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北美洲(一) 前 言 北美洲簡述 第一節 自然環境特質 第二節 族群與文化.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十一章 中國的區域 第一節 多樣的自然環境 多樣的自然環境 第二節 中國的區域劃分 中國的區域劃分 第三節 三大經濟地帶 三大經濟地帶 中國基本資料簡介.
Advertisements

第一章 緒論 高中地理(二).  區域地理的重點  地理區劃分的依據  臺灣自然環境的特性  臺灣四大地理區劃分的依據  中國自然環境的特色  中國六大地區的概述 學習重點.
第一單元 – 繪畫、建築與雕刻藝術 第一章:什麼是藝術 第二章:認識藝術的構成元素 第三章:認識藝術的創作要素.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地圖符號:圖例 地圖符號:圖例.
试 卷 讲 评.
台灣海岸線全長:約1200km 台灣海岸分類: 北部岩岸 西部沙岸 南部珊瑚礁海岸 東部斷層海岸
翰林版社會領域地理科 九上 第六章 中南美洲.
CH3 中國的區域.
第四章 盎格魯美洲(二) 美國.
班級: 小 班 時間:102年3月4日~102年5月17日 幼兒年齡: 歲
第 1 章 世界概說 一、全球的海洋與陸地 二、世界地形概述 三、世界氣候概述 四、世界人口 五、多元的人文景觀 課後複習 歷屆基測試題.
高中地理(一) 第五章 氣候(四) 乾燥氣候、寒帶氣候與高地氣候.
第二章 美洲(一) 盎格魯美洲概述.
社區營造兩大要素及發展面向 居民需求 人 人文教育 社福醫療 社區治安 社區資源 文、地、產、景 環境景觀 環保生態 產業發展.
中國人壽 徐真真.
全球概述.
第一節 多樣的自然環境 第二節 中國的區域劃分 第三節 三大經濟地帶 中國基本資料簡介
Bank 3.0 證券產業發展趨勢 與數位化應用 富邦證券 副總經理 郭永宜 (行銷暨商品督導)
台灣國家公園巡禮 製作:翁顗棋.
世界文化地理篇(上) 第十三章 西歐 國家檔案.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章 第 11 氣候分類(一).
文化差異 Elick Yang.
第3課歐洲西半部—西歐與北歐.
臺灣的氣候 劉辰秋 製作.
觀光對環境的影響 王志明.
Weather and Climate天氣與氣候
PATAGONIA ARGENTINA GLACIAR PERITO MORENO
欣賞有趣的薑餅屋.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Nokia:廣告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Cloud Computing – Challenges & Opportunities
塞   尚 法國人稱十七世紀為「大世紀」(1625~1700),因為此時期的法國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權統治下,握有凌駕歐洲諸國的政治主導權,而在藝術文化上,光耀史冊的歷史人物陸續登上歷史舞台,建構起延續至今的法國文化基礎。
選修部分單元(2)的介紹 天氣與氣候.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今日香港 生活素質 探究議題 「雙非」兒童問題.
空中巴士與波音公司 飛機設計特點.
南亞地形圖 單 4 元 亞洲(二)──南亞、中亞與西亞 社會學習領域 投影片 16 配合社會(五) 三上地理 4 ─ 1.
研習目的:希望透過這次研習,來認識「自由神像」的由來和發掘自由神像對美國人的重要性。從中對「自由神像」的認識加深。
議程大綱. 議程大綱 微軟在雲端服務已經耕耘超過15年 Windows Live – 雲端應用的最佳典範.
通識選修課程-社會領域 世界文明與發展Ch.17 台灣: 大洋洲原住民的原鄉 ?
通識選修課程-社會領域 世界文明與發展 中國:東亞之光(Ch.16)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世界文化地理篇(下) 第二章 美洲(一) 盎格魯美洲概述.
朝鮮 獨立 宣言書 美國 獨立 宣言書 比較 崔然鴻 在美 詩人.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研習題目 蘇門答臘西南地震.
第二單元第1課 世界地理概述 一、海陸分布 (ㄧ)分區: 1.陸地-七(八)大洲 (中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 2.海洋-三大洋
啟程逐夢拓展視野 夢想起飛、文化饕客 多國文化饗宴 陳永承.
水與綠建設計畫 滾動式檢討報告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93年7月1日.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St. Patrick’s Day.
ㄧ、自然環境 (ㄧ)中、南美洲的分界:巴拿馬 (二)西部多火山、地震
三、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居住的房屋不夠穩固、耐用 無法獲取清潔水源 住屋支出比例過高 欠缺衞生設施 沒有足夠居住空間 土地居住權未獲保障.
Chinese Internet Marketing Opportunity
第一節 歐洲的自然環境 第二節 歐洲的人文環境 歐洲的地理位置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聖地的位置.
花王集團.
P106.
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 1.6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二).
我最喜愛的動物-棕熊 楊廷欣 3D (22).
企業家如何創新? Q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通識選修課程-社會領域 世界文明與發展 中國:東亞之光(Ch.16)
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
第6課 資源問題與環境保育對策 一、水資源 (一)整體問題:不足、時空分布不均 (二)分區問題: 1.季風氣候區: (1)問題: a.水汙染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章 北美洲(一) 前 言 北美洲簡述 第一節 自然環境特質 第二節 族群與文化

北美洲簡述 北美洲包括美國與加拿大。兩國土地面積廣大,地形結構相似,居民以來自西北歐洲的盎格魯‧撒克遜(Anglo-Saxon)民族為主,經濟生活富裕,文化社會背景多元。美國更於短短的三個世紀內,由殖民地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與超級強國,在全球化的今日,扮演著重要的中樞角色。

第一節 自然環境特質 一、三大縱列地形 二、副熱帶到寒帶氣候 三、富饒的資源

三大縱列地形 北美地形以平原為主體,高山、高原比例較少,且內陸平原的土壤肥沃、擁有便利的通航河道、易達性高。 就其地形特徵可分為下列三大區: (北美洲地形分區圖) (一)東部高原山地區 (二)中部低地平原區 (三)西部高山盆地區

北美洲地形分區圖

北美洲地形圖

東部高原山地區 本為北部為拉布拉多高原,地層古老、質地堅硬,屬於加拿大盾地的一部分,因冰河切割侵蝕,冰蝕湖遍布。 南為阿帕拉契高地,亦為古褶曲山地,其東側與海岸平原交界處,因軟硬岩層抗蝕力不同,故形成稱為「瀑布線」(Fall line)的斷層、多急流和瀑布,成為東西穿越的屏障。

東部高原山地區 然因山間多通谷,如哈得孫河谷與摩和克河的冰蝕谷地,使得早期移民得以循此天然通道進入中部大平原開發;今日則為重要鐵、公路線所經之地。 本區北段海岸曲折多良港,為歐洲移民進入北美的登陸地點,開發最早;南段海岸平直、多沙岸;更南的珊瑚礁海岸,是度假旅遊聖地。

瀑布線 瀑布線的示意圖

中部低地平原區 中部平原北起極區,南至墨西哥灣,又稱為中央低地。 北為哈得孫灣昔日曾為冰河中心,因此冰河地形特別顯著,五大湖即為冰蝕湖。 南為為冰河外洗平原與河流沖積平原,土層較厚,加上草原肥沃的腐植質,奠定了美、加農業發展的基礎,是世界的麵包籃。

中部低地平原區 本區有北美最大的湖群與水系,如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有「北美地中海」之稱;密士失必河大小支流遍布平原各地,為內陸平原農、工產品的運輸提供最佳的水運系統。

北美洲第四紀冰河覆蓋圖

西部高山盆地區 美洲西岸因為位於板塊接觸帶,多高聳的新褶曲山脈、斷層與火山。斷層線兩側的地層變動,常引發加州地震。洛磯山脈是地形主體,由一系列的平行山脈和相間的高原、盆地所組成。例如:海岸山脈和洛磯山脈之間,中有加州中央谷地、大盆地、鹽湖盆地。這些盆地與谷地平原,利於農業發展,是聚落所在。

西部高山盆地區 洛磯山脈西北部曾發生大範圍的火山活動,形成哥倫比亞、科羅拉多熔岩高原與火山,後又受冰河侵蝕,留下多種冰河地形,如角峰、刃嶺和冰河槽,有些高山至今仍有冰河覆蓋。 起伏的群山,湖泊、森林、冰河及火山所呈現的自然美景,使本區成為世界著名的觀光旅遊勝地,有不少國家公園分布於本區。

北美國家公園分布圖

1.查士頗國家公園

2.火口湖國家公園

3.雷尼爾國家公園

4.紅木國家公園

5.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6.大沼澤國家公園

7.黃石國家公園

8.拱門國家公園

副熱帶到寒帶氣候 北美洲介於北緯25~83度之間,地跨寒、溫、副熱三帶,故具有此三帶的氣候特徵,其中以溫帶氣候和副極地氣候分布面積最廣。雨量自東南向西北遞減,乾燥氣候與溼潤氣候的分界(500公釐等雨線)約和經線100°W相當。  (一)多樣的氣候  (二)氣候與人文發展  北美氣候分區與降水量圖

北美氣候分區圖

北美降水量分布圖

多樣的氣候 1.東部大西洋沿岸氣候 2.中部大平原大陸性氣候 3.西部太平洋沿岸與山地氣候

東部大西洋沿岸氣候 本區南部受墨西哥灣流與夏季暖溼東南風影響,降水豐富,屬夏雨型暖溫帶氣候。夏季東南沿海常有颶風侵襲,造成嚴重的風災和洪患;北部因受拉布拉多寒流影響,氣候冷溼,冬季常有大雪。

中部大平原大陸性氣候 本區因地形平坦,加上南北縱走的的山脈,對於冬季寒潮南下與夏季熱浪的北上,了無阻礙。冬季末期,每當極地大陸冷氣團南下,常在五大湖區形成大雪紛飛的天氣。大平原中南部春季時,則因寒、暖氣團的對滯與擾動,常有龍捲風造成大災害。而夏季來自墨西哥灣的熱帶氣團,亦常為東部各州帶來高溫,甚至熱死人。

西部太平洋沿岸與山地氣候 本區北段受西風及阿拉斯加暖流影響,終年溫和溼潤,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南段北緯30~40度地區,冬溫溼、夏乾熱,是溫帶地中海型氣候;唯因西部山嶺疊障,南北縱走,阻擋了西風帶來的暖溼氣流,使得氣候、植被東西差異很顯著。 山地的迎風側,降水豐沛,為本區帶來充足的水力與豐富的森林資源;位於西風帶背風側的內陸,多呈乾燥大陸性氣候和沙漠氣候。耐旱的仙人掌、孤立的方山點綴其間,形成獨特的荒漠景觀。

亞歷桑那州的管風琴仙人掌

亞歷桑那州紀念碑谷地的方山

氣候與人文發展 美國與加拿大雖然具有相似的地形地貌,但是兩國的氣候卻有相當大的差異。 美國本土介於北緯25~49度之間,氣候冷熱適中(阿拉斯加及夏威夷除外)、物產豐富。

氣候與人文發展 加拿大領土絕大部分在北緯45度以上,且有1/3以上的土地位於北緯60度以北,尤其北部僅有短暫的解凍期,農作物無法生長,因此人口及產業活動多集中於溫暖的南方,尤其是美加邊界地區。 北美人口分布圖

富饒的資源 美國擁有各式各樣的礦產,如煤、鐵、石油、黃金等,其原油蘊藏量占全球的l0%,還有大量的天然氣與核能發電的鈾原料,僅鋁土、錫和鎂須仰賴進口。 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大的石綿、鎳、鋅等礦的生產國,而美、加兩國金、銀的產量均居全球第三位。

北美重要能源礦分布圖

礦藏資源豐富的原因 北美礦藏的種類與地質結構密切相關 石油、天然氣與煤等能源礦,多發現於古淺海的沉積岩地質。 墨西哥沿岸、阿拉斯加,以及加拿大中西部是目前主要的石油開採區 煤礦則以阿帕拉契山區蘊藏最豐富,近年隨著開採技術的進步。

人力資源豐富 源源不絕的新移民,帶來充沛的勞動力,成為早期西部土地開拓、東西聯洋鐵路的開路先鋒。 新移民也帶來了新技術、新觀念,加上教育的普及與強調科技的觀念,使得美國在各項產業上,不僅有創新的能力,且能廣泛應用,而來自世界各地的新移民,更形塑北美多元文化的社會特質。

第二節 族群與文化 無論從人種的構成、文化的特性,美國與加拿大可以說是由移民所組成的國家。在北美洲這座民族大熔爐(melting pot)裡,各地移民帶來不同背景的文化,這些文化在相互衝撞融合之下,推動著國家進步,創造出具有無窮魅力的美式文化。  一、多元的族群  二、多元的文化

史丹福大學畢業典禮上的多元族群

多元的族群 美國和加拿大的種族和民族構成十分複雜,但以歐裔白人所占的比例為最多。美國人口成長率高居世界第三,僅次於中國大陸及印度,其中移民占了相當大的比例,約占人口成長總數的40%。因為大量的移民,美國人口老化程度不如西歐。  (一)移民潮  (二)原住民

移民潮—早期 北美自古以來即有不同的民族移入,最早的移民是目前散居各地的印第安人。 所占比例最多的歐裔白人,是近四百年才移入的。 殖民時期北美移民來源地與路徑示意圖

移民潮—早期 十九世紀初期,為開拓西部土地,美國對勞動力的需求殷切,帶動了大規模的移民風潮。但因受到移民法規限制,各個時期移民的來源及比重各不相同。 早期移民來源以西、北歐諸國為主,繼之為東歐、南歐及亞洲。然而,並非所有移民都出於自願,美國南方棉花帶的黑人,多為十七至十九世紀被迫到大農場工作的非洲黑人後裔。

美國人口族裔組成變化趨勢圖

美國近年移民潮 近年的移民,多來自墨西哥的拉丁裔群體,約占移民總數的 1/4,他們多定居於加州或德州,並且堅持使用母語,因而讓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大使用西班牙語的國家。拉丁裔移民較高的出生率,以及後續不斷湧入的亞裔新移民,正逐漸改變著美國人口組成的結構。

美國移民潮(1800-2000)

加拿大移民潮 加拿大的移民潮和美國有許多相似處,法國人最早移入聖羅倫斯河流域,繼之為英國、愛爾蘭,以及東歐的烏克蘭和俄羅斯人。今日,來自亞洲的移民已占移民總數的60%。 大量增加的亞裔移民,逐漸改變加拿大的城市風貌,如加拿大西岸最怡人的城市溫哥華,已不知不覺成為「華人城」。法國有名的時事周刊新觀察家更稱溫哥華 VANCOUVER為「香哥華」HONGCOUVER,由此可見當地香港移民數量之多。

溫哥華移民來源地分布圖﹙2001﹚

美、加為移民天堂 美、加二國廣大與充滿機會的土地、自由開放的社會與安定的政治,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膚色、不同文化的族群,先後在此落地生根,逐漸形成「美國人」或「加拿大人」的共同意識。 由於自由主義的立國精神,加上近一世紀來持續的經濟繁榮,兩國乃成為全球各地追求政治自由、宗教自由、社會自由或更佳物質生活的人們的移民天堂。

原住民 印第安人是北美洲大陸最早期的移民,其族群眾多,且因各地地理環境之差異,而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印地安人生活方式分布圖

歐洲移民對原住民的影響 自歐洲移民進入新大陸後,印第安人因感染白人傳入而未有免疫力的疾病,使得人口數量遽減。加上與白人認為土地屬於個人財產,可隨意買賣、開發的觀念截然不同。所以隨著歐洲白人的移入,對土地的需求愈加殷切下,強取豪奪,迫使印第安人離開自己的家園,生活空間也不斷縮減。

美國印度安人 領土變遷 (1492-1997)

原住民的現況 目前,原住民的土地僅存於印第安保留區內,但保留區位置孤立且資源貧乏,經濟發展明顯落後,多設立賭場,以求改善生活,現在賭場經營已成為區內最重要的收入來源。然而賭場的經營挑戰了傳統的價值觀,也引發一些社會議題。

印地安保留區賭場一景

印地安運動 今日,原住民在「印第安運動」的號召下,積極要求索回被侵占的土地及文化和經濟的自治權。就這方面而言,加拿大原住民處境較鄰近的美國為佳,在新的條約中,加拿大政府已允許北領地改制為印第安人自治區,並適度將狩獵、採礦等權力,還給保留區內的原住民。

多元的文化 不同移民擁有各自的價值信仰、風俗習慣與飲食風格,賦予了移居地許多地方特色。 早期移民居住地之選擇,端賴移民本身之技術與期望,多傾向尋找與自己原鄉生活環境相似之地。 現今美國與加拿大每年仍接受各地移民,但初期移民塑造的文化景觀變化不大,進而形塑了今日北美的文化地圖。

北美的文化地圖

不同移民的文化景觀 移民所帶來的文化景觀,通常呈現於住屋形式、地名、土地利用方式、教育、職業、信仰以及環境態度等。

美國多元的文化景觀—住屋形式

英裔移民 在以英裔移民為主的美國「新英格蘭」地區以及加拿大的安大略低地,瀰漫著優雅的英式氣息,處處可見維多利亞式的家屋,以及正方塊的農地。

法裔移民 在以法裔移民為主的聖羅倫斯河與密士失必河沿岸,農地則多為長條型的敞田景觀、建築風格多法式風味。因加拿大法裔居民,承襲歐陸敞田制的長條形耕地分割的傳統,沿著聖羅倫斯河及其支流開闢農田,土地分割成長條狀,使每塊土地均臨河,聚落則緊鄰河岸,更有宏偉的天主堂矗立其間。

聖羅倫斯河沿岸的敞田景觀

烏克蘭移民 而以烏克蘭移民為主的北美大草原,則常見洋蔥狀的東正教教堂,矗立於聚落之中,昭告旅人當地居民的原鄉背景。

非洲移民 美國南方則是黑人傳統文化的原鄉,今日雖然已有很多黑人早離開了南方的棉花帶,定居於芝加哥、紐約、洛杉磯等大城市,但在鄉村地區,黑人仍是多數族群。其文化如黑人靈歌、藍調、爵士音樂等也隨著移民的遷徙,傳播北美各地,更成為美國人的音樂文化資產。

西班牙裔移民 在美國西南部,西班牙地名、紅瓦黃牆的地中海式民居,以及講西班牙語的電視連續劇,讓人彷佛置身在墨西哥或西班牙境內。

都市內的移民社區景觀 許多大都市裡亦出現富有移民色彩的社區,例如:紐約的「猶太區」、「小義大利區」、邁阿密的「小哈瓦那區」、洛杉磯的「小臺北區」、「小東京區」以及常見的「中國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