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我們還有機會 徐忠昌牧師
A.主後500年大量增長原因 1.基督教信仰滿足人最深切的需要 2.主流的泛神論引起理性者的懷疑 3.耶穌的公義性情有別於當時眾神 4.強調神的愛帶來令人驚訝的力量 5.復活的耶穌帶來最終勝利的肯定 6.基督徒生命改變帶出有力的見證 7.聖靈的工作成為事工進展的核心
主後500-1800年衰落原因 基督教與政治力量的合一日益增加:基督教起初是被迫害的少數群體運動,忍受逼迫和歧視,學習適應委屈,然而,迫害反而使其更為強大。 基督教內部的階級越來越明顯:神職人員與平信徒的身分等級日見明顯,早期的的信徒自發性地到處傳福音,經歷神的大能,但神職人員卻剝奪他們的機會。
B. 容量的增長 平信徒運動:初期教會門徒 (希臘語)出去傳福音,使徒留守在耶路撒冷 (徒8:1),宣教結果回報耶路撒冷。 傳福音的腓利:把福音帶到猶太人仇視的撒瑪利亞,建立了教會;又藉著向衣索匹亞的太監傳福音,把福音帶到了非洲。 安提阿教會的建立:宣教型的教會。
C. 屬靈生命的增長 1727年莫拉維夫信徒 (Monrovian)運動:德國的岑多夫伯爵 (Zinzendorf) 領受異象及聖靈的能力,開啟近代的宣教運動。 被影響的人物有威廉克理夫 (William Carey),約翰衛斯理 (John Wesley),宣啟連續性的傳福音運動,戴德生(Hudson Taylor)從沿岸到內地到少數民族。
現今的宣教機會 全球化 (Globalization) -創造出的宣 教機會,如中國2001年11月加入WTO. 都市化與現代科技-為宣教開啟新契機 -2000年百萬人以上都市有400個, 2025年將成為 650個. 創啟國家 (Creative Access Nations) 的宣 教機會-在歷史文化的衝突與軍事衝 突的地區,如911事件後帶給亞洲宣教 士的新挑戰. 企業宣教 (business As Mission) 的契機- 回應時代的需要與趨勢.
1. 全球化創造出的宣教機會 2001年11月10日晚6時38分 (卡達首都杜哈當地時間),世界貿易組織 (WTO)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申請。從此,中國人開始離鄉背井到世界各地去經商,為中國創造許多的外匯,帶出近代的繁榮。 中國或華人成為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散居之民(Diaspora Chinese)。
2. 都市化與現代科技 都市化與現代科技為宣教開啟新契機,1950年百萬人以上都市只有83個, 2000年有400個,2025年將成為650個。 中國目前已經有2億5千萬人從鄉村進入城市,在2020年前還要把1億人帶進城市,都市的福音工作異常的急迫。 南美洲1900年只有5%住在都市,2010年已經有50%,預計2050年有80%。
3. 創啟國家的宣教機會 創啟國家(Creative Access Nations): A.後共產國家:中國大陸、越南、寮國等。 B.回教國家的宣教:911事件後帶來亞洲宣教士的新挑戰。其實,穆斯林人口在中東及北非不到20%,有53%在亞洲 (印尼,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土耳其,伊朗),散居的人口 (Diaspora Muslim)約佔20% (美國700百萬),是傳福音的對象。
4. 企業宣教的契機 企業宣教(Business As Mission,BAM / Kingdom Business):可以擴展教會的角色及功能。 印尼是目前最多人口的回教國家,然而,之前荷蘭宣教士已先到,只是堡壘式的傳教方式,不如後來經商的穆斯林,融入百姓當中。 企業宣教 vs. 一般教會
企業宣教 vs. 一般教會 Kingdom Business Local Church 內聚力 cohesion Kingdom Business Local Church 內聚力 cohesion <使命感+責任感> 是基督徒又是公司職員的雙重身份,對神及對公司都要負責任,公司對職員有約束力。 <忠誠度降低> 基督徒選擇教會著重個人需求大於對教派的忠誠度,可隨時換教會,教會對會友的約束力低。 使命感 Commitment <賺錢+賺靈魂> 公司要賺錢才可以生存,但目的是贏得靈魂,因此,公司要能融入社區,對社區有貢獻,博取好感。 <社會區隔> 教會對社區的影響力漸漸式微,已經被區隔,不易向當地人傳福音,只能用節期慶典吸引人到教會。 管理 Management <管理+牧養> 基督徒職員要遵守公司的規定,又要兼顧他們屬靈生命的成長,因此在管理中有牧養,牧養中有管理。 <管理鬆散> 會友都是自願來到教會,事工只能徵求自願者,不能強迫也不易管理,因此大部分教會組織較鬆散。
企業宣教 vs. 一般教會 目標 Goal <競爭力+親和力> 公司要在同業中能生存,還不忘終極目標。因此,與一般公司不同的是,在競爭力外,還要有親和力。 <易失動力> 教會若失去特質,如牧師的講道,小組的外展力,教會很容易失去動力,而不再成長。 範例 Case Study 如果基督徒願意投資類似7-11的連鎖店,按“大使命公司”的理念,從一家開始,經過良好的經營,擴散到各地。營運方式有特色,沒有人可取代,包括服務的方式,店面及隔間的設計,能吸引人來店裡購買。最終融入社區,並對社區有貢獻,贏取民心,福音就在每天的生活裡,補足教會無法達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