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志愿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翟 琨
一、当前文化发展背景与面临的挑战 二、文化志愿者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如何做好文化志愿者工作 四、他山之石
一、当前文化发展背景与面临的挑战 (一)国内外背景 1.国外背景 (1)三类国家 三流国家输出劳动力 二流国家输出商品 一流国家输出价值 撒切尔夫人:中国永远成不了世界强国,因为“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
前美国总统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曾提出“大国”的四个标志,即:经济发达,军事强大,科技雄厚,文化富有吸引力。 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全世界占有军事优势,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尖端科技领域地位领先,“美国文化”具有吸引力。
(2)美国“三片”渗透 美国用“三片”(以麦当劳为代表的薯片、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大片、以电脑软件为代表的芯片)就征服了世界各地的消费者,从改变少儿饮食结构进而改变文化结构,从改变娱乐方式进而改变情感审美方式,从改变信息传播接受方式进而改变价值认知方式。
2.国内背景 经过新中国六十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伴随经济发展、财富积累,我们的思想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一手硬一手软的畸形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拜金主义、拜物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依然盛行,价值失范、道德失衡、行为失当现象普遍存在,低俗庸俗媚俗之风大行其道,“娱乐至死”成了一些文化人士的葵花宝典。
当前我国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 (1)善恶是非不分。善恶贯穿在人类生活的始终及其一切领域,决定着道德标准。近年来,社会价值的多样性,在扩展公民自由选择空间的同时,也模糊了一些基本的道德价值判断。一些人是非善恶观念颠倒,美丑界限不清,导致实用主义、享乐主义泛滥。
当前我国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 ( 2)义利关系错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义与利的相生共荣被不择手段的利益追求所取代,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盛行,假冒伪劣、制假售假、坑蒙拐骗等失德现象屡禁不止。
当前我国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 (3)诚信严重缺失。诚信是社会有序运行的基石,也是人安身立命的基础。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领域里失信问题,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也极大地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甚至是生命安全。如以权谋私、“毒奶粉”、“瘦肉精”等。
当前我国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 (4)社会公德失范。随着公共生活的迅速发展,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我行我素等对公德的漠视挑战和破坏着公共秩序与社会规则。
(二)新挑战 1.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时,居民消费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现在,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4200美元,居民消费正由“生存型、温饱型”向“小康型、享受型”转变,正在迎来一个文化消费的“井喷”时期。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 文化赖以存在的体制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文化与市场的接轨已经成为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受到传统体制的较深影响,政府习惯用计划经济手段配置文化资源,把经营性文化产业和公益性文化事业混为一体,搞大包大揽,既严重制约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有效发挥,又使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游离于市场之外、缺乏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特别是要清醒地看到,如果国有文化单位在文化市场上的长期“缺位”,必然会导致在文化传播上的主渠道“缺失”,将严重影响到国家文化安全。
3.经济全球化 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文化自身的“双重属性”,文化既有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意识形态属性,又有作为商品进行交换和再生产的产业属性。认识文化面临的“双重危险”,即中华文化“既守不住、也打不出去”的双重危险。我们必须切实肩负文化建设的“双重任务”,既有效防范国外文化产品大量涌入、切实守住国内文化阵地,又大力实施 “走出去”战略,显著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4.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 文化与科技融合已经成为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能不能在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时代潮流中抓住机遇、赢得主动,关系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不能广泛传播、深入人心,关系到我国文化产品能不能更有力地影响世界、造福人类。
二、文化志愿者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文化志愿者的概念: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时间、文艺技能等,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公益性文化艺术服务和帮助的人。与普通志愿者不同之处在于,文化志愿者的专业性更强,强调公益文化艺术服务。个人或团体经文化志愿者管理机构审核登记后,即可成为注册文化志愿者或文化志愿团。
文化志愿者的口号 :伸出你的手,和我们一起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公益文化艺术服务,帮助更多的人走进艺术, 靠近美。 文化志愿者的宗旨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文化志愿者的成分 :有专业文化艺术技能的人员 ; 从事文化艺术行业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 ;有艺术特长的大专院校成年学生 ;多年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文化艺术骨干 ;愿意参与文化活动的社会各界人士 ;符合特定志愿服务项目招募条件的人员。
我国的文化志愿者建设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5年之前,从事服务的主要是一般意义上的志愿者,文化方面的比较少。 第二阶段是2005年至2010年,这一阶段是文化志愿服务发展较快的阶段。比如,中国图书馆学会组织图书馆界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对欠发达地区的县级图书馆管理者进行专业培训,5年走遍25个省开展志愿服务。 第三阶段就是2011年至今,伴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文化志愿服务纳入到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范畴,志愿者的组织化、专业化、普及化程度明显提高。
“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 2012年4月10日,文化部以文社文发〔2012〕12号印发《“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大力开展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建立一支热心公益、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积极奉献的文化志愿者队伍,推出一批惠及边疆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文化志愿服务品牌活动,形成一套设计科学、行之有效的文化志愿服务机制,不断深化内地与边疆文化交流,着力拓宽文化帮扶和文化援助渠道,积极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014年3月24日,文化部部长蔡武、副部长杨志今共同为“中国文化志愿者”标识揭幕。当日,由文化部、中央文明办共同组织开展的2014年“文化志愿服务推进年”系列活动在北京启动。文化部在启动仪式上发布了“中国文化志愿者”标识。该标识名为“绽放之时”,整体造型是一朵盛开的花朵,由5个变形的“文”字相互连接构成,融合了汉字、心形和中国结等元素,寓意文化志愿者心手相连,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幸福之花绽放在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其一,可以影响社会道德水平的不断提升。 文化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宗旨,体现了文化志愿者“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道德品质与行为精神,所倡导的道德风尚,可以以身教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和感染广大群众,营造一个人人向善的道德氛围。人们在这种道德光芒的照耀下,会自觉地融入这种道德环境中,同时,文化志愿者的行为也可以使文化工作者在道德实践中获得思考和提高,有助于文化工作者自我道德的不断提升。 李克强勉励青奥会志愿者:向全社会传递道德力量
其二,可以影响和谐人际关系的不断提升 我们强调的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和谐人际关系, 其基本面还是要从和谐的人际关系开始,这是所有和谐的基 石。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社会安定的需要、是社会发展 的需要。文化志愿者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进学校去开 展各种文化服务活动,在传播文化、传播友爱中凝聚人心、促进沟通、增强团结,可以影响和谐人际社会道德水平提升。和谐的人际关系融洽了,政治思想素质也就会增强了,这些也正是我们文化强国战略的目标之一,那就是提高国民的综合文化素质。
三、如何做好文化志愿者工作 (一)科学有序地开展招募工作 1.科学设计文化志愿者岗位 文化志愿者组织在决定招募志愿者之前,必须先对组织内的文化志愿者岗位进行严格合理的划分,管理者需要根据文化志愿者组织所从事志愿服务的领域来进行岗位设计。一般来说,文化志愿者组织所涉入的志愿服务领域就决定了组织需要怎样对应该领域中的服务对象(受益人)进行工作类型定位,再有针对性地根据工作类型制定志愿服务项目计划,进一步根据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的方式来进行组织内部的岗位设计。这需要确定服务对象(受益人)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志愿服务帮助,文化志愿服务组织选择什么样的活动方式,需要什么样的工作方法,文化志愿者需要什么样的技能等等,从而有效地对文化志愿者供给资源进行科学的选择和有效配置。
2. 根据组织发展的需要招募进入领导层的文化志愿者 有的时候由于管理者的精力有限或管理缺乏科学化,导致志愿者组织内部长期积累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整个组织运转也就缺乏活力,组织进入了疲惫下滑期。这时候,如果管理者还认识不到或者找不到合适的管理办法来解决组织的暂时休克状态,这就需要另谋高就。招募一个领导者,领导者的候选人可以在志愿者资源里确定。因为志愿者组织大部分员工都是志愿者,招募一个志愿者出身的领导者,可以更加容易同组织内其他志愿者沟通。志愿者出身的领导者有着与一般志愿工作者同样的精神追求,同时更能了解志愿者在精神层面的需求。
天全县“二郎山艺术团”荣获2013年“文化志愿者基层服务年”示范项目。 3. 在招募之前做好文化志愿者需求预测 志愿者服务是无偿的,没有正式员工的身份,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也有所不同,这也就增加了志愿者组织招募与空缺岗位匹配志愿者的难度。 天全县“二郎山艺术团”荣获2013年“文化志愿者基层服务年”示范项目。
(二)加强对文化志愿者的培训 目前全国各种文化志愿者组织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增加和扩大,文化志愿者组织在促进社会文化发展、实现社会文化资源的有效配臵等方面成果显著,文化志愿者组织开展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认可和公众支持。正是因为这样,对文化志愿者的素质、工作能力、工作经验等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
我国目前文化志愿者组织中的专业技能较强的文化志愿者数量还是占少数。由于文化志愿者在从事文化志愿服务时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知识背景,使得文化志愿服务的难度加大。文化志愿者由于缺乏正确的专业化训练,在实际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中自行其是,或者盲目摸索工作方法,往往会导致文化志愿者对社会所做出的努力、奉献达不到组织的工作目标、要求,这样不仅会影响文化志愿者工作的热情,而且会影响文化志愿者组织在社会上的信誉、形象等。 对文化志愿者知识拓展的培训有三种主要的形式:(1)组织内部对文化志愿者的知识拓展培训。 (2)聘请国外的专家学者对文化志愿者进行培训。 (3)组织开展文化志愿者外派培训。
(三)建立对文化志愿者有效的激励机制 对志愿者的激励是站在精神层面的高度来进行的。志愿者组织中的志愿者能否积极地、主动地去热爱这份志愿服务工作,志愿者对组织是否满意,对组织是否有归属感,很大程度上受组织环境影响。
1.建立对文化志愿者的内在激励机制 志愿者组织对志愿者激励的宗旨就是关怀志愿者的内心需求,满足自愿者被尊重的需要,关注志愿者自我实现的需要。文化志愿者组织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留住文化志愿者,并使文化志愿者更加充满激情地从事志愿服务工作。文化志愿者组织的管理者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l)组织要及时对文化志愿者的工作要给予肯定。(2)组织要赋予文化志愿者一定的自主权。(3)组织要注重文化志愿者与专职员工的沟通。(4)组织要适当变换文化志愿者的工作内容。(5)组织要给文化志愿者创造工作高效率的工作条件。
2. 建立对文化志愿者的外在激励机制 (1)政府对志愿者的激励。政府应该协助志愿者组织对志愿者建立政策上的优惠政策,来激励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政府可以对从事志愿服务的志愿者给予政策上的优惠。根据国内外的政府激励的成功经验, 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可以放宽文化志愿者升学的政策,保证就业的政策。除此而外,还可以在医疗上、乘坐交通工具上,对文化志愿者给予优惠。深圳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还可以根据文化志愿者的文化志愿服务年限,有针对性地制定对文化志愿者的奖励标准。
(2)社会公众和文化志愿服务对象对文化志愿者的激励。志愿者组织的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活动工作的时候,最希望得到的是志愿服务对象的认可,志愿者还希望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志愿者的光荣事迹应该受到社会组织的大力宣传和高度赞扬,社会媒体也要对志愿服务进行肯定与宣传,志愿者的奉献精神被社会所提倡。
(四)建立健全对文化志愿者及文化志愿服务的法律保障 我国目前的关于志愿者组织志愿服务的法律缺少对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和公众对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激励机制,缺少具体的标准来对志愿服务活动中的风险进行法制化的补偿机制。对文化志愿服务防范风险可考虑的以下内容:(1)对文化志愿者组织的登记管理、活动开展进行规范化,确定文化志愿者组织文化志愿服务的合法地位。(2)对文化志愿者组织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并积极促进文化志愿者组织的发展。(3)对文化志愿者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并对文化志愿者在从事文化志愿服务所受到的人身伤害和损失进行法律上的保护和赔偿,以及根据伤害程度设立具体的赔偿标准。最后,对服务对象因为文化志愿组织、文化志愿者的失误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而引起的纠纷,法律方面应该制定相应地法规来协调处理。
四、他山之石 (一)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 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开展的北京文化志愿者体系建设是在在总结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服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的,目的是发挥首都人才资源优势,科学调配,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较高艺术素养的文化志愿者;建立较为完善的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管理机制;为广大市民提供高水平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成为基层文化工作队伍的重要基础和补充。
北京文化志愿者体系自2008年开始建设,至今已基本形成全市性的文化志愿者队伍和相应的管理体系,形成了以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为龙头,全市18个区县分中心为基础,广泛吸纳各行各业的文化志愿者,从形式各异的文艺辅导到家门口的文艺演出,从让聋哑学校的孩子体验艺术的快乐到为九旬老人拍上人生第一张照片,从送“福”下乡到“让文化感动生活”的主题活动,北京市文化志愿者组织体系建设从无到有,开展的社会公益活动花样繁多,成为文化部门开展公共服务、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力量。
北京文化志愿者标识的整体构图为四个人形环绕围成一颗心的造型,共同托举出标识中间既是手又是鸽子的造型,寓意着文化志愿者们心手相连奉献一片爱心,伸出和平、友爱之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志愿精神。
具体做法: 1、组建专门机构,初步建立了全市性的文化志愿服务管理体系。经过近2年的建设,目前北京基本形成了全市性的文化志愿者队伍和相应的管理体系。全市18个区县(含燕山地区)均提出申报成立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分中心,目前,18个分中心已经挂牌并开展工作。一些分中心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完善了机构和工作机制,如密云分中心率先建立了第三级服务机构,即在县相关委办局和乡镇设立了32个服务站,并按照服务门类设立了8支文化志愿服务队。
2、形成了一系列文化志愿者管理制度,开展对文化志愿服务的理论探讨。为建立文化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科学、规范开展文化志愿者管理服务工作,加强文化志愿服务的理论研究,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机制和工作制度,形成了《北京文化志愿招募管理办法》、《关于加快推动我市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工作三年规划》(征求意见稿)、《2009年北京市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草)等一系列具有符合公共文化服务和志愿服务规律的规范性文件。
3、重点开展、指导扶持了一批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包含7大类:艺术培训辅导类、艺术演出、艺术讲座、笔会类、大型活动保障、合唱指挥、展览展示类。 4、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文化志愿者服务管理者的工作水平。 5、建立文化志愿者信息交流平台。为构建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发布平台,搭建文化志愿者信息交流平台,在市与区县文化系统内、各类志愿者协会间形成信息及时传递、共享的交互式网络管理机制。
北京文化志愿者体系建设,利用丰厚的北京奥运遗产,借鉴奥运志愿服务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国率先初步建立了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在文化志愿服务经常化储备、规范化管理、常态化服务、品牌化培育、项目化配置、信息化支撑、社会化运作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探索,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二)成都市文化志愿者服务全域覆盖 四川省成都市文化志愿者工作一直伴随成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提出、构建、发展而逐步成长。2012年6月,成都市文化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使成都文化志愿者有了专门机构,标志着文化志愿者工作朝着组织专业化、运行规范化、管理科学化方向发展。
成都市文化志愿者协会由成都市文化馆发起,成都画院、成都图书馆、成都市川剧院、武侯祠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成都大学、区(市)县文化职能单位等51家单位共同筹建,机构设在成都市文化馆,由成都市文化馆牵头负责开展全市文化志愿者服务工作。之所以由成都市文化馆主持全面工作,是因为成都市文化馆是成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基础平台,文化志愿服务多年以前就在成都市文化馆孕育、起步,呈现出队伍雏形和工作形态,
在成都市文化馆组织推动下,成都市文化志愿者协会已拥有分会55家,注册登记会员1 在成都市文化馆组织推动下,成都市文化志愿者协会已拥有分会55家,注册登记会员1.6万多名,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和活动约300场次,依托全市基层文化阵地建立了300多个文化志愿者辅导点,为全市30万群众提供了文艺才能培训等志愿服务。今年,还将在4000多支基层文化队伍里培养发展4万名文化骨干纳入文化志愿者队伍,为成都文化志愿者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成都文化志愿者呈现出年龄跨度大(最小的志愿者10岁,最大的志愿者70多岁)、结构层次齐(从博士生、文化艺术教授到基层文化工作者)、服务类型多(涉及80多项志愿服务)的特点,除了普通爱好者自愿加入,著名画家叶瑞琨、著名作家流沙河、川剧“二度梅”获得者陈巧茹、电视台主持人张超等名人也加入了文化志愿者队伍,他们成为辅导员、示范员、讲解员,将文化艺术与欢乐愉悦带给广大市民,蓬勃发展且充满生命力的文化志愿者已成为成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
着力四个创新,形成文化志愿服务的规范建制 组织机制创新——形成各类社会单位共同参与的文化志愿者组织形态。成都市文化馆全面负责文化志愿者的总体组织、策划、实施和运行,负责成都市文化志愿者协会总会的工作,建立市级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帮助“文博”“演艺”专业艺术单位、社会组织以及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等高校,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指导区(市)县组建成都市文化志愿者协会分会,发展区级文化志愿者服务支队。志愿者队伍组织壮大,统筹管理,共同参与,保证了全市各级文化志愿服务层层到位,实现文化志愿服务常态化、基层化。目前,成都市文化志愿者协会55家成员单位的1.6万多名志愿者层层分布在全市318个街道、乡镇。文化志愿者工作形成“一呼百应、各级联动、相互协作、共同进步”态势。
管理模式创新——建立高效规范的文化志愿服务“总分制”管理网络。成都文化志愿者人员实行“分管理、共使用”原则,成都市文化志愿者协会的成员单位既可独立招募、管理、培训和使用自己的文化志愿者队伍,各个成员单位又可共享文化志愿者资源;成都文化志愿者工作实行“总指导、分实施”原则,总会和各分会既独立又融合,在志愿者项目和活动中,总会可对分会进行业务指导、支持,同时总会志愿者活动可由分会参与或与分会共同举办志愿服务项目;成都文化志愿者培训实行“总分”结合培训。总会聘请专业教师统一组织高层次、高标准的业务培训,分会不定期举办基础知识和实地操作培训,努力做到基础培训和提升培训相结合,业务培训和经验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工作思路创新——转变活动形式从“送”服务到“定”服务。针对不同环境、不同人群存在的不同的文化需求,文化志愿者服务工作由单向的“送”服务转变成双向的“定”制服务,即在每次制定基层文化志愿服务和开展志愿者活动之前,对服务对象进行文化需求调查,发放需求调查表,根据服务对象的文化需求差异,定制因人而异的文化服务,真正做到送去群众所需要的文化服务,使文化志愿者服务工作更加人性化、专业化和个性化。例如开展针对性的文化讲座,对弱势群体的文化帮扶,青少年的暑期文化辅导,城镇化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等。
服务模式创新——联动服务打造全市性文化志愿品牌活动。成都市文化志愿者协会与55个成员单位联动服务,策划组织多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名师大讲堂”活动——面向基层广大群众,以“大讲堂”为基本载体,在文化馆、图书馆、艺术剧场等公共文化设施提供高端文化艺术知识教育和技艺辅导,直接受益基层群众10万余名。“名师大讲堂”名家荟萃,邀请中国著名歌唱家李谷一、著名作家流沙河、“二度梅”获得者陈巧茹、知名国画家叶瑞琨、国家蜀绣传承人郝淑萍、巴蜀文人李殿元等40余名专家学者开设了名师课程,课程类别丰富、服务覆盖面广、活动影响力大,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在全市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被评为2013年文化部“文化志愿者基层服务年”示范项目。建立“文化暖心驿站”——选择全市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建立文化志愿者服务驿站。根据当地文化服务需求,统筹派送文化志愿者到驿站进行服务,帮助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活动。对驿站服务的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统一按需输送,评星定级,实行绩效考核。目前驿站已经初步确定12家试点,探索文化志愿者定期、定时、定人长效地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新机制和新办法。
实施“十个一”行动,全面推进文化志愿服务工作 1.壮大一支社会化的文化志愿者队伍。利用各种渠道,广泛招募文化志愿者,建立与高校、市文明办、团市委等机构组织的长期合作关系。力争在2014年底,使全市登记注册的文化志愿者超过2万人。 2.搭建一个文化志愿数字化服务平台。结合成都市文化馆正在策划建设的全市公共文化数字化项目,搭建“成都文化志愿服务”平台。该平台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通过在线注册及后台管理,实现对志愿者的网络化管理,使之成为一个全市文化志愿者的资料库;二是通过视频点播、图文资料等方式,全面展示志愿服务项目,使之成为宣传文化志愿服务的窗口;三是通过市民在线提交申请甚至预约服务,实现服务与需求的有效对接,使之成为沟通市民与志愿者的桥梁。
3.出台一份文化志愿服务指导性文件。拟出台《关于鼓励和规范成都文化志愿服务的意见》,明确文化行政部门、协会与志愿者及志愿团体的工作边界,明确志愿服务的办法,规范对志愿者的注册及管理,开展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课题研究,制定《支持文化非营利组织、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 4.实施一项有影响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以边远、贫困地区为重点,结合提升基层文化阵地的使用率和满意率,在全市选择10个基层文化阵地,建立“文化暖心驿站”,开展点对点的志愿服务。今年内,每个点位开展不少于2次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全年不少于20场。
5.打造一个常年性文化志愿服务品牌。在去年被评为文化部“文化志愿者基层服务年”示范项目的基础上,继续打造“名师大讲堂”升级版,扩大合作机构,丰富活动形式,同时在发挥名人效应的同时,引入草根力量,并逐步扩大活动的覆盖面。 6.召开一次文化志愿者交流表彰大会。召开全市的文化志愿服务经验交流暨先进表彰会议,邀请相关专家、志愿者代表、“3+2读书荟”民间组织等,进行经验交流,同时对评选出的全市2014年度十佳文化志愿者(团体)进行表彰。
7.开展一项文化志愿服务宣传推广。与媒体合作,结合相关志愿活动的开展,推出志愿者系列专题报道,扩大文化志愿服务的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吸引社会关注文化志愿者、支持文化志愿服务。 8.聘请一名文化志愿服务形象大使。每年邀请一位文化志愿者担任年度成都文化志愿服务形象大使。既可以是文化名人,也可以是表现突出的普通文化志愿者。由年度形象大使为成都文化志愿服务代言,倡导公益的力量,宣传文化志愿服务。
9.开展一次文化志愿者专项业务培训。邀请专家学者、专业机构、资深志愿者,对全市登记注册的文化志愿者开展一次专项培训,提升文化志愿者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10.开展一次文化志愿者异地交流。配合“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组织开展成都市的“细雨春晖”文化交流活动,由协会牵头组织全市文化系统的文艺骨干奔赴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