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明治维新 第八单元
第一课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背景 第二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过程及内容 第三课 明治维新 地位及影响 第四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一、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省教学要求: 1.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陷入半殖民地危机等基本史实。 2.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
将军: 政治上掌握实权, 经济上是最大的封建主 天皇为名义上国家元首,朝廷设京都 将军掌握实权,政府设在江户(东京) 公元1192年到1867年,日本历史上是实行军事封建统治的“幕府政治”时期,经历三大幕府的统治。 一、镰仓幕府 (1192——1333年) 二、室町幕府 (1336——1573年) 三、德川幕府 (1603——1867年) 将军掌握实权,政府设在江户(东京) 将军: 政治上掌握实权, 经济上是最大的封建主 天皇为名义上国家元首,朝廷设京都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冲击自然经济,根本动摇 一、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一)内忧: 幕府的腐朽统治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⑴政治上: 幕藩等级制度 ⑵经济上: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冲击自然经济,根本动摇 ⑶外交上: 闭关锁国政策 评价:一定程度抵制西方的殖民侵略 阻碍日本经济发展,落后于世界潮流 影响: 导致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趋尖锐, 人民起义不断。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表明日本封 建社会统治基础已开始动摇。
幕府已成为众矢之的,社会矛盾激化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幕府 天皇 将军 大名 武士 新兴地主、 商人高利贷者 农民、城市平民 只是傀儡,毫无实权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天皇 掌握政权,组成幕府 将军 幕府 生活日益贫困 进行反抗斗争 有些从事工商业 大名 经济实力增强 政治权利较少 经济状况恶化不满情绪增强 武士 新兴地主、 商人高利贷者 农民、城市平民
(二)外患: 西方列强的入侵,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 原因: 过程: 影响 1、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国家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 1、1853年, “黑船事件”,开始入侵 2、1854年日美签订《日美亲善条约》(内容) 3、英、俄、荷、法等国也效仿美国迫使日本允许开国通商、享有领事裁判权、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和设租界及协定关税 过程: 1、国门打开,使之陷入半殖民地危机中,民族经济遭到打击,人民生活更加困苦,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社会危机加剧 2、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一步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 3、西南诸藩,采取自强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成为后来倒幕运动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力量 影响
尊攘派。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包括部分大名、富农、工场主和商人) (三)、前提: “ 尊王攘夷” 发展为倒幕运动,推翻 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 1、尊王攘夷运动(了解) 原因 标志 含义 领导与参与者 败因 (局限) 民族危机加剧、幕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 1860,暗杀幕府实权人物,井伊直弼 “尊王攘夷”就是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攘夷是核心 尊攘派。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包括部分大名、富农、工场主和商人) 京都政变 尊攘派对幕府存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的要求;幕府对尊攘派的严厉镇压以及西方列强的围攻
2、倒幕运动(课标要求) 原因 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使尊攘派认识到要克服民族危机,建立富强国家,必须推翻幕府的统治 目的 推翻幕府的统治 时间 1866--1869 领导 倒幕派:高杉晋作、木户孝允、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维新三杰) 根据地 西南强藩:萨摩、长州、土佐
过 程 1、长州、萨摩、土左、肥前等西南诸藩联合 2 、“大政奉还”,幕府统治形式结束(目的) 3、戊辰战争 目的: 倒幕派为了真正掌握国家的政权,决定彻底打 败幕府 过程 1868年初, 建新政府,命幕府辞官纳地 1月,鸟羽、伏见战役,打败幕府军队 4月,进抵江户,庆喜不战而降,德川幕府名实俱 经过一年的征战,才最终彻底打败幕府,结束了战争 结 果 推翻幕府 ,成立明治政府,为明治维新奠定基础
合作探究 倒幕武装迅速打败幕府军队的原因有哪些? 国内:1、幕府腐朽统治不得人心; 2、更多大名与幕府决裂; 3、三井等大商人开始向新政府提供更多财政 支持; 4、人民群众支持; 5、新政府废幕府苛政,减租减税获得人民 6、新政府军作战士气旺盛、武器装备 先进,战斗力强。 国际:1、西方列强宣布中立; 2、英国商人把大批武器卖给倒幕派
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一)内忧: 幕府的腐朽统治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二)外患: 西方列强的入侵,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危机加剧 (三)、前提: “ 尊王攘夷” 发展为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 (四)基础: 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动摇幕府统治的根基
二、明治维新目的: 1.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 2.实现民族振兴 3.摆脱外来压迫 4.发展资本主义 (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三、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省教学要求 1.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 2.概述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基本内容。 3. 探讨明治维新成功意义,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4.认识到改革能够解放生产力的道理。
什么是明治维新? 幕府被推翻以后,明治政府为实现富国强兵,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步废除了旧的封建体制,建立起新的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上称之为“明治维新”。
(一)政治-----废旧制建新制 作用:建立起中央集权体制,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1、废藩置县—— 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 作用:提供自由劳动力 共同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1、改革币制: 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为全国惟一货币,有利经济发展 2、土地改革: 内容:废止了封建土地制度,允许土地买卖,建立起 土地私有制。 影响:提高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农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3、改革地税: 内容:按地价的3%收土地税,以货币支付 影响: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为国家工业化政策提供了保障 4、推行“殖产兴业”: 内容:1、引进技术和设备,创办“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2、兴办近代交通通讯事业,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3、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具体措施) 4、拓展海外市场,发展国内市场 影响:日本出现了兴办工业的热潮。至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
⑵仿欧美模式,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三)、文教------倡导文明开化 文明开化(实质:用资产阶级文化改造封建文化) ⑴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 ⑵仿欧美模式,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⑶社会习俗推进西化:历法、衣食住行、鹿鸣馆。 内容:成立了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教育,建立了小学、 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 作用: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 局限: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和魂洋才” 作用:为经济的发展培养了人才, 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和魂洋才”教育原则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为日本培养了各种人才。 学习探究2 明治时期,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日本旧的忠君爱国思想,同时又要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你对此有何评价? “和魂洋才”教育原则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为日本培养了各种人才。 但是另一方面又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
(四)、军事------建立新军队 措施: 1、实行义务兵役制,取消了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 2、仿照欧美组建一支常备军 3、改进军事装备:引进新式武器、建军工企业 4、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 5、进行效忠天皇的武士道教育:尚武、忠君 作用: 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对于提高日本的国家地位有重要作 (废约、民族独立) 局限: 封建军国主义色彩,使日本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五)、法律:颁布《日本帝国宪法》 一)背景 二)过程 1、1885年,伊藤博文主持制订 2、1889年,颁布 (1)农民暴动 (2)中小资产阶级和中小地主掀起的“自由民权运动; (3)为了缓和矛盾,适应资本主义发展 二)过程 1、1885年,伊藤博文主持制订 2、1889年,颁布
三)内容: 1、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但天皇有绝对权力 2、日本国民称臣民,享有自由 3、日本议会分贵族院和众议院 4、设内阁和枢密院
(绝对权力) 天皇 议会 内阁 枢密院 协助天皇 服务于天皇 总揽统治权 行使立法权 掌握军队统帅权 直接对天皇负责 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 (最高决策机关) 直接对天皇负责 成员由天皇任命 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 有审议国家预算案权力
四)1889年日本宪法的评价 (1)浓厚的封建性: (天皇专制) (2)历史的进步性: (承认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 (3)标志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日本1889年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 议会: 君主: 内阁: 试比较这两部宪法的主要相同之处: 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议会: 君主: 内阁: 权力较小,尤其是众议院(帝国议会) 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行政机关,只对君主负责 特点:君主绝对权力,封建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二战的两大元凶
日本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比,有哪些异同? 不 同 点 君主权力 议会与君主关系 内阁与议会关系 掌握实权者 英国 统而不治 议会权力大于君主 内阁对议会负责 资产阶级 日本 至高无上(神权色彩) 天皇解散议会 内阁对天皇负责 天皇为代表的官僚军阀集团 相同点:形式上
四、日本明治维新评价 1.知道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史实。 2.了解1889年日本宪法确立的政治体制和侵略亚洲邻国的史实。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4.认同顺应世界潮流与追求和平发展的价值
四、日本明治维新的评价 1、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作用: 崛起为东方强国 1、政治上: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确立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开始民主化 2、经济上:日本初步实行资本主义工业化,日本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3、军事上: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 4、国际地位:日本完全废除了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独立的国家,并逐步成为列强
2、迅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给邻国及日本本身带来了重大灾难 3、局限: 1、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 2、迅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给邻国及日本本身带来了重大灾难 一、制定大陆政策: (1)原因: ①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岛国、资源少、市场小); ②明治维新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 (2)内容: 第一步征服中国的台湾 第二步征服朝鲜 第三步征服中国的满蒙地区 第四步征服中国内地 第五步征服世界
1、1872入侵琉球、1874 入侵台湾、1879年,吞并琉球 2、1876年,侵略朝鲜,签订《江华条约》 3、1894年,挑起中日甲午战争 影响:对外扩张 1、1872入侵琉球、1874 入侵台湾、1879年,吞并琉球 2、1876年,侵略朝鲜,签订《江华条约》 3、1894年,挑起中日甲午战争 4、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1915年,提出“二十一条” 6、20世纪三四十年代,侵华战争
思考:明治维新能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 背景 :列强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幕府陷于极端孤立地位;国际环境也较为有利. 2.领导者:向资产阶级转化的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建立明治政府并掌握政府实权。 3.变法阻力:推翻幕府统治,明治新政府成立,因此封建统治力量相对薄弱,变法阻力较小。 4.措施:顺应历史潮流,颁布的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大力推行。
比较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异同 相同: 巩固统治 时间 19世纪60 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俄国为农奴制,日本为幕府统治; 背景 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俄国为农奴制,日本为幕府统治; 相同: 背景 主观目的 巩固统治 方式: 都由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性质: 影响: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A、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B、都有大量封建残余势力 C、都在改革后对外侵略扩张
不同点 ①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同: 俄国没有遭受外国的侵略,日本则受到了外国的侵略; ②目的: 农奴制改革是维护统治,迫不得已而进行改革 明治维新则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 ③内容: 日本通过各种措施,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富国强兵 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解放农奴,
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无实权 幕府的最高首领,世袭权、直接管理四分之一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 统治阶级 藩的首领,享有世袭权 职业军人,佩刀、杀死平民不受罚,幕府的统治基础 被统治阶级
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l)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 (2)请说明另外两种观点的可以理解之处 。 (1)“改革”说: 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且自上而下完成;日本由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⑵“革命”说: 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的前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⑶“中兴”说: 维新前,日本遭受外来侵略,天皇被幕府架空.维新后,天皇重掌朝政,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