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生活功能量表 二技幼四甲 1A3I0004蔡雨潔 1A3I0037曹雪珍 四技幼三甲 4A2I0050曾昤瑛
第一章 概述
簡述 《兒童生活功能量表》簡稱PEDI,是綜合性的臨床評估工具,評量6個月到7歲6個月的孩童在日常生活中關鍵的功能性能力與表現。 施測方式可由熟悉孩童的臨床及教育工作者以專業判斷進行施測,或以結構化訪談及家長自陳的方式施測。 PEDI結合了特殊教育適應性發展評量的元素與復健醫學功能性評量的特質。
PEDI以三份不同面向的量表評估孩童在三個領域的功能性活動能力 領域: 1.自我照顧 2.行動 3.社會功能 量表: 一、功能性技巧量表 二、照顧者協助量表 三、環境改造量表
應用 作為發現孩童生活功能是否缺損或遲緩的評估工具。 作為追蹤個體或群體孩童復健計畫進展的療效評估工具。 作為評估教育體系中兒童復健服務及治療計畫的成效評估工具。
發展設計的考量 PEDI是為了評估孩童的綜合性功能技巧的發展,與在生活環境中,功能性活動的獨立表現程度。 功能性技巧量表目的為在複雜多元的功能性活動中,能找到具有意義的功能性活動。 PEDI題項的設計是藉由確認出孩童有意義的功能進展情況,以評估和追蹤孩童功能的改變。 PEDI具有標準化的常模樣本。常模的標準分數對檢視孩童的發育成長改變有很大的幫助。
特色 功能性技巧量表題項有特定且個別的評分標準可參照。 照顧者協助量表提供詢問政策,提供標準評分程序。 PEDI有14個年齡組別的常模標準分數(年齡間距6個月),是根據非失能孩童的標準化樣本發展而成。 量尺分數是根據功能性技巧量表和照顧者協助量表的常模樣本題項反應的順序性與階層性發展而來。 分量表的評分都是各自獨立的,可針對孩童的需求使用相關的量表或領域。
合適的族群 PEDI使用於各種先天疾病或後天所造成在自我照顧、行動和社會功能領域有功能問題的孩童,也適用於在功能性技巧有發展遲緩的孩童。 對評量嬰幼兒(小於1歲)的狀態與改變,或評量輕微障礙的年長孩童的功能,並非是優先選擇的評估工具。 專業人員在評估時,要留心應用常模標準,解釋孩童功能量表時需考慮其家庭和社區的實際情況。
兒童功能之建構 功能性技巧對孩童在家庭與學校環境活動是重要的。孩童能成功的整合其失能情況,取決於孩童是否能以安全且有效率的方式獨立執行功能性活動的能力。 PEDI中二個主要概念可作為使用功能性成效評估的應用: (1)功能性評估與復健治療目標較一致 (2)功能性成效評估強調功能性技巧的精熟與獨立, 而非強調必須照常模的發展順序來發展。
功能被廣為接受的定義是由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功能是孩童在環境中能獨立且安全的執行日常生活活動。失能指在日常生活活動中的表現有缺陷。 PEDI的內容編製受到世界衛生組織列舉的失能類別所影響,包括溝通、個人照顧、位移、轉位、自我照顧活動中手部操作功能與靈巧度,以及行為失能,如:個人安全、自我意識等。
Nagi(1991)提出與世界衛生組織的失能有不同觀點。 失能指個人的實際行為模式及功能限制對於他們所被期望的社會角色的長期影響,對孩童而言,失能可被視為照顧者協助孩童完成日常生活活動多於孩童被期望可完成的程度。 孩童功能性的勝任是藉由照顧者協助形式與程度改變漸進的發展,因此,兒童功能性測驗須包含能評量其他人在孩童執行功能性活動時,其參與角色改變的評量方法。
第二章 PEDI題項與量表的發展
領域 一、自我照顧 包含進食、刷牙、洗澡、穿脫衣物、上廁所等,這些日常生活活動是兒童功能性成效評估與世界衛生組織架構中常題的內容。 PEDI選擇在特定的活動情境中評估孩童手部操作的功能,如:以使用餐具來評估,視手部操功能為孩童許多能力元素,且評估著重於孩童是否完成活動目標。
二、行動 生理失能的孩童在簡單的轉位(上下椅子)及使不使用輔具在不同環境移動(室內與室外)都可能面臨困難,需要評估。 功能性行動的兩個基本元素: (1)嬰孩與幼童的功能性成效評估應包含基本轉位技巧項目 (2)身體行動應含所有年齡層的活動 生理失能孩童的身體行動項目應考量距離、速度與安全性。
三、社會功能 強調以口說作為首要溝通方式的評估工具可能會造成以替代溝通策略或方式來溝通的失能孩童無法得到分數。 功能性的理解與表達需分開評估。社會功能的表現不能只考慮溝通的程度,應考量仰賴溝通與其他認知整合的功能性技巧,包括同儕互動、問題解決及自我與時間定向。 功能性評估題項須包括與孩童發展相關的評量。
內容效度研究 內容效度是評估工具的個別項目與整體量表是否能評量到其欲評估的領域或建構的程度。
量表 一、功能性技巧量表 用來確認出孩童在特定技巧的能力或限制,孩童不需在所有情境下操作指定的技巧。 孩童在各題項的能力或精熟度須由家長或專業人員確認才能得到分數。
二、照顧者協助量表 用來評估失能孩童在執行功能性活動時所需協助的程度。照顧者協助可針對孩童完成特定功能性活動的獨立程度與所需的協助程度提供完整的評估。 針對孩童溝通能力與認知發展水準所做的調整,作為照顧者協助量表於社會功能領域的評分標準。
三、環境改造量表 環境改造量表非真的測量量表,而是計算孩童依賴用來支持其功能表現的環境改造種類與範圍之頻率。
轉換分數 PEDI提供兩種不同型式的轉換分數: (1)常模標準分數(2)量尺分數。 功能性技巧與照顧者協助的三個領域(自我照顧、行動與社會功能)可分開算各自的轉換分數,環境改造量表的三個分量表是以計次來記錄,不可轉換成常模標準分數或量尺分數。 PEDI不可加總三個領域的得分,因總和的分數可能會模糊孩童在不同範疇所潛在的重要功能差異。
一、常模標準分數 考慮孩童生理年齡而轉換的分數。常模標準分數只針對6個月到7歲6個月的孩童進行轉換。 二、量尺分數 量尺分數沒有依年齡進行調整,可描述各年齡層孩童的功能狀態,也包括生理年齡大於7歲6個月的孩童。 三、頻率計算 頻率可提供關於孩童使用環境改造的程度與頻率的描述性訊息。
第三章 PDEI之常模與 心理計量特性
信度 信度指在不同評估情境、不同訪談者、或評估工具中,不同項目分數的一致性,探討PEDI的信度: (1)內部一致性 (2)訪談者間信度 (3)家長與復健團隊間一致性
一、內部一致性 由常模樣本所得到的內部一致性之信度係數。 所得之信度係數範圍介於.95-.99之間,顯示兩個領域有良好的一致性。 結果沒有負值,表示所有題項對分量表原始分數都是正向影響的。
二、常模樣本之訪談者間信度 常模資料收集的訓練計劃中,護理人員與研究團隊的成員分別獨立與家長進行照顧者協助量表的結構化訪談,藉由家長得到評估資訊,並檢驗其組內相關係數,作為訪談間的一致性。 三、臨床樣本之訪談者間信度 由兩位訪談者分別獨立訪談家長與12位失能孩童樣本之照顧者協助量表與環境改造量表。 四、受訪者間信度 透過家長結構化訪談以及與教育環境中復健團隊的個別討論,取得兩種關於孩童功能狀態的資訊。
效度 一、建構效度 所評估特質是否與其欲反映或評估的理論概念一致 孩童功能行為的改變與年齡相關,因此考慮孩童的功能行為會隨著年齡增長明顯出現的成長趨勢。 由三個年齡層來驗證 以下如圖:
二、同時效度 是第二個檢驗PEDI做為評估兒童功能適當性的方式。 施測PEDI發展版本和BDIST類似,檢驗非失能兒童/失能兒童。 BDIST包含96個題項於5個內容領域:個人社會、適應、動作、溝通、認知。
三、區辨效度 PEDI環境改造量表與功能性技巧量表都比BDIST有更好的區辨能力。
四、療效評估效度 PEDI偵測出孩童功能性能力與表現改變的能力,因此以兩組臨床樣本的孩童於兩個不同時間點的PEDI得分來探討此問題。 數據以常模標準分數和量尺分數呈現。
第四章 PEDI中文版之編譯與研究
PEDI發展背景 發展遲緩孩童早期療育重要性 發展遲緩指未滿6歲的孩童在生長與成熟的過程中,因各種原因(腦神經或肌肉神經、生理疾病、心理社會環境等)造成各方面發展數率緩慢或異常 0-6歲發展遲緩幼兒發生率約6-8%
生活獨立之重要性及其生活功能之評量 生活獨立是適應社會的基本條件。 生活能力的發展不但有助於孩童的健康的維持與成就感的建立,也更能符合社會角色的期待,減輕家長照護負擔與社會成本。 兒童生活功能: 自我照顧、行動、社會功能 自我照顧:基本的自理能力(進食、刷牙等) 行動:融入於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性移位,而非動作技巧(馬桶轉位、汽車轉位、室內行動等) 社會功能:語言理解、功能性表達、問題解決、人際互動、遊戲、時間定向、自我保護、簡單家事操作、購物等
編譯修正PEDI中文版 編譯流程: 1.直譯與回譯 2.內容效度與專家效度 3.預試
PEDI中文版心理計量特性之驗證 1.信度驗證 2.效度驗證- 建構效度與區辨效度
第五章 PEDI中文版之施測
壹、 概要 PEDI包含三份獨立的量表: 1.功能性技巧量表―能檢核孩童目前各個功能性技巧的能力。 2.照顧者協助量表―判斷孩童在執行複雜功能性活動時所需要的協助程度。 3.環境改造量表―列舉孩童需要用來支持其功能的環境改造。 PS:也需要注意PEDI每個分量表是可以獨立使用。
貳、選擇評分者/受訪者 PEDI最主要目的是要獲得關於孩童功能性技巧的能力或精熟程度、複雜功能性活動表現的獨立程度,以及執行功能性活動時所需的環境改造類型。因此,PEDI需要熟悉孩童各領域平時表現的人或團體來完成。 受訪者通常都是照顧者,或是為孩童提供各種服務的專業人員。
參、施測方法 一、談訪地點與時間是很重要的,適當的訪談時間與地點能避免家長在訪談時被打擾,並在合理的隱私環境下完成訪談。進行訪談時,盡量確保在結構化的程序下進行,並將孩童表現的細節留到訪談結束前討論,以確保家長報告/結構化訪談時能獲得評分所需的所有資訊。 二、PEDI也可以由治療師與教育工作者這些熟悉孩童且曾看過孩童執行PEDI中各種功能性活動表現的專業人員來完成評分,這種方法可以使用於兒童復建中心或是特殊教育系統。
參、施測方法 三、訪談者須注意,只有由家長訪談所得到的資料已獲得心理計量特性的檢驗與確認,且符合蒐集常模資料的方法。 (一)替代方法一:結合家長與專業團隊的判斷 在某些復建或教育團隊完成PEDI的情況下,專業人員未實際觀察到孩童的特定活動的表現,須藉由訪談家長來獲得功能性技巧與照顧者協助的資訊。 (二)替代方法二:不以結構化訪談施測 在特殊的情況下,因時間限制而無法以結構化訪談施測照顧者協助量表與環境改造量表。
陸、PEDI綜合評分表的使用 PEDI評量表是設計來蒐集相關的人口學資料並記錄孩童的功能數據,包含: 基本資料表(首頁) 功能性技巧量表(第3~12頁) 功能性技喬量表包含197個題項,分成三大領域(自我照顧、行動、社會功能),各組分別以英文字母來標示(如「A.食物材質的形式」)。題項的計分有兩種(0=無法完成:1=可完成)。
陸、PEDI綜合評分表的使用 照顧者協助量表和環境改造量表(第13~15頁) 先將恰當照顧者協助分數圈起來,再將適當的環境改造類別圈起來,所有的題項都必須作答。 綜合評分表(背頁) 綜合評分表是用來記錄PEDI各分量表的得分,功能性技巧量表與照顧者協助量表的得分,以及環境改造量表的頻率需抄寫到相對應的空欄中。
第六章 PEDI中文版之評分標準
壹、功能性技巧量表之評分標準 在PEDI之功能性技巧量表所有題項上,孩童在大部分(80%)的時間或情況下可以執行此活動,孩童將被評分為「1」(可完成):若孩童此技巧或形為過去已經精熟,但現在已不需要使用的話,孩童也應被評為「1」(可完成)。
自我照顧領域 包含飲食、盥洗、穿脫衣服、洗澡、以及如廁的能力。 A.食物材質的形式(題號1~4):以下文中所提到的「動作上的協助」是指將食物送入孩童的嘴巴,但並不會協物孩童閉上嘴唇或吞嚥。 B.餐具的使用(題號5~9):這些題項強調孩童拿取食物以及使用餐具的能力。 C.喝水容器的使用(題號10~14):這些題項強調孩童使用喝水容器的能力:孩童將雙手帶到中線並且整和抓握物件的能力,於孩童能獨立拿奶瓶喝牛奶時開始具有功能性。 D.刷牙(題號15~19):這些題項包含有關於刷牙範圍的活動,包含了將牙膏擠在牙刷上以及將牙齒刷乾淨。 E.梳頭髮(題號20~23):這些題項測量孩童梳理頭髮的能力,反映孩童能夠依其髮質、頭髮長度和髮型來整裡頭髮的能力。
自我照顧領域 F.鼻腔的清理(題號24~28):這些題項測量孩童三方面的能力,包含孩童是否察覺應該要擦鼻涕、孩童是否每次都能使用衛生紙以及孩童使用衛生擦鼻涕或擤鼻涕的能力。 G.洗手(題號29~33):這些題項強調孩童洗手並且擦乾手的能力,包涵拿肥皂和洗手檯使用水龍頭。 H.洗身體和洗臉(題號34~38)這些題項強調孩童在洗澡時洗與擦乾自己身體和臉的功能(不包含洗後背或洗頭髮)。 I.穿脫套頭/前開式的衣服(題號39~43):這些題項強調孩童穿或脫衣服的能力,但不包含外出的衣服(指比較困難處理的衣服)。 J.鈕扣/拉鍊的處理(題號44~48):這些題項強調孩童使用依班衣服前面和側面的鈕扣及拉鍊,但不包含在後背的鈕扣及拉鍊。
自我照顧領域 K.穿脫褲子(題號:49~53):這些式穿脫長褲的題項(不是內褲也不是短褲),不包含外出的衣服(指比較困難處理的衣服)。 L.穿脫鞋襪(題號54~58):這些題項強調孩童穿上以及脫掉襪子與鞋子,包含鞋子上的繫住物(不包含扣環、醫療支架或副木、除非支架是附在鞋子上面的)。 M.如廁活動(題號59~63):這些題項包含所有上廁所的活動(馬桶或便盆的使用、衣褲的整理、自己擦屁股),但不包含洗手或是移位到馬桶上。 N.小便的控制(題號64~68):這些題項強調孩童是否能察覺尿意並且對照顧者說出上廁所的需要,也包含了孩童能夠長時間控制小便的能力。 O.大便的控制(題號69~73):這些題項強調孩童是否能察覺便意並且對照顧者說出上廁所的需要,包含孩童能夠長時間控制大便能力。
行動領域 包含轉換位置與在室內、室外行動部分的技巧。 A.馬桶的轉位(題號1~5):這些題項包括轉換位置(包括上和下)以及正常地使用小馬桶以及一般馬桶。 B椅子/輪椅的轉位(題號6~10):這些題項整合所有關於椅子/輪椅轉位各方面,包含維持平衡、滑行轉位、椅子、沙發及輪以從坐到站以及從站到坐的轉換位置,也包括了從椅子站起以準備移動以及移動後從站姿坐回椅子。 C.汽機車轉位(題號11~15):這些題項包含在汽車中移動、用跨步上機車或以轉換位置的方式進出汽車、使用座位安全帶或約束物,以及打開和關上車門。 D.床上的行動能力/轉位(題號16~19):這些題項包含所有在床上行動、坐在床邊,以及上下床鋪轉換位置的各方面能力;應該以孩童自己的床鋪來評估孩童床上的行動能力以及轉換位置上下床鋪的能力。
行動領域 F.室內行動方式(題號25~27):這些題項是指孩童目前熟練的行動方式。 G.室內行動距離與速度(題號28~32):這些題項是指孩童在室內移動一段距離及維持符合其年齡速度的能力。 H.在室內拉物品或攜帶物品行動的能力(題號33~37):這些題項指孩童可以在室內遊戲時表現功能性的移動以及攜帶物品行動的能力。 I.室外行動的方式(題號38~39):這些題項涉及孩童目前在室外熟練用來移動一段距離以及維持適合其年紀速度的方式。
行動領域 J.室外行動的距離與速度(題號40~44):這些題項強調孩童在室外移動的能力,而不考慮孩童的順從性、行為問題以及在過馬路、上下斜坡或跨過路緣高低階平面時安全的考量。 K.室外行動的路面(題號45~49):這些題項強調孩童在室外移動的能力,而不考慮孩童的順從性、行為問題以及安全的考量,例如過馬路。 L.上樓梯(題號50~54):這些題項是指孩童可以用適合其年紀的速度上樓梯的能力。 M.下樓梯(題號55~59):這些題項是指孩童可以用適合其年紀的速度下樓梯的能力。
社會功能領域 包含溝通、社會互動、家事和社區活動的能力。 A.文字意義的理解(題號1~5):這些題項相關於孩童所能理解的溝通形式,強調期待孩童理解的內容;如果孩童聽力或語言能力受損,但能以替代溝通系同來里解,則孩童也能得分。 B.句子理解的複雜程度(題號6~10):這些題項強調孩童所能理解的溝通複雜的程度,如果孩童聽力或語言能力受損,但平時能以替代的溝通系同來理解,則孩童也能得分。 C.功能性的溝通傳達(題號11~15):接下來的這些功能性溝通方式可能是經由口語非於口語的形式來達成,這些形式包含手語、溝通板……等。 D.表達性溝通的複雜度(題號16~20):這些題項強調孩童溝通的複雜程度,而不是內容。
社會功能領域 E.問題解決能力(題號21~25):這些題項包含孩童處理日常生活一般壓力的能力,能夠顯示出孩童在這些情形下問題解決能力的特徵,不要將孩童因肚子餓、疲累、生病……等情況所導致問題解決的能力暫時降低列入平分的標準。 F.具社會性互動的遊戲(大人)(題號26~30):這些題項是關於孩童主動和大人(或是大一點的青少年)一起參與遊戲活動的能力,這些評分反映出孩童在一般遊戲互動中會做什麼。 G.同儕互動(相似年齡的孩童)(題號31~35):這些題項強調孩童主動和同齡孩童一起參與遊戲的能力,特別是孩童協調自己本身的行動與其他玩伴期待的能力。 H.牽涉到物品的遊戲(題號36~40):這些題項評估孩童經常在玩的遊戲形式。
社會功能領域 I.個人資料(題號41~45):這些題項強調孩童是否可以在大人的要求下,適當地提供資訊來幫助辨認他自己以及他居住的地方(在某些情形下是在醫院的房間)。 J.時間的定向感(題號46~50):這些題項強調孩童是否能察覺日常生活規律的結構或順序,以及使用/理解相關時間的字彙。 K.家庭雜物(題號51~55):這些題項強調孩童對於他熟悉的家庭清潔工作負責任的程度。 L.自我保護(題號56~60):這些題項強調孩童在不同情況下採取安全行為的能力,視孩童移動的程度與方式,其可被接受的「安全」程度也有所不同。 M.社區功能(題號61~65):這些題項強調孩童在多種情境下安全適當表現的功能。
貳、照顧者協助量表和環境 改造量表訪談詢問策略 貳、照顧者協助量表和環境 改造量表訪談詢問策略 是為了以結構化訪談或專業判斷來施測的專業人員所設計的,描述十分詳盡,可協助專業人員了解評分時所牽涉到的標準與原則。 照顧者協助量表:是用來評量平時照顧者在孩童完成自我照顧、行動以及社會功能方面的日常生活活動時提供多少協助。 環境改造量表:可用以了解孩童需要環境改造的功能性活動有多少;此環境改造量表不會產生一個個別的標準或量表分數,而不產生一個頻率計數以協助評估環境改造對於孩童功能表現中所扮演的重要程度。
˙自我照顧領域 A.進食 B.梳洗 C.洗澡 D.穿上身衣物 E.穿下身衣物 F.上廁所 G.小便的控制 H.大便的控制
˙行動領域 A.椅子/馬桶的轉位 B.車子轉位 C.床上的行動能力/轉位 D.浴缸澡盆的轉位 E.室內行動 F.室外行動 G.爬樓梯
社會功能領域 A.功能性理解力 B.功能性表達 C.共同解決問題的能力 D.同儕遊戲 E.安全
照顧者協助量表 5=獨立:照顧者不需提供任何動作上的協助會監督。 4=監督(提示)/準備:照顧者在活動中不需提供任何動作上的協助,但需要監督、口頭指示,或事先幫孩童準備好自我照顧的設備或所需的東西。 3=極少協助:照顧者提供很少的協助,像是偶爾幫孩童固定或協助孩童來完成某項活動。 2=中等協助:照顧者提供少於活動一半所需的協助。 1=最大協助:照顧者提供多於活動一半所需的協助,孩童提供少部分有意義的協助。 0=完全協助:照顧者幾乎幫孩童做整個活動,孩童沒有提供任何有意義的協助。
環境改造量表 N=無―沒有使用環境改造。 C=孩童―為一般孩童所設計的(非個別化的)。 R=復健輔具。 E=延伸性―延伸性環境改造調整。
第七章 分數計算與評估結果分析解讀
PEDI包含有三份個字獨立的量表 1.功能性技巧量表 2.照顧者協助量表 3.環境改造量表 PS:請注意每個領域(自我照顧、行動、社會功能)是個自獨立的,因此不需計算三個領域加總後的原始分數。
壹、分數計算的程序 一、計算原始分數 要計算功能技巧的原始分數,需要各領域(自我照顧、行動、社會功能)加總評為「可完成」(1分)的題項。此加總後的原始分數,需填寫至綜合評分表,所有題項都需計分,如果該領域有題項遺漏未作答,將無法計算該領域的原始分數。 照顧者評量表的原始分數是加總該領域每個題項被圈選的分數,在填寫在各領域最後的原始分數欄位,再將這些原使分數填寫至綜合評分表。 環境改造量表原始分數計算的方式與功能性技巧量表與照顧者協助量表不同,是個別計算四種評分類別〈「無」(N)、「孩童」(C)、「復健輔具」(R)、「延伸性」(E)〉的環境調整頻率來作為環境改造量表的原始分數
壹、分數計算的程序 二、決定常模標準分數 先將施測日期減去孩童生日,就能計算出孩童的生理年齡,找到與孩童相符之生理年領的表格,比對各領域原始分數以得到相對應的常模標準分數,再將常模標準分數記錄於綜合評分表中相對應的空欄中。
壹、分數計算的程序 三、決定量尺分數 量尺分數依據題項的發展連續性建立一量尺,以此來估計孩童功能表現。量尺分數並不考慮孩童的年齡,但能估計孩童在各個領域的能力程度(不論年齡),因此,所有年齡的孩童都使用同一表格來查閱量尺分數,對於大於7歲6個月的孩童,量尺分數是最適合的分數。 量尺分數的範圍為0至100。量尺分數接近0,表示能力較低;量尺分數接近100,表示能力較高。
壹、分數計算的程序 四、決定信賴區間 每個常模標準分數與量尺分數都有提供標準誤的值,標準誤的數值能以信賴區間的方式呈現,並繪製於綜合評分表下方的評分概述中。 標準誤為評估測量值的標準誤,用以建立所得分數的信賴區間。
貳、解釋PEDI原始分數 一、解釋常模標準分數 解釋這些分數必須考量測量該分數的標準誤。如果重新評估孩童多次,標準誤能顯示分數預期是會變動的,而這些變動是因為隨機因素而造成的。因此,孩童所獲得的分數並非就是孩童表現的實際固定值,而是對於孩童表現水準的一個良好估計值。 六個領域的分數能提供孩童特定領域表現的指標。因此,這些分數能協助我們了解孩童於功能性技巧量表與照顧者量表的各個領域中弱勢與強勢的概況。PEDI不需加總所有領域以得到一個混合的原始分數,因為這個原始分數會平均混合掉不同領域的功能表現,反而模糊了不同領域功能表現間有意義的差異。
貳、解釋PEDI原始分數 二、解數量尺分數 三、常模標準分數與量尺分數的比較 應注意各年齡族群相對應的常模標準分數與量尺分數是如何隨著年齡而變化。此外,也需注意量尺分數再各年齡的範圍是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變窄,功能性技巧的發展趨勢在年幼族群理較快速。
貳、解釋PEDI原始分數 四、解釋整體功能 最重要的是能比較不同領域的表現來了解孩童的優勢與劣勢之處,以協助訂定優先的介入方式。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