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信用与信用体系
本 章 基 本 内 容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信用形式 第三节 信用体系
本章需要识记的基本概念 信用 背书 国库券 高利贷 实物借贷 货币借贷 直接融资 间接融资 信用风险 商业信用 商业票据 银行信用 信用 背书 国库券 高利贷 实物借贷 货币借贷 直接融资 间接融资 信用风险 商业信用 商业票据 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 消费信用 国际信用 买方信贷 卖方信贷 信用秩序 信用制度 信用机构 政府担保债券 国外直接投资 社会征信系统
第十六章:货币供给(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两层次) 第二十章:金融与经济发展(金融结构的基础) 本章与各章的主要联结点 ◆信用是金融学中的一个基础范畴,与其他章节有很强的关联性 第十二章:存款类金融机构 信用中介 第十三章:非存款类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 第十四章:中央银行 信用创造 第十六章:货币供给(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两层次) 信用调控 第十八章:货币政策 第二十章:金融与经济发展(金融结构的基础) 第七章:金融市场与功能结构 信用基础 第五章: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率 第六章:金融资产与价格 第十章:衍生工具市场 信用价格
◎ 道德范畴的信用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一、信用及其基本形态 ◆信用: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 经济范畴的信用 原理4.1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一、信用及其基本形态 ◆信用: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 道德范畴的信用 ◎ 经济范畴的信用 原理4.1 偿还与收回、支付与收取利息是信用关系确立的必要条件,利率从信用关系中产生,又引导信用关系的发展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 两种信用范畴的联系 价值单方面让渡 未来还本付息的承诺 经济范畴的信用 道德范畴的信用 具有信守承诺的意愿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信用的基本形态 ◎实物借贷:以实物为标的进行的借贷活动 ◎货币借贷:以货币为标的进行的借贷活动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信用的基本形态 ◎实物借贷:以实物为标的进行的借贷活动 ◎货币借贷:以货币为标的进行的借贷活动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专业化,货币借贷逐渐成 为居于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私有制与信用 ◎私有制是信用产生的基础 ◎产权制度与信用的发展:产权制度的逐步建立与完善,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私有制与信用 ◎私有制是信用产生的基础 ◎产权制度与信用的发展:产权制度的逐步建立与完善, 为信用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古代相对独立的货币与信用范畴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信用、货币与金融范畴的形成 ◎ 现代银行出现与金融范畴的形成 :现代银行的出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信用、货币与金融范畴的形成 ◎ 古代相对独立的货币与信用范畴 ◎ 现代银行出现与金融范畴的形成 :现代银行的出 现使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融为一体(广义概念) ◎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金融”一词被定义为“资本市场的运营、资本资产的供给与定价”。 狭义“金融”的基本内容有五个方面:有效率的市场;风险与收益;替代物与套利;期权定价;公司金融。 原理4.2 信用与货币相结合形成了新的范畴—金融,它是以货币为载体的借贷活动
(一)金融范畴的萌芽阶段 (二)金融范畴的产生阶段 (三)金融范畴的发展阶段 金融范畴及其演进 当货币流通与信用活动联系日益加强,金融范畴开始萌芽 (二)金融范畴的产生阶段 当货币流通与信用活动紧密结合,金融范畴正式产生。 (三)金融范畴的发展阶段 金融范畴向投资、保险、信托与租赁等更广的领域覆盖。
现代金融范畴 现代金融范畴是建立在现代金融活动基础之上的。 商学院派(微观金融,关注微观主体更优决策)和经济学院派(宏观金融,关注宏观政策效果最好)在金融领域上演了精彩一幕。 一般认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①马科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②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及③1973年的期权定价理论(三大基石)( ①和③又称两次革命 )的提出和得到社会的认同,是传统金融和现代金融的分界线。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三、最古老的信用——高利贷 ◆高利贷的特点 ◆高利贷之“高利”的原因 利率极高、利率不稳定且差异极大 原理3.2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三、最古老的信用——高利贷 ◆高利贷的特点 利率极高、利率不稳定且差异极大 ◆高利贷之“高利”的原因 ◆历史上反对高利贷的斗争 原理3.2 自然经济条件下借贷资金供求矛盾、贷者集中垄断、高偿还风险和信用维系成本是高利贷者索取高利率的根本原因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四、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与特征 ◆赤字、盈余与债权债务关系 ◎信用关系中的居民 ◎信用关系中的政府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四、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与特征 ◆赤字、盈余与债权债务关系 ◎赤字形成净债务、盈余形成净债权 ◆五部门经济中的信用关系 ◎信用关系中的居民 ◎信用关系中的政府 ◎充当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 ◎信用关系中的企业 ◎信用关系中的国外部门 原理4.4 国民经济中居民个人、非金融企业、政府、金融机构与国外五个部门的资金余缺并存是现代信用关系存在的宏观经济基础 原理4.4 国民经济中居民个人、非金融企业、政府、金融机构与国外五个部门的资金余缺状态是现代信用关系存在的宏观经济基础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信用活动的两种基本融资形式 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信用活动的两种基本融资形式 ◎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 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 ◎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银行类金融中介机构 间接实现资金融通 《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伊特韦尔、纽曼.P 等主编,胡坚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7月,中文版)和《银行辞典》(托马斯 菲奇著,戴国强等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中文版)都没有收录和相关解释。
黄达《金融学》(第二版)P81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九版)P26、38
问题的焦点转化为:什么经济主体参与金融市场交易?
问题的焦点再次转化为:什么是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P145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信用活动的两种基本融资形式优缺点比较 直接融资 间接融资 优 点 缺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信用活动的两种基本融资形式优缺点比较 直接融资 间接融资 优 点 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利于资金快速合理配置和提高效益 灵活便利 筹资成本低,投资效益高 安全性高 灵活性高,利于实现资金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有利于保护筹资方的商业秘密 缺 便利程度及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受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制约 割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 投资风险大 筹资成本高,投资效益较低 公开信息披露要求与筹资方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相冲突 较难同时满足资金供求双方各自不同要求(新兴产业和高风险项目)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 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 ◎在现代社会,各经济主体之间都存在着错综复 杂的信用关系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 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 ◎在现代社会,各经济主体之间都存在着错综复 杂的信用关系 ◎各类经济活动的开展,都以良好的信用为基础 ◎各种信用都存在风险 原理4.5 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其健康运行依托信用关系的良性运转
第二节 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 ◆ 商业信用及其特征 ◎在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卖方以商品形式向买方 提供的信用 第二节 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 ◆ 商业信用及其特征 ◎在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卖方以商品形式向买方 提供的信用 ◎以商品买卖为基础,双方都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 是企业间的直接信用 ◎商业信用的良性发展,对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起着重 要的促进作用 ◎既受自身在规模、方向和期限上的局限,也受实际商 品供求状况的影响
第二节 信用形式 ◎主要分为商业汇票和商业本票两种 ◆商业信用在我国的发展 商业信用中卖方为保证自己对买方拥有债务索取权 ◆商业票据: 第二节 信用形式 ◆商业票据: 商业信用中卖方为保证自己对买方拥有债务索取权 而保有的书面凭证 ◎主要分为商业汇票和商业本票两种 ◆商业信用在我国的发展
本票和汇票的主要区别 本 票 汇 票 当事人不同 只有出票人和收款人,付款人即出票人。 有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三个当事人。 责任范围不同 本 票 汇 票 当事人不同 只有出票人和收款人,付款人即出票人。 有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三个当事人。 责任范围不同 由出票人即付款人本人签发,因此则由出票人负责,也无须承兑。 在承兑前由出票人负责付款,承兑后则由承兑人负主要付款责任,出票人负次要责任。 份数不同 一式一份,不能多开。 一式两份,注明“付一不付二”或“付二不付一”字样即可。 债权债务关系不同 债务人对债权人的一种支付承诺。 债权人对债务人的一种支付命令。
第二节 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及其特征 二、银行信用 ◎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属于间接 融资的范畴 第二节 信用形式 二、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及其特征 ◎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属于间接 融资的范畴 ◎间接融资;银行票据 ;信用证 ◎突出特点:资金贷放规模大、具有广泛的授信对象、数 量和期限上相对更灵活
银行本票
银行汇票
银行支票
第二节 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 形式,在资金提供规模、资金流向与范围、借贷期 限等三个方面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固有局限 第二节 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是现代经济中最基本、占主导地位的信用 形式,在资金提供规模、资金流向与范围、借贷期 限等三个方面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固有局限 ◎二者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我国,银行信用是最主要的信用形式
第二节 信用形式 ◆国家信用的含义 ◎政府作为主体的借贷 ◆国家信用的形式:有内债和外债两种 三、国家信用 第二节 信用形式 三、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的含义 ◎政府作为主体的借贷 活动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政府信用主要表现为政府作为 债务人而形成的负债 ◆国家信用的形式:有内债和外债两种
第二节 信用形式 ◆ 国家信用的形式 短期国债 中期国债 中央政府债券(国债) 长期国债 政府信用 一般义务债券 地方政府债券 第二节 信用形式 ◆ 国家信用的形式 短期国债 中期国债 中央政府债券(国债) 长期国债 政府信用 一般义务债券 地方政府债券 收 益 债 券 政府担保债权
无记名国债
第二节 信用形式 ◎我国国债发行的三个阶段 ☆新中国刚刚成立的1950年 ◎国家信用成为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对于调节我国的 第二节 信用形式 ◆我国国家信用的发展 ◎我国国债发行的三个阶段 ☆新中国刚刚成立的1950年 ☆1954至1958年 ☆1958年以后 ◎国家信用成为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对于调节我国的 经济总量与经济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节 信用形式 四、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及其主要形式 ◎是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给消费者用于 消费支出的一种信用形式 第二节 信用形式 四、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及其主要形式 ◎是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给消费者用于 消费支出的一种信用形式 ◎主要形式:赊销、分期付款、消费贷款
消费信用的制约因素 ① 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供给能力与水平; ② 居民的实际收入与生活水平,收入水平和 生活方式; ③ 社会资金供求关系; ④ 消费观念与文化传统。
第二节 信用形式 ◎积极作用 ◆消费信用的作用 ☆宏观层面对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调节 ☆微观层面利于实现生命周期内的财务安排 ◎消极作用 第二节 信用形式 ◆消费信用的作用 ◎积极作用 ☆宏观层面对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调节 ☆微观层面利于实现生命周期内的财务安排 ◎消极作用 ☆盲目地过度发展消费信用会对经济生活有不利影响
次贷危机与中美老太太住房消费的故事 一个老掉牙的故事: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谈起在人间的一生。美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了 30年,终于把住房贷款都还清了”,中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了 30年,终于攒够了买房的钱”。美国老太太在自己买的房子住了 30年,后半生都在还款;而中国老太太后半生一直在存款攒钱,刚攒够了买房的钱,却去了天堂,无福享受自己买的新房。
这个故事经常被人用来说明美国人的消费观优于中国人:美国人习惯贷款消费,而中国人习惯存款消费。美国人超前消费,享受人生;而中国人辛苦一辈子,却不懂得享受或者来不及享受。 中国老太太的消费观念真的落后吗?暂且抛开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看看中美两个老太到底差别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美国老太太能住一生的新房,而中国老太一生都没能? 从结果上看:我们可以这样考虑,美国老太太死后留下的是一幢旧房子,而中国老太太死后留下的是一幢新房,也就是说,美国老太太的子女如果想住新房就需要和他们的母亲一样,重新贷款去买,而中国老太的子女则不必。 这与中美文化差异密切相关,中国人家族观念极强,而美国人则强调自立 。
从过程上看:假定两个人的寿命都一样,月收入也一样,而房子的价格是固定的(此处暂时先假设条件成立,后面要结合次贷延伸了探讨),美国老太因为是贷款买房,所以要月付本金+利息,也就是说,购买一幢房子,美国老太要付出更多的钱,而中国老太死后不但给儿女剩下一个新房,而且还剩下一笔积蓄,也就是美国老太还银行30年贷款的利息总和。此外,因为中国老太一直攒钱,这笔继续一直在银行里,还额外的获得了利息,她实际上给子女留了两笔财富:新房和遗产。 再次,因为美国老太每个月要还贷款,所以她每个月实际支配的收入实际上要比中国老太要少,比如同样收入3000元,美国老太每月要还2000的月供,而只剩1000元过活。再再次,也是极重要的一点:中国老太每月的收入都存了起来,所以她一直有一笔数额巨大的积蓄。假如有一天,两人发生了什么意外,比如重病,美国老太就捉襟见肘,手忙脚乱,而中国老太则不必。中国自古就有“有备无患、未雨绸缪”的传统,这个古训到这里就显露出它的意义。 总结起来,美国老太是在超前消费,透支未来。而中国老太则是节衣缩食,憧憬未来。两种消费各有利弊。中国人信奉一点:家有余粮心不慌。美国人完全不信这一套,管什么明天?今天有钱今天乐,反正将来能还得上!
但是他们忘记了一点:他们超前消费,透支未来的前提,就是未来有持续偿还的能力! 纵观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美国人的透支未来是最重要原因。 看下面的一段资料: 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 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是我们也知道,在这里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呢?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贷款者。 没有钱?买房吧!
大约从十几年前开始,(美国)贷款公司漫天的广告就出现在电视上、报纸上、街头,抑或在你的信箱里塞满诱人的传单: “你想过中产阶级的生活吗?买房吧!” “积蓄不够吗?贷款吧!” “没有收入吗?找阿牛贷款公司吧!” “首付也付不起?我们提供零首付!” “担心利息太高?头两年我们提供3%的优惠利率!” “每个月还是付不起?没关系,头24个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贷款的本金可以两年后再付!想想看,两年后你肯定已经找到工作或者被提升为经理了,到时候还怕付不起!” “担心两年后还是还不起?哎呀,你也真是太小心了,看看现在的房子比两年前涨了多少,到时候你转手卖给别人啊,不仅白住两年,还可能赚一笔呢!再说了,又不用你出钱,我都相信你一定行的,难道我敢贷,你还不敢借?” 在这样的诱惑下,无数美国市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贷款买房。你替他们担心两年后的债务?
美国人超前消费和透支未来的的行为是建立在一个假设上面的,那就是:房价一直上涨!以保证他们现在透支的享受能够被偿还。 2001年起,美国房地产价格一路攀升,整整风光了五年,真的就像广告里面说的一样,根本不用担心还贷的问题,这种消费观念貌似无比合理和高明。 而到了2006年底,美国房地产陷入和持续的低迷,房价一路下跌,那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再也无力承担高额的月供,最后不得不将房子抵押给银行,悲惨的破产。而这笔坏账顺着美国华尔街精英们精心设计的食物链,传导到两房、保险公司、债券公司直至全世界。 如果美国的房地产一直在牛市中,美国人的超前消费尚可支撑,可这是不可能的,房价不可能一直涨,过去不能,现在不能,将来也不能,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身无分文存款、还要每月还贷的美国人立刻资不抵债,悲惨破产,无家可归。 现在,你还认为美国老太的消费观念要优于中国老太吗?
第二节 信用形式 四、国际信用 国 际 信 ◆国际信用: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和借贷活动 用 出口信贷 国际商业银行贷款 外 外国政府贷款 借 第二节 信用形式 四、国际信用 ◆国际信用: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和借贷活动 国 际 信 用 外 借 贷 出口信贷 国际商业银行贷款 外国政府贷款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国际资本市场融资 国际融资租赁 国外直接投资(FDI)
第二节 信用形式 ◆ 我国利用国际信用的情况 ◎改革开放之前,不存在国际信用 ◎改革开放之后,适度发展和合理利用国际信用 第二节 信用形式 ◆ 我国利用国际信用的情况 ◎改革开放之前,不存在国际信用 ◎改革开放之后,适度发展和合理利用国际信用 ◎近年来对外净债权规模快速增长
附录:信用监管 信用监管是信用监管机构依据相关信用法规和信用市场发展状况,对信用市场参与人行为、信用产品和信用关系运行进行监督、规范、控制和调节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信用监管的主体有政府相关部门、民间专业机构和国际金融监督组织。 政府监管部门有财政部、工商管理部门、中央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证券业监督管理机构、保险业监督管理机构等。 民间专业监督机构有信用行业协会等。 国际金融监督组织有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清算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
信用监管的目的 (一)防范信用风险 (二)规范信用行为 (三)健全信用制度 (四)促进信用发展
信用监管的特征 (一)广泛性 1.信用监管主体的广泛性 2.信用监管对象的广泛性 3.信用监管领域的广泛性 (二)综合性 (三)透明性 (四)基础性 (五)国际性
信用监管的内容 (一)建立征信数据环境 (二)订立信用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操守规则 (三)构建信用监管法规体系 (四)规范监管信用服务机构 (五)建立和加强行业协会等民间机构的自律管理 (六)实施信用管理教育
◎良好的信用秩序,可以降低市场运行的成本,也是经 ◆信用状况与市场空间拓展 第三节 信用体系 当前,我国社会信用的基本 矛盾是日益增长的信用需求 与落后的信用制度、信用体 系之间的矛盾。 一、市场经济与信用秩序 ◆信用秩序与市场运行成本 ◎良好的信用秩序,可以降低市场运行的成本,也是经 济良性运转的基础性保障 ◆信用状况与市场空间拓展 ◎信用秩序良好利于商业交易进行,从而利于市场范围 和空间的拓展
第三节 信用体系 二、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信用秩序 ◆诚信的冲击:信息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启示:建立对违约和欺诈行为予以严惩的机制及将违约 第三节 信用体系 二、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信用秩序 ◆诚信的冲击:信息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启示:建立对违约和欺诈行为予以严惩的机制及将违约 和欺诈事件进行公示的信息传递机制 ◆产权制度与信用关系 产权制度建设 良好的信用秩序
◎计划经济对信用关系的发展具有相当负面的影响 ◎增加失信成本有效遏制失信行为,建立良好的信用秩序 第三节 信用体系 ◆计划经济对信用关系的影响 ◎计划经济对信用关系的发展具有相当负面的影响 ◆建立并维护良好的信用秩序 ◎增加失信成本有效遏制失信行为,建立良好的信用秩序 ◎良好信用秩序的建立在我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第三节 信用体系 三、现代信用体系的构建 ◆信用制度:规范和约束社会信用活动和信用关系的行为规则 ◆信用体系构建的基础性保障 第三节 信用体系 三、现代信用体系的构建 ◆信用制度:规范和约束社会信用活动和信用关系的行为规则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是保证信用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 ◆信用体系构建的基础性保障 ◎ 道德规范——重要基础 ◎ 高效快捷的征信系统 ◎ 法律规范——终极制度保障
第三节 信用体系 ◆ 信用机构体系 ◎信用中介机构:为资金借贷和融通直接提供服务的机 构,通常简称为金融机构 第三节 信用体系 ◆ 信用机构体系 ◎信用中介机构:为资金借贷和融通直接提供服务的机 构,通常简称为金融机构 ◎信用服务机构:提供信息咨询和征信服务的机构 ◎信用管理机构:对各种信用中介机构和信用服务机构实 施管理的机构,可以分为政府设立的监管机构和行业 自律型管理机构
第三节 信用体系 ◆ 社会征信系统 ◎征信主要包括两大系统 ☆以企业、公司为主体的法人组织的系统征信 第三节 信用体系 ◆ 社会征信系统 ◎征信主要包括两大系统 ☆以企业、公司为主体的法人组织的系统征信 ☆与公民个人经济和社会活动相关的系统征信
第三节 信用体系 信用档案系统 征 信 系 统 信用调查系统 根据征信数据库 信用评估系统 形成使用过程分 信用查询系统 失信公示系统
中国国际投资头寸报表 (单位:亿美元) 表四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信用及其基本形态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最古老的信用-高利贷 现代信用活动 的基础与特点 信用的含义 信用的基本形态 私有制与信用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信用、货币与金融范畴的形成 高利贷的特点 最古老的信用-高利贷 高利贷之“高利”的原因 历史上反对高利贷的斗争 赤字、盈余与债权债务关系 五部门经济中的信用关系 现代信用活动 的基础与特点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 信用风险
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 信用形式 国家信用 消费信用 国际信用 商业信用及其特点 商业票据 商业信用在我国的发展 银行信用及其特征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 信用形式 我国经济中的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的含义 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的形式 我国国家信用的发展 消费信用及其主要形式 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的作用 国际信用的内容 国际信用 国际信用的主要形式 我国利用国际信用的情况
信用体系 市场经济与信用秩序 我国经济发展 中的信用秩序 现代信用体系的构建 信用秩序与市场运行成本 信用状况与市场空间拓展 诚信的冲击-信用经济学 视角的分析 产权制度与信用关系 我国经济发展 中的信用秩序 计划经济与信用关系的影响 建立并维护良好的信用秩序 信用制度 现代信用体系的构建 信用体系构建的基础性保障 信用机构体系 社会征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