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概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人体 β 1 - 肾上腺受体 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偶联和受体 - 磷 脂酶偶联示意图.
Advertisements

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李雅春 北京市疾控中心放射防护所. 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的几个重要概念 有关的重要概念 1. 非随机效应(确定性效应) 严重程度随剂量而变化,存在着剂量阈值。 2. 随机效应 发生几率(不是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有关, 不存在剂量阈值。
外科学绪论 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江柏青. 外科学范畴 外科学发展简史 怎样学习外科学 外科基本原则.
结合实际解读藏獒标准 中国畜牧业协会犬业分会副主任 —— 张晓峰. 行业流行语 它的超群毛量震惊世人,高耸的头峰、丰密的 被毛、饱满的臀部饰毛以及飘逸的腿部绯毛皆 展露绝难匹敌的品质,骨量亦是不俗,一见难 忘,感受视觉上的无限震撼! 它拥有一副业界罕见的绝佳头版,方正之余又 不失圆浑饱满,超低的发毛点仿若起于那短方.
中医(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指中国传统医学, 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 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 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 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 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
林聰穎主任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急診科 (委託高雄醫學大學經營)
肿瘤显像.
第一章 绪论 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是利用核素和核技术来进行生命科学和基础医学研究并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门新兴综合性交叉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是建立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技术和核化学、核物理与核仪器学基础上的,从事基础研究、体外分析、体内显像诊断和核素治疗的一门综合性、交叉的医学学科。也是原子能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支柱,已成为一个涉及范围和研究领域均十分广泛的独立医学学科。
胸部 主要骨骼标志 胸骨上切迹 胸骨柄 胸骨角 肋骨 肋间隙 剑突 肩胛骨 肋脊角. 胸部 主要骨骼标志 胸骨上切迹 胸骨柄 胸骨角 肋骨 肋间隙 剑突 肩胛骨 肋脊角.
体 体 育 育 保 保 健 健 学 学 实 实 验 验 主讲人:王会凤 黄淮学院体育系.
第十三章 炎症显像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李路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张建华.
桂立明 核安全综合知识 第一章 原子核物理基础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研究室 桂立明 / 年7月6日.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区域卫生规划 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规划发展处 杨荣刚 —1—
康普顿散射的偏振研究 姜云国 山东大学(威海) 合作者:常哲 , 林海南.
苏州大学 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 核医学诊疗的患者防护要求 苏州大学 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 2017/3/5 1/96.
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肺 癌.
“非工伤”、“重大疾病”、“住院津贴” 三项保障活动调整内容介绍 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北京办事处 2015年6月.
放射性、辐射防护 与放射源基本知识 廖 彤 广东省环境辐射研究监测中心 东莞.
Radiation Interactions with Matter
甲状舌管囊肿 高腾蛟.
眩 晕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李瑞红.
药物分析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放射性实验安全培训 同位素实验室.
輻射災變之醫療處置 中華民國災難醫學會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何 伟.
§17.1 原子核的一般性质 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核由核子组成。 质子(P): 核子 中子(n): 原子核符号
核医学简介 朱毓华.
核技术与 核医学 陈英茂 解放军总医院核医学科 2006年10月2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放射性药物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张春丽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韩建奎.
第三章 放射性药物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张春丽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韩建奎.
辐 射 量 和 单 位 黑龙江大学物理学院 孙普男 教授 2011年8 月.
癫痫的康复治疗 康复系:张晓霞.
第一章补充4 动物性食品的放射性污染与控制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一、食品放射性污染物的来源和途径
辐射基本知识.
骨 骼 系 统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张建华 重庆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李建国.
肝损伤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林 艳.
第十章原子核物理 掌握:衰变定律、衰变常数、半衰期、放射性活 度、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熟悉:电离比值 放射性核衰变类型
原子核与放射性 信息工程学院 数理教研室.
第五章 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 §1. 辐射防护法规与标准的基本概念
第 12 章 原子核及基本粒子简介 大亚湾核电站夜景.
第十八章 药物疗法与过敏试验法 郭三花 岳月梅 忻州职院护理系.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北京市辐射安全技术中心 电离环境室 曾利萍.
天然放射现象.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 第四章 医用照射源外照射防护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
1 山西省远程视频会诊项目 病例与问题 兴县人民医院.
Presenter: 宫曦雯 Partner: 彭佳君 Instructor:姚老师
第七章 辐 射 防 护.
第二章 常用的辐射量和测量 临床放射学 放射卫生学 辐射防护学
辐射防护 姚红英 2010/3/23.
NaI(TI)单晶伽马能谱仪实验验证 朱佩宇 2008年1月3日.
LD Didactic GmbH, Leyboldstrasse.1, Huerth, Germany –2008
测井方法与数据处理 教师:庞巨丰教授.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第九章 环境中放射性污染监测 基础知识 环境中的放射性 放射性辐射防护标准 放射性测量实验室和检测仪器 放射性监测.
基于LINAC的SNM 检测技术研究 黄伟奇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辐射简介 辐射类型.
核医学常用仪器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
激光器的速率方程.
輻射知多少 2011年3月28日.
代谢组学技术及应用新策略简介 代谢组学平台 刘慧颖.
第18 讲 配合物:晶体场理论.
利用DSC进行比热容的测定 比 热 容 测 量 案 例 2010.02 TA No.036 热分析・粘弹性测量定 ・何为比热容
Timing & charge yield of Surface and Bulk event
§17.4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一. 德布罗意假设(1924年) 波长 + ? 假设: 实物粒子具有 波粒二象性。 频率
本章优化总结.
N = 47原子核91Ru的低位能级结构研究:g9/2壳三准粒子激发
第七章 能量 7-3核分裂與核熔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核医学概论

本次讲课内容 核医学概述 核物理基础 放射性药物 核医学仪器 显像技术 放射卫生防护 Let’s start!

核医学概述

概述 核医学又称核子医学或原子医学,旧称“同位素”,在我国属于一门独立医学学科。 核素显像是影像医学的一部分。 核医学就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 考我吧

名词解释 核医学 Nuclear Medicine

分类 核医学 实验核医学 临床核医学 核药学 核仪器和核电子学

影像医学 X线诊断 CT MRI US NMI(核影像医学)

核医学的发展史(1) 1934年 Enrico Fermi发明核反应堆,生产第一个碘的放射性同位素。 1936年 John Lawrence 首先用32P治疗白血病,这是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治疗疾病的开始。 1937年Herz首先在兔进行碘[128I]半衰期(半衰期T1/2 25分)的甲状腺试验,以后被131I(8.4天)替代。 1942年Joseph Hamilton首先应用131I测定甲状腺功能和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943年至1946年用131I治疗甲状腺癌转移

核医学发展史(2) 1946年7月14日,美国宣布放射性同位素可以进行临床应用,开创了核医学的新纪元 1951年Benedict Cassen 发明线性扫描机 1958年Hal O.Anger发明Anger照相机 1959年Solomon A.Berson 和Rosalyn S. Yalow发明放射免疫分析等对影像核医学和体外测定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50年代,钼[99Mo]-锝[99mTc] (99Mo-99mTc)发生器的出现 70年代单光子断层仪的应用和80年代后期正电子断层仪进入临床应用,使影像核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有了显著提高

反应堆

最早的扫描机

最早的伽玛相机

最早的摄碘试验

钼[99Mo]-锝[99mTc] (99Mo-99mTc)发生器

核物理基础

基本概念(1) 原子 Atom 构成元素的最基本单位 原子核 Nucleus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

基本概念(2) 核素 Nuclide 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与核能态,而且其平均寿命长得足以被观测的一类原子称为“核素” 同位素 Isotope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核素称为“同位素” 同质异能素 Isomer 具有相同质量数和原子序数,但处于不同核能态的一类核素称同质异能数

核衰变方式 α衰变 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从核内放出α粒子的过程为α衰变 β衰变 核衰变时放射出β粒子或俘获轨道电子的衰变称为β衰变 β-衰变 、β﹢衰变 、电子俘获(EC)又称K俘获 γ辐射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通过放出γ光子而回到基态这个过程称γ辐射

三种射线的比较 α β γ 带电 电子流 电子流 γ光流 能谱 单能 连续能谱 单能 射程 (空气) 3~4cm 10~20cm 无限大 α β γ 带电 电子流 电子流 γ光流 能谱 单能 连续能谱 单能 射程 (空气) 3~4cm 10~20cm 无限大 电离能力(空气) 1万~7万对/cm 60~7千对/cm 很小 穿透力 弱 中 大 内照射危害 大 中 小 外照射危害 无 中 大

放射性衰变规律与半衰期(T1/2) 通常以物理半衰期(T1/2)来表示放射性核素的衰变速率,物理半衰期是指在单一的衰变方式中,放射性强度减弱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生物半衰期(Tb)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生物代谢过程,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有效半衰期(Teff)指放射性核素由于放射性衰变和生物代谢过程共同的作用,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半衰期 Half time time

常用的放射性核素的T1/2 名称 T1/2 131碘 (131I) 8.4天 99m锝 (99mTc) 6小时 32磷 (32P) 14.3天 113m铟 (113mIn) 1.6小时 51铬 (51Cr ) 27天 125碘 (125I) 60天 18氟 (18F) 110分 67镓 (67Ga) 78小时

放射性强度、能量单位 放射性活度 国际制单位的专门名称为贝可勒尔(Becquerel),简称为贝可,符号为Bq 其定义是1 Bq等于每秒发生1次核衰变。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制单位是秒一1(S一1) 1贝克(Bq)=1次衰变/秒即1 Bq=1 S-1

射线和物质的相互作用 带电粒子和物质的相互作用 电离作用、韧致辐射和散射 γ射线和物质的相互作用 光电效应 、康普顿-吴有训效应和电子 对生成效应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弹性散射和核反应

辐射量与单位 辐射量 名 称 SI单位 专用单位 名 称 换 算 通名 专名 放射性活度 A 1/秒 S-1 贝克 Bq 居里 Ci 名 称 SI单位 专用单位 名 称   换 算 通名 专名 放射性活度 A 1/秒 S-1 贝克 Bq 居里 Ci 1 Ci=3.7×1010Bq 1 Bq=2.7×10-11Ci 照射量 X 库仑/千克 C·Kg-1 伦琴 R 1 R=2.58×10-4 C·Kg-1 1 C·Kg-1 =3.83×103R 吸收剂量 D 焦耳/千克 J·Kg-1 戈瑞 Gy 拉德 rad 1 rad=0.01 Gy 1 Gy=100 rad 剂量当量 H 西沃特 Sv 雷姆 rem 1 rem=0.01Sv 1 Sv=100 rem

放射性药物

放射性药物 放射性核素及其化合物 Na131I、Na99mTcO4 Na2H32PO4 放射性标记化合物 99mTc-HMPAO 99mTc-MIBI

放射性药物的要求 合适的半衰期 高纯度(化学和放化纯) 高比度 无毒、安全 合适的射线和能量

放射性药物的来源 反应堆 裂变产物、分离纯化 131Te(n, γ) 131I

放射性药物的来源 加速器 15O(α, d)18F

放射性药物的来源 发生器(“母牛”) 99mMo-99mTc(钼-锝) 113Sn-113In(锡-铟)

核医学仪器

基本原理 核医学仪器探测的基本原理是以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为基础,并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而设计的 电离作用 荧光现象 感光作用

基本结构 射线探测器 分析和记录脉冲信号的电子测量装置 质量控制

不同类型的核医学仪器

检测和诊断用的核医学仪器 γ闪烁计数器(γ scintillation counter) 液体闪烁计数器(liquid scintillation countetr) 放射性活度计 脏器功能测定仪 脏器显像仪器 其它

γ闪烁计数器

放射性活度计

脑血流测定仪r-CBF

同位素扫描机

双探头SPECT

PET

自动免疫测定仪

骨密度仪

放射防护用的仪器 个人监测仪 袖珍剂量仪 胶片剂量仪 热释光剂量仪 表面污染及场所剂量监测仪

热释光剂量仪

袖珍剂量仪 哇! 没有污染

显像技术

定义 放射性药物注入人体后,显像仪探测放射性在脏器内的体内分布情况,以影像形式显示脏器的形态、位置、大小、功能和结构改变

原理 选择性摄取或参与合成代谢 细胞吞噬 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 131I甲状腺显像 131I-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 肝胶体显像 骨99mTc-MDP显像

原理 循环通路 管腔通路:脑脊液腔、气道 血管灌注:99mTc-MIBI心肌显像 微血管堵塞:131I-MAA肺显像 特异性结合 放射免疫显像(标记抗体) 受体显像(标记配体)

方 法 静态显像与动态显像 局部显像与全身显像 平面显像与断层显像 阴性与阳性显像

核素显像技术特点 功能性显像 定量显像 化学或代谢显像

放射卫生防护

放射卫生防护目的 防止有害的非随机效应 将随机效应的发生机率降低到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水平

基本原则 实践的正当化 放射防护最优化 个人剂量的限制

放射卫生防护的基本标准 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 <50mSv/年

放射卫生的防护措施 技术措施 外照射: 时间防护 距离防护 屏蔽防护 内照射: 防止放射性物质摄入体内

越远越好!

屏蔽防护

技术措施 预防性措施 安全操作技术 去污染技术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预防性措施 ——工作场所的合理设置 活性区 清洁区

保健措施 定期体格检查等

组织措施 国家的严格管理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放射事故的组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