沉重压力。 在亚洲四小龙经济快速增长的时候,我国正处在封闭半封闭状态下,也没有分享到经济全球化红利。正是改革开放使人口红利和经济全球化红利等各种潜在红利转化为现实红利,我国才能实现连续30多年的快速增长,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经济学家周其仁所说,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的人很便宜,但是我们的体制很贵,贵到很多事情不能做、不能想,是改革开放把这个制度运行的成本降低了,把学习世界最先进经验的成本降低了。 有了制度运行的低成本加上要素的低成本,才有了经济的发力。 这说明,改革红利和要素红利不在一个层面,但要素红利必须靠改革来释放。

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每一个快速发展阶段都有重大改革举措作为支撑。 上世纪80年代的发展,得益于农村联产承包制及增强企业活力的改革; 1992年以后的发展,得益于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及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改革; 新世纪头10年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加入WTO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 在这个意义上说,改革是过去30多年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

在经历了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当前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前一阶段高速增长所依靠的一些动力如廉价的劳动力、原材料、能源、土地供应等逐步消减,曾经极大地带动经济增长的外贸出口则受到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贸易保护主义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削弱,内需的提升又受制于各种体制机制障碍。

发展依赖于改革红利 内需红利 根本 依赖 经济增长 城镇化红利 制度红利

收入分配改革仍需破解 垄断行业改革久攻不下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依赖于市场化改革的推进 要摆脱原有路径依赖,防止进入停滞徘徊期 要防止被低收入阶段的增长机制锁定,避免重蹈“拉美中等收入陷阱” 仅依赖一些政策性的调整很难转变现有的发展方式,反而有可能贻误时机

“中等收入陷阱” 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1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像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马来西亚等,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2007年,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GDP3000至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并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

“转型陷阱” “转型陷阱”是指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既得利益者的阻碍,经济社会发展会停滞下来,形成有利于部分级既得利益体的状态,从而丧失进一步改革的动力,对社会造成巨大危害。

消费率年均增速8%左右,将支撑中国经济中速发展 内需潜力可以支撑未来5-10年经济中速增长 美国、印度、中国三国居民消费率 (2009年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 美国 印度 中国 1%的消费增速带动0.76%的经济增长 70.1% 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 54.7% 消费率年均增速8%左右,将支撑中国经济中速发展

释放内需红利需要在消费主导的转型与改革上实现重大突破 以改革破题投资转型 实现投资与消费的动态平衡 消费主导的 经济转型 投资效率边际递减 以公益性为重点调整 国有资本配置 提高国企红利上缴比例 以形成6亿中等收入群体 为重要目标破题收入分配改革 橄榄型社会结构建设 新的红利仍然来源于改革,来源于转型

产业结构孕育新突破。 前三季度,中国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继续提高,服务业的增加值增速继续快于工业。 消费对经济拉动力的增强也是中国经济的一个可喜变化。相比于投资增速高位放缓,出口增速开始换挡,消费中国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48.5%,比投资的贡献高出七个百分点左右,中国经济再平衡的态势比较明显。

 合理的制度不仅使资源要素实现优化配置,而且能够激发市场主体的创业和创新热情,提高效率与实现公平。 我国3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群众过上更好生活,依然要靠改革开放。这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目前政治、社会以及经济改革都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一些制度的模糊、扭曲或者缺失不仅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固化了利益格局,也抑制了创新和创业动力。要保持中国经济的活力,必须加快改革。

2012年12月31日,中央政治局专门就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同志在会上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李克强同志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改革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未来,我国的发展依然要靠改革,改革依然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

二、人口红利,美国学者David Bloom提出,他估计1965-1990年,人口红利对于亚洲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3以上。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换言之,在人口结构中,中年人口基数特别大,少年和老年前后两端基数比较小,对社会做贡献的人多,这样的人口结构对发展有利。 “中间大、两头小”,劳动人口较多,抚养人口较少。

人口增速持续下滑

总抚养比达到最低点

人口年龄结构达最优状态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达最高点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 + 劳动参与率高(劳动参与率世界第一) 劳动参与率:经济活动总人口(包括就业者与失业者)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 “生之者众,食之者寡”的创富效应 65+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上升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劳动意愿强、报酬低中低端制造业发展。

“人口红利”并不意味着经济必然增长,但如果人口红利能与改革红利相结合,则“人口红利”势必会成为经济增长的有力助推剂。 劳动力资源丰富和成本优势已经使我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 根据一些中国机构的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27%得益于“人口红利”

从长期看,一国的人口红利并非可持续。 人口转型理论告诉我们,人口红利期只是一国人口变迁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 就中国而言,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的逐渐下降必将导致总劳动人口的下降。另外,中国开始呈现较快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中国已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因此,从长期看,中国总人口中劳动人口比重将减少,中国经济所享有的人口红利的黄金时代正在渐行渐远。

(与“人口红利”相对应的)“人口负债”就是不断加速的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这意味着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导致未来中国经济要过一个“减速关”,面临一个人口负债现象。

“人口红利”,上海还能享受多久? 110504 新闻透视_高清.mp4

人口老龄化将会从多个方面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能力。 首先,老龄化会带来社会抚养比不断提高,劳动力的负担和成本加大; 其次,老龄化会加大消费性人口比例,降低生产性人口比例; 第三,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将严重影响到劳动生产率。 上述三个方面的影响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经济的竞争能力,并进一步影响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活力。

人口问题一:养老? 根据预计,中国自1979年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之后少生了约4亿人口。该政策打破了正常的人口结构,造成严重的性别比例失衡。 美国一份研究报告说,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4.38亿。届时,每一位老人的养老平均将需要1.6名工作者来负担,而在1975年则是由7.7人负担。 加上我国的养老体系不完善,养老问题岌岌可危!

人口问题二:劳动力缺口大? 中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导致青年人的比例逐年下降,改革初期的1979年,中国0-14岁的少儿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大约为1/3。而到了2009年,比例竟然不足1/5,下降速度惊人。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我国加快了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脚步。未来10年中国18-22岁的人口将减少4000万人,而在20-40岁之间,中国人口更是减少1亿-3亿。 据预测,未来20年内劳力缺口达到1亿以上。 假如你是国家领导人,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呢?

相关的人口政策? 1、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虽然中国已经放松了计划生育政策(允许夫妻双方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生育第二个孩子,之前政策规定必须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研究称,该政策预计会增加100万个新生儿,但对于中国每年1600万新生儿的数量来说实在太少。 2、移民:有观点认为未来20年内,应容忍亚非国家向中国大量移民,据预测,未来劳力缺口达到1亿以上,中国将形成大规模的移民潮,成为除美国之外,容纳全球性移民最多的国家。 3、机器人。

人才红利是指由于人才的规模增长及其充分利用所产生的超过同样数量简单劳动力投入所获得的经济收益。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2010年中国大专以上人口达到1.2亿,高中以上人口达到3亿,远高于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的4571万和1.9亿。 日益增长的规模巨大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使中国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质的飞跃,一旦得到有效利用,将产生巨大收益。

中国社科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劳动力素质处于快速提升时期,未来10年,中国将形成新的质量型人口红利。 每年700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这是庞大的人才储备和难得的人力资源。 未来,中国劳动力素质的整体提高将会带来新的红利。拥有大规模成本较低且素质较高的人力资本,正是当前中国发展的巨大优势。潜力巨大的人才红利,可以显著而持久地支撑中国经济转型和国际竞争力提升。

三、城镇化红利 有人说,世界经济要走出深度调整期,一看美国的高科技,二看中国的城镇化。 这种观点虽不一定准确,但至少说明,城镇化的确是中国的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30多年,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上升到2012年的52.57%。 我国人口城镇化仍有倍增空间。

按照75%的城镇化率目标,未来将有3.5亿左右农业人口转入城市,1.5亿左右的半城镇化人口继续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 2014年9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时指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向中西部倾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鼓励东部产业园区在中西部开展共建、托管等连锁经营,以“业”兴“城”,做大做强中西部中小城市和县城,提升人口承载能力,促进约1亿人在中西部就近城镇化,逐步减少大规模人口“候鸟式”迁徙。一方面可以缓解东部发达地区和特大城市的人口压力。另一方面,由于中西部的发展,很多农民已经出现“逆选择”,从沿海返回家乡附近就业,愿意就近城镇化。

今后,我国将全面放开小城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 农民工进城落户,一方面推动城市新增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投资,另一方面也会通过消费升级来带动更大的消费,投资与消费的增长,则意味着内需的扩大和经济的增长。 消除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大的难题。逐步缩小这两大差距,是富民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扩大内需的潜力所在。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 1740亿元的新增消费 1300余万农民变为市民 释放消费潜力 巨大投资空间 城镇化率提高1%

城镇化产生巨大的投资空间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住房建设等投资需求。 2014年9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时指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科学规划,创新保障房投融资机制和土地使用政策,更多吸引社会资金,加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促进约1亿人居住的各类棚户区和城中村加快改造,让困难群众早日‘出棚进楼’、安居乐业。

消费升级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最大潜力所在。过去我国反复强调扩大内需,但效果仍然并不明显,根本原因是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滞后。因为城镇化带动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带来消费需求的大幅增加。

非常设计 中国未来发展的红利-6王鹏锦_标清.flv

生产革新 城镇化不仅能够推动公共服务发展,也能够推动消费型服务业和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 城镇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条件。 城镇化带来人们生活方式改变,推动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升级。城镇化带来巨大的城镇投资,促进产业聚集,带动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城镇化带来人力资本和信息知识聚集,促进市场竞争、技术创新和改善管理,有利于提高资源集约利用,降低工业化排放,实现低碳、低能耗发展。

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前提。 通过推进城镇化,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村居民人均资源占有量会大幅度增加,这将有利于提升农村生产规模化、市场化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城镇化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依托。城市的根本特点是集中,产生集聚效果、规模效益和分工协作效益,极大地推动工业化进程。

城镇化是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途径。 城镇化形成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提高劳动力的工资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城市服务产业也是培育中产阶级或者中等收入人群最重要的产业载体。

效率提高 城镇化通过非农产业与人口向城市聚集和转移,提高资源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实现企业报酬递增的内部规模经济,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消费偏好,促进企业和居民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从整体上创造报酬递增的外部规模经济,从而产生远高于分散定居农村并从事农业生产的收益。

李克强-把城镇化与改革红利结合起来_标清.flv

三大红利汇聚,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潜力巨大的人才红利不仅接续人口红利,而且通过主体要素由物质资本转向人力资本,可以显著而持久地支撑中国经济转型和国际竞争力提升。 第二,城镇化作为最现实的红利,包含也支撑着“人才红利”的释放。城镇先进的基础设施和普惠的公共服务,尤其是教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造就大规模人才创造条件;城镇化促进居民相互间便捷和频繁的交流,有助于居民知识的增长、技能的改善和素质的提升;城镇化所引起的人口的聚集和流动,提高了劳动力尤其是人才的配置和合理效率。

第三,作为最基础的红利,改革红利包含也决定着城镇化和人才红利的释放。 改革决定着城镇化的模式、进程和效果;改革不仅可以使人力资源能够自由流动、最优配置和合理使用,而且能够激发劳动力和人才等市场主体的就业、创业和创新热情。 通过制度改革促进新型城镇化;通过制度改革和新型城镇化,让人民提升并自由绽放其才;通过改革、城镇化和人才发展的相互交融,使三大红利尽情涌流与充分汇聚,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