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 陈胜庆 (教授 特级教师) chenshengqing@126.com 13301663275 学校课程管理与校长课程领导 华东师范大学 陈胜庆 (教授 特级教师) chenshengqing@126.com 13301663275.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3 章 测绘项目和测绘市场管理制度 3.1 测绘项目管理制度 测绘项目技术管理主要从技术立法、技术基础设施 建立、技术业务及质量保障、技术创新及新技术、先进 设备使用、推广等几方面加以规范和管理。对此,测绘 法律法规对建立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制定测绘技术规 范和标准、坐标系统选择、测绘质量监督管理等内容作.
Advertisements

DOC 推廣活動 月餅星光大道. 中秋 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節。 古人將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季,而一季又 分為孟、仲、季三月,八月是仲秋之月, 而十五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正處在秋 季的正中,所以把八月十五稱為「中秋」 或「仲秋」。  中秋夜,月亮最圓,月色最美,因此人們 把月圓看成是團圓的象徵,同時也稱八月.
建筑施工与管理 专业入学教育 专业责任教师:刘赞玉. 一、本专业的层次、学制、毕业及颁证本专业的层次、学制、毕业及颁证 二、本专业开设的背景本专业开设的背景 三、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本专业的专业设置特色本专业的专业设置特色 五、本专业主要专业课程介绍本专业主要专业课程介绍.
活动基本事项活动基本事项 评审项目评审项目 参赛时间: 4 月 10 日至 5 月 10 日 小学组: “ 校讯通 ” 专项绘画 专题活动网站进行网上报名 参赛资料需准备无误 初中组: “ 校讯通 ” 专项绘画、 我和 “ 校讯通 ” 手机动漫创作;
中 五 級中 五 級 戰後國共關係 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中國歷史科 1 )認識國共政治協商的概況 2 )認識國共內戰的概略經過及結果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智慧城市创意设计 大赛说明 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014 年 3 月. 背景介绍 1. 创意启迪智慧 创新驱动发展.
不吃早餐的影響: 體內的葡萄糖無法 足夠供應給大腦與 肌肉,會感覺疲勞, 注意力無法集中。。 營養的早餐:乳品 + 全榖類食品 + 蛋白質 + 水果 早餐你吃了嗎?
廿一世紀的輪廓 朝陽科技大學 嚴國慶.
省教厅检查首批中职示范校建设情况 准备工作会议
人文地理專題研究 王志明.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教會如何推動 門徒培育事工 總會研發中心 李位鼎牧師.
2014年爱婴医院复核方案解读 省卫生计生委妇幼处 邱灵.
导言 第四 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高职课程改革案例介绍 ——《机械制图与CAD》课程设计
试用期员工述职报告 述职人:***
做好新时期党务工作的几点认识.
建筑工程系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 建筑设计专业 热烈欢迎新同学入校!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系.
跟著媽祖遶境去-白沙屯媽祖文化 國立聯合大學&育達商業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古鎮清
建筑工程技术 专业介绍 建筑工程系.
社團經費申請 及核銷相關規定 製作:世新大學會計室.
会计实验.
机电工程系党总支 机电工程系发展党员程序 和材料准备规范.
知使命 尽职责 护“财富” 努力当好“保健医生” 中共深圳市纪委退休干部 张定坤
企业实地核查办法解析 机械产品审查部 李燕霞
2013年11月20--22日 观摩全国优质课评选的思考 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 李 琳.
2014年上半年全市 女职工工作总结 2014年8月 扬州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探索
土地出让转让的政策与实务 岳晓武 国土资源部利用司.
北京大学教育文化战略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
新课程(苏科版) <<生物>>
历史唯物主义复习 2011年3月9日.
老師:鍾郁芬 老師 指導 組長:陳欣怡 組員:曾郁雯 倪敏富 王宣化 簡宏倫 黃郁涵
第一章 考点精讲 第1课时 湖南师大附中 高二地理备课组.
指導老師:吳姝蒨 學生:陳怡儒 學號: 科系:室內設計系1B
题目回顾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化学教学论 化学与环境科学系 第一讲 化学教学论概述 杨丽君、白红梅.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 建设方案汇报 汇报人:陈建民 项目主持单位: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嘉兴学院.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美术学院 装潢专业 2012级(3)班 郑可珊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 理》 (七年级上册) 简 介
主办单位:西城区归国华侨联合会 西城区金融服务办公室
第十九章 散文 教学要求: 了解散文的含义、分类、特点,学习写作抒情散文。 重点: 散文的特点,散文的写作。 难点: 散文的写作训练。
建筑专业介绍 建筑专业介绍 选择建筑专业的七大理由 选择建筑专业的七大理由 建筑专业毕业后的发展前景 建筑专业毕业后的发展前景
一、命题依据 二、命题原则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四、考试形式与结构 五、实验操作考试
滨职学习汇报 ( )    粮油轻工系      石全见.
服务热线 : 腾格里沙漠•沙坡头行程 服务热线 :
招生宣传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农机化项目管理培训会 柳州市农机局 郑崇宁
一二·九运动                                                                    0712班.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 王典伟.
学习2009年 《福建省理科综合考试说明》 主讲: 沈玲燕         2009.2。25.
高中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指导意见(物理)解读
初中历史课堂活动教学介绍 北京七中 白洁.
台南高工土木建築類群科中心 期中報告 報告人:李燦榮
出口农产品风险管理 企业分类及监督管理表格
强化实验室队伍 助推“十二五”建设 南京理工大学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
广东地区海关 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 对外宣讲会
● 四 (2)班 家 长 网络交 流 会 ● 快乐成长 与您 共享 家庭 学校 社会.
学科科研工作与科研 奖励政策解读讲座 朱文斌 博士 教授 2015年9月8日.
第9章 金融监管.
教师资格考试 综合素质与学科知识.
首都师范大学.
關心今天的老人, 就是關心明天的自己 作者:周儀.
新春愉快!身体健康!阖家欢乐! 20XX农历XX年 尊敬的___________:
圖3-4 認識索書號的意義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利用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郑伯克段于鄢》 黎兰老师制作.
計畫主持人 趙志揚 教授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
仲裁处理细则及常见问题解析.
嘉義縣立溪口國民中學 辦理96年度推動自由軟體學校資訊融入教學
清明上河圖 於原作 原作者 擇端(北宋) 北宋風俗畫作品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屬一级國寶 欲知詳情請點出口   清乾隆 摹本 清明上河.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华东师范大学 陈胜庆 (教授 特级教师) chenshengqing@126.com 13301663275 学校课程管理与校长课程领导 华东师范大学 陈胜庆 (教授 特级教师) chenshengqing@126.com 13301663275

问题的出发点 问题的归结点 教学改革 课程改革 学校管理 课程管理 国家课程 学校课程 教育创新 课程创新 教学改革 课程改革 学校管理 课程管理 国家课程 学校课程 教育创新 课程创新 问题的归结点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教师的课程执行力

一、学校的课程管理的基本任务 二、学校的课程管理的实践探索 (一)构建研究性课程 (二)开发拓展性课程 (三)改进基础行课程 (四)德育活动课程化 三、校长的课程意识和课程领导

一、学校的课程管理的基本任务 1、课程决策 2、课程计划 3、课程开发 4、课程实施 5、课程评价

1、课程决策—— 教学内容 决策的层次(1)教育行政部门 教学过程 (2)学校管理部门 教学手段 (3)教师层面——教研组 教学资源 从多种课程方案中选取一个最理想的方案的判断的过程。 决策的层次(1)教育行政部门 (2)学校管理部门 (3)教师层面——教研组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手段 教学资源 教学评价 贴近学生实际 决策重心下移 符合学校特点 教师即课程

2、课程计划—— 信息资源的统筹安排。 标准的下限 课时的上限 (3)制定国家课程标准的校本实施方案 对课程实施在一定时间中的合理调控,对人力、物力、 信息资源的统筹安排。 标准的下限 (1) 执行国家和地方规定的课程方案 课时的上限 (2)构建学校课程与实现学生活动课程化 (3)制定国家课程标准的校本实施方案

3、课程开发 基本素养要求 课程设计 个性发展要求 (2)校本课程 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适应学校办学的定位 达成课程改革的目标 (1)国家课程— 基础型— 校本化开发 基本素养要求 拓展型 课程设计 个性发展要求 (2)校本课程 研究型 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适应学校办学的定位 达成课程改革的目标

4、课程实施 5、课程评价 ——是把文本课程变成现实课程的过程,也是落实课程 计划的过程,课程实施的中心环节是教学。 为改进课程的重要依据。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 5、课程评价 —— 主要对学校课程的质量进行多维度的评价,使之成 为改进课程的重要依据。

二、学校的课程管理的实践探索 (一)构建研究性课程 (二)开发拓展性课程 (三)改进基础行课程 (四)德育活动课程化

(一)构建研究性课程 ——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研究性课程 ——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1、设置研究型课程 把研究性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规定学生确定并且要完成研究小课题(长作业)。 2、实践研究性教学 在各科教学中推进研究性教学,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式。

存在什么问题? 1、学生的研究课题从哪里来? 2、学生研究的时间从哪里来? 3、学生的研究过程如何指导? 4、教师的传统教学如何突破? 5、教师有无研究问题的习惯? 6、学校评价有没有激励作用? 7、学校如何管理研究性学习?

教师研究性的教学 学生研究性的学习 有研究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有研究体验的学生。 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才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从单纯的知识技能目标转化为重视过程与方法。 教师专业要既要要有纵向发展也要有横向发展。

以华东师大二附中为例 1、理科课程领域开展课外的科技探究活动: 开展100个科学实验 活动 学校“科技节”和学生科技论坛 组建科技类社团 开发社会科技资源 参加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各类科技竞赛 重要的是建立一支“科技指导教师队伍” 支持教师参与“科技活动指导” 积极性

科技学生获奖照片

2、文科课程领域开展社会调查研究活动 每周5节语文课,3节基础,1节拓展,1节研究。 “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 每个学生两年中完成一个大文化类的研究论文。 教师全程指导,学生自主评价 选题 开题 研究文献、调查访谈 写作 指导与修改 公示论文 成立答辩小组 进行答辩 写出评语 其他学科,如历史、政治、地理课程都需要课外的研究活动

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了人才规格的差异 以知识与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培养出一 大批缺乏个性,拘泥于标准答案的服从型的人才。中学生创 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要突破传授型教学,辅助以“课题” 为载体的研究型学习方式,让中学生的探究欲望得以激发, 探究方法有所训练,探究过程有所体验。 此项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也还存在不少值得探讨 的问题。 “创新实验班”“创新实验学校”

(二)开发拓展性课程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2、形成学校特色的需要 3、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二)开发拓展性课程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2、形成学校特色的需要 3、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中学教师来讲是一项挑战,对校长来讲也是前所未有的任务。不仅要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有谋划能力,而且要具有引领教师的策略,不仅要能设计与开发校本课程,更需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使之持续发展,建立长效机制。

校本课程开发流程 顶层设计 (学校课程整体框架) 开发指南 (课程设计具体指导) 纲要编写 (教师完成课程设计) 教材编写

校本课程的顶层设计 1、顶层设计的目标 (1)校本课程的总体框架(板块) (2)校本课程的开发指南(导引) (3)校本课程的进度安排(计划) (4)校本课程的推进策略(措施) 2、顶层设计的依据 (1)学校的传统与特色 (2)学生的共性与差异 (3)社会与家长的要求 (4)教师的现状与期望水平

3、顶层设计的过程 (1)征集学生的需求 (2)听取家长的意见 (3)了解教师的想法 (4)吸取专家的建议 (5)形成学校的文件 (6)不断修改和完善 案例1:某校校本课程整体框架 1、STS类课程 2、大文化类课程 3、学生社团活动类课程 4、荣誉课程 5、德育课程

校本课程整体设计的不同类型 1、按照年段递进设计 (高一)人与自然(高二)人与社会(高三)人与他人 2、按照程度差异设计 (学习困难)补缺(学习合格)拓展(学有余力)研究 3、按照学习领域设计 (科技类)(人文类)(艺术类)(实践型)(动手型) 4、按照学校特色设计 (外语特色学校)(艺术特色学校)(环保特色学校) 5、按照认知发展设计 (初一)行为礼仪(初二)道德品质(初三)理想信仰

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案例 1、STS类课程 (1)、根据高新科技的发展前沿领域设计课程 (2)、根据科学发展史的线索来设计课程 微电子与芯片技术、生物科学与现代农业技术、航天科技 (2)、根据科学发展史的线索来设计课程 化学诺贝尔奖科学家、地理大发现与科学探险、极地考察 (3)、根据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设计课程 能源危机和新能源技术、XX河的综合治理、XX城市灾害与防御 (4)、根据科技发展所引发的观念道德和生活方式变化设计课程 计算机与网络文化、克隆技术与伦理道德、现代通讯技术

2、大文化类课程 课程设计的出发点—— 当代文化发展、 课程设计的归属点—— 全面的文化认识、 社会文化热点、 学生文化需要、 教师文化关注。 课程设计的归属点—— 全面的文化认识、 健康的文化行为、 宽广的文化胸怀、 深远的文化视野。

大文化类课程例举 中国建筑文化、中华武术文化、汉英语言文化对比 (2)、思辩性课程: (3)、体验性课程: (4)、个性化课程: (1)、社会性课程: 中国建筑文化、中华武术文化、汉英语言文化对比 (2)、思辩性课程: 文学作品中的哲学意识、港台文学引读、儒家文化研究 (3)、体验性课程: 英语写作 、金石文化 、西方名画欣赏 (4)、个性化课程: 个性化作文、读书、品书、说书

3、社团活动类课程 要求100%的同学参加社团活动 科学部( 6 ) 文化部( 5 ) 体育部( 8 ) 艺术部( 7 ) 学科部( 5 ) 学生有课程的设计权和自主的活动权 四有——有学习目标、有活动计划、有展示成果、有学分评价 三定——定时间、定场所、定人员 科学部( 6 ) 文化部( 5 ) 体育部( 8 ) 艺术部( 7 ) 学科部( 5 ) 综合部( 8 ) 学生社团联合会 要求100%的同学参加社团活动

4、荣誉课程 目的: 探索大学与中学教育的衔接 探索优秀中学生的培养模式 为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提供超越普通中学程度的课程 (1)、中学课程的拓宽加深—— 自编《高中数学》《高中物理》《高中化学》 (2)、大学基础课程的先修—— 《数学分析》《线形代数》《大学英语》《算法语言》

针对德育活动的随意性、零散性、灌输性的问题存在而提出的,期望达到德育活动的针对性、 系统性、实 5、德育课程 针对德育活动的随意性、零散性、灌输性的问题存在而提出的,期望达到德育活动的针对性、 系统性、实 效性。 1、德育活动明确为课程目标 2、德育任务转化为课程任务 3、德育实施转化为课程组织 三类课程: 1、校班会系列、党团队活动、校节庆活动 2、列入校本课程目录的各类课程,供选修 3、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志愿者服务等

2003年4月,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 《华东师大二附中学校课程》由86 位教师开发了125门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纲要编写 1、课程名称(300字的说明) 2、课程纲要(五个要点,1500字): (1)课程背景(需求分析) (2)课程目标(三维目标) (3)课程内容(课序式、章节式、专题式) (4)教学设计(方法与手段) (5)评价方案(自评互评、过程与态度评价) 3、修改建议 4、课程准备(制作PPT课件或教案)

案例1 《人和环境》学校课程设计 1.课程价值 (1)塑造现代公民的素质 要求学生树立我国一代新 人应具有的现代环境意识、环 境道德观念和环境行为准则, 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自然 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全球合 作发展的国际意识,全面提高 学生的整体素质。

(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促使学生综合各学科的知识,并引导他们关注社会,重 视实践,关心和了解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际社会 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促进学校教育更好与社 会实际相结合,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和联系实际能力的发展。 (3)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为一门研究型课程,重视对学生进行信息获得和处理 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研究过程中知识的综合与运用的训练 在研究性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促使学校德育的实效化 该课程是成为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要延伸到课外活动 的领域,包括学生的环保行为、环保道德,提倡学生通过环 保社团、环保特色班级和“志愿者服务队”等载体开展多种 形式的活动,创建“绿色学校”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案例2 海洋科学 当今开发利用广阔的海洋空间和丰富的海洋资源, 已经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联合国通过的《海 案例2 海洋科学 1、课程背景 当今开发利用广阔的海洋空间和丰富的海洋资源, 已经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联合国通过的《海 洋法公约》明确了海洋划分的归属。我国是一个海陆 国土非常广阔的国家,但传统的“重陆轻海”的观念 使我们对维护海权、开发海洋的认识非常不足。 上海地处东海之滨,面临太平洋,应该是我国发 展海洋事业、进行海洋科学研究重要基地。所以,让 学生了解海洋、关注海洋,知道发展海洋科学技术能 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这就是开设《海洋科学》课程的基本目的。

2、课程目标 (1)在科学探究方面: ● 对海洋科学产生兴趣和求知欲,会提出若干个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针对自己最感兴趣的基本问题,能分解成若干单元问题进行探究。(理解问题的能力) ●能从两种以上的渠道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甄别信息和归纳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能评价对科学问题的解释和表述自己的见解,包括观点和责任。(表达交流的能力)

(2)在科学知识方面: ●通过自己的探究,掌握在自己研究问题范畴之内的基本科学概念和科学事实。 ●通过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分享,了解他人论述的问题中的基本科学概念和一些科学事实。 ●能大略地知道海洋科学所包括的研究的领域,大致了解当前海洋技术的发展水平。

(3)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方面: ●对海洋科学或与海洋相关的领域(如军事、航海 等)抱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对发展海洋科学技术有很强的认同感。 ●对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学习产生较强的兴趣,对探 究问题很有信心。 ●能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观点,或者对他人的观 点提出见解。 ●初步养成与人交流、分享和协作的习惯,对他人 优秀的学习成果会予以欣赏。

(4)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方面: ●了解海洋科学和海洋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给海洋带来污染环境、掠 夺资源等负面影响。 ●要懂得海洋科学 技术的发展,是人类21 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大 课题。 ●要树立社会责任 感,要关注海洋、保护 海洋,合理开发利用海 洋。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采取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 教师以自己兴趣和探究的范例来启 发学生,让他们通过网络和书籍获得 有关海洋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有探究 价值的问题,并且能把基本问题分解 为若干单元问题,经过思考形成自己 的见解和观点,建构知识的框架。 要求学生用P.P.T或网页形式表达 自己的学习成果。把学生学习的成果 纳入本课程建设之中,最终建成一个 属于二附中学生自己的“海洋科学” 网站。

四、课时安排 15课时,包括: 教师讲解(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要求),占3课时 学生熟悉资料、查询资料,占3课时 学生分组讨论,形成课题,占3课时 学生制作作业,交流讨论,占3课时 学生讨论评价量表和互相评价,占2课时 师生共同讨论“海洋科学”网站框架,占1课时

(1)本量表有“过程的评价”和“结果的评价”两部分组成。 (2)“过程的评价”占40%,“结果的评价”占60%。 五、评价量表 (1)本量表有“过程的评价”和“结果的评价”两部分组成。 (2)“过程的评价”占40%,“结果的评价”占60%。 (3)“过程的评价”是个体学生,“结果的评价”为小组整体 (4)如果是组长,则在“过程的评价”的得分增加10%。 D:\我的课程\海洋课程介绍

案例3 在中国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1、课程背景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 案例3 在中国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1、课程背景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 产公约”,规定凡列入目录的自然遗产和文化古迹作为全人类 共同的财富必须加以保护,即使在战争中也不能作为军事攻击 的目标。 中国的疆土辽阔、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 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这是大自然和中华民族的祖先留给我们 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人民共同拥有的自 然和文化的遗产。我国自1985年加入该公约,2010年达到40个。 这些世界遗产的确认,提高了中国民族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 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应该了解和熟悉自己国家的独特的自 然和文化遗产的特色,也应该树立正确对待这些遗产的态度和 价值取向。

(1)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 “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以及 作为世界遗产的重要价值。 (2)让学生知道在我国的世界遗 2、课程目标 (1)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 “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以及 作为世界遗产的重要价值。 (2)让学生知道在我国的世界遗 产的分布和特色,认识大自然和中华 民族的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是中华 民族的瑰宝。 (3) 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 提升热爱祖国的情感,提高保护世界 自然和文化遗产的责任性。 (4)培养对祖国历史文化和自然 景观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提高 他们在旅游活动中的文化修养和道 德水平。

世界遗产公约与标准,世界遗产认定程序,世界遗产认定 现状,我国被认定的世界遗产,我国世界遗产的申报目标。 3、课程内容 (1)背景资料介绍(2课时) 世界遗产公约与标准,世界遗产认定程序,世界遗产认定 现状,我国被认定的世界遗产,我国世界遗产的申报目标。 (2)认识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3-4课时) 老师讲解与学生介绍相结合 (3)认识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3-4课时) (4)讨论哪些名胜古迹可以列入“世界遗产目录”(1-2课时) 角色扮演,模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进行评价 (5)讨论对我国世界遗产的应有态度和价值观(1-2课时) 泰山——泰山管理局的意见:要建第二条缆车,方便游客上下。旅游专家们的意见:尽快拆除缆车,恢复自然面貌。 周庄——居民的意见:要改善生活条件,拆迁或搬离旧房子。镇长的意见:要保留古建筑,而且要有居民在此生活。 (6)利用网络和图书查询资料完成作业导游词(2课时)

4、教学手段 (1)制作的多媒体光盘教材,尽可能应用媒体播放有关图片和录象。 (2)要求学生从网络和各种影视与图文资料中,收集和筛选学习需求的信息。 (3)让学生对自己熟悉的景点,对其外显的景观特征与内含的文化特色进行讲解。 (4)进行角色扮演,以不同的身份对世界遗产的不同态度进行价值判断的争辩,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观点。 (5)了解世界遗产的评价标准,对认为可能在近年中被认定的我国新的世界遗产进行陈述和讨论。

5、课程评价 (1)重视对学生学习情感的评价,有强烈的兴趣和热情要给以充分肯定。 (2)重视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发表演讲要给以充分肯定。 (3)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学习过程中有不断积累和提高要给以充分肯定。

案例4 宇宙中的生命 1、课程背景: 人类对宇宙的起源、地球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人 类的起源的探索由来已久,至今仍成为当代科学研究的四 案例4 宇宙中的生命 1、课程背景: 人类对宇宙的起源、地球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人 类的起源的探索由来已久,至今仍成为当代科学研究的四 大难题。科学与宗教、事实与假想、唯心与唯物、文明与 愚昧都在这四大难题中发生着碰撞。对人类生存的宏观世 界的探索,涉及到我们基本的科学观和自然观。 上世纪以来,科学家对宇宙起源的研究、对地球环境 演化的研究、对生命本质与遗传基因的研究、对人类起源 与人类文化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成果。但是留 下需要继续研究的课题也越来越多。这只能说,科学永远 不能解释一切,科学的本质就是不断的探究。 如果课程使你产生更多的问题,那才是我们的愿望。

2、课程目标: (1)认识地球上产生生命的条件 认识地球的环境演化的过程 认识地球上生物进化的历史 认识生命诞生的宇宙的背景 (2)了解人类宇宙观的形成历程 了解人类对地球环境的认识 了解对地外生命的科学探索 了解对生命起源的未解之谜 (3)探讨生物进化中的大灭绝现象 探讨地球上环境的灾变与渐变 探讨人类寻找地外生命的意义 探讨外星人存在的可能与现实

3、课程内容: (1) 地球的形成与生命的诞生 (1.1) 地球的形成 (1.2) 地球的年龄 (1.3 ) 生命起源时的原始地球环境 (2) 地球环境的演化与生物的进化 (2.1) 地质年代表 (2.2) 生命的发展与现代大气形成 (2.3) 从原始海洋到现代海洋 (2.4) 海陆变迁与生物的“登陆” (2. 5) 第四纪冰期与人类的起源 (3)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宇宙背景 (3.1)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骄子” (3.2) 地球产生生命的宇宙背景 (3.3 ) 宇宙中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3.4) 寻找地外生命的科学意义

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包括网络资源)相结合 地球科学、天文科学、生命科学相互渗透, 并与物理与化学知识相结合 4、课程实施:讲课与讨论相结合 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包括网络资源)相结合 地球科学、天文科学、生命科学相互渗透, 并与物理与化学知识相结合 5、课程评价:希望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收集资料,进 行介绍,阐述自己观点。 6、研究课题: (1)火星上存在生命的探索 (2)揭开土卫六之谜 (3)为什么水是生命之源 (4)SETI@ home项目的参与 (5)寻找地外生命的意义 D:\我的课程\宇宙中的生命

案例5 地图的测绘 一、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地图的发展史和地图的分类等基本知识, 了解地图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广泛用 案例5 地图的测绘 一、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地图的发展史和地图的分类等基本知识, 了解地图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广泛用 途,了解认识地图和掌握简单的地图测绘基础知识。 情感目标: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上在地理学和测绘学等方面 取得的成就,增强民族的自豪感。通过简单的地图测 绘实践活动,进一步使学生在实践中热爱大自然。 能力目标:通过测绘实践,使同学们将平时在课堂中学到 的物理、数学等知识充分地运用到测绘中,不仅能增 强了学生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 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计划: 基础理论部分:(10课时) 1、绪论 2、地图的发展简史 3、地图的分类及编绘方法 4、地图的功用 5、测量与地图的关系 6、测量在人类生活与生产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7、小平板仪测量平面图 8、测量大比例尺地图的其它方法 9、现代地图与测量技术简介 实践活动部分:(5课时) 1、第一项活动:利用已有地图寻找固定地点 2、第二项活动:利用小平板仪实测并制出简单平面图

三、教学方法: 1、根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 体,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努力开展研究性学习 ,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学习;在理论学习 的基础上努力完成理性认识;以简单的平面图测绘活动, 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力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 2、平面图的测绘选择地物类型较丰富的小区,测绘 一幅简单地貌平面图 。学习使用水准仪、经纬仪、小平板 仪、指南针、丈量皮尺、标杆、标尺等,注意设计合理的 比例尺、较醒目的图例和正确的方位指向标。可以用GPS 技术与方法来进行。

四、教学评价: 1、评价原则: 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对知识技能的应用,注重学生 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因此采用形 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 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 为学生学会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强调评 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 才能。 2、评价方式: (1)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 (2)书面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 (3)定性评价为主。

一幅学生自行编绘地图的诞生

D:\科技活动\申报实践活动\录象资料

案例6 两极的召唤 自行开发与引进课程相结合 学校课程《两极的召唤》与极地特色班 (上海市科委2049科技类校本课程) 案例6 两极的召唤 自行开发与引进课程相结合 (上海市科委2049科技类校本课程) (美国青年成就组织JA经济类课程) 学校课程《两极的召唤》与极地特色班 D:\我的课程\极地课程2006.2\两极的召唤.ppt

校本课程的管理措施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校本课程评价 网上选课 网上评价 网络管理 凡选课满10人以上开课,可以跨年级班级上课 网上选课 网上评价 网络管理 凡选课满10人以上开课,可以跨年级班级上课 2002年9月——开设38门选修课,建有29个社团。 2003年9月——开设51门选修课,建有30个社团。 2004年9月——开设59门选修课,建有40个社团。 2005年9月——开设48门选修课,建有39个社团。 2006年9月——开设70门选修课,建有45个社团。 (平均 22人/课)

2、建立星级课程评价体系 (1)、第一轮开课为一星级课程 (2)、第二轮开课为二星级课程 (3)、三星级课程的申报——五项指标: 学生评价良好 教学进度合理 教学内容适切 教学资源丰富 学习成果明显 (4)、四星级课程: 在三星级课程的基础上有系统的总结和论文 (5)、五星级课程: 社会公认的二附中的品牌课程

三星级校本课程(第一批) 1、Helen‘s Workshop 刘 砚 2、Chemistry around us (双语 ) 王 巍 3、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 邹淑君 4、文化的迁移 江 汇 5、Auto CAD 制图 祖 权 6、计算机平面美术设计 朱世良 7、中国建筑文化 陈 强 8、文学作品中的哲学意识 王乐昌 9、影响历史进程的演说名篇 (双语 ) 贺雪斐 10、基于图形计算器的数学探究 施洪亮

三星级校本课程(第二批) 1、中华文明史 周 靖 2、个性化作文 肖家芸 3、篆刻 陈明华 4、数学问题解决 刘初喜 1、中华文明史 周 靖 2、个性化作文 肖家芸 3、篆刻 陈明华 4、数学问题解决 刘初喜 5、基因工程与人类社会 娄维义 6、上海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 傅亚维 7、Great Outdoors(户外揽胜 ) 张 薇 8、中学生的信息素养 刘党生 9、数学的推广与创造 乔根凤 10、TI图形计算器入门及应用 倪建春

三星级校本课程(第三批) 21、宇宙中的生命 陈胜庆 22、机器人制作 索锡骅 23、科学思维方法 姚国平 21、宇宙中的生命 陈胜庆 22、机器人制作 索锡骅 23、科学思维方法 姚国平 24、汉字文化(字里乾坤) 骆蔚、薛菁菁 25、传染病与生物战争 吕秀华 26、经营之道趣谈 陈荷芳 27、Flash制作 周素奋、赵伟 28、邓小平理论研究 施祖均 29、个人成长训练 刘希蕾 30、JA经营决策的电脑模拟 王明玉

三星级校本课程(第四批) 31、国内外热点问题研究 李志聪 32、健身排舞 董惠娟 33、古诗词鉴赏 周来宏 31、国内外热点问题研究 李志聪 32、健身排舞 董惠娟 33、古诗词鉴赏 周来宏 34、读书、说书、品书 魏国良、骆蔚 35、数学与联想 陆继红 36、竞争与风险决策的数学模型 施洪亮 37、走向成熟 葛立慈 38、我们身边的微生物 杨岩菁 39、晚清社会的再认识 杨 冰

3、积极开发社会课程资源 ——充分运用社区资源 ——充分引进大学资源 ——充分开发家长资源 积极引进课程: 1、2409课程(上海科学技术协会) 2、JA 课程(国际青年成就组织) 3、模拟联合国课程 4、领导力课程 5、北大等高校自主招生先修课程

1、与孙桥现代农业园区共建 “组织培养实验室” 2、与上海天文台共建 “二附中学生天文台” 3、与浦东气象局共建 “二附中自动气象站” 4、与华东师大心理系合作 “心理科学实验室” 5、自主动手实验室 “科学探索馆” 6、自行设计 “艺术创作室”

关于校本教材编写问题(略) 1、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关系 2、狭义教材与广义教材的关系 3、教材的基本功能和体系结构 4、校本课程建设的起点和终点 教材应该体现围绕主题的知识逻辑体系 教材应该建立适合学生的认知思维体系 教材应该具有多种组合的表达形式体系 D:\我的课程\宇宙中的生命\宇宙中的生命.doc

1、以学生需求为根本 校本课程管理的特色 2、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3、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课程质量的评价制度 课程准入与退出制度 星级课程评定标准 学校课程奖励制度 教师工作职责规定 4、以教师的价值取向为内趋动力

(三)改进基础性课程 ——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 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 (三)改进基础性课程 ——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 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 学校课程的开发 学校的课程开发 (狭义) (广义) 拓展性课程 学校课程的开发 研究性课程 学校的课程开发 基础性课程 国家课程的开发

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关键性作用 理想课程——课程标准 文本课程——教科书 实际课程——教师 习得课程——学生 落差 反馈 有经验的教师优化课程 让教师的课程能力:由自发转化为自觉 由经验转化为科学 由个别转化为共识 由随意转化为系统 反馈 落差

课程的有效实施应该“校本化” “校本化”开发的思路(举例) 1、区域不同——课标相同 2、学校不同——教材相同 3、教师不同——进度相同 4、学生不同——考试相同 “校本化”开发的思路(举例) 1、整合课程 2、增删内容 3、设计作业 4、调整顺序 5、强化实验 6、开发资源 7、加强评价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开发: 方法—— 目标—— 要求—— 开展校本教研、教研组长负责、全体教师参与 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制定校本实施方案 编写文本,要具有:规定性、适应性、操作性

某校案例 1、有机整合基础性与拓展性教学 数学、物理、化学 针对该校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水平较强的特点,把“课程标准”中的拓展性内容与基础性内容有机整合,即把“基础性教材”与“拓展性教材”组合使用,规定好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形成连贯三年的合理的进度。

2、有机整合基础性与研究性教学 语文、历史、政治 2、有机整合基础性与研究性教学 语文、历史、政治 把研究性学习的要求明确规定在基础性教学的计划之中,占有课时,如语文课程的“大文化类的课题研究”(每周一节,持续两年),历史课程增加 “小论文写作”的指导,政治课程的 “社会调查”每学年一次,固定时间和要求,成为规定性的课程延展的内容,保障学生的研究性能力得以提高。

3、加强基础课程的实验系列与校本作业 生物、劳技、外语 生命科学和劳动技术两门学科都建立了“校本实验系列”,根据学校的实验室条件,重新安排设计学生实验,并列入考核要求。 英语学科保持 “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传统,把听力教材和口语训练补充在基础课程 的教学中。作业与考核采取分层要求,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听力与口语要求上采取不同 要求与评价。

4、在调查基础上合理增删教学内容 历史、地理、信息 史地学科对学生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了“课程压缩”,对教学内容“先删后增”、采取了“以学代教”和“先学后教”的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益,并且为开展研究性学习留出充足的时间。 信息技术学科对学生的调查表明,学生程度的差异相当大,为此规定在第一学期完成基 础课程教学后,在第二学期分层进行专题学习。

5、充分开发与运用本校教育资源 体育、心理、科技实验 5、充分开发与运用本校教育资源 体育、心理、科技实验 体育教研组利用学校有室内游泳池的有利条件,制定了游泳项目的教学计划,要求每个学生学会游泳。 心理教师在对我校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后,通过必修课(高一年级)、学生社团、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展开心理健康教育。 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劳动技术共同设计了 《100个科学实验手册》,加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在课程改革中形成育人的新模式 100%的学生参与研究性课题 100%的学生参加社团活动 100%的学生选修学校课程 100%的学生参加100课时的志愿者服务 100%学生完成100个科学实验 100%的学生学会游泳 《破解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难题》

三、校长的课程意识和领导力 课程意识是什么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用课程办好学校, 用课程培养好学生 教育质量的提高依靠课程的改进和改革 课程改革的意义 (1)促进学生发展(课程适应学生) (2)促进学校发展(课程打造特色) (3)促进教师发展(课程锤炼教师)

校长课程领导力关注点: 1、依法执行国家的课程方案 2、根据学校的特点逐步开发好校本课程 3、学生的德育活动逐渐课程化 4、积极开展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践探索 5、组建课程领导团队寻求专业支持 6、加强校本教研建设特色学科 7、开发社区的网络的课程资源 8、通过课程改革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

谢 谢 2014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