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方 园 林 史.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园林  由山石, 水体, 生物, 建筑等构景要素组成  具有生活, 游憩和观赏功能的人为造景园 地.
Advertisements

第二章 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 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按园林基址和 开发方式 按园林基址和 开发方式 人工山水园 天然山水园.
四、中西古典园林的文化差异 (一)自然山水式风格的中国古典园林 (二)几何式风格的西方古典园林 东方园林艺术体系:中国园林
第一章 园林艺术、形式与特征.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丰富的图形世界(2).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两晋与南朝.
CET4 translation 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正对旅游产生兴趣,这是近年来的新趋势。年轻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可以归因于他们迅速提高的收入和探索外部世界的好奇心。随着旅行多了,年轻人在大城市和著名景点花的时间少了,他们反而更为偏远的地方所吸引。有些人甚至选择长途背包旅行。最近调查显示,很多年轻人想要通过旅行体验不同的文化、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你知道这幅画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由谁创作的吗?
17、高新区( KF5)地块 地块简介 现场照片 地块示意图(版面尺寸有限,图形存在误差)
植物和我们.
UI(用户界面)集训班 Illustrator 高级班.
第七章 固定资产 本章结构 固定资产的性质与分类 固定资产的增加 固定资产的折旧 固定资产的修理 固定资产的减少
猜一猜 有个好朋友, 没有腿却会跑, 没有嘴却会响。 它会告诉我: 什么时候起床, 什么时候睡觉。 请你猜猜看, 好朋友是谁?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课内阅读热点点津.
二、东亚货币合作的发展进程 马尼拉亚太地区高级财政金融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加强地 区金融合作新机制的设想,又称“马尼拉框架协议”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第三篇 组织工作.
7.2.4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 一、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 二、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条件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是:基金财团。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在PHP和MYSQL中实现完美的中文显示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 做一做   阅读思考 .
柳州饭店 LIUZHOU HOTEL.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园林专业本科阶段课程拓扑图:平台期课程 通识 12 数学 14 物理 4 化学 11 英语 6 政治 14
整合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主讲人:卢璐.
认识图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姓名XXX.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西藏 Tibet.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英语口译 3 Culture and Language.
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感城中心学校 陈利平.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12 埃及的金字塔 ——苏教版第十一册 执教者:王尧尧.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 ——欧洲启蒙运动.
空间平面与平面的 位置关系.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计算机绘图 AutoCAD2016.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区园林绿化局主题立体花坛方案征集点位图.
第一单元第一课 造型的表现力 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陈刚.
生词 คำศัพท์ 1. 楚辞 chǔcí บทกวีของรัฐฉู่ 2. 诞生 dànshēng กำเนิด ; เกิดขึ้น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第8章 创建与使用图块 将一个或多个单一的实体对象整合为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图块。图块中的各实体可以具有各自的图层、线性、颜色等特征。在应用时,图块作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对象进行操作,可以根据需要按一定比例和角度将图块插入到需要的位置。 2019/6/30.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位似.
使用Fragment 本讲大纲: 1、创建Fragment 2、在Activity中添加Fragment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Sssss.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西 方 园 林 史

公元前三千多年 地中海东部沿岸古埃及产生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 公元前三千多年 地中海东部沿岸古埃及产生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 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是西方文明发展的摇篮。公元三千多年,古埃及在北非建立奴隶制国家 。尼罗河沃土冲积,适宜于农业耕作,但国土的其余部分都是沙漠地带。对于沙漠居民来说,在一片炎热荒漠的环境里有水和遮荫树木的“绿洲”作为模拟的对象。尼罗河每年泛滥,退水之后需要丈量土地,因而发明了几何学。于是,古埃及人也把几何的概念用之于园林设计。水池和水渠的形状方整规则,房屋和树木佾都按几何形状加以安排,是为世界上最早的规整式园林设计。 巴比伦、波斯气候干旱,重视水的利用。波斯庭园的布局多以位于十字形道路交叉点上的水池为中心,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继承下来,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传统,流布于北非、西班牙、印度,传入意大利后,演变成各种水法,成为欧洲园林的重要内容。     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住宅内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古罗马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成为山庄园林。

公元前五百年 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及罗马别墅园宅园 1、古希腊的雅典城邦    古希腊由许多奴隶制的城邦国家组成。公元前五百年,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完 善的自由民主政治带来了文化、科学、艺术的空前繁荣,园林的建设也很兴盛。古 希腊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供公共活动浏览的园林:早先原为体育竞 技场,后来,为了遮荫而种植的大片树丛逐渐开辟为林荫道,为了灌溉而引来的水 渠逐渐形成装饰性的水景。到处陈列着体育竞赛优胜者的大理石雕像,林荫下设置 坐椅。人们不仅来此观看体育活动,也可以散步、闲谈和游览。政治学家在这里发 表演说,哲学家在这里辩论,为此而修建专用的厅堂,另外还有音乐演奏台以及其 他公共活动设施。但这种颇似与现代“文化休息公园”的公共园林存在的时间并不长, 随着古希腊民主政体的衰亡而逐渐消失。第二类是城市的住宅,四周以柱廊围绕成 庭院,庭院中散置水池和花木。第三类是寺庙园林即以神庙为主体的园林风景区, 例如德尔菲圣山( The Mountaiin Sanctuary of Delphi )。

 2、罗马别墅花园   罗马继承古希腊的传统而着重发展了别墅园( Villa Garden )和宅园这两类,别墅园的修建在郊外和城内的丘陵地带,包括居住房屋、水渠、水池、草地和树林。当时的一位官员和著作家的 Pliny 对此曾有过生动的描写:“别墅园林之所以怡人心神,在于那些爬满常春藤的柱廊和人工栽植的树丛;晶莹的水渠两岸缀以花坛,上下交相辉映。确实美不胜收。还有柔媚的林荫道、敞露在阳光下的洁池、华丽的客厅、精制的餐室和卧室 ……. 这些都为人们在中午和晚上提供了愉快安谧的场所。庞贝( pompei )古城内保存着的许多宅园遗址一般均为四合庭院的形式,一面是正厅,其余三面环以游廊,在游廊的墙壁上画上树木、喷泉、花鸟以及远景等的壁画,造成一种扩大空间的感觉。

公元七世纪 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兰大帝国(412—1998) 公元七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了东起印度河西到伊比利亚半岛的广大地带,建立一个横跨亚、非、拉三大洲的伊斯兰大帝国,虽然后来分裂成许多小国,,但由于伊斯兰教教义的约束,在这个广大的地区内仍然保持着伊斯兰文化的共同特点。阿拉伯人早先原是沙漠上的游牧民族,祖先逐水草而居的帐幕生涯,对“绿洲”和水的特殊感情在园林艺术上有着深刻的反映;另一方面又受到古埃及的影响从而形成了阿拉伯园林的独特风格;以水池或水渠为中心,水经常处于流动的状态,发出轻微悦耳的声音。建筑物大半通透开畅,园林景观具有一定幽静的气氛。

公元十四世纪 伊斯兰园林的鼎盛 印度莫卧儿园林 公元十四世纪是伊斯兰园林的鼎盛时期。此后,在东方演变为 印度的莫卧儿的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水渠、草地、树林、花坛 和花池为主体而成对称均齐的布置,建筑居于次要的地位。另 一种则突出建筑的形象,中央为殿堂,围墙的四周有角楼,所 有的水池、水渠、花木和道路均按几何对称的关系来安排。著 名的泰姬陵即属后者的代表。

公元十五世纪 欧洲西南端的伊比利亚半岛 欧洲西南端的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几个伊斯兰王国直到十五世纪才被西班牙的天主教政 权统一。由于地理环境和长期的安定局面,园林艺术得以持续的发展伊斯兰传统并吸 收罗马的若干特点而融冶与一炉。格拉那达的阿尔罕伯宫即为典型的例子。这座由许 多院落组成的宫苑都位于地势险要的山上,建筑物除居住用房外大部分马蹄形券洞甚 至可以看到苑外的群峰。再加上穿插引流的水渠和水池,整座宫殿充满了“绿洲”的情 调。宫内园林以庭院为主,采取罗马宅院四合庭院的形式,其中最精彩的是拓溜园 (C out of Myriles )和狮子院( Court of Lions )。拓溜园的中庭纵横一个长方形水 池,两旁是修剪得很整齐的拓榴树篱。水池中摇曳着马蹄形券廊的倒影,显示一派安 详的安谧亲切的气氛。方整宁静的水面与暗绿色的树篱对比着精致繁荣,色彩明亮的 建筑雕塑,又予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狮子院四周均为马蹄形券廊,纵横两条水渠 贯穿全院,水渠的交汇处即庭院的中央有一个的喷泉,它的基座上雕刻着十二个大理 石狮像(伊斯兰教的教规禁止以动物作装饰题材,这十二个狮像是后来加上去的)。 阿尔罕伯拉宫的这种理水手法给予后来的法国园林以一定程度的启示。

欧洲意大利半岛的理水方式和园林小品的产生 公元十五世纪后期 欧洲意大利半岛的理水方式和园林小品的产生 1、十五世纪是欧洲商业资本的上升期,意大利出现了许多以城市为中心的商业城邦。政治上的安定和经济上繁荣必然带来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从中世纪宗教中解脱出来,摆脱了上帝的禁锢,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创造力。“人性的解放”结合对古希腊罗马灿烂文化的重新认识,从而开创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高潮 。 2、意大利半岛三面濒海而多山地,气候温和,阳光明媚。积累了大量财富的贵族、 大主教、商业资本家们再城市修建华丽的住宅,也在郊外经营别墅作为休闲的场所,别墅园遂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中的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类型。 3、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园林中还出现一种新的造园手法——绣毯式的植坛 (Parterre) 既在一块大面积的平地上利用灌木花草的栽植镶嵌组合成各种纹样图案,好象铺在地上的地毯 。

作为反映当时意大利知识阶层的审美理想的园林,追求和谐的美,也就是对称、均衡 和秩序。他们把园林视为府邸建筑与周围大自然之间的“过渡环节”,力求“把山坡、树 木、水体等等都图案化,服从于对称的几何构图”。沿山坡筑成几层台地,建筑造在台 上且与园林轴线严格对称;道路笔直,层层台阶雕栏玉砌;树木全都修剪成规则的几 何形,即所谓“绿色雕刻”,花园中座座植坛方方正正,与水池一样讲究对称;一泓清 泉沿陡坡上精心雕刻的石槽层层跌落,称为“链式瀑布”。 朗特、艾斯塔、法尔尼斯、迦兆尼

公元十七世纪 法国的中轴线对称规整的园林布局 十七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园林传入法国。法国多平原,有大片天然植被和大量 的河流湖泊。法国人并没有完全接受台地园的形式,而是把中轴线对称均齐的整齐 式的园林布局手法运用于平地造园 。 法国的园林艺术在17世纪下半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产生了成熟的作品﹐对欧洲各 国有很大的影响。它的代表作是孚-勒-维贡府邸花园(建于1656~1671)和凡尔赛 宫园林﹐创作者是A.勒诺特尔。这时期的园林艺术是古典主义文化的一部分﹐所以 法国园林艺术在欧洲被称为古典主义园林艺术﹐以法国的宫廷花园为代表的园林 则被称为勒诺特尔式园林。 

公元十七世纪末 法国尽量运用一切文化艺术手段来宣扬君威 十七世纪末,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加速进行着,君主专制政权成了资产阶级和就贵族共同镇压农民和城市平民的国家机器。法国在当时已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君主国家,国王路易十四建立了一个绝对君权的中央政府,尽量运用一切文化艺术手段来宣扬君主的权威。宫殿和园林作为艺术创作当然也不例外,巴黎近郊的凡尔塞宫(Versallei)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凡尔塞宫占地极广,大约有六百余公顷。是路易十四仿照财政大臣副开的围攻园,的样式而建成的,包括“宫”和“苑”两部分。广大的苑林区在宫殿建筑的西面,由著名的造园家靳诺特( Andri Le Notre )设计规划。它有一条自宫殿中央往西延伸长达二公里的中轴线,两侧大片的树林把中轴线衬托成为一条宽阔的林荫大道,自西向东一直消逝在无垠的天际。林荫大道的设计分为东西两段:西段以水景为主,包括十字型的大水渠和阿波罗水池,饰以大理石雕像和喷泉。十字水渠横碧的北段为别墅园“大特里阿农” (Grand Trianon), 南端为动物饲养园。东端的开阔平地上则是左右对称布置的几组大型的“绣毯式植坛”。大林荫道两侧的树林隐藏地布列着一些洞府、水景剧场( Water Theatre )迷宫、小型别墅等,是比较安静的就近观赏的场所。树林里还开辟出许多笔直交叉的小林荫路,它们的尽端都有对景,因此形成一系列的视景线 (Vista) ,故此种园林又叫做视景园 (Vista Garden). 。中央大林荫道上的水池、喷泉、台阶、保坎、雕像等建筑小品以及植坛、绿篱均严格按对称均齐的几何格式布局,是为规整式园林的典范,较之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更明显的反映了有组织有秩序的古典主义原则。它所显示的恢弘的气概和雍容华贵的景观也远非前者所能比拟。

公元十八世纪初期 英国的风景式园林的盛行 英伦三岛多起伏的丘陵,十七、八世纪时由于毛纺工业的发展而开辟了许多牧羊的草场。如茵的草地、森林、树丛与丘陵地貌相结合,构成了英国天然风致的特殊景观。这种优美的自然景观促进了风景画和田园诗的兴盛。而风景画和浪漫派诗人对大自然的纵情讴歌又使得英国人对天然风致之美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种思潮当然会波及园林艺术,于是封闭的“城堡园林”和规整严谨的“靳诺特式”园林逐渐被人们所厌弃而促使他们去探索另一种近乎自然,反朴归真的新的园林风格——风景式园林。 英国的风景式园林兴起于十八世纪初期。弯曲的道路、自然式的树丛和草地、蜿蜒的河流,讲究借景和与园外的自然环境相融合。为了彻底消除园内景观景观界限,英国人想出一个办法,把园墙修筑在深沟之中即所谓“沉墙”。当这种造园风格盛行的时候,英国过去的许多出色的文艺复兴和靳诺特式园林都被平毁而改造成为风景式的园林。

公元十八、十九世纪 靳诺特风格和英国风格的平行发展 十八、十九世纪的西方园林可以说时靳诺特风格和英国风格这两大主流的并行发展、互为消长的时期,当然也产生出许多混合型的变体 。

公元十九世纪后期 大工业的发展,郊野地区开始兴建别墅园林 十九世纪后期,由于大工业的发展,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日愈膨胀、人口愈集中,大城市开始出现居住条件明显两极分化的现象。劳动人民聚居的“贫民窟”(Slum)环境污秽,嘈杂。即使在市政府设施完善的资产阶级住宅区也由于地价昂贵,经营宅园不易。资产阶级纷纷远离城市寻找清净的环境,加之以现代交通工具发达,百十里之遥朝发夕至。于是,在郊野地区兴建别墅园林成为一时风尚,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是这类园林最为兴盛的时期。 许多学者已经看到城市建筑过于稠密和拥挤所造成的后果特别是终年居住在贫民窟里面的工人阶级迫切需要优美的园林环境作为生活的调剂。因此,在提出种种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案设想的同时也考虑到园林绿化的问题。其中霍华德( E.Howard )倡导的“花园城”不仅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而且在英国、美国都有若干实践的例子但并未得到推广。至于其他形形色色的学说则大都是资本主义制度下不易实现的空想。另一方面,在资产阶级居住区却也相应出现了一些新的园林类型:比较早的如象伦敦花园广场;稍后,纳许将公园纳入住宅区的规划中。

二十世纪以来(一战以后) 现代流派的迭兴 产生了现代园林 第一次世界大站以后,造型艺术和建筑艺术中的各种现代流派迭兴,园林也受到他们的潜移默化。把现代艺术和现代建筑的构图则运用于造园设计,好象靳诺特式园林之运用古典主义建筑的原则一样,从而形成一种新型风格的“现代园林”。这种园林的规划讲究自由布局和空间的穿插,建筑、水、山和植物讲究体形、质地、色彩的抽象构图,并且还吸收了日本庭园的某些意匠和手法。现代园林随着现代建筑和造园技术的发达而风行于全世界,至今仍方兴未艾。

中 国 园 林 史

园林的最初形式——商朝的囿 在古代,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一个脱离生产劳动的特殊阶层出现以后, 经济基础以及技术、材料达到一定的水平,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化艺术等 开始达到比较发达的阶段,这时才有可能兴建和从事于以游乐休息为主的园林建筑。 商朝的囿,多是借助于天然景色,让自然环境中的草木鸟兽及猎取来的各种动物滋 生繁育,加以人工挖池筑台,掘沼养鱼。范围宽广,工程浩大,一般都是方圆几十 里,或上百里,供仅隶主在其中游憨、礼仪等活动,已成为奴隶主娱乐和欣赏的一 种精神享受。在囿的娱乐活动中不只是供狩猎,同时也是欣赏自然界动物活动的一 种审美场所。

春秋战国的囿苑 据《述异记》上记载:“吴王夫差筑姑苏台,三年乃成,周旋诘屈、横豆五里,祟馆土木,弹耗人力,宫妓数千人,上别立春宵宫作长夜之饮”。“吴王于宫中作海灵馆、馆娃阁、铜构玉槛,宫楹槛,珠玉饰之”,可以看出当时的宫室不仅规模宏大,而且也非常华丽。 另据记栽,吴王夫差曾造梧桐园(今江苏吴县),会景园(在嘉兴)。记载中说:“穿沿凿池,构亭营桥,所植花木,类多茶与海棠”,这说明当时造园活动用人工池沼,构置园林建筑和配置花木等手法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水平,上古朴素的囿的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秦汉宫苑 一、秦统大规模的宫苑建筑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物质、经济、思想制度等方面做了不少统一的工作。为了防范旧贵族的反抗,迁徒六国贵族和豪富十二万户于咸阳及南阳、巴蜀等地,削弱他们的政治、经济势力。秦始皇在咸阳营造宅地,“写放”(即照样画下)六国宫室,照式建筑在北阪上,可说是集中国建筑之大成,使建筑技术和艺术有了进一步发展。 囿也得到了进—步发展,除游乐狩猎的活动内容外,囿中开始建“宫”设“馆”,增加了帝王在其中寝居,以及静观活动的内容。

二、汉代的文化和宫苑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年),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在政治、经济方面基本上承袭了秦王朝的制度。西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时期之一,主要原因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之后,政治情况有所改善,地主经济得到大发展。 汉初商业发达,富商大贾的奢侈生活不下王侯。地主、大商为此也经营园囿,来满足他们寻欢作乐的需要。 汉武帝刘彻在国力强盛之时,政治、经济、军事都很强大,并且在此时大造宫苑。把秦的旧苑上林苑,加以扩建形成为苑中有宛,苑中有宫,苑中有观。 园林布局中,栽树移花、凿池引泉不仅已普遍运用,并且也非常注意到如何利用自然 与改造自然,而且也开始注重石构的艺术,进行叠石造山,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造园手法,自然山水,人工为之。苑内除动植物景色外,还充分注意了以动为主的水 景处理,学习了自然山水的形式,以期达到坐观静赏、动中有静的景观目的。 建筑群成为苑的主体,无论从内容、形式、构思立意,以及造园手法、技术、材料等 各方面,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应该说是真正具有了我国园林艺术的性质。

魏晋南北朝的园林艺术 “气韵生动” “骨法用笔” “应物象形” “随类赋彩” “经营位置” “传移模写”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一个长期的混乱时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园林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文人雅士厌烦战争,玄谈玩世,寄情山水,风雅自居。豪富们纷纷建造私家园林,把自然式风景山水缩写于自己私家园林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对我国园林艺术创作中的布局、构图、手法等,都有较大的影响。 “气韵生动” “骨法用笔” “应物象形” “随类赋彩” “经营位置” “传移模写”

据《洛阳伽兰记》记载::“当时四海晏清,八荒率职……。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竞争,祟门丰室、洞房连户,飞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台芸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入其后园,见沟读赛产,石蹬碓尧。朱荷出池,绿萍浮水。飞梁跨阁,高树出云。” 从以上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洛阳造园之风极盛。在平面的布局中,宅居与园也有分工,“后园”是专供游憩的地方。石蹬碓尧,说明有了叠假山。朱荷出池,绿萍浮水。桃李夏绿,竹柏冬青的绿化布置,不仅说明绿化的树木品种多,而且讲究造园的意境,也即是注意写意了。 私家园林在魏晋南北朝已经从写实到写意。例如北齐庚信的《小园赋》,说明了当时私家园林受到山水诗文绘画意境的影响,而宗炳所提倡的山水画理之所谓“坚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回”,这成为造园空间艺术处理中极好的借鉴。   自然山水园的出现,为后来唐、宋、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佛寺丛林 佛寺园林的建造,都需要选择山林水畔作为参禅修炼的洁净场所。因此,他们选址的原则是:一是近水源,以便于获取生活用水;二是要靠树林,既是景观的需要,又可就地获得木材;三是地势凉爽、背风向阳和良好的小气候。具备以上三个条件的往往都是风景幽美的地方,“深山藏古寺”就是寺院园林惯用的艺术处理手法。 寺院丛林已经有了公共园林的性质。帝王臣贵各造范囿宅园,独享其乐,而穷苦的庶民百姓,只有到寺院园林中去进香游览。由于游人多,求神拜佛者都愿施合,这又从经济上大大促进了我国不少名山大川,如庐山、九华山、雁荡山、泰山、杭州的西湖等的开发。

皇家园林 北魏洛阳的皇家园林,在《洛阳伽兰记》记载中还有“千秋门内北有西游园,园中有凌云台,那是魏文帝(苔五)所筑者,台上有八角井。高视于井北造凉风观,登之远望,目极洛川。……” 从记载中可以略见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家园林的简单情况。比起当时的私家园林来看,它已具有规模大、华丽、建筑量大,但却没有私家园林富有曲折幽致、空间多变的特点。 洛阳是东汉、魏、西晋、北朝历代的首都,城址在今洛阳市区东面约十五公里。 东汉末年,在洛阳已有皇家园林十余所之多,魏、晋时期在汉旧有的基础上又 加以扩建,如芸林苑就是其中之一,它是魏明帝时加以扩建的。 芸林苑可以说是仿写自然,人工为主的一个皇家园林,园内的西北面以各色文石堆筑为土石山,东南面开凿水池,名为“天渊池”,引来谷水绕过主要殿堂前,形成园内完整的水系。沿水系有雕刻精致的小品,形成很好的景况。又有各种动物充其中和种树木花草,还有供演出活动的场所。从布局和使用内容来看,既继承了汉代苑囿的某些特点,而又有了新的发展,并为以后的皇家园林所模仿。

隋唐苑园 隋朝的宫苑 隋炀帝杨广是我国历史上以荒唐著名的皇帝,隋朝虽短,但在我国建筑史上却留下了许多令后人眩目的建筑作品。如大运河,今天仍是我中华民族的骄傲;兴建大兴城(即唐长安),以空前的规模与布局独步世界城市;河北赵县的安济桥,无论是从工程结构还是艺术造型,都是世界第一流的杰作;敦煌、龙门等石窟,表现出佛教艺术民族化的新趋向。 隋炀帝大业元年(606年)在洛阳兴建的西苑,是继汉武帝上林苑后最豪华壮丽的一座皇家园林。是以人工叠造山水,并以山水为园的主要脉络,特别是龙鳞渠为全园的一条主要水系,贯通十六个苑中之园,使每个庭院三面临水,因水而活,并跨飞桥,建逍遥亭,丰富了园景。绿化布置不仅注意品种,而且隐映园林建筑,隐露结合,是非常注意造园的意境,形成了环境优美的园林建筑。每个庭院虽是供妃嫔居住,但与皇帝禁宫有着明显的不同,对以后的唐代宫苑带来较大的影响。

唐代宫苑 唐朝园林从仿写自然美,到掌握自然美,由掌握到提炼,进而把它典型化,使我国古典园林发展形成为写意山水园阶段。唐朝文人画家以风雅高洁自居,多自建园林,并将诗情画意融贯于园林之中,追求抒情的园林趣味。说园林是待,但它是立体的诗;说园林是画,但它是流动的画。 代表人物:王维-----陕西蓝田县南终南山下作辋川别业 辋川别业是有湖水之胜的天然山地园,别业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未必胜过南方,但由于在造园中吸取了诗情画意的意境,精心的布置,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构成湖光山色与园林相结合的园林胜景。再加上有诗人的着力描绘,使得辋川别业处处引人入胜,流连忘返,犹如一幅长长的山水画卷,淡雅超逸,耐人寻味,既有自然情趣,又有诗情画意。 唐朝所建著名园林之一是华清官 华清官的最大特点是体现了我国早期出现的自然山水园林的艺术特色,随地势高下曲折而筑,是因地制宜的造园佳例。

宋元苑园 宋代园林 唐诗宋词,这在我国历史上是诗词文学的极盛时期,绘画也甚流行,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山水诗、山水画。而文人画家陶醉于山水风光,企图将生活诗意化。借景抒情,融汇交织,把缠绵的情思从一角红楼、小桥流水、树木绿化中泄露出来,形成文人构思的写意山水园林艺术 宋代的造园活动由单纯的山居别业转而在城市中营造城市山林,由因山就涧转而人造丘壑。因此大量的人工理水,叠造假山,再构筑园林建筑成为宋代造园活动的重要特点。

北宋洛阳园林实例 特点:园景与住宅分开,园林单独存在,专供官僚富豪休息、游赏或宴会娱乐之用 一)、属于花园类型 :1、天王院花园子 2、归仁园 3、李氏仁丰园 二)、属于游憩园类型 :1、董氏园林2、刘氏园 3、丛春园4、松岛 5、紫金台张氏园 6、独乐园 7、吕文穆园 三)属于宅园类型:1、富郑公园 2、环溪,王开府宅园 3、苗帅园4、赵韩王园 5、大字寺园

南宋园林 这一时期的写意山水园,因地制宜地建造在城市之中,称为城市园林,这是唐、宋时期园林的一种类型。 这一时期园林艺术的另一种类型是在自然胜区,以原来自然风景为基础,加以人工规划、布置,创造出各种意境的自然风景园。此种园林又受文人画家的影响,也具有写意园林艺术的特色。所不同的是,建于城市中的写意山水国往往都是人工为主,兼有写意的艺术特色,显得更完美。而自然风景园则以原来的自然风景为基本条件,经人为加工组织。 1071年,苏东坡在这里组织修建了长堤,后人为纪念他,定命为苏堤。用一条长堤,既把西湖湖水起到划分空间的作用,增加西湖水面空间的层次,丰富了西湖水面景色,而且苏堤本身又是非常重要的一景。这种大范围巾的设计构思,可以说是我国最早期城市园林的极好实例之一。

从唐、宋众多的园林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园林的基本形式有以艮岳为代表的皇家宫苑,以杭州等地为代表的自然式城市风景园,或以洛阳等地为代表的私家园林。这些不仅在形式,而且在造园手法等方面,进一步开创了我国园林艺术的一代新风,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公共园林性质的寺院丛林在唐宋也有所发展,如在我国的一些名山胜景庐山、黄山、嵩山、终南山等地,修建了许多寺院,有的既是贵族官僚的别庄,往往又作为避暑消夏的去处。 这一时期园林艺术总的特点是,效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极富诗情画意,形成人们所说的写意山水园。在杭州等这种本来就具备丰富的风景资源的城市,到了唐、宋,特别是宋朝,极注意开发,利用原有的自然美景,逢石留景,见树当荫,依山就势,按坡筑庭等因地制宜的造园,逐步发展成为更为美丽的风景园林城市。   

在具体造园的手法上,也有很大的提高。如为了创造美好的园林意境,造园中很注 意引注泉流,或为池沼,或为挂天飞瀑。临水又置以亭、榭等,注意划分景区和空间, 在大范围内组织小庭院,并力求建筑的造型、大小、层次、虚实、色彩并与石态、山形、 树种、水体等配合默契,融为一体,具有曲折、得宜、描景、变化等特点,构成园林空 间犹如立体画的艺术效果。以上手法,在小小的私家园林中,用得比较普遍。 园林建筑的造型到了宋代,几乎可以说达到了完美的程度,木构建筑那种相互之间 的恰当比例关系,并用预先制好的构件成品,采用安装的方法,这在宋代是了不起的成 就,形成了木构建筑的顶峰时期。而在宋不仅有了这种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总结,还有了 专门造假山的“山匠”。这些能“堆垛峰峦,构置涧壑,绝有天巧……”的能工巧匠,为我国 园林艺术的营造和发展,都作出了极为宝贵的贡献,他们才是园林的真正创造者。   由于唐、宋打下了非常厚实的造园艺术基础,才使我国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 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元代的宫苑 元朝在园林建设方面不象宋朝,没有多大的发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元大都和太液池 元代太液池万岁山的总体布局设计是:正中山顶是广寒殿,是元世祖忽必烈时的主要宫殿,元代不少盛典是在这里举行的。广寒殿左有金露亭,右有玉虹亭,广寒殿前有三殿并列,中为仁智,左为介福,右为延和。方壶、瀛洲两亭一左一右对称相望。 元代私家园林也有所建,如苏州的狮子林等。但与宋朝时期所建园林不能比拟。

园林艺术的集盛时期——明清 明清时期的皇家园林 明、清是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集大成时期,此时期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多与离宫相结合,建于郊外,少数设在城内的规模也都很宏大。其总体布局有的是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加工改造,有的则是靠人工开凿兴建,其建筑宏伟浑厚、色彩丰富、豪华富丽。   明、清的园林艺术水平比以前有了提高,文学艺术成了园林艺术的组成部分,所建之园处处有画景,处处有画意。   明、清时期造园理论也有了重要的发展,出现了明末吴江人计成所著的《园冶》一书,这一著作是明代江南一带造园艺术的总结。该书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园林中的空间处理、叠山理水、园林建筑设计、树木花草的配置等许多具体的艺术手法。书中所提“因地制宜”、“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等主张和造园手法,为我国的造园艺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补充:圆 明 园

中西古典园林比较

风格比较 严谨凝重的园林审美风格 古希腊 由许多奴隶制的城邦国家组成,公元前五百年,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完 善的自由民主政治带来了文化、科学、艺术的空前繁荣,园林的建设也很兴盛 。 第一类是供公共活动浏览的园林 第二类是城市的住宅,四周以柱廊围绕成庭院,庭院中散置水池和木。 第三类是寺庙园林即以神庙为主体的园林风景区 。

罗马 继承古希腊的传统而着重发展了别墅园( Villa Garden )和宅园这两类,别墅园的修建在郊外和城内的丘陵地带,包括居住房屋、水渠、水池、草地和树林。

阿拉伯 公元七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了东起印度河西到伊比利亚半岛的广大地带,建立一个横跨亚、非、拉三大洲的伊斯兰大帝国, 1、阿拉伯人早先原是沙漠上的游牧民族,祖先逐水草而居的帐幕生涯,对“绿洲”和水的特殊感情在园林艺术上有着深刻的反映; 2、受到古埃及的影响从而形成了阿拉伯园林的独特风格;以水池或水渠为中心,水经常处于流动的状态,发出轻微悦耳的声音。建筑物大半通透开畅,园林景观具有一定幽静的气氛。 3、伊斯兰教教义的约束,在这个广大的地区内仍然保持着伊斯兰文化的共同特点。

秀美韵致的园林审美风格及其哲学和文化根源 中日比较 其共同点是:首先,空间上同在世界东方。其次,在文化背景上同属于东方文化类群。 第三是生理上同属于一个人类来源。这是审美主体的生理比较。洪积世时中日存在陆 桥,此时产生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和广西柳江人,与日本港川人相近。种种迹象表 明,中日两国人有共同的祖先。其不同点,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从形体特征上看,虽有共同的祖先,但是路桥的消失使中国人与日本人在 各自的自然环境生长繁衍,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生理特征。如中国人比日本人高大, 就影响到他们对审美客体的形式美在尺度大小的认定。中国人手长脚长身高眼高 视点高,于是营造园林的规模大,景点的高度高,建筑的高度高。以较大的单体 景点来适应更高的视点需求、来象征更高大的形体特征。   第二,从空间特征上看,中国人在大陆,以山为伴,故园林内容以山景再现 为主。日本人在海岛,以水为伴,故园林内容以海景再现为主。这也是山型与水 型园林的根源。

  第三,从心里结构来看,中日两国人分属于山型和水型心理。所谓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中国人偏于仁义,日本人偏于智慧。水主柔,善变,故日本园林史上 类型变化较多,有山水式苑园和枯山水,有寝殿造园林和书院造园林,有石庭和 茶亭,而且皇家、私家、寺院园林差异也不大。   第四,从历史角度看,中国人类社会的历史较长,相应的园林史也较长。因 此,在园林艺术熏陶之下的中国人,园林审美积淀较厚,且较一致。相反地,日 本人的审美积淀较薄,水平参差较大。   第五,从民族亚群看,以汉族为审美主体的中国人与日本民族在风俗人情上 的区别,表现为喜好和禁忌等。如中日崇尚的色分别为黄色和紫色;中国人尚华 丽,日本人尚朴素。这些差异同样影响建筑色彩和造型。   第六,从文武类型上看,中日两国园林主体分属于文人集团和武人僧人集团。 前者的皇家集团和僧人集团的审美标准和趋势,总是向文人集团靠近,故园林呈 现出文人化的趋势。文人园数量多、分布广。日本武人集团在政治上、僧人在思 想上,统治达近千年,故武家园林和寺社园林获得东经济和政治上独立,并得到 长足发展。   第七,中国人对文学艺术的把握能力较高,技法为熟练和老到。日本人对于 宗教思想的把握能力较高,技法较为娴熟。

第四,从历史角度看,中国人类社会的历史较长,相应的园林史也较长。因此,在 园林艺术熏陶之下的中国人,园林审美积淀较厚,且较一致。相反地,日本 人的审美积淀较薄,水平参差较大。 第五,从民族亚群看,以汉族为审美主体的中国人与日本民族在风俗人情上的 区别,表现为喜好和禁忌等。如中日崇尚的色分别为黄色和紫色;中国人尚 华 丽,日本人尚朴素。这些差异同样影响建筑色彩和造型。 第六,从文武类型上看,中日两国园林主体分属于文人集团和武人僧人集团。前者 的皇家集团和僧人集团的审美标准和趋势,总是向文人集团靠近,故园林呈 现出文人化的趋势。文人园数量多、分布广。日本武人集团在政治上、僧人 在思想上,统治达近千年,故武家园林和寺社园林获得东经济和政治上独立, 并得到长足发展。 第七,中国人对文学艺术的把握能力较高,技法为熟练和老到。日本人对于宗教思 想的把握能力较高,技法较为娴熟。

华侨大学承露泉

英国自然风致园 十七、八世纪时由于毛纺工业的发展而开辟了许多牧羊的草场。如茵的草地、森林、树丛与丘陵地貌相结合,构成了英国天然风致的特殊景观。 这种优美的自然景观促进了风景画和田园诗的兴盛。而风景画和浪漫派诗人对大自然的纵情讴歌又使得英国人对天然风致之美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这种思潮当然会波及园林艺术,于是封闭的“城堡园林”和规整严谨的“靳诺特式”园林逐渐被人们所厌弃而促使他们去探索另一种近乎自然,反朴归真的新的园林风格——风景式园林。

富丽典雅的园林审美风格 法国古典园林 17世纪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天下。以商迪府邸、孚-勒-维贡府邸和凡尔赛宫为代表的法国古典园林,是规则的几何式园林的登峰造极之作。 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它一般呈具有中轴线的几何格局:地毯式的花圃草地、笔直的林阴路、整齐的水池、华丽的喷泉和雕像、排成行的树木(或修剪成一定造型的绿篱)、壮丽的建筑物等,通过这些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意识,满足其追求排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其最有代表性的是巴黎的凡尔赛宫。

唯理与缘情古典主义是17世纪下半叶法国文化艺术的最主要潮流,它的哲学基础源于自然科学早期重大成就所形成的唯理论哲学观。唯理论的代表人物笛卡尔认为,艺术中最重要的是:结构要像数学一样清晰明确,合乎逻辑。而且,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理论认为,古罗马的建筑就包含着这种超乎时代、民族的绝对规则。因而,古典主义者强调整齐划一、秩序、均衡、对称,平面构图上崇尚圆形、正方形、直线等几何图案和线形分割。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格正是在这种唯理的美学思想下形成的,它体现的是一种理性的思想内涵。

中国皇家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由于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和经营,中国园林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情色彩。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主要为释道儒三家,儒家重人伦礼法,以仁和义为基;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崇尚自然,追求虚静,逃避现实;佛家所宣扬的“修身养性、度己度人”和儒家的人伦礼学、道家的追求清静无为等思想境界,如出一辙。它们的哲学思想之间并无尖锐冲突,而某些方面却又可以互补。在这些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中国造园思想与西方唯理主义的因素相反,处处充满着生活气息并浸透着人的主观感情。可见,中国造园的美学基础在于“缘情”。 阿房宫与上林苑   秦始皇在陕西渭南建的信宫、阿房宫不仅按天象来布局,而且“弥山跨谷,复 道相属”,在终南山顶建阙,以樊川为宫内之水池,气势雄伟、壮观。 

皇家园林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皇家园林的发展处于转折时期,虽然在规模上不如秦汉山水宫苑,但内容上则有所继承与发展。例如,北齐高纬在所建的仙都苑中堆土山象征五岳,建“贫儿村”、“买卖街”体验民间生活等。隋唐时期(581年-907年),皇家园林趋于华丽精致。 元明清的成熟   元明清时期(1271年-1911年),皇家园林的建设趋于成熟。这时的造园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实现了一次飞跃,这个时期出现的名园如颐和园、北海、避暑山庄、圆明园,无论是在选址、立意、借景、山水构架的塑、建筑布局与技术、假山工艺、植物布置、乃至园路的铺设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元素比较 植物 古希腊园林种植一经济作物为主栽培果品、蔬菜、香料和各种调味品 古罗马园林种植以果、菜为主,银莲花、罂粟 中世纪园林种植讲究实用性有丁香、石竹、长春花、玫瑰、百合 到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开始种植藤蔓、蔷薇、茉莉之类的芳香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