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 北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冯振彬 20010.05.14. 疫情电话:5584789
一、病原学 手足口病定义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临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
一、病原学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主要为小核糖核酸(RNA)病毒科、人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A组16、4、5、7、9、10 型, B组2、5型;埃可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其中以EV 71及Cox Al6型最为常见。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一、病原学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
一、病原学 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 ℃可被迅速灭活,但1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力,病毒在4 ℃可存活1年,在- 20 ℃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二、传播与流行环节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
二、传播与流行环节 1、传染源: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 HFMD的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二、传播与流行环节 2、传播途径: 肠道病毒主要经 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患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帕、水杯、牙刷、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可经口感染。
二、传播与流行环节 3、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手足口病病毒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幼儿对HFMD各型病毒普遍易感,但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三、临床 临床表现 (一)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
三、临床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四、疫情报告 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对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报告。
四、疫情报告 做好重症儿童筛查救治,避免患儿死亡。 (1)、原则上村级医疗机构不截留5岁以下的发热患儿。 (2)、救治力量不足的乡镇卫生院不留观皮疹、发热患儿。
五、预防控制措施 洗净手、 喝开水、 吃熟食、 常通风、 晒衣被
六、正确的洗手方法 一、湿 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二、搓 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一)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二)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六、正确的洗手方法 (三)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四)两手互握,互搓指背: (五)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六)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七)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六、正确的洗手方法
六、正确的洗手方法 三、冲 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四、捧 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五、擦 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