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脱毒技术 植物快繁技术 植物种质保存技术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理组 王铁塔. §2.1 地形和地势 学习目标: 1 、 知道我国主要的地形、山脉的名称及山脉 走向的概念。 2 、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 形特征。 3 、了解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 考试要求: 1 、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1 06/06 e 2007 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 数据摘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 2007 年 12 月 数据来自《 2008 年全球艾滋病疫情报告》,全文(英文)可以从联 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网站 获得
00003-E-1 – December 2005 《 2005 年艾滋病流行最新报告》部分数据摘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 2005 年 11 月 21 日 报告全文(英文)可以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网站 获得
竹南海濱沙地植物的介紹 苗栗縣竹興國小 李秋蜚. 海濱沙地的環境概況 1. 夏季烈日曝曬極乾旱,冬季寒冷 的東北季風極強勁 。 2. 海風吹拂鹽分高 。 3. 貧瘠 、 水分少 。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谷丙转氨酶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谷丙转氨酶作用于丙氨酸及 α- 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与丙 酮酸。丙酮酸与 2.4- 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二硝基苯腙,此 物在碱性溶液呈红棕色,与经同样处理的标准丙酮酸比色, 求得丙酮酸的生成量以表示酶的活性。
植物细胞组织培养.
分子生物学部分开发实验 植物遗传亲缘关系研究.
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胸部 主要骨骼标志 胸骨上切迹 胸骨柄 胸骨角 肋骨 肋间隙 剑突 肩胛骨 肋脊角. 胸部 主要骨骼标志 胸骨上切迹 胸骨柄 胸骨角 肋骨 肋间隙 剑突 肩胛骨 肋脊角.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第四單元 天氣與生活 4-1 觀測天氣.
体 体 育 育 保 保 健 健 学 学 实 实 验 验 主讲人:王会凤 黄淮学院体育系.
盲杖与盲杖技巧.
植物组织培养 Plant tissue culture.
植物组织与器官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胚胎、原生质体等培养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诱发产生愈伤组织、潜伏芽,或者长成新的完整植株的一种实验技术。 植物器官培养:将植株上的各种器官从母体上分离出来,放在无菌的人工环境中让其进一步发育,最终长成幼苗的过程。
器官发生与 体细胞胚胎发生.
医疗废物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科 李建军.
细胞工程实验 齐迎春 谢婷婷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肺结核.
实验11 植物的组织培养.
精品课程 项目三 培养基的配制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部分 :浅尝现代生物技术 实验11 植物的组织培养 实验目的: 1.进行菊花的组织培养 2.尝试植物激素的应用.
工艺改进提高生产效率 金属成型室 2013年5月 上海拖拉机内燃机有限公司.
第三章 细胞工程实验室配置及基本技术 §1 实验设置 §2 基本技术要求-无菌环境与无菌操作 §3 培养条件 §4 离体培养的营养需求.
第五章 花卉的栽培和管理 露地花卉 温室花卉 花期控制 无土栽培 花卉生产的经营管理和产品销售 第六节 花卉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植物组织培养 第9章 常见植物的脱毒与快速繁殖技术 大 家 好 !.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第七节 维生素与辅因子.
PCR检测HBV DNA 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谢瑞玉.
五味子 【来源】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药材习称“北五味子”、“南五味子”.
实验一 微藻的培养基配制 一、实验目: 掌握微藻的培养基配制方法。 以海水单胞藻培养液通用配方“f/2”为例.
普通植物病理学 General Plant Pathology
第十八章 药物疗法与过敏试验法 郭三花 岳月梅 忻州职院护理系.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植物的有性生殖.
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时代相续,生生不息。
糖尿病流行病学.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导入新课 由于几何光学仪器都是人眼功能的扩展,为了深入了解各类光学仪器,有必要从几何光学的角度了解人眼的构造。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托幼机构 消毒隔离知识培训 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消毒科
第2节 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 细胞的一生.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Water potential in the plant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一章 组织学绪论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移植 Transplantation 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数 控 技 术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化学品清单 类型.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细胞工程学实验内容 ★ 实验一 植物细胞培养基的种类及配制 ★ 实验二 植物愈伤组织的诱导 ★ 实验三 植物愈伤组织细胞的培养.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廣翅蠟蟬.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四、标准加入法 (Q=0) 序 号 测定液浓度 c c c 测定液体积 V V V 标液浓度 cS cS cS
防蚊灭蚊.
专题2 细胞工程.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利用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曾品方老師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曾品方老師
Astrid Schödel 全球质量管理总监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实验六、COM类型病毒分析实验 实验开发教师: 刘乃琦 谌黔燕.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细胞信号通路检测(一) 总蛋白提取.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植物脱毒技术 植物快繁技术 植物种质保存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最新技术 植物脱毒技术 植物快繁技术 植物种质保存技术

第一节 植物脱毒技术

一、植物病毒对生产的影响 引起多种植物病害,大多数植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病毒的危害。 茄科和十字花科植物上,有50%的病害为病毒病。 在烟草,马铃薯上成为重要的病害。 在花卉上,病毒病使品质和产量降低,甚至影响进出口。

大麦黄矮病毒,在使美国小麦损失6000万美元,加拿大损失1700万美元。 草莓感染62种病毒、类菌质体,每年都必须更新母株。 以特定的无毒植株取代有毒植株后,产量最多可增加300%(平均为30%)

大部分病毒都不通过种子传播 无性繁殖传播率极高

无性繁殖材料和嫁接传播 以球茎、块根、接穗芽为繁殖的作物,如马铃薯、大蒜、郁金香、苹果树等,如母株受侵染则无一幸免。这些无性繁殖材料都可以带毒,故成为重要的检疫对象。 嫁接可以传播任何种类的病毒、植物菌原体和类病毒病害。

二、研究历史 White在1943年首先在感染烟草花叶病毒植株生长点发现病毒浓度很低,甚至没有。 Holmes(1948)通过茎尖扦插由受感染的大丽花中获得了无病毒植株。 Morel,Martin(1952)将100μm长的大丽花茎尖切下,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长成无根苗,后嫁接到健康大丽菊砧木上,获得无病毒植株。

三、目前研究较热的植物 草莓、马铃薯、生姜、大蒜、苹果、葡萄、中药、香蕉

1 脱毒种蒜大量繁殖(东北农大) 大蒜是营养繁殖作物,在长期栽培过程中,病毒感染严重,致使蒜头变小,产量降低。利用植物茎尖组织培养技术,培养脱毒种蒜,可提高大蒜蒜头的直径和产量。 目前,国内外市场对优质大蒜的需求大量增加,每年美国、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都从我国进口大蒜,但由于我国目前生产大蒜未能全面达到出口标准,造成外贸出口量逐年下降。外汇收入降低。

脱毒种蒜大量繁殖(东北农大) 利用优质种蒜的茎尖外植体、应用组织栽培技术,培养脱毒菌与微麟茎,提高培养效率,缩短培养周期,扩大繁殖系数,同时根据大蒜的生物特性,开辟了脱毒种蒜大量繁殖的新途径,为实现产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生产工艺简介 蒜瓣→ 茎尖培养→ 增殖培养 →形成微麟茎 ↓ 生根培养→ 驯化成苗→ 原原种→ 原种→ 良种

主要设备投资 培养架、蒸馏设备、超净平台、温室、灭菌锅、网棚、化验室仪器试剂 设备投资180万元

2 果树脱毒课题组(河南)     本课题组主要从事落叶果树病毒脱除、组织培养、病毒检测、苗木快繁及无病毒栽培技术研究,同时开展果树生理及设施栽培技术研究。先后承担多项国家、农业部、河南省科技攻关课题,其中“苹果无病毒生产体系的建立”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现承担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苹果、葡萄、草莓脱毒快繁及产业化开发应用”,获得了苹果、葡萄、草莓共计60余个品种的无病毒苗,部分优良品种正在向生产推广应用。

经济效益分析 按40万株/年脱毒苗的生产规模 每亩地增收500元

3 脱毒种薯生产新方法研制成功 黑龙江省农科院研制出一种工厂化快速生产马铃薯脱毒原种新方法——无基质定时气雾栽培法,最近通过了专家鉴定。 3 脱毒种薯生产新方法研制成功 黑龙江省农科院研制出一种工厂化快速生产马铃薯脱毒原种新方法——无基质定时气雾栽培法,最近通过了专家鉴定。   无基质定时气雾栽培法就是将马铃薯脱毒苗直接固定在空气中,定时、定量向其根部喷施营养液,促使植株生长,达到结薯目的。

马铃薯靠块茎无性繁殖来繁衍后代,在种植过程中极易感染和积累病毒,造成减产。利用生物技术离体培养带有一二个叶原基的茎尖生长点,脱除或减少病毒粒子的含量,培养和快速繁殖脱毒试管苗和脱毒原原种供生产应用,是目前解决马铃薯病毒性退化的唯一途径。传统的原原种生产方法生产周期长、效率低,并由于栽培基质不能年年更换,潜在传毒的可能性,产品质量不能保证。

工厂化生产马铃薯脱毒原原种新技术科技含量高、方式新颖,同原有生产技术相比产量提高30%以上,单个小薯的体积增长5到7倍、2克以上微型薯达到70%,出芽率达到95%。每平方米结薯800粒以上,单株结薯最高可达120粒,每年可生产2至4茬。 据悉,这项技术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深受脱毒种薯生产者的欢迎,并已在省内外多家单位转让和推广

4 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我院投资100万元组建了烟台市最大的生物组培研究及苗木脱毒中心,开展对草莓、甘薯、马铃薯、葡萄、花卉等作物苗木的脱毒技术研究,年生产能力可达500多万株,生产的苗木在生产上供不应求。与烟台“百年张裕”公司联合进行葡萄脱毒苗的研究、开发,每年为其提供100万株以上的酿酒专用苗。   多年实践证明:脱毒苗木生产健壮,整齐度高,耐寒、抗病性强,果实成熟早,上市早,能明显改善果品品质,产量增长显著,一般在30-50%之间,高者可达80%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脱毒草莓:丰香、宝交早生、明宝。最有发展前途的是丰香,个大、优质、耐贮运、休眠浅,适宜于促成或半促成栽培。 脱毒葡萄:酿酒品种:赤霞珠、梅鹿特、神索、黑佳美、黑比诺、歌海娜、赛比尔、霞多丽、丽珠。 鲜食品种:红提、黑提、紫珍香、京亚、京秀、氏普罗莎等。 脱毒甘薯:鲁薯6、烟薯16等 脱毒马铃薯:鲁引1号、津引8号、美国1号。

脱毒草莓个大、新鲜、口感好

5 重庆市薯类脱毒快繁中心         2003年2月24日重庆市薯类脱毒快繁中心正式启动,该中心位于重庆市现代农业园区,占地面积25亩,组培大楼总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目前已在3360平方米的大棚中栽种10苗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品种8个,长势良好。在中心的5亩展示地中栽种早熟菜用型、炸片、高淀粉加工型等8个品种,本中心可年产200万粒脱毒微型马铃薯,我们正致力于加工型(薯条、薯片)马铃薯品种的选育和生产,促进我市马铃薯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其次我中心还进行花卉、药材、经 济作物等组培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三年时间内,共扦插脱毒组培苗80万株,生产原原种薯150万粒。                                                                                                              三年时间内,共扦插脱毒组培苗80万株,生产原原种薯150万粒。 

优选品种--费乌瑞特

6 中药脱毒种苗试验繁育中心 目前开发成功的品种已达8个,如桔梗、玄参、紫丹参、薄荷、白芍、草莓等。近年可以再开发20个以上品种的无毒苗,以后每年可开发2-3个脱毒品种,每年将可推广2万亩以上的脱毒种苗。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与经济发展咨询中心

四、植物无毒区 植物旺盛生长的分生组织很少含有病毒,如茎尖、根尖,这也是通过分生组织培养获得无毒植株的依据。 为什么分生组织一般不易感染病毒?

病毒通过维管束输导组织系统的转移称作长距离转移,转移速度较快。 病毒在植物叶肉细胞间的移动称作细胞间转移,速度很慢。病毒靠产生运动蛋白去修饰胞间联丝,进而使其孔径扩大几倍甚至几十倍,以便侵染性病毒结构的通过。

茎尖无维管束,病毒不能进行长距离转移,只能通过胞间连丝传递,速度很慢,赶不上细胞分裂速度,故生长点病毒非常少,几乎检测不到。

五、植物脱毒一般步骤 高温处理(低温处理、化学处理) 取材(取茎尖) 消毒 茎尖培养 鉴定 脱毒苗的隔离保存

热处理 热水浸渍法:适于切下的材料,500C,数分钟到数小时,极易致材料受伤 热风处理法:35-400C,几十分钟到数月,如草莓360C6周;变温最好,每日400C处理4小时,16-200C处理20小时,最初几天温度应逐步上升。应保持适当的湿度和光照,且植株应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贮备(事前对植物进行缩剪)

冷处理 如菊花植株在5度条件下分别4处理或7.5个月,无菊花矮化病毒的无毒苗分别是67%和73%。

化学处理  许多化学药品(包括嘌呤、嘧啶类似物、氨基酸、抗菌素等)对离体组织和原生质体具有脱毒效果。常用的药品有:8—氮鸟嘌呤、2—硫脲嘧啶、杀稻瘟抗菌素、放线菌素D、庆大霉素等。  例如,将100μg 2—硫脲嘧啶加入培养基可除去烟草愈伤组织中的PVY(马铃薯病毒)。

但也有人认为 嘌呤和嘧啶类似物、氨基酸、抗生素处理,可在某种程度上抑制植物体内或离体叶片病毒的合成,但仍不能使病毒失活。 三氮唑核苷可有效地使病毒失活。

茎尖培养 由于微小的茎尖组织很难靠肉眼操作,因而需用带有适当光源的简单解剖镜(8—40倍)。  由于微小的茎尖组织很难靠肉眼操作,因而需用带有适当光源的简单解剖镜(8—40倍)。  剥离茎尖时,应尽快接种,茎尖暴露的时间应当越短越好,以防茎尖变干。  在切取外植体之前一般须对茎芽进行表面消毒。叶片包被严紧的芽,如菊花、兰花,只须在75%酒精中浸蘸一下,而叶片包被松散的芽,则要用0.1%次氯酸钠表面消毒10min。

 将接处好的茎尖置于22℃左右的温度下。  每天以16h 2000—30001x的光照条件下培养。  由于在低温和短日照下,茎尖有可能进入休眠;所以较高的温度和充足的日照时间必须保证。  微茎尖需数月培养才能成功。

脱毒苗鉴定 直接观察法 指示植物法 抗血清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电镜检查法 免疫吸附电镜法

1 指示植物(indmatingplant)法 利用病毒在其他植物上产生枯斑,作为鉴别种类的标准,即枯斑和空斑的测定法。 这种专门选用以产生局部病斑的寄主即为指示植物,又称鉴别寄主。 它只能鉴定靠汁液传染的病毒。 常用的指示植物有:千日红、各种烟草、苋色藜、昆诺阿藜

指示植物法最早是美国的病毒学家Holmes 1929年发现的。 由于病毒的寄生范围不同,所以应根据不同的病毒选择适合的指示植物。此外还要求所选择的指示植物不但一年四季都容易栽培,并且在较长的时期内还能保持对病毒的敏感性和容易接种,而且在较广的范围内具有同样的反应。 指示植物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接种后产生系统性症状,其病毒可扩展到植物非接种部位,通常没有局部病斑;另一种是只产生局部病斑,常由坏死、褪绿或环状病斑构成。

2 抗血清(antisemm)鉴定法 植物病毒为抗原,注射到动物体内产生抗体,存在着这种抗体的血清称为抗血清。  用已知抗血清可以鉴定未知病毒的种类。高度专一,特异性高,测定速度快,一般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就可以完成。  抗血清法成为植物病毒鉴定中最有用的方法之一。

3 电子显微镜(elecmc microscope)检查法  采用电子显微镜既可以直接观察病毒,检查出有无病毒存在,了解病毒颗粒的大小、形状和结构,又可以鉴定病毒的种类。这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方法,但需一定的设备和技术。 这一方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和能在植物粗提取液中定量测定病毒。

4酶联免疫鉴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ity absorption assay ELISA)  采用酶标记抗原或抗体的定量测定法。将抗原固定在支持物上,加入待检血清,然后加入酶(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体,使待检血清中与对应抗原的特异性抗体结合,最后用特殊分光光度计测定。  现在灵敏度较高和常使用的方法。

六 其它植物脱毒方法 愈伤组织脱毒 茎尖微体嫁接脱毒

愈伤组织培养脱毒 通过植物的器官和组织的培养去分分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然后从愈伤组织再分化产生芽,长成小植株,可以得到无病毒苗。

茎尖微体嫁接 木本植物茎尖培养难以生根成植株,将实生苗砧木在人工培养基上种植培育,再从成年无病树枝上切取0.4—1.0mm茎尖,在砧木上进行试管微体嫁接,以获得无病毒幼苗。

七 马铃薯脱毒

马铃薯病毒病 马铃薯卷叶病毒、马铃薯A病毒、马铃薯Y病毒、奥古巴花叶病毒、马铃薯M病毒、马铃薯X病毒、马铃薯S病毒、纺锤块茎病毒 其中前三种不进行高温处理,只进行茎尖培养也可获得较多的无病毒植株(80%)。其它病毒在进行高温处理后可大大提高其脱毒效果。

马铃薯病毒病症状(P99)

离体茎尖的大小对病毒去除的影响 茎尖长度 叶原基数 发育的小植株数 去除病毒的植株数 0.12 1 50 24 0.27 2 42 18 0.6 4 64

马铃薯脱毒程序 1 在正常的湿度和光照条件下,在土中种一块单芽眼块茎,当第一个芽长到约15cm高时,将顶端切下6-8cm长,去掉下面的2个叶片,在切口处涂上生根激素后,把切条植入一个口径为10cm内装消毒土壤的花盆中,然后用玻璃烧杯罩上,保持10天。

2 植入花盆3-4周后,将其移入生长箱中,其中光照强度为3000-4000lux,光照时间每天16小时,气温白天约为36度,夜间为33度 3 2周后打掉幼株的茎尖,以促使腋芽的生长

4 经过6周的热处理后,折下1个腋生枝以从其上取芽,在植株上至少留下2个叶片以促其进一步生长。由折下的腋生枝上剪去叶片,但要把小段基部叶柄留在枝上。把这个腋生枝包在湿纸内以防枯萎。

5 在双筒解剖镜下将茎尖解剖出来(枝条不必消毒) 6 当只剩下2个最幼小的叶原基时,用装在一根合适刀把上的一小片碎刀片切下茎尖(300-600μ),放在培养基上。 7 在23度,每天16小时光照条件下培养。

8 当茎长到3cm并已生根时,即可移入土壤,起初要把植株保持在高湿度环境中,若有些品种茎不生根,可把它们嫁接到无病砧木上。 9 移入土壤后,立即对植株进行第一次带病情况的检查,数周后再进行一次。      

2857 NH4NO3 1650 Na2MoO4.2H2O 0.25 KNO3 1900 KI 0.83 CaCl2.2H2O 440 成分 数量(mg/L) NH4NO3 1650 Na2MoO4.2H2O 0.25 KNO3 1900 KI 0.83 CaCl2.2H2O 440 H3BO3 6.2 MgSO4.7H2O 370 肌醇 100 KH2PO4 170 烟酸 0.5 FeSO4.7H2O 27.85 盐酸吡哆醇 Na2.EDTA 37.25 盐酸硫胺素 0.1 MnSO4.4H2O 22.3 甘氨酸 2 ZnSO4.7H2O 8.6 激动素 0.04 CoCl2.6H2O 0.025 IAA CuSO4.5H2O GA3 活性炭(可有可无) 2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