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
国之觞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1937年12月13日 国之觞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 1937年12月13日
; 70年很长,长到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已经化为灵堂里那盏寄托哀思的长明灯火。 只有真切地了解历史,才能正确地认识历史。只有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12月13日早10点,凄厉的警报声刺穿这个城市。 70年太短,短到刻在哭墙上的名字是我们的祖辈和父辈 ; 70年很长,长到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已经化为灵堂里那盏寄托哀思的长明灯火。 这里是南京,70年前的那场30万人口的杀戮,是现代史留给这个城市最惨痛的印记。
南京大屠杀(日语:南京虐殺事件、南京大虐杀)是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侵华日军在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约2万中国妇女遭日军奸淫,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
在中国,自1947年南京军事法庭审判以来,普遍认为约有30万人在大屠杀中遇难。在日本,日本政府承认“发生过杀害非战斗人员和掠夺等行为”,但对遇难人数则暧昧不清。日本学界对遇难人数的估计有20万人、4万人、2万人等几种,也有认为南京大屠杀不存在的“否认派”。“否认派”的论调得到部分日本政商势力的支持[12][13],在华人世界引起强烈反感,这也使得南京大屠杀成为严重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历史问题之一。
历史再现 1937年12月13日,《东京日日新闻》报道了日军“片桐部队”的向井敏明、野田岩两名军官在南京紫金山一带进行杀人比赛的消息。
1937年12月28日,上海英文报纸报导侵华日军在南京集体大屠杀中说:“城内无辜居民的尸体铺满了街道。靠江边的城门口,尸体堆成山,高及一米。汽车和载重汽车来来往往在尸体上面走过”。
日军以放下武器的国军士兵练习刺杀。 历史不应该被忘记
弘扬爱国主义 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近代史昭示我们,要以身试法贫弱受欺,落后挨打的历史命运,就必须奋起抗争,奋发图强。” 战火中夭折的婴儿 爱国主义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今天,我们将爱国主义就是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个人的理想和事业融汇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南京保卫战,17位中国将军以身殉国,他们的尸首,都没能从战场上运出。于此亦让我们予其深深的敬佩与怀念。 易安华(1900-1937) 第八十七师二五九旅少将旅长 罗策群(1893-1937) 第六十六军一五九师少将副师长 姚中英(1896-1937) 第八十三军一五六师少将参谋长 司徒非(1893-1937) 第六十六军一六O师少将参谋长 李兰池(1899-1937) 第五十七军一一二师少将副师长 刘国用(1898-1937) 第七十四军五十八师一七四旅少将副旅长 蓝运东(1899-1937) 预备第十师少将参谋长 万全策(1902-1937) 教导总队第一旅少将参谋长 雷震(1901-1937) 教导总队第3旅上校副旅长 谢承瑞(1905-1937) 教导总队第一旅二团上校团长 华品章(1902-1937) 第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上校副旅长 韩宪元 (1902-1937) 第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五二四团上校团长 黄纪福(1902-1937) 第六十六军一五九师四七七旅上校副旅长 蔡如柏(?-1937) 第六十六军一六O师九五六团上校团长 萧山令(1892-1937) 宪兵司令部副司令兼代理首都警察厅厅长、南京市长等 朱赤(1900-1937) 第八十八师二六二旅少将旅长 高致嵩(1898-1937) 第八十八师264旅少将旅长
战争的硝烟虽已熄灭了半个多世纪,但是战争给人留下的痛却是刻骨铭心。七十四年前,侵华日军,在南京这座古城里所犯下的滔天罪恶,不会因时光的流逝而被历史所忘去;更不会因为少数人的否认而被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所遗忘。相反,它会是一块明镜,时时刻刻发出耀眼的光芒,永永远远警醒着每一个有良知的人。
记住过去才能更好的活在当下 做忠诚的爱国者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促进民族团结 维护祖国统一
可以宽恕,但是不可以忘记 我们不能忘却历史,不能忘却南京30多万被杀同胞。今天的我们,要为建设一个科学,民主,进步,繁荣的祖国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