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 司马迁
教学设想 模块一:诵读与感受:第一课时。导学、听读、诵读、感受,让学生在语感积累上得到切实的训练。 模块二:探究与积累:第二、三课时。诵读、探究、积累。侧重诵读技能的训练和语感的培养,将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融于阅读之中。 模块三:评析与梳理:第四课时。开放式评析、自主或合作学习。以培养学生个性和发展能力为目标,让学生自主阅读、品味,锻炼学生分析、整合的思维品质,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第一课时 1、学习准备:陈涉首事,刘项起兵;项羽破釜沉舟,刘邦约法三章。刘项对峙,一触即发。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记录。 3、学生自读,列出人物表。 4、分角色朗读。注意:鸿门宴的缘起、过程。 作业:每段拟四字标题。
第二、三课时 1、看图片复述情节,并确定标题
无伤告密 项羽 项伯 范增
项伯报信 项伯 张良
项庄舞剑
樊哙护主 樊哙
沛公逃席 沛公 樊哙 张良
张良留谢 项羽 张良
立诛无伤
问题引领、诵读体会 1、“鸿门宴”作为成语是什么意思?本文的宴会是这样的吗? 2、导火索是什么? 3、刘邦怎样拉拢项伯的、效果怎样? 4、宴会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召开的? 5、宴会的座次怎样?(图示)你看出了什么? 6、刘邦遭遇了怎样的危机?都是怎样化解的? 7、樊哙的哪些表现能够成为杀掉刘邦一伙的借口? 8、刘邦对逃跑作了怎样精心的安排? 9、成功逃脱后的结果?
座位示意图 北 西 范增 项伯 樊哙 项羽 张良 刘邦
提示: 1、要舍得时间让学生读,尤其是有感情地读,读文理解的效果比讲的还好。 2、对于难于表现或者精彩的地方,教师最好范读。 3、关键的字词点一下就行,不要面面俱到,占用大量学生活动时间。 4、教学生使用一些符号来标记,提高效率。
5、对于人物的性格或人格,不宜在探究中讲太多,否则既搭时间,又使得后面的分析失去思维力度。 6、重点放在项伯报信和樊哙护主两节上。
第四课时 1、诵读“樊哙护主”和“张良留谢”两节。 2、项羽为什么放走了刘邦? 3、怎样评价项羽? 4、刘邦成功脱险的原因是什么?
项羽的性格 1、自矜功伐; 2、刚愎自用; 3、重义好名; 4、直率豪爽。 ……
刘邦成功的原因(双方) 第一,项羽有将才,有点憨直、轻信、自矜功伐,对文臣范增既用而又未用,对项庄席上舞剑不知所为,对叔父项伯丝毫不起疑心;刘邦有君才,有点狡诈、圆滑、审时度势,对文臣张良言听计从,对樊哙说话早有安排,对叛徒曹无伤斩草除根。 第二,作为文臣的范增聪慧、急躁、倚老卖老,使得项王、部下与他不能心意相通;作为文臣的张良机智、忠诚、老练沉稳,使得刘邦、部下与他能上下团结。 第三,作为武将的项庄勇武、忠心、似巧实拙,只知依亚父之意行事,不会灵活变通;作为武将的樊哙威猛、忠诚、粗中有细,既能依刘邦指示说话,又能随机应变。 第四,作为叛徒的项伯重情又寡情薄义,为了救命恩人成为奸细重了情,为了亲家背叛了侄儿既薄义又寡情,帮了刘邦大忙;作为叛徒的曹无伤虚伪又趋炎附势,看到项羽势大就欲投奔,结果被刘邦杀掉。 第五,项羽军内可说军心涣散,项羽先要杀刘邦,后听项伯的话又不杀了,范增始终坚持杀刘邦,项庄只知听命并不主动,项伯纯属叛逆;刘邦军内可说上下齐心,刘邦审时度势借机拉拢项伯,张良出谋划策巧作安排,樊哙护主忠心勇武,曹无伤密告终遭杀头。
字缝里的惊人发现 1、范增和曹无伤反映的情况不一致! 2、刘邦为什么老是“为之奈何”,项羽就从不? 3、项伯不怕刘邦知道消息么?为什么他一点警惕性都没有? 4、项羽知道项伯见过刘邦,怎一点反应都没有? 5、刘邦谢罪为什么说了个半截话? 6、项羽对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怎么反应那么迟钝? 7、项伯为什么竟敢明目张胆地“翼蔽沛公”?
8、樊哙真的吃了条生猪腿吗? 关于“生彘肩”的“生”字的几种不同解释: 1.“生”字系“全”字之误,应作“全”字解。(余行达《<鸿门宴>注释商榷》 2.樊哙吃的猪腿,可能从鼎内取出,因其半生不熟而称生彘肩,或尚未放入鼎内的备品,所以是生的。(梁溪苓《<鸿门宴>中的饮食与器物》) 3.“生”与“胜”同,据《说文解字》中“胜”字反训,可解“又肥又香”。(蔡柏仁《关于“生彘肩”》) 4.“生”是“未食先留之意”,因此,“生彘肩”应是“开宴前预先另留的猪前腿”。(余福智《“生彘肩”的“生”》) 5.“生”是“新鲜”之意,因此是指刚煮好的。(《古代汉语大字典》)
9、樊哙的话怎么和刘邦的那么像? 10、楚霸王挨了剋为什么只平静地说了句“坐”? 11、陈平跑哪去了? 12、刘邦为什么自己骑马却让部将“步走”? 13、张良敢留下来,他难道不怕死吗? 14、刘邦为什么后来又对张良称“公”? 15、范增怎么当面骂人? 16、刘邦这么坏怎么还有那么多人跟随他?
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7个) 二、古今异义(7个) 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 12个 ) 【典型例句积累】 四、词类活用(5种) 五、特殊句式(4种) 六、固定结构(3个) 七、成语(6个) 八、古代文化常识
疑难提示 1、字音 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语,yù,告诉)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wèi,替,给;wéi,提出,做出)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当,dāng,抵挡,阻挡,如:锐不可当,以一当十,螳臂当车) 奉卮酒为寿(奉,fèng,献。为,wèi,替,给) 靳强、纪信(jìn,jĭ)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骑,jì,qí)
2、停顿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3、词义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而,表承接关系)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而,表修饰关系)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而,表修饰关系)
不如因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 项王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因,趁机)
刑人如恐不胜(如,像,如同。刑,是动词) 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在,动词,位于某处,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旦日飨士卒(旦日,明天) 亡去不义/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义,名作动,合乎道义)
臣请入,与之同命(请,请允许我。之,沛公)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动用法,使之称王,让他称王。) 故遣将守关者(故,特意) 持剑盾步走(步,跟随。如,步人后尘)
本有此义,不为活用: 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 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名册) 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 若入前为寿(前,上前)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阻止)
课外拓展阅读 刘邦项羽事迹选段 【取而代之】【破釜沉舟】【沐猴而冠】【判若鸿沟】【四面楚歌】【自矜功伐】【匹夫之勇】【约法三章】【分一杯羹】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向老师们推荐一篇文章 二十年来项羽失败原因研究述评 阎盛国(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石家庄,050091)2002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