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参考文献 练习与思考 一、李悝在魏国的变法 二、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三、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四、其他诸侯国的改革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游历 讲学 孔子以诗书礼乐数,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孟子“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 养士 制度 孟尝君……其食客三千人。 平原君赵胜者……宾客盖至者数千人。 魏公子无忌者……致食客三千人。 春申君客三千余人。 吕不韦……至食客三千人。 稷下 学宫 齐田桓公在临淄稷下设学宫,容纳士人,“高门大屋以尊宠.
Advertisements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学目标】 掌握春秋时期思想文化的主要内容;认识老子和他的《道德经》;深入了解孔子 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了解《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价值;弄清春秋时期在科 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重点难点】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老子、孔子和孙子的生平事迹及其主要思想。难点是轻天重.
主讲人:王双怀. 居住区 采集狩 猎区 农业区 粮窖 仓房 粮窖.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天平游戏(二).
选修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 基础落实 一、梭伦改革 1.梭伦改革的历史背景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一、关于课程的参考书目 二、关于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 三、关于课程的考试
毛泽东思想概论.
药物分析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第三编 中国的封建社会 第一章 战国时期 政治形势的变化:割据、兼并、统一 各国变法运动 士阶层的崛起与百家争鸣.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选辑1995年至今公开发表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各学科、专业的重要论文和重要动态资料的全部原文。其信息资源覆盖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国内公开出版的3000多种核心期刊、专业期刊和报纸,分4大类100多个专题。
商鞅变法.
第4节 武王伐纣.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省教学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第 2 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 商 西周 春秋 东 周 奴隶社会 战国 封建社会.
基础知识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Part 1 (约170万年前~1840年 鸦片战争前).
商鞅变法.
嬴政(前259—前210).
商鞅变法 (复习课).
变 第7课 大 革的时代 铁农具、牛耕 都江堰 商鞅变法 山东省莱芜市实验中学 耿桂美.
第 3 课 西方文明之源.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2013年度述职报告.
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 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政治 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 经济 军事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两晋与南朝.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二章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思想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历史选修一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二、东亚货币合作的发展进程 马尼拉亚太地区高级财政金融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加强地 区金融合作新机制的设想,又称“马尼拉框架协议”
植物资源学 主讲人:王海英 副教授.
第2课 “为秦开帝业” ——商鞅变法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鞅.
选修1第二单元第4课 商鞅变法 深圳市翠园中学孙曙光.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图表的创建.
第三篇 组织工作.
历史网络面授班课程 主讲教师:白幼蒂.
中国药物GCP检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李见明         北京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一、丛书和手册: 1.高小霞,分析化学丛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开始出版,全书六卷29册) 。 2. 杭州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分析化学手册,第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3. Cooper D, et.al.Analytical Chemistry by Oper Learning.
第五讲 四则运算计算器(一) 精品教程《C#程序设计与应用(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谭恒松 主编
Harvard ManageMentor®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西藏 Tibet.
中国国家标准文献 共享服务平台检索 信息检索与利用 2019/4/29 王婧怡 图书馆615室 科技信息研究所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英语口译 3 Culture and Language.
毕业论文答辩 XXX学院XXX专业 《请在此位置添加你的论文名称》 学校名称:OfficePLUS大学 指导老师:John Doe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JSP实用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2章 JSP运行环境和开发环境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2019年5月7日.
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研究生? 系列研讨会 张坤龙
Internal River Transportation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_01自己实现简单的消息处理框架模型 本节课讲师——void* 视频提供:昆山爱达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刘晓玲
****九年级数学组汇报教学 课题:§ 锐角三角函数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九○三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1.4.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参考文献 练习与思考 一、李悝在魏国的变法 二、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三、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四、其他诸侯国的改革 五、诸侯国中央集权制政体的初步形成 练习与思考

一、李悝在魏国的变法 魏文侯当政时(前445~前396年),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   魏文侯当政时(前445~前396年),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 废除奴隶主官爵世袭制。食有劳而禄有功。(《说苑·政理》) 推行尽地力之教。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封建政权的田租收入。 实行“平籴法”。取有余以补不足。(《汉书·食货志》)   李悝作《法经》六篇:即“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 。保护封建制度。   李悝变法的结果,使魏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地主政权逐渐巩固,国力逐渐强大,成为战国初年一个强盛的封建国家。

二、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公元前382年,楚悼王任命吴起为令尹,主持变法。其主要内容是: 削弱封君。废公族疏远者。   公元前382年,楚悼王任命吴起为令尹,主持变法。其主要内容是: 削弱封君。废公族疏远者。 精简官职。罢无能,废无用,减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校官,以奉选练之士。 整顿吏治。私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   吴起变法沉重地打击了楚国的旧贵族,加速了楚国封建化的进程,使其国力迅速强盛。但吴起的改革触动贵族的利益。前381年,楚悼王死,楚国贵族发动政变,杀吴起,变法失败。

三、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痛感“诸侯卑秦”,任用商鞅进行改革。商鞅从公元前356年至公元前350年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主要内容如下: 商鞅画像

开阡陌封疆,用法令形式废除了奴隶制的井田制,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

劳大者其禄厚,功多者其爵尊。奖励军功,建立军功爵制。规定军功以在前线斩得敌人的多少来计算,斩敌人甲士首级一颗的赏给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庶子”一人。杀敌越多,赏赐越厚,授予种种封建特权,包括占有耕地、住宅和担任一定的官职等,爵位高的还可以得到三百家以上的“税邑”以及减刑的特权。宗族成员没有军功的不能列入公族的属籍,不能享受贵族的特权。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史记·商君列传》)。即凡是努力经营农业生产,多缴纳租税的,免去其本身的徭役;凡是弃农经商或怠惰以致贫穷而交不起租税的农民,没收为官府的奴婢。加重关市的商品税,不许商人贩卖粮食,商人的奴仆必须服徭役。

普遍推行县制。在没有建立县的地方把许多乡、邑、聚合并成县,共新建了31个县。每县设置县令和县丞等官职来掌握全县政事,使县成为直属于国君的地方组织,加强了中央集权。 建立什伍连坐制。五家为伍,十家为什,有相互纠察告发“奸人”的责任。不告发“奸人”,处以腰斩,告发“奸人”的可与斩敌同赏。如果一家藏“奸”,什、伍要同罪连坐。

统一度量衡。商鞅颁布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其标准尺1尺约合今0. 33米,标准量器1升约合今0 统一度量衡。商鞅颁布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其标准尺1尺约合今0.33米,标准量器1升约合今0.2公升。现在存世的商鞅方升,就是当时颁布的一件标准量器。 商鞅方升

  商鞅所采取的改革措施,目的是破除奴隶制度,巩固和发展封建制度。 由于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一开始就遭到甘龙等人的反对。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王即位,“宗室多怨鞅”,商鞅被“车裂”而死。 但是,由于变法内容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加上新法已推行了18年,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战国策·秦策》)所以商鞅虽死,秦法未败。(《韩非子·定法》) 商鞅变法的成功,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而成为战国时代最先进的强国,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四、其他诸侯国的改革 1. 赵烈侯的改革 2. 韩昭侯的改革   赵国在赵烈侯(前408~前387年在位)时采纳牛畜的建议,倡“仁义”,行“王道”;选练举贤,任官使能;节财俭用,察度功德(《史记·赵世家》)。从而使赵国封建政权得以逐渐稳固。 2. 韩昭侯的改革   公元前355年韩昭侯任用申不害为相,建立了“循功劳,视次第”(《战国策·韩策》)的因功行赏制度。申不害强调“术”的作用,要求国君“独断”,操纵最高的权力;平常不动声色,让人摸不透底细;任用官吏要使其称职,不许官吏越职办事,要经常监督和考核官吏。申不害相韩15年,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史记·韩世家》)

3. 齐威王的改革   齐威王在即位的第九年,严明赏罚,“齐国大治”。又任用邹忌为相,谨修法律而督奸吏(《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制定巩固封建秩序的法律,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督,并注意招收流民开荒。因此在战国中期,齐国曾一度代替魏国成为东方诸侯的霸主。 4. 燕国的改革   燕昭王(前311~前279年在位),奋发图强,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得到乐毅等人的辅助,修法令,与百姓同其甘苦(《战国策·燕策》),使燕国一度强盛起来,几乎灭掉了齐国。

  各国的变法运动,实际上是一场封建化运动。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奴隶主贵族,保护封建地主阶级,废除奴隶制的政治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封建制的政治经济制度。   变法使封建制度得到确立,由奴隶制引起的社会矛盾基本上得到解决。在封建社会初期,这种封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基本上是适应的。所以在各国变法之后,社会经济和文化日益繁荣,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五、诸侯国中央集权制政体的初步形成 1. 郡县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郡县制在春秋时期即已产生。进入战国后,魏、赵、韩、燕、秦等国普遍推行了郡县制。 郡最初设在边地,长官叫做“守”,也尊称为“太守”,往往由武官来充任,有征发一郡壮丁出征的权力。县从属于郡,长官叫做“令”。 郡和县的长官由中央委派,国君直接掌握着郡、县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大权。

2. 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   封建政权建立后,出现了文武分职的专职官吏。在国君之下设相和将。相协助国君处理全国政务,将负责领兵打仗。有的国还设有御史,相当国王的秘书。“官分文武”,适应当时政治上和军事上的需要,可以起互相监督作用,便于国君控制。   随着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国君对各级官吏实行俸禄制度,便于国君用利害关系控制。国君对官吏的考核,最主要的方法叫“上计”。

秦国“新郪虎符”铭文:甲兵之符,右才(在)王,左才(在)新郪。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会王符乃敢行之。燔燧事,虽母会符,行殹。   战国时期,国君已普遍用玺、符作为凭证,用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调遣军队,派遣使者。官吏的任免以玺为凭,任命时发给,免职时收回,军队调动都要用兵符,兵符作伏虎形,故称虎符。玺符制度的推行使行政权和军事权都集中在国君手中。   秦国“新郪虎符”铭文:甲兵之符,右才(在)王,左才(在)新郪。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会王符乃敢行之。燔燧事,虽母会符,行殹。 战国玺印 新郪虎符

【课后作业】 1.何谓“战国七雄”? 2.战国前期为什么会出现变法运动? 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中央集权体制是怎样逐渐形成的?

上计 中央的重要官吏和地方的首长,每年要把自己管辖地区的户口、垦田、赋税等预算数字写在木券上,上报国君,并把木券剖分为二,国君执右券,臣下执左券。到了年终,官吏必须到国君那里去报核。国君根据右券亲自考核,或由丞相协助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予以升、降、赏、罚。

【教学目标】   认识战国前期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掌握各国变法特别是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影响;弄清变法运动在中央集权体制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重点难点】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战国前期的变法运动,特别是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和商鞅在秦国的变法。难点是变法运动对各国的影响;变法运动与封建制度的关系。

1.[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2.[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73。 3.[战国]左丘明:《左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4.《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5.《战国纵横家书》(马王堆汉墓帛书),文物出版社,1976。 6.《二十二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7.《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 8.范祥雍:《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新知识出版社,1956。 9.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一册,中华书局,1962。 10.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人民出版社,1983。 11.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78。 12.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76。 13.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至四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4.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文物出版社,1984。 15.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6.沈长云:《战国史与战国文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17.彭邦炯:《战国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 18.黄中业:《战国变法运动》,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