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流的區域網路-乙太網路 5-1 區域網路簡介 Mbps乙太網路(IEEE 802.3z與IEEE 802.3ab)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Chapter 04 乙太網路.
Advertisements

網路安全技術 OSI網路七層 指導教授:梁明章 教授 A 林聖凱.
Ethernet 技術研討 林文宗 明新科技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工研院資通所無線通訊技術組顧問 麟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顧問
網路概論 第5章 區域網路.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课件 计算机网络基础.
區域網路.
網路傳輸媒介與設備 4-1 有線傳輸的媒介 4-2 網路傳輸設備.
區域網路設備- 收發器 中繼器 集線器 橋接器 交換器 路由器
第 3 章 動手架設區域網路 -以乙太網路為例 著作權所有 © 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第 5 章 乙太網路卡的分類方式 著作權所有 © 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章 以太网 以太网的发展 以太网的基本技术 10M以太网 100M快速以太网 1G以太网 以太网交换技术 虚拟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
Chapter 04 動手架設區域網路 -以乙太網路為例.
目的: 明瞭CSMA / CA的工作原理 解析無線網路協定下框架資料傳送的格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 项目负责人 张嗣萍/本环节主讲教师 王磊 第2章 局域网的构建(3) 2007年度上海建桥学院教改课程
第5章 局域网技术 学习目标 本章要点 习 题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
4.6 局域网标准 专门的LAN标准 OSI/RM和TCP/IP均属于WAN标准 LAN具有自身固有的特点:
以太網 及 網絡線製作.
数据转发过程.
第4章 局域网技术 本章要点: ◆ 了解局域网的特点和网络适配器的作用和分类 ◆ 掌握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和Token
無線寬頻分享器設定範例 銜接硬體線路 推斷無線基地台的IP 設定無線基地台 相關觀念解釋.
無智慧報告—網路導論 義守電機 副教授 黃蓮池 在報告前.
4.3 计算机网络传输技术 1)点到点网络(Point-to-Point) 2)广播网络(broadcasting) 信阳师范学院计算机系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 1.3 计算机通信网络模型 1、Shannon(香农)模型 通信是在信源与信宿之间交换信息(数据)的过程。 信源 编码
5.5 网桥 网桥是用来连接局域网的互连设备,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转发局域网之间的数据帧,必要时进行帧格式转换 能隔离以太网中的碰撞
主讲 彭红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系列课程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 主讲 彭红
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
家庭網路傳輸標準題庫 第一章.
第九章 Gigabit Ethernet 網路
Chapter 1 電腦網路 1-1 電腦網路的用途 1-2 電腦網路的類型 1-3 主從式網路V.S.對等式網路 1-4 網路作業系統
熟练掌握TCP/IP、IEEE802.3协议的主要内容
TCP協定 (傳輸層).
網際網路導論 單元二 簡易網路規劃與架設 資料主要參考 2006 區域網路自己裝,施威銘研究室 著,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3 基本數位邏輯處理※.
Different Codec Technologies
Ethernet 網路 & 資料連結層.
第9章 乙太網路.
知 识 回 顾 1、什么是局域网?有什么特点? 2、简述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和传输介质。 3、简述CSMA/CD的工作原理(发送和接收)。
第4讲 以太网组网及故障排除.
Access Networks.
網路線製作方式說明.
Chapter 03 網路的組成元件.
5.1 局域网使用的传输介质 5.2 局域网组网需要的设备 5.3 局域网的组网方法 5.4 局域网结构化布线技术 5.5 本章总结
第 4 章 動手架設區域網路 -以乙太網路為例 著作權所有 © 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HiNet 光世代非固定制 用戶端IPv6設定方式說明
家用網路所遇到的問題 與解決方案 演講者:徐子浩 指導老師:梁明章 老師.
CHT IPv6測試 D-Link Taiwan 友訊科技台灣分公司 TTSS 電信技術支援課 Name:
網際網路與電腦應用 – 固接式網路(一) 林偉川 2001/9/27.
第五章 数据链路层和局域网 链路层和局域网.
TCP/IP介紹 講師:陳育良 2018/12/28.
實驗目的: 明瞭CSMA/CD的工作原理 解析乙太網路協定下框架資料傳送的格式
區 域 網 絡 ( Local Area Network )
Chapter 5 Link Layer (連結層).
第 17 章 網路規劃 著作權所有 © 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電腦通訊網路 (2).
Ethernet Frame Preamble Ethernet packet Data FCS
计算机网络 Computer Network
網路安全技術 OSI七層 學生:A 郭瀝婷 指導教授:梁明章.
计算机网络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阮晓龙 / 河南中医学院管理信息工程学科 河南中医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第4章 局域网技术基础 4.1 局域网的技术特点 4.2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4.3 IEEE 802参考模型与协议
第 8讲 局域网(2).
第八章 Fast Ethernet 網路 8-1 Ethernet 網路簡介 8-2 CSAM/CD 通訊協定
網路實體連結 Instructor: Teaching Assistant:.
第4章 傳輸媒介和和網路設備.
資料表示方法 資料儲存單位.
第一章 電腦網路簡介 1-1 何謂電腦網路 1-2 為何需要電腦網路 1-3 何謂通訊協定 1-4 通訊協定的特性 1-5 通訊協定的堆疊
ARP攻擊 A 吳峻誠.
802.1網路連結技術 802.2LLC 鏈 結 層 實 體 層 媒介擷取層
Link Layer &一點點的Physical Layer
主讲人:徐悦甡(16年入职) 课程: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软件学院
CHT IPv6測試 D-Link Taiwan 友訊科技台灣分公司 TTSS 電信技術支援課 Name: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最主流的區域網路-乙太網路 5-1 區域網路簡介 5-6 1000Mbps乙太網路(IEEE 802.3z與IEEE 802.3ab) 5-2 區域網路相關標準 5-3 10Mbps乙太網路(IEEE 802.3) 5-4 CSMA/CD原理 5-5 100Mbps乙太網路(IEEE 802.3u) 5-6 1000Mbps乙太網路(IEEE 802.3z與IEEE 802.3ab) 5-7 10 Gigabit乙太網路(IEEE 802.3ae) 5-8 架設乙太網路 5-9 虛擬區域網路(VLAN)

5-1 區域網路簡介 區域網路(Local Area Network;LAN)是指在同一個網域內所有連接的主機及網路設備。 這個網域的範圍可能是學校、或是某一區域的大樓,在這範圍內,纜線會將電腦、網路元件或其他裝置串接起來,以便達到網路資源分享與交換

5-2 區域網路相關標準 IEEE 802委員會在區域網路相關標準制定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該委員會在1980年2月成立,主要負責區域網路、都會網路與高速網路等介面與協定標準的制定。 其規範的內容是對照至OSI模型中的實體層與數據鏈路層。

5-2 區域網路相關標準

5-2 區域網路相關標準

5-3 10Mbps乙太網路(IEEE 802.3) 乙太網路(Ethernet)是由Intel、Xerox和Digital三家公司(稱為DIX聯盟)共同制定出來。 1982年,DIX聯盟推出了Ethernet Version 2(簡稱EV2)規格;緊接著在1983年,EV2規格經IEEE 802.3委員會稍做修改,正式公佈成為802.3 CSMA/CD規格。 至今,IEEE 802.3協定的網路標準幾乎已成為業界所採用的區域網路標準。

5-3 10Mbps乙太網路(IEEE 802.3)-10Base5 連接成匯流排(BUS)型式的網路。 10代表網路速率可達到10Mbps。 佈放的纜線為RG-11粗同軸電纜,一網路區段最大傳輸距離為500公尺。

5-3 10Mbps乙太網路(IEEE 802.3)- 10Base2 連接成BUS型式的網路。 佈放的纜線為RG-58 A/U細同軸電纜。一區段最大傳輸距離為185公尺,最多可連接5個區段及4個中繼器,可延伸至925公尺。

5-3 10Mbps乙太網路(IEEE 802.3)- 10BaseT 遵從5-4-3規則。 T(twisted)表雙絞線,可以BUS與星狀(STAR)拓樸方式架設。 佈放的纜線為CAT.3等級以上的UTP雙絞線。所有的電腦透過Hub互相連接後,一區段最大傳輸距離為100公尺

5-3 10Mbps乙太網路(IEEE 802.3)- 10BaseF F(Fiber)表光纖,一般連接成STAR型式的網路,佈放纜線以光纖電纜作為傳輸媒介。

5-3 10Mbps乙太網路(IEEE 802.3)- 10BaseF 第一種是10BaseFL;L代表Link,10BaseFL是表示以光纖連接網路卡、Hub等設備,每區段的最大連接距離可達2000公尺。 第二種是10BaseFB;B代表Backbone(骨幹),作為兩個區域網路連接的骨幹通道。 第三種是10BaseFP;P代表Passive(被動式),其不具有中繼器功能的光纖集線器,最多可接33部電腦。

5-3 10Mbps乙太網路(IEEE 802.3)

5-3 10Mbps乙太網路(IEEE 802.3)

5-4 CSMA/CD原理 CSMA/CD全名為多重存取/碰撞偵測(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Detection)。其工作原理是指: 當區域網路上任一電腦(或稱主機)欲傳送資料時,會先偵測網路傳輸通道內是否有其他的訊號正進行傳輸,並傾聽(listen)網路上是否有其他電腦也有送出此要求的訊號,當偵測到傳輸通道是閒置的狀態,並再等待96bits的時間才送出訊框。

5-4 CSMA/CD原理 注意:96bits的時間為訊框與訊框之間的間隔時間(InterFrame Gap;IFG),主要是為了怕電腦偵測到傳輸通道雖呈現閒置的狀態,但可能剛好其他電腦正處在IFG內。

5-4 CSMA/CD原理

範例1 如果一電腦感應到頻道是閒置的,該電腦就送出一個訊框,可惜不久,它偵測出有碰撞發生;於是它又再試了1次,但偵測到碰撞;還好,它在第2次重試時終於成功。由於10Mbps乙太網路的時槽時間是51.2μs,注意,乙太網路最小訊框長度為512bits(即64bytes),故時槽時間可由512bits÷10Mbps=51.2μs得出。那麼,它的倒退重傳的時間為何?

範例1解 在第一次碰撞之後,k = 1,所以2k - 1 = 1。 在第二次碰撞之後,k = 2 ,所以2k - 1 = 3。 這表示:r是在0與1之間的隨機整數;亦即0或1。 如果是0,表示電腦不等待(0×51.2 = 0μs)。 如果是1,電腦要等待51.2μs (1×51.2 = 51.2μs)。 在第二次碰撞之後,k = 2 ,所以2k - 1 = 3。 這表示:r是在0與3之間的隨機整數;亦即0、1、2或3;倒退重傳的時間依序為0μs、51.2μs、102.4μs、153.6μs。

5-4-1 乙太網路的訊框格式 OSI第二層稱為數據鏈路層,負責乙太網路定址需要的訊框組成,而其格式分為Ethernet II及IEEE 802.3兩種,兩者的格式差異不大,但Ethernet II訊框格式中的「Etype」佔2個bytes的欄位;而IEEE 802.3則是以「長度」欄位取代「Etype」。

5-4-1 乙太網路的訊框格式

5-4-1 乙太網路的訊框格式-前置位元 前置位元(preamble)佔8bytes 前者(指Ethernet II)連續7個10101010交錯的訊號,作為發送端與接收端之間的同步,第8個byte為10101011,代表同步結束與訊框之開始。後者(指IEEE802.3)如同Ethernet II說明,只不過,第8個byte被稱為訊框的啟始界定(Start Frame Delimiter;SFD)。

5-4-1 乙太網路的訊框格式-目的端位址、來源端位址 目的端位址(Destination Address;DA)佔6bytes 可能是某單一主機的MAC位址,或是廣播或多點傳播的MAC位址。注意,廣播用的MAC位址全部為1 (0xFFFFFFFFFFFF)。 來源端位址(Source Address;SA)佔6bytes 為一主機的MAC位址,而不會是廣播位址。

5-4-1 乙太網路的訊框格式-上層類型欄位/長度欄位 上層類型欄位(Ether type;Etype)/長度欄位佔2bytes 在Ethernet II訊框中用來辨識網路層協定,Ether type對上層使用的協定類型定義,如0x0600代表XNS、0x0800代表IP、0x0806代表ARP、0x0835代表RARP、0x6003代表DECNet。 在802.3是指長度欄位,只要此欄位值小於0x0600(十進位1536)就代表長度;若大於0x0600,就代表如同Ethernet II所定義的Etype欄位。

5-4-1 乙太網路的訊框格式-資料欄位 由於乙太網路在偵測碰撞訊號時,其傳送訊框長度至少需64bytes,扣掉標頭的18bytes(不包含前置位元及SFD共8bytes),剩下46bytes,此46bytes是「資料欄位」長度的最小需求,若資料小於46bytes,則必須0填補(padding)。 「資料欄位」的最大長度規定為1500bytes;因此,「資料欄位」長度可能從46到1500bytes。

5-4-1 乙太網路的訊框格式-FCS FCS(Frame Check Sequence)佔4bytes 利用CRC-32方式偵測整個訊框的正確性。 注意:CRC-32被除數不含前置位元與SFD。

5-4-1 乙太網路的訊框格式-802.2 802.2佔3bytes Ethernet II的架構對應於OSI的第一層與第二層部分;而IEEE 802.3定義了實體層及MAC子層;至於上半部的LLC子層,則由IEEE 802.2所定義。 LLC標頭可分成3個欄,各佔1octet (即byte),分別為DSAP(Destination Service Access Point)、SSAP(Source Service Access Point)及HDLC控制欄。

5-4-2 Ethernet封包的擷取分析 Ethernet封包的擷取方式可以利用手提電腦(其IP位址為192.168.1.8及MAC位址為00:0c:f1:0a:4b:f8)內的瀏覽器向Google網站連線並下載一些資料,我們是透過掛在線上的Wireshark工具程式(參考附錄B),並用滑鼠在封包內容列的第二層(即)點兩下進行對Ethernet封包欄位分析,如圖5-6所示。 注意:可在「Filter」欄位敲入小寫的「tcp」加速找到Google網站。

指出所連線到的Google網站 封包內容 指出48位元的MAC位址 指出網路連線型態是在PPPoE (PPP over Ethernet)進行 及 指出來源端MAC位址為00:0c:f1:0a:4b:f8 (IP位址為192.168.1.8);目的端MAC位址為00:90:1a:41:77:65。由於採用手動撥接連線,故此時的Etype如的最後數字0x8864代表PPPoE。

5-4-2 Ethernet封包的擷取分析

5-5 100Mbps乙太網路(IEEE 802.3u)-100BaseTX 資料經4B/5B區塊編碼以維持同步,這種編碼的特點是將欲送出的資料流程每4bits為一組,然後按照4B/5B區塊編碼規則將4bits轉換成相對應的5bits碼。

5-5 100Mbps乙太網路(IEEE 802.3u)

5-5 100Mbps乙太網路(IEEE 802.3u)- 100BaseT4 100BaseT4為了保持同步並同時減低頻寬,使用一種稱為8B/6T (8個二進位轉換成6個三進位)三準位的線路編碼。 如圖5-9所示(參考附錄C) 00110010 (即16進制資料值32)經8B/6T編碼成(0,+,–;0,–,+);頻寬也從 100M baud減 低為75M baud

5-5 100Mbps乙太網路(IEEE 802.3u)-100BaseFX 使用光纖來傳輸,傳輸的距離與所使用的光纖類型及連接方式有關。 在點對點的連接方式下, 若使用多模光纖,傳輸距離可達2公里; 若使用單模光纖,其距離更可高達10公里。

5-6 1000Mbps乙太網路(IEEE 802.3z與IEEE 802.3ab) 802.3z Gigabit乙太網路標準;它也分類為2線式或4線式(參考表5-5)。 2線式稱為1000BaseX,要達到1000Mbps的資料傳輸,需先經8B/10B區塊編碼,接著使用NRZ對訊號編碼。1000BaseX可以使用短波光纖,稱為1000BaseSX;長波光纖稱為1000BaseLX;或短銅跳線,稱為1000BaseCX。 4線式稱為1000Base T,是利用4條雙絞線達成1Gbps的傳輸速率。

5-6 1000Mbps乙太網路(IEEE 802.3z與IEEE 802.3ab

5-7 10 Gigabit乙太網路(IEEE 802.3ae) 若使用單模光纖,最大傳輸距離可達40公里;若使用多模光纖,最大傳輸距離只有300公尺。 實體層規格分為LAN與WAN,前者採用寬分波多工(Wide WDM;WWDW)技術;後者很適合使用於SONET/SDH網路技術。 為了高速傳輸的需求並不允許半雙工模式,因此不需要CSMA/CD協定。換言之,只會以全雙工模式運作,完全將發送與接收的訊號分開,省掉碰撞的發生及偵測。

5-7 10 Gigabit乙太網路(IEEE 802.3ae) 由於光纖的施工與相關設備花費昂貴,於是在2006年6月8日,IEEE 802.3an小組在美國加州聖地牙哥通過UTP的10 Gigabit乙太網路標準,稱為10G BASE-T。 佈線則選擇CAT.6、CAT.6a或CAT.7。 CAT.6a為無遮蔽纜線,而CAT.7則是有遮蔽。 注意:以GG-45接頭取代RJ-45接頭。

5-7-1 10 Gigabit乙太網路的類型

5-7-1 10 Gigabit乙太網路的類型 ST和SC介面是光纖連接器的接頭。SC是標準方型接頭,採用的塑料材質具耐高溫、不易氧化等優點。 SC連接器的芯在接頭裏面(凹入式);而ST連接器的芯在接頭外面。

5-8 架設乙太網路 目前網路卡都已內建於主機板內,因此我們將分別討論與其有關的RJ-45接頭及網路線製作,如下說明。

5-8-1 RJ-45接頭 RJ-45接頭是電腦連接到網路,用來建立連 線的透明插頭,如圖5-12所示。

5-8-1 RJ-45接頭

5-8-2 網路線製作 網路線又可分為平行線與交叉線兩種

5-8-2 網路線製作-工具 1. RJ-45壓線鉗。 2. 專業的剝線鉗。 3. 剪刀。

5-8-2 網路線製作-材料 1. CAT.5網路線。 2. RJ-45接頭與插座。

5-8-2 網路線製作-製作步驟 1. 先用剝線鉗將網路線剝開。 2. 將成對的絞線鬆開。 3. 依照網路線規格排好接腳順序。 4. 將線整理好,以剪刀或剝線鉗剪齊。 5. 將已剪齊的線插入RJ-45接頭;並以壓線鉗壓製完成。

5-8-2 網路線製作-製作步驟 6. 若以568B製作RJ-45接頭的色碼編排來說,我們可以利用剝線鉗將雙絞線外皮剝掉約2公分左右,一旦線的外皮剝掉後,先將線分成4對線,由左到右依順時鐘為白橙/橙、白藍/藍、白綠/綠及白棕/棕,再將白綠與白藍兩線對調即完成。用剪刀剪齊這些芯線後,套上RJ-45接頭,再以壓線鉗壓製就大功告成。重複上述步驟,製作另一端的RJ-45接頭後,這條網路線就形成了。

5-8-2 網路線製作

5-9 虛擬區域網路(VLAN) 虛擬區域網路(Virtual LAN;VLAN)是利用特定的技術將LAN以邏輯的方式進行分割,連結在LAN上的主機實際上並不一定需要連結在一起,但這些主機相互之間通訊的行為如同實際連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