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浙江中考第一轮复习 科 学.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Advertisements

神奇的眼睛.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六节 眼睛与视力的矫正.
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4.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透镜及其应用 河源源城区一中:陈伟平.
   探 究  凸透镜成像规律.
眼睛和眼镜.
一、光的反射现象 1、我们看到蜡烛在平面镜中的虚像,此时 有没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呢? 2、光从哪里来?射到平面镜上又到哪里去? 【现象】
四、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仪征市第四中学 孙延新.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复习 大连市第76中学 金颖.
光 的 折 射 教师:范明芬.
 光学复习 应注意的问题  ---与之相对应的课标要求 青铜峡三中 路遥.
第5课时 透镜及其应用 豫考解读 豫考探究 考点聚焦 1.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桂平市大湾二中.
呼和浩特地区 物 理 第4讲 透镜及其应用.
眼睛和眼镜.
初中物理专题系列 专题4:光学实验探究题(1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
视觉.
点燃的蜡烛在你身旁,你是怎样看到焰烛的?烛焰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如果光照到镜面上会发生什么现象?
第五节:科学探究: 凸透镜成像 (第四课时)
光 的 反 射 科目: 物理 漳州五中 阮舒清 教学目的:
生活中的透镜.
3.6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光的折射 透镜》复习 新市中学 刘继国
平面镜成像2.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 第二节 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
光现象专题 郭成云.
光的折射 南京六中 顾岚.
中考复习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光的反射定律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角 反射角 法线 S 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 入射点
§5.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盛水的烧瓶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第五讲 透镜及其应用 复 习 课.
第四章 光现象 目 录 第四章 光现象.
思考: 物体 人眼 如何看到?.
§5.4 眼睛和眼镜 姚村镇中学:马列拖.
神奇的蜡烛?.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主题 知识点 要求 透镜及 其应用 凸透镜、凹透镜的结构特点,焦点和焦距的概念 透镜对光的作用,会画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苏科版新教材同步教学课件 第三章 光现象 四、平面镜.
光的折射 透镜的奥秘.
光的折射 欢迎.
励才实验学校 柳美玲.
眼睛与眼镜 明光市司巷中学 王宗伟.
四.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 u=2f f<u<2f u>2f f<u 复习回顾 当 时,成倒立的等大的 像。
四、眼睛和眼镜 实验中学 李会荣.
四、眼睛和眼镜.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复习练习: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 u>2f 实 f<u<2f 实 虚 u<f 当 时,成倒立缩小的 像。
执教者:青村中学 刘红.
4.6神奇的眼睛.
4-6 神奇的眼睛 福州市第七中学 鲍飞虎.
课题: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 杨芳 2009 年11月18日.
2012届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课件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期末复习 ——透镜及其应用.
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眼睛和眼镜.
光的色彩 颜色 光与透镜 光的直线传播 平面镜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透镜 凸透镜成像.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一节 透 镜.
《光现象》全章内容 一、光的直线传播 二、光的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四、光的折射 五、光的色散 六、看不见的光.
光的折射.
汤姆大叔漫画.
观察与思考 我们为什么能看到本身发光的物体? 我们为什么也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观察与思考 我们为什么能看到本身发光的物体? 我们为什么也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2013年浙江中考第一轮复习 科 学

第九章 波

考点扫描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1.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现象 ①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a ②举例说明光的反射现象 ③描述光的反射定律 ④辨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⑤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 ⑥举例说出光的折射现象 ⑦描述光的折射规律 ⑧使用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解释简单的现象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2.人眼球的作用 ①知道人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a ②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u>2f )解释人眼球的成像特点 c ③描述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 ④树立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3.我国古代的光学成就 ①知道我国古代在光学方面取得的成就

知识结构

10.在下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桥在水中的倒影 B.笔在水中偏折 C.用放大镜看字 D.鸽子的影子

2. (2012·绍兴)图中人手持的是一枚(  )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B.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C.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D.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解析】读图可知,透过镜看到眼睛被放大,推知该镜是凸透镜,可用来矫正远视。 答案:D

3.(2012·衢州)乙同学把刚买的矿泉水随手放在科学书上,发现“学”字变大(如图所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平面镜成像 答案:B

(2011、宁波)26.学习光学知识后,小科对有关实验进行了思考和创新: (1)在如图所示的“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科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完成探究活动,是因为玻璃板有平面镜所不具有的 ▲ (填“反光”或“透光”)的特点; (第26题图)

(2)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 (3)小科用凸透镜替换玻璃板,将其放置在AB中点且垂直AB的位置上,移动光屏到B点时, 发现光屏上恰好成了一个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 cm。

(2010、温州)19.“小科学家”比赛中,有一项目是“反弹击物”(如图),要求参赛者将皮球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弹击中目标区内的 物体。参赛者在发射区沿哪一方向射球,最有可能击中目标 A.沿OA方向 B.沿OB方向 C.沿OC方向 D.沿OD方向

(1)光在 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c= 米/秒。 要点梳理 1.光的传播 (1)光在 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c= 米/秒。 (2)举例光沿直线传播用来解释的现象: 、 、 、 、金星凌日等。 同一种均匀物质 不同 3×108 日食 月食 小孔成像 影子的形成

2.光的反射 (1)定义:光射到两种不同物质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 回去的现象。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 法线在 平面内 (即三线共面); 反 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 两侧 (即二线分居); 角等于 角(即两 角相等)。 (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反射 同一 法线 入射 反射 可逆

(4)反射类型:反射可分 反射 和 反射。 镜面 漫 项目 不同点 相同点 反射面 光线特点 镜面反射 平整光滑 若入射光线平行则反射光线 都遵守光的 漫反射 粗糙不平 反射光线 仍平行 反射定律 杂乱散漫

3.平面镜 (1)成像特点: 、 、 的虚像,物象连线与镜面 。 (2)用途:① ; ②改变光的 。 正立 等大 等距 垂直 成像 传播方向

一种透明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 通常会发生改变的现象 4.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 一种透明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 通常会发生改变的现象 传播方向

(2)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内(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 的两侧(二线分居);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等透明物质时,折射角 入射角;当光从水、玻璃等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 入射角(当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 )。 同一平面 法线 小于 大于 不改变

(3)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4)举例与光的折射有关的现象: 、 、 等。 可逆 看池底变浅了 海市蜃楼 筷子在水中向上弯

知识点五.凸透镜成像 ①透镜原理:利用光的折射现象。 ②透镜类型:凸透镜和凹透镜。 名称 形状 性质 特点 凸透镜 中间 边缘 对光线起 作用,两个实焦点 能成实、虚像 凹透镜 对光线起 作用,两个虚焦点 只能成虚像 厚 会聚 薄 发散 薄 厚

b.注意:开始时应使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三者处于 ,并使三者正对。 ③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像。 a.实验装置如图: b.注意:开始时应使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三者处于 ,并使三者正对。 同一高度

④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的性质 像距(v) 物体与 像和镜 的位置 应用 u>2f 2f>v>f 两侧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放大 v>2f 幻灯机 u=f 不成像 u<f 正立 虚像 同侧 放大镜 照相机、眼 倒立 缩小 实像

2.眼球的折光系统 凸透镜 晶状体 光屏 倒立 缩小 实 大脑皮层 (1)眼球的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和 玻璃体组成,其作用相当于 ,其中 起主要作用的是 ,视网膜相当于 。 因为观察的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所以在视 网膜上成 、 的 像。实像刺激 分布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使其产生兴 奋,经视神经传到 的视觉中枢形成 视觉。 凸透镜 晶状体 光屏 倒立 缩小 实 大脑皮层

(2)近视眼和远视眼 晶状体 或眼球 ,来自远处景物的光线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 戴 (使像后移至视网膜) 凹透镜 曲度过大 类型 成因 矫正方法 近 视 眼 晶状体 或眼球 ,来自远处景物的光线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 戴 (使像后移至视网膜) 曲度过大 凹透镜 前后径过长 之前

类型 成因 矫正方法 远 视 眼 晶状体 或眼球前后径 ,来自近处景物的光线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 戴 (使像前移至视网膜) 曲度过小 过短 凸透镜 之后

3.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 保护视力要提倡“二要二不要”。 (1)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眼睛和书本的距 离要保持在 厘米; 3.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 保护视力要提倡“二要二不要”。 (1)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眼睛和书本的距 离要保持在 厘米; (2)连续看书或写字 左右要休息片刻,或 者向远处眺望一会,最好是看远处的绿树和 树木; (3)不要在 或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 (4)不要躺在床上或坐车、走路时看书。 33 1小时 光线暗弱

三、我国古代的光学成就 公元前4世纪,墨子就做过针孔成像的实验,并给予分析和解释。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记述了光的 传播和 成像的实验。沈括用光的 传播来解释所观察到的结果:“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 直线 小孔 直线

要点一 光的传播 嘉兴卷(2012)今年6月6日,太空再次上演了金星凌日的奇观,即从地球上看去,有一小黑点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 (1)金星凌日现象可以用_____________原理来解释。 (2)如图为太阳及八大行星示意图。据图分析,你认为在地球上除了可以看到金星凌日外,还能看到______凌日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 水星

要点二 光的反射 (2012、义乌)28.魔术是深受同学们喜爱的节目,其中包含着许多科学原理。图甲是某同学自制的一只魔术箱,表演时他将开口的方形空箱面展示给观众,把纸币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结果纸币“不翼而飞”。原来魔术箱中有一块平面镜(如图乙),它与箱底的夹角为 ▲ 度,使观众觉得箱子里没有东西。观众不能看见平面镜后面的纸币是因为光具有 ▲ 性质。

【解析】从甲图观察口看到正前方是方格子,整体好象是一个空箱子,而从乙图中看出观察口正前方没有方格纸,有一个倾斜平面镜,所以甲图中的空箱子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得到的,因此镜面与箱底的夹角为45度;把纸币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实际上纸币在平面镜后面,观众不能看见平面镜后面的纸币是因为光具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答案】45 沿直线传播

(12湖州-6)如图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要点三 光的折射 (12湖州-6)如图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要点四 凸透镜成像规律 (12宁波-22)将蜡烛、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移动蜡烛使烛焰距凸透镜25厘米,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规律,请举一个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

34.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将一块厚度为0.5厘米的玻璃板(P、Q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竖直架在 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 完全相同的蜡烛分别竖直 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 A,进行实验。 (1)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分别位于A’和A”处,如图所示。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________(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

(2)小柯按照图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 A 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组数据: 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方法错误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距u(厘米) 5.0 6.0 7.0 8.0 像距v厘米) 4.5 5.5 6.5 7.5

【解析】(1)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蜡烛分别经P、Q两个平面成像,由平面镜成像规律知,像距等于物距,故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P平面成像得到的,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Q平面成像得到的。(2)从题图可以看出,他测量像距的方法是错误的,忽略了玻璃板的厚度,即像距应该是P到A′之间的距离。 【答案】(1)P (2)把Q到A′的距离当成像距(或像距测量错误、忽略了玻璃板的厚度等合理答案写出一个即可)

【解析】“凿壁偷光”“井底之蛙”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猴子捞月”“杯弓蛇影”都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答案:D

C.人能通过平静的湖面看到自己的脸是光的折射现象 2.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C.人能通过平静的湖面看到自己的脸是光的折射现象 D.阳光照射下,地面上呈现电线杆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析】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A错误;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垂直射入时传播方向不变),B错误;人能通过平静的湖面看到自己的脸是光的反射现象,C错误;阳光照射下,地面上呈现电线杆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正确。 答案:D

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更浅一些,是因为光发生折射形成的 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更浅一些,是因为光发生折射形成的 B.湖岸边的树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D.远离平面镜时,人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小 【解析】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远离法线偏折,逆着光线看过去时,池底升高,看起来池水会变浅,故A正确。湖岸边的树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B错误;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C错误;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人在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像的大小不变,故D错误。 答案:A

4.人站在竖直的穿衣镜前5米处,若人以0.5米/秒的速度向镜移动6秒后,人与镜中的像距离为 米,此时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知识。人以0.5 m/s的速度向镜移动6 s后,即向镜移动3 m。原来站在镜前5 m处,那么此时与镜的距离为2 m,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那么人与镜中的像距离为4 m。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5.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 cm,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盒盖上的凸透镜打碎了。为了修好观察盒,老师分别给他提供了焦距为4 cm、8 cm、10 cm和12 cm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  ) A.焦距为4 cm的凸透镜  B.焦距为8 cm的凸透镜 C.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 D.焦距为12 cm的凸透镜 【解析】由题意可知,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物体要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需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应该大于10 cm,所以应使用焦距为12 cm的凸透镜。故本题答案为D。 答案:D

跟踪训练

1.(2012·温州)下列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一、选择题 1.(2012·温州)下列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解析】“用放大镜观察到的花”属于光的折射现象;“镜中猫的像”和“水中树的倒影”都是平面镜成像,都属于光的反射现象;只有C项中影子的形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 答案:C

2.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这是因为光在( ) 2.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这是因为光在(  ) A.地面发生镜面反射 B.地面发生漫反射 C.水面发生漫反射 D.水面不发生反射 【解析】当迎着月光走时,月光在“水洼”表面发生镜面反射,有较多的光进入眼中,感觉“明亮”;而月光在地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所以进入眼中的光线较少,感觉“较暗”,因此,为避开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 答案:B

3.(2012·湖州)如图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3.(2012·湖州)如图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解析】河面上古镇的倒影、平面镜中小狗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阳光下树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水杯中“折断”的笔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正确。 答案:C

4.(2011·义乌)从水面上看斜插入水中的筷子,水下部分向上弯折了。这是(  ) A.光的反射现象  B.光的折射现象 C.光的直线传播   D.平面镜成像 答案:B 5.(2011·杭州)小王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  ) A.将凸透镜往上移 B.将光屏往下移C.将蜡烛往上移 D.将蜡烛往下移 答案:C

(2011、绍兴)4.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 A (2011、绍兴)4.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读图可知由2002年和2012年的调查发现,小学生近视率增大2. 9%,初中生近视率增大22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读图可知由2002年和2012年的调查发现,小学生近视率增大2.9%,初中生近视率增大22.4%,高中生近视率增大20.4%,所以C符合题意。近视率是近视人数和调查总人数的比率,并不是由检查人数的多少决定的;近视的形成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矫正近视的方法是配戴凹透镜片的眼镜,所以A、B、D为错项。如果学生审题不清的话,易错选B。 答案:C

(2011、台州)19.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9.(2011·杭州)科学家设想利用道路来收集太阳能进行发电,供电动汽车和路灯使用。方法是在路基上先铺设覆盖有太阳能电池的水泥板,再在太阳能电池上覆盖透明的玻璃作为路面,这个设想要能实际使用,对玻璃的选择,下列哪一项不是需主要考虑的(  ) A.玻璃表面粗糙程度 B.玻璃强度 C.玻璃颜色 D.玻璃的隔音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对所给信息筛选、分析的能力。“路基上铺设覆盖有太阳能电池的水泥板”,因要吸收太阳能,需考虑玻璃颜色;“玻璃作为路面”,要考虑玻璃表面的粗糙程度和强度。玻璃的隔音效果与题干无关,D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D

(2012、金华)24.汽车已进入普通家庭,小明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发现,前窗玻璃大多是倾斜的,这是因为前窗玻璃倾斜时,根据 ▲ 成像特点,夜间车内乘客或其它物体所成的像在玻璃的前上方,避免干扰司机视觉;而汽车前灯安装在离地面较近的车头位置,有利于司机更好看清前方道路状况,这是因为在同一种物质中光是 ▲

11. (2012·嘉兴)如图是一种常见的红外线感应水龙头,当手对着红外线感应窗时,水会自动流出。使用该水龙头时,感应窗发出的红外线照射到手上发生了反射,感应窗内的红外线接收管接收到信号后控制出水。 【解析】红外线照射到手上发生反射,将红外线反射到感应窗上,从而使水流出。

12.(2011·嘉兴)乌镇的许多民居都依水而建,游客乘船游览别有情趣。请你观察下图,并将下列两条科学知识填写完整。 (1)漂浮在水面上的小船受到的浮力等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受到的重力。 (2)房子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而成的像。 【解析】本题考查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光的反射。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当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时所受浮力等于其受到的重力;房子在水中的倒影相当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

13.(2011·宁波)波是能量传播的一种形式。遥控器发出的信号被电视机接收,电视机发出的声音被人听到,这两个过程中,能量分别是以光波和声波的形式传播。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电视画面在观众的视网膜上成一个倒立(填“倒立”或“正立”)、缩小的实像。 【解析】电视机发声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能量,人眼的晶状体如同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证明经过两次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会逆向射回。 四、分析计算题16.(2012·杭州)自行车的尾部安装一种塑料制成的反光镜,夜间骑车时,在车灯照射下,能把光线按原来方向返回。反光镜结构如图所示,两平面镜相互垂直,当一条光线AB入射到其中一平面镜, (1)作出所有反射光线的光路图。 (2)证明经过两次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会逆向射回。 【解析】(1)依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注意画出法线(用虚线表示);(2)运用光的反射定律和数学角度的关系证明经过两次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