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原 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 ” 子贡曰: “ 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 子之求之也,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 ”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词 语 是邦:任何国家。 与:语气词。 抑:还是、或者。 温、良、恭、检、让: 温和、善良、恭敬、 节俭、谦逊。
Advertisements

敦煌,位于我国陕西甘肃,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 走进敦煌,如同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A Learn. Canada the UK the USA China Australia Canada the UK the USA China Australia.
初稿:吴 飞(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新安小学)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 核稿:高娟娟(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审稿:吴淑艳(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新安小学)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数学北师大版第六册第一单元 3.50 元是 …… 3元5角3元5角 像 3.05 、 1.06 、 , …… 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读作:十六点八五 …… 小数点 读作: 一点零六 读作: 三点零五 读作: 零点八零 小数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第 十 二 課. 【 GE─ 雅典奧 運的由來】 【羅家倫】
必修二 诗歌单元.
《师说》知识整理.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6.9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 加减消元法 上虹中学 陶家骏.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导入 学过的山水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 《岳阳楼记》《小石潭记》 《醉翁亭记》
Module 7 planes, boats and trains
10.2 立方根.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俄罗斯方块:注意观察游戏中用到的 数学的知识
1.1.3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高二数学 选修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初三记叙文全命题作文 审题训练 泰兴市洋思中学 刘金玉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儿童乐园 王秀梅.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登飞来峰 [北宋] 王安石 本资源来自初中学科网(
登 飞来峰 王安石.
梅花 王安石.
“Unit 5 Educational exchanges” Speaking 课堂练习设计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Wentao Ding Linfeng Shi Jiajie Yu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叶群芳.
BUSINESS POWERPOINT THE Scenery DESIGN.
随手做环保 Intermediate-Low
整合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主讲人:卢璐.
乌鸦喝水 宋思维 大学南路小学分校.
认识图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Unit Three Is this your pencil? Section A 1a-2d.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解方程(一) 马郎小学 陈伟.
Chapter 11 Sports Industry Management
第二章 登录UNIX操作系统.
我叫“神舟号”.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Unit 1 I like dogs (Period 1)
主讲教师:赵璟智 ( Emily ).
西藏 Tibet.
Dog dogs funny interesting.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 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 赵海英.
欢迎返校! 2016 返校之夜.
八年级 下册 16.1 二次根式(2) 湖北省通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袁观六.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 22、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 东城中学 孙雅力.
形容词及形容词短语.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了解介词.
There be 句型中的be动词 所在知识模块:外研社新标准英语第三模块 My School  学科:初中英语 适用年级:七年级上册.
Module 2 Unit 1 I helped my Mum.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认识几分之几 gjq.
王安石其人之政治篇 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初稿:叶群芳(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20、美丽的 课题 Md:gp.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我们能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第四章 UNIX文件系统.
Reading Training 授课教师:王立民.
Unit 4 Then and now 六年级.
位似.
小狮子爱尔莎 授课者: 鲁邱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游褒禅山记

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北宋(江西)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临川先生文集》。 他两度为相进行变法,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王安石在欧阳修等人的推荐下主持政事,锐意改革,曾提出“三不畏”:“天变不足畏,祖宗不可法,人言不足恤。”后由于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他的改革三起三落,他最后也忧愤而逝。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反对北宋初年浮华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 散文遒劲清朗,直抒胸臆,每涉时弊,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词“一洗五代旧习”,风格豪放. 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桂枝香 金陵怀古》颇有名。 著作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王安石塑像 (江西临川) 王安石故里上池村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背景知识 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现在安徽省潜山县)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4月,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游览了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景秀美的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  华阳洞

华阳洞

初读课文 zhǒnɡ huá huā huá miù yǎo jiù xiànɡ shēnɡ fǔ 1、庐冢( ) 1、庐冢( ) 2、今言“华( )”如“华( ) 实”之“华( )”者 3、盖音谬( )也 4、有穴窈( )然 5、则或咎( )其欲出者 6、无物以相( )之 7、何可胜( )道也哉 8、王回深父( ) zhǒnɡ huá huā huá miù yǎo jiù xiànɡ shēnɡ fǔ

析读课文 第一段:重点词句 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 名→动,筑舍定居。 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距其院东五里 名→动,命名,起名。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今言…“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名→动,筑舍定居。 名→动,命名,起名。 名→状,往东 。 表判断,为,是。 阳:山南水北。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今言…“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判断句

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1、这一段依次记述(每格一字): 山之___、山之___、山之___、山之___。 名 寺 洞 碑 2、第一段写仆碑,为什么要特别提及仆碑上的文字? 为文章后面的议论“深思慎取”提供依据。 3、这一段说明事物方位清楚,层次井然。交代空间的变化,其作用是(不超过10个字): 作者游褒禅山的踪迹。

空间方位图 慧空禅院 后洞 五六里 慧空禅院 五里 华山洞 (华阳洞、前洞) 泉水

第二段:重点词句 有泉侧出 名→状,从旁边。 有穴窈然 问其深 幽深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则其至又加少矣 火尚足以明也 则或咎其欲出者 名→状,从旁边。 幽深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 形→名,深度。 形→动,到尽头。 “而”,表修饰。 动→名,见到的景象。 十分之一。 动→名,到达的人 / 更。 形→动,照明。 有人 / 责怪,埋怨。

→ 悔 第二自然段 前洞 后洞 游洞 记游华山洞的经过 平旷 有泉侧出 记游者甚众 窈、寒、深 记游者少 入之愈深 → 愈难 愈奇 见少 余随怠者出,所以 悔不得极夫游之乐 记少 乐少 → 悔

2、作者略写前洞,详写后洞并作对比的作用是什么? 1、作者写游洞经过,用了哪些对比? ⑴ 前洞的平旷——后洞的窈然 ⑵ 前洞记游者甚众—— 后洞的来而记之者甚少、其至又加少 ⑶ “余所至”之浅——“好游者”所至 ⑷ 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 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 2、作者略写前洞,详写后洞并作对比的作用是什么? 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

第三段:重点字词 对于/这件事 心得,收获,名词 因为 / 并且,连词 而且,表并列,连词 观察,动词 不平常 / 值得观赏的景象,名词 于是予有叹 往往有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夷以近…险以远 古人之观于天地 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于人为可讥 其孰能讥之乎 对于/这件事 心得,收获,名词 因为 / 并且,连词 而且,表并列,连词 观察,动词 不平常 / 值得观赏的景象,名词 形→名,危险遥远的地方 到达 /形→名,让人迷惑的地方/帮助 对于 / 是,算得上,动词 难道,副词,表反问语气

特殊句式 变式句(介词结构后置)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省略句 不随(之)以止也

3.要到达“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需要哪些条件? 1.古人为何“往往有得”? 2.在现实中,一般“世人”的做法如何? 3.要到达“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需要哪些条件?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深刻、周密) 夷以近——游者众 险以远——至者少 奇观常在险远 非有志者 不能至 有志 有力 有物 力不足者 不能至 有力无志,可讥有悔 尽吾志 无悔勿讥 无物以相之 不能至

第三自然段(议论) 深 古人求思 无不在 余之所得 有志 尽吾志 无悔矣 有力 奇观常在险远 有物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正反映出他是一个具有坚定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的人。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但他也认识到,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将遇到重重阻碍,要成功,“志、力、物”缺一不可,但“物”与“力”不可强求,一个人要想为社会有所贡献,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吾志”。   可以说“尽吾志”思想正是王安石后来百折不挠实行变法的思想基础,也是他所主张的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结论:要有志、尽志 第三段的议论与前文何处照应? 第三段: 第二段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第二段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 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结论:要有志、尽志

第四段:重点词句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后世之谬其传 而莫能名者 何可胜道也哉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因为 弄错,使…错,使动用法 没有人 / 名→动,识其本名 尽,完 / 说,动词 ……的原因 求学的人 =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省略句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判断句

古今异义词: 古:到达 至于 今:表到达某种程度或表另提一事的连词 古:不同寻常、不平凡 非常 今:表程度的副词 古:求学的人 学者 今: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思考 第四段的议论与前文何处照应? 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第一段 第四段 思考 第四段的议论与前文何处照应? 第一段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第四段 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结论:要深思而慎取!

第四段:写由仆碑而得的感悟 ——议 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这一观点是怎样演绎而来的? 逻辑严密 仆 碑 其文漫灭 古书之不存 何可胜道也哉 音 谬 谬 其 传 观点: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第五自然段 记游的结尾——补叙 重点字词 通假字 父:通“甫”。

文章结构布局、行文特色分析: 作的游记?其共同点是什么? 想一想? 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用文言文写 《岳阳楼记》、《小石潭记》 作的游记?其共同点是什么?  想一想? 《岳阳楼记》、《小石潭记》 《醉翁亭记》、《满井游记》…… 共同点: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景物之美,抒发作者感情,一般以叙为主,感为辅。 今天我们学习的游记《游褒禅山记》,看它在写法上有何区别?

思考: 游记本应该以记游为主,试想想这篇文章与我们以前所学的 游记有什么不同? 以前所学的游记大多以记叙为主,而本文的记叙少之又少,它的作用是起一个引子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记叙引出作者的议论。

理清思路 结 构——关键句(于是余有叹焉) 一、(1-2):记叙——游山经过。 二、(3-4):议论——游山心得。 结 构——关键句(于是余有叹焉) 一、(1-2):记叙——游山经过。 二、(3-4):议论——游山心得。 三、(5-6):记叙——补叙同游者以及作记的时间及作者。

文章脉络: 中心句 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命名的由来 学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之 记叙 游洞的经过 游华山洞的心得 议论 借仆碑抒发感慨 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游褒禅山记 议论的基础 游洞的经过 游华山洞的心得 议论 记叙的深化 借仆碑抒发感慨

结合实际,谈谈做成一件事需要哪些条件? 成功需要“志” “力”“物” 三个条件 志----雄心壮志,坚定的志向 力----足够的能力,个人的先天条件 物----外在的客观环境,外力的帮助 其中最重要的是 “尽吾志” ,“尽吾志,可以无悔矣” 。 尽吾志----全力以赴,坚持不懈,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向自己的意愿去努力,尽力而为,就问心无愧,无怨无悔。

作业: 1.背诵课文三、四段,复习文言虚实词; 2.归纳写作特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3.归纳文中“乃”、“道”、“盖”、“文”、“然” “其”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

活学活用 收获成功

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感,阐明了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以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课堂小结 本文把______和______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借______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学都要“________”和“________ ”的道理。 游山 治学 游山 尽吾志 深思慎取 归纳主题 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感,阐明了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以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整体感知 本文所写是一次未能尽兴的游览。 得出两点深刻的启示:一是世上神奇雄伟、美丽壮观的景色,常在艰险遥远的地方,必须不避艰辛,“尽意志”以赴之,才能于己无悔,不为人讥。二是由于古代文献的散失,后代以讹传讹,求学的人对于学问必须“深思而慎取”。

因事见理,叙议结合

结构总结 介绍山、碑 记叙 介绍洞 → → 游褒禅山 记 游洞 议论 前洞:其下平旷,有泉侧出—夷以近,游者众 后洞: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险以远,至者少 入之愈深 → 愈难 → 愈奇 游褒禅山 记 游洞 见少 余随怠者出,所以 悔不得极夫游之乐 记少 乐少 古人求思之深 议论 有志 有力 奇观常在险远 尽吾志 无悔矣 有物

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以其乃华山之阳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良乃入,具告沛公 质于齐,兵乃出 家祭无忘告乃翁 日初出大如车盖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英才盖世,众士仰慕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 动词,表判断,是 副词,竟然,居然 连词,于是 连词,才 代词,你,你的 乃 名词,车盖 连词,表原因,因为 动词,超过,胜过 副词,大概 盖

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有碑仆道 名词,路、道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名词,道理 于是废先王之道 名词,主张、政策 何可胜道哉 策之不以其道 独其为文犹可识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属予作文以记之 文过饰非 名词,路、道路 名词,道理 名词,主张、政策 动词,说、讲 名词,方法 道 名词,文字 名词,纹路 名词,文章 动词,掩饰 文

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理固宜然 代词,如此,这样 吴广以为然 形容词,对,正确。 有穴窈然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视其左右 此余之所得也 古人…往往有得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此言得之 代词,如此,这样 形容词,对,正确。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连词,但,但是。 然 动词,得到 名词,心得,收获 动词,能够 形容词,适宜,正确 得

其 “ ”字的用法 他(们),它(们)(的) 你(们),你(们)的 我(们),自己(的) 指代对象 人称代词 代词 这(里),那(些) 其中 “ ”字的用法 他(们),它(们)(的) 你(们),你(们)的 我(们),自己(的) 指代对象 人称代词 代词 这(里),那(些) 其中 指示代词 表选择:是…还是… 表假设:如果,假如 连词 表商量:还是 表反问:难道 表揣测:大概 表祈使:一定 副词 助词 调节音节,不翻译

其 “ ”字的用法 代词,那,指褒禅埋葬时 1、以故其后名之曰 2、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这,指慧空禅院 3、独其为文犹可识 4、问其深, “ ”字的用法 1、以故其后名之曰 2、距其院东五里 3、独其为文犹可识 4、问其深,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5、盖其又深, 则其至又加少矣 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7、其孰能讥之乎? 代词,那,指褒禅埋葬时 代词,这,指慧空禅院 代词,它,指仆碑 代词,它,指洞穴 代词,那些,指好游者 代词,它,指后洞 代词,他们,指游客 代词,他们,指古人 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

其 “ ”字的用法 8、而余亦悔其之 代词,指自己 9、既其出 10、视其左右 助词,无义 11、谬其传 12、咎其欲出者 代词,它,指洞壁 “ ”字的用法 8、而余亦悔其之 9、既其出 10、视其左右 11、谬其传 12、咎其欲出者 13、吾其还也 14、其可怪也欤 代词,指自己 助词,无义 代词,它,指洞壁 代词,它,代山的名称 代词,那些,指欲出者 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 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

1、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2、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 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

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 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

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6、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 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