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的发展历程和建设实践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赵明鹏
提纲 一 火炬中心简介 二 高新区的发展历程 三 高新区的发展模式 四 高新区的伟大成就 五 高新区未来发展的战略任务 六 一个行动、两项工程
提纲 一 火炬中心简介 二 高新区的发展历程 三 高新区的发展模式 四 高新区的伟大成就 五 高新区未来发展的战略任务 六 一个行动、两项工程
一、火炬中心简介 1989年10月,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成立,隶属于科学技术部(国家科委)的独立事业法人单位。 2006年5月,合并原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中国技术市场管理促进中心,组建了新的“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一、火炬中心简介 火炬工作的业务领域 高新技术产业化载体建设 高新技术产业化主体培育 先进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产业化 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优化
一、火炬中心简介 处 室 设 置 办公室 基金受理处 人事处 基金审理处 综合计划处 基金监理与评价处 政策调研与统计处 技术市场管理处 处 室 设 置 办公室 基金受理处 人事处 基金审理处 综合计划处 基金监理与评价处 政策调研与统计处 技术市场管理处 宣传与培训处 高新技术企业处 国际合作处 产业集群发展处 高新区管理处 特色产业基地处 孵化器管理处 金融发展处 成果推广处 技术信息处
提纲 一 火炬中心简介 二 高新区的发展历程 三 高新区的发展模式 四 高新区的伟大成就 五 高新区未来发展的战略任务 六 一个行动、两项工程
二、高新区的发展历程 1978年3月 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1978年3月 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1980年10月 中关村创办起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兴起 1985年3月 中共中央做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为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要在全国选择若干智力密集区,采取特殊政策,逐步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新兴产业开发区”的战略构想。 1987年12月 中央联合调查组对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进行调研,提出了在中关村建立科学工业园区(或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议。 1988年5月 国务院批准在中关村建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并批复《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 1988年8月 国家“火炬计划”实施。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火炬计划的主要内容。
二、高新区的发展历程 1991年3月 国务院批准建立武汉东湖等26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颁布一系列政策。 1991年3月 国务院批准建立武汉东湖等26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颁布一系列政策。 1991年4月 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同志题词“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1992年11月 国务院批准建立苏州等25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5年5月 全国科技大会召开,江泽民同志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投身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事业。
二、高新区的发展历程 1997年7月 国务院批准建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1997年7月 国务院批准建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1999年8月 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召开,部署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 2006年1月,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发挥国家高新区的重要作用,增强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随后,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2007-2011年,国务院分五批批准宁波等35个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 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09年12月、2011年3月,又先后批复同意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提纲 一 火炬中心简介 二 高新区的发展历程 三 高新区的发展模式 四 高新区的伟大成就 五 高新区未来发展的战略任务 六 一个行动、两项工程
三、高新区的发展模式 (一)常规的发展模式 (二)创新型的发展模式:差异化发展 包头、大连、昆山、大庆、东莞、杨凌、武汉、无锡、深圳… …
提纲 一 火炬中心简介 二 高新区的发展历程 三 高新区的发展模式 四 高新区的伟大成就 五 高新区未来发展的战略任务 六 一个行动、两项工程
四、高新区的伟大成就 (一)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支撑国家经济增长 : 2011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7151.9亿元,占全国12.3%; (一)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支撑国家经济增长 : 2011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7151.9亿元,占全国12.3%; 1998-2011,同口径比较年均增长26.8% 201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33425.1亿元; 1992-2011年,同口径比较的年均增长率为38.7%。
四、高新区的伟大成就 (一)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支撑国家经济增长 : (一)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支撑国家经济增长 : 2011年上缴税费6816.7亿元,1991-2011累计创造税收30701亿元; 1992-2011年,同口径比较的年均增长率为40.2%; 上交税额占国家税收收入的比重由1991年的0.13%上升到2011年的7.60%。 2011年出口创汇3180.6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的16.8%; 1992-2011年同口径比较的年均增长率为41.2%。
四、高新区的伟大成就 (二)集聚科技创新资源 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二)集聚科技创新资源 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国家高新区企业2010年R&D经费支出1812.5亿元,占全国企业研发经费的35.8%; R&D投入强度(R&D占GDP比重)5.72%,是全国的3.25倍。 2011年高新区财政经费支出的7.7%(198.3亿元)用于科技投入。 近千家科技企业累计上市融资10000多亿元; 科技企业年度贷款余额8000多亿元; 科技担保公司担保金额3000多亿元; 吸引创业投资规模2000多亿元。 高新区企业2011年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9万件,占全国企业发明专利授权(5.8万件)的50.7%; 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发明专利97件,接近全球专利产出最高的地区,是全国就业人员平均水平(9.1件)的10.7倍;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32.7%; 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国的36.2%。
四、高新区的伟大成就 (二)集聚科技创新资源 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国家高新区1073.6万名从业人员中: (二)集聚科技创新资源 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科技企业孵化器 621家 国家大学科技园 42家 生产力促进中心 123家 技术转移机构 373家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91家 产品检验检测机构 620家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60家 研究院所 1305家 企业技术中心 4132家 产业技术研究院 449家 博士后工作站 726家 各类大学 474家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186家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37家 国家高新区1073.6万名从业人员中: ——大专以上548.0万人,占比51%; ——硕士46万人、博士5.4万人; ——留学归国人员5.3万人; ——引进外籍专家1.2万人,外籍常驻人员4.2万人。
四、高新区的伟大成就 工商注册企业38万家 (三)创业孵化硕果累累 科技企业快速成长: ——上市企业996家。 ——上亿元企业10371家; (三)创业孵化硕果累累 科技企业快速成长: 工商注册企业38万家 ——上市企业996家。 ——上亿元企业10371家; 上10亿元企业1857家; 上100亿元企业217家; 上1000亿元企业2家。 ——高新技术企业1.6万家,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41%。 ——国家认定创新型企业106家,占全国29.8%。 ——留学生创办企业1.7万家 ——孵化器621家,在孵企业3万家 ——2011年新注册500万元以下 科技型企业2.8万家
四、高新区的伟大成就 (四)新兴产业持续壮大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 (四)新兴产业持续壮大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 高技术产业占比加大,新兴产业迅速成长 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总收入占高新区总量的11.4% 高技术产业各领域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相应领域23%以上 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总收入占高新区总量的70.9% 高技术服务业企业占高新区企业总数的28.7% 主要高技术领域占全国比重 主要高技术领域 2010年高新区工业总产值 占全国比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14525.9亿元 40.4%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4693.3亿元 23.7% 医药制造业 3032.8亿元 25.8% 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1601.4亿元 28.5%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 387.5亿元 24.2%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新能源、文化创意、研发外包等新兴产业在高新区迅速成长。
四、高新区的伟大成就 (四)新兴产业持续壮大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 领域 创新型产业集群主要分布高新区 新能源 (四)新兴产业持续壮大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 领域 创新型产业集群主要分布高新区 新能源 中关村、乌鲁木齐高新区、天津高新区、保定高新区、湘潭高新区、常州高新区、无锡高新区、新余高新区 新医药 中关村、张江科学城、东湖高新区、西安高新区、深圳高新区、天津高新区、广州高新区、成都高新区、杭州高新区、淄博高新区、石家庄高新区、大庆高新区、延吉高新区、泰州高新区、长春高新区 生物育种 杨凌高新区、东湖高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烟台高新区、威海高新区、大连高新区、长沙高新区、广州高新区、齐齐哈尔高新区 节能环保 中关村、东湖高新区、深圳高新区、保定高新区、厦门高新区、福州高新区、大连高新区、杭州高新区、南昌高新区 汽车 北京、天津高新区、西安高新区、长春高新区、芜湖高新区、广州高新区、深圳高新区、襄樊高新区、东湖高新区、重庆高新区 新材料 中关村、广州高新区、宁波高新区、长春高新区、大连高新区、洛阳高新区、宝鸡高新区、包头高新区 海洋产业 青岛高新区、大连高新区、深圳高新区、滨海新区、烟台高新区、威海高新区、张江、广州高新区 新一代移动通讯 中关村、深圳高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东湖高新区 物联网 中关村、无锡高新区、东湖高新区、深圳高新区、南京高新区
四、高新区的伟大成就 (五)辐射带动区域经济 科学发展引领示范 : (五)辐射带动区域经济 科学发展引领示范 : 就业人数年均增长率达24.3% 相当一批国家高新区的工业增加值、GDP在所在城市中占有较大份额,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3家高新区GDP占所在城市比重超过20%。 ——31家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占所在城市比重超过30%,其中6家超过50%。 国家高新区成为人才就业的高地。2011年共有从业人员1073.6万人。 2011年吸纳高校应届毕业生44.1万人,从2004年至今,共吸纳226万人。
四、高新区的伟大成就 (五)辐射带动区域经济 科学发展引领示范 : 58家高新区通过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 创造充裕就业岗位 (五)辐射带动区域经济 科学发展引领示范 : 创造充裕就业岗位 以人为本改善民生 集约高效生态良好 循环经济低碳节能 人居和谐文化繁荣 城乡统筹发展均衡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社会管理探索先行 创新驱动科学发展 建设现代科技新城 58家高新区通过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 万元GDP能耗0.520吨标准煤,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从业人员人均GDP38.8万元,是全国就业人员平均水平(6.2万元)的6.3倍
四、高新区的伟大成就 (六)2011年国家高新区按营业总收入排序(单位:亿元) 1 北京 19646.0 23 青岛 1708.3 45 兰州 1021.4 67 东莞 349.6 2 上海 6526.6 24 潍坊 1675.9 46 株洲 1008.9 68 益阳 346.8 3 西安 4288.0 25 厦门 1668.7 47 江阴 1003.7 69 乌鲁木齐 346.2 4 深圳 4181.4 26 石家庄 1653.1 48 威海 1001.7 70 蚌埠 345.1 5 广州 3909.5 27 济宁 1581.3 49 昆山 965.5 71 上海紫竹 315.8 6 武汉 3810.1 28 哈尔滨 1497.4 50 惠州 952.2 72 泉州 305.0 7 天津 3619.3 29 珠海 1460.4 51 贵阳 928.6 73 安阳 300.1 8 南京 3463.8 30 鞍山 1429.0 52 保定 845.7 74 海南 292.9 9 成都 3442.6 31 宁波 1423.0 53 南宁 820.6 75 烟台 282.4 10 长春 3385.6 32 太原 1386.1 54 湘潭 816.2 76 自贡 265.6 11 无锡 3334.9 33 襄阳 1354.4 55 绵阳 801.5 77 渭南 229.8 12 苏州 2651.2 34 中山 1329.1 56 辽阳 798.0 78 绍兴 175.3 13 长沙 2513.9 35 大庆 1319.0 57 泰州 702.0 79 延吉 175.1 14 杭州 2200.2 36 宜昌 1308.9 58 新余 607.7 80 南阳 164.3 15 佛山 2198.4 37 包头 1294.7 59 肇庆 582.7 81 齐齐哈尔 136.4 16 沈阳 2178.2 38 吉林 1249.8 60 临沂 571.3 82 江门 125.8 17 合肥 1937.5 39 重庆 1236.8 61 福州 564.3 83 唐山 118.9 18 大连 1883.3 40 柳州 1184.0 62 景德镇 539.4 84 昌吉 112.4 19 常州 1837.9 41 宝鸡 1152.7 63 桂林 461.6 85 白银 99.0 20 淄博 1811.4 42 南昌 1116.0 64 芜湖 441.8 86 杨凌 96.1 21 济南 1801.0 43 昆明 1073.6 65 营口 393.6 87 宁夏 81.6 22 郑州 1721.9 44 洛阳 1056.0 66 燕郊 377.5 88 青海 53.8
四、高新区的伟大成就 (七)建设了一大批科技新城: 90年代和现在的深圳高新区 世纪初和现在的南昌高新区 建设初期和现在的泰州高新区
四、高新区的伟大成就 (七)建设了一大批科技新城: 90年代和现在的潍坊高新区 90年代和现在的成都高新区 建设初期和现在的佛山高新区
四、高新区的伟大成就 (七)建设了一大批科技新城: 90年代和现在的吉林高新区 建设初期和现在的长沙高新区 建设初期和现在的威海高新区
提纲 一 火炬中心简介 二 高新区的发展历程 三 高新区的发展模式 四 高新区的伟大成就 五 高新区未来发展的战略任务 六 一个行动、两项工程
五、高新区未来发展的战略任务 (一)高新区的战略定位 到2020年,国家高新区将成为: 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 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引擎; 实现创新驱动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域; 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五、高新区未来发展的战略任务 (二)深化改革,集聚科技要素,形成全新的发展模式 破除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障碍和桎梏 完善行政管理体制 进一步健全政策体系 创新组织方式 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 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 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结合
五、高新区未来发展的战略任务 (三)创新驱动,培育新型产业 做强做大高新技术产业 打造一批具有国际产业话语权的高新技术产业,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专利战略和品牌战略。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一项核心任务,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和国际竞争格局趋势的前瞻性研究。
五、高新区未来发展的战略任务 (四)积极探索,寻求新的发展方式 以整合技术资源为基础,采取“政府启动、多元投资、需求导向、市场运作”的运行模式,围绕产业链,集成应用各种要素。进一步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现代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提纲 一 火炬中心简介 二 高新区的发展历程 三 高新区的发展模式 四 高新区的伟大成就 五 高新区未来发展的战略任务 六 一个行动、两项工程
六、一个行动、两项工程 (一)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战略提升行动 科学发展的先行区 自主创新的示范区 体制改革的试验区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中心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 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引擎
六、一个行动、两项工程 (二)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 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内涵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指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以科技资源带动各种生产要素和创新资源集聚,形成以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人才为主体,以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创新组织网络、商业模式和创新文化为依托的产业集群。
六、一个行动、两项工程 总体思路 以国家高新区为重点,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推动科技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吸引和培育科技型企业,不断强化产业集群品牌建设和人才建设,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六、一个行动、两项工程 发展目标 以国家高新区为重点,每年开展一批产业集群建设试点。经过3—5年的发展,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若干国际先进型和国内领先型产业集群,培育20个以上年销售过千亿的产业集群,30个以上年销售过500亿的产业集群,带动地方建设100个以上年销售过200亿的省级产业集群,成为区域支柱产业。
六、一个行动、两项工程 (三)科技服务体系火炬创新工程 推动创新创业 在试点地区培育成长不少于100家的服务专业化、运行规范化、发展规模化的骨干科技服务机构,带动不少于1000家科技服务机构向试点地区集聚 建设公共服务平台 在试点地区围绕基础条件、综合服务、工程化开发等科技服务,新建100个左右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六、一个行动、两项工程 加强科技金融工作 大力推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新三板市场的推广,创新政府科技投入方式,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创新领域,加强科技信贷模式创新 促进技术转移 推动不少于1000项的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和重点项目转化落地,带动全国技术市场合同交易总额到“十二五”末突破8000亿元
六、一个行动、两项工程 建设人才中心 推动建设10家左右科技服务特色人才培养基地,培养100支科技服务创新团队和100名科技服务领军人才 “千人计划”434名创业人才全国分布情况(单位:人) 序号 地区 人数 1 江苏 122 10 陕西 8 19 海南 3 2 北京 62 11 安徽 7 20 黑龙江 浙江(含宁波) 47 12 湖南 6 21 江西 4 上海 46 13 内蒙古 5 22 广西 广东(含深圳) 27 14 福建(含厦门) 23 重庆 天津 25 15 河南 24 贵州 山东(含青岛) 16 河北 云南 湖北 17 山西 26 甘肃 9 四川 18 辽宁(含大连) 新疆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