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二 中国的古代建筑工程.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Advertisements

Service Attach Rate ( 1 ) 最终用户 潜在服务销售金额 SMBSA销售金额 CSSP销售金额 比值 北京航天中心医院
第二章 城市建设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北京——中国的首都!令所有中国人为之神往和骄傲的城市! 北京——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一座崭新的国际化大都会!
试 卷 讲 评.
西部大开发.
北方冬季.
目标导学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认识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2、举例说明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教育、交通等中心;
以“职业人格”为核心, 全面构建“双四维”德育体系
两位数乘两位数 (进位)乘法 四 乘法(第二课时).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中国的工业.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福慧学校 执教者 :和兆星.
三年级九班田依可PPT特产 三年级九班田依可 第七单元 特产.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两晋与南朝.
CET4 translation 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正对旅游产生兴趣,这是近年来的新趋势。年轻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可以归因于他们迅速提高的收入和探索外部世界的好奇心。随着旅行多了,年轻人在大城市和著名景点花的时间少了,他们反而更为偏远的地方所吸引。有些人甚至选择长途背包旅行。最近调查显示,很多年轻人想要通过旅行体验不同的文化、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黑龙江 吉林 新疆 辽宁 甘肃 内蒙古 北京 河北 宁夏 青海 山西 山东 陕西 河南 江苏 西藏 安徽 上海 四川 湖北 浙江 江西 湖南
第七章 固定资产 本章结构 固定资产的性质与分类 固定资产的增加 固定资产的折旧 固定资产的修理 固定资产的减少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 变 的 天 气.
北京地区长城的演变发展 姓名:王长坤 学号: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新疆 1 人口与民族 2 地形与气候 3 绿洲农业 4 能源开发.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四年级数学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制作:奔马 QQ
                                                                                                                                                                
Period 1 I.话题背景导读 【阅读训练】
第三课:水 Leçon 3 水和土,活动一:地图 Activité 1, page 44
北京移动(中国移动的子公司)是中国主要的无线运营商之一。中国移动做为无线市场的开拓者,拥有中国70%的无线通信市场,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无线提供商,北京移动拥有上亿的手机用户,支持60多个国家的漫游业务。 为北京移动创造的价值 … 优秀的性能,支持了庞大的用户群 标准化了系统接口 加强了系统的灵活性.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万以内数的认识 双语学校 陈 曦.
气候(第2课时)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亓孝然.
园林专业本科阶段课程拓扑图:平台期课程 通识 12 数学 14 物理 4 化学 11 英语 6 政治 14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若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如果 ,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 每年平均增长 是2002年时的2倍? 解:设经过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02年时的2倍, 根据题意有 , 即.
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以我国为例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学习目标:
文化传播网
Apr. 25th, 2016 Monday Earth Astrophysicists at MIT are searching for another Earth. 麻省理工的天体物理学家们正在搜寻另一个地球。
Greening One Belt One Road The Role of NGOs
线段的有关计算.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西藏 Tibet.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英语口译 3 Culture and Language.
上海洪水.
获奖类别: 获奖题目: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研究内容:(400~500字,2~3幅插图)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12 埃及的金字塔 ——苏教版第十一册 执教者:王尧尧.
Internal River Transportation
中药饮片调剂技术 戥秤的结构.
《工程制图基础》 第五讲 投影变换.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惊弓之鸟 山西省邹城市中心店镇老营小学 王 丹.
长 城 执教:宁都县第三小学 梅建锋.
五、话题写作 基础写作 请根据以下信息介绍端午节。 [写作要求] 只能用5个句子表达全部内容。 [评分标准]
区园林绿化局主题立体花坛方案征集点位图.
生词 คำศัพท์ 1. 楚辞 chǔcí บทกวีของรัฐฉู่ 2. 诞生 dànshēng กำเนิด ; เกิดขึ้น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位似.
IT审计简介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 IT审计培训 第一讲.
Sssss.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校园之路.
9.3多项式乘多项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主题二 中国的古代建筑工程

一、我国古代的城市规划 (一)历代古都的规划原则 1.宫城是全城规划的核心,宫城位于古都的中心 2.宫城的前面为外朝,后为市 3.全城道路网环绕宫城这个核心 4.前朝后寝来规划 5.中轴线上的建筑物坐北朝南

(二)古代城市规划的地域特征 1、大型古城与北方城市 2、南方水乡城市 3、南方山地城市 4、西北丝绸之路的城市 5、东北平原城市

二、现存古代城市建筑介绍 (一)历史古都建筑介绍 1、明清北京古城

明清北京古城 明清北京城池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代王朝明和清 的都城——京师顺天府城防建筑的总称,从内到 外由宫城(即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4道城 池组成,包括城墙、城门、瓮城、角楼、敌台、 护城河等多道设施,曾经是世界存世面积最大、 保存最完整的中世纪城市防御体系。

北京城池自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四年(1264年) 兴建的元大都开始计算,已有850多年的建城建都 史,奠定了明清北京城风貌的是明成祖朱棣在永 乐四年(1406年)开始的筑城迁都计划;明嘉靖 帝三十二年时(1553年)增筑外城,形成了今日 北京城“凸”字型的布局。北京城是中国历史上 兴建的最后一座帝王都城,作为完整跨越两代封 建王朝的文化、经济、军事和政治中心,在许多 方面集中了明清时期中国城池建设的最高水平, 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上的集大 成之作。

北京城池的变迁始自明末1644年李自成出逃时对 城墙建筑的焚毁。清末1900年八国联军攻城时曾 有过较大破坏,其后历任的中华民国北洋政府、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等都对北京城池进行过拆改, 至1949年北平和平易帜时,北京城池整体风貌保 存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都北京后,因为交通 发展和修建地铁的需要,北京城池自1958年起逐 渐被市政府拆除、改造。

目前,城池的核心——宫城(紫禁城)尚保存完 整;皇城余有城门天安门一座、南皇城墙一段保 留较完好,东皇城墙尚有一段明代残余;内城拆 改严重,现存正阳门城楼与箭楼、德胜门箭楼、 东南角楼以及崇文门一段残余城墙,西便门桥段 也有一段城墙遗址;外城被完全拆除,只有位于 中轴线最南端的永定门后被重建。对城池的拆除 在1970年代后期停止,2000年后陆续开始复原部 分城墙、城楼、箭楼等。现今的北京城墙已被环 绕着的二环路取代,为完全恢复城池原貌带来难 度。

2、隋唐长安古城故迹 隋唐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大都会和当 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 代最多、历时最长的都城,是汉民族文化形成过 程中的中心。汉长安城遗址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 保存最为完整、遗迹最为丰富、文化含量最高的 都城遗址

(二)现存古城市建筑介绍 1、明南京城墙 南京明城墙修筑于明朝,始建于1366年完成于明 洪武末年,前后历时28年,是世界第一大城垣, 由内向外形成了皇城、宫城、京城、外郭四重城 墙环套的格局,不遵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 的旧制,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 弘雄壮,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间,蜿蜒盘桓 达35.3公里,而南京明城墙的外廓城墙更是超过 60公里。

南京明城墙不仅是中国的第一大城墙,更是世界 第一大城墙,并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城 墙。南京明城墙“因天时就地利”,依山傍水而 建,是中国礼教制度与自然相结合的典范,是古 代都城建设的杰出代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南京明城墙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 技术集大成之作,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 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 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可谓是继中国秦长城 之后的又一历史奇观。

2、西安城墙 西安城墙(The Xi’an Circumvallation)位于 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国家AAAA级景区,墙高 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 的长方形,周长13.74公里。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 古城区,面积11.32平方公里,著名的西安钟鼓楼 就位于古城区。

西安城墙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 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完全围绕“防御”战 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 可以跑车和操练。从隋唐皇城算起,西安古城墙 已经有 1400 多年的历史,从明初扩建府城算也已 有600多年历史,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 筑之一。

城墙有主城门四座:长乐门(东门),永宁门 (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 这四座城门也是古城墙的原有城门。从民国开始 为方便出入古城区,先后新辟了数十座城门,至 今西安城墙已有城门18座。

3、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中部平遥县内,是一座具有 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 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 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中国仅 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 座古县城之一(另一座为丽江古城)。

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 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旧墙垣基 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泰、正德、 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的补修和修葺, 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 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 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 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 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 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这是一座 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 不已的佳地。

4、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古镇”,世界文化遗产, 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坐落在丽江坝 中部,玉龙雪山下,北倚象山、金虹山、西枕狮 子山;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 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 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两 个没有城墙的古城之一,历史上丽江古城却有城 墙。是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是中国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 得成功的两座古县城之一(另一座为山西平遥古 城)。

丽江古城坐落于玉龙雪山下。丽江大研古城已有 近千年历史,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我国首批 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古城。它 是以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多元融合的文 化为特点,以平民化、世俗化的百姓古雅民居为 主体的“建筑群”类型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一座 至今还存活着的文化古城。

三、古长城建筑 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建筑工程,它横贯在 我国北方辽阔的土地上,犹如一条巨大的长龙, 蜿蜒于巍巍的崇山峻岭之中,绵亘于浩翰的沙漠 原野之上,这一气势雄伟举世罕见的奇迹,把祖 国的江山点缀得更加壮丽。

三、古长城建筑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古长城 见于记载的建筑长城的历史,可上溯到两千五百 多年前公元前六世纪的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家纷 建长城,大别之分为两类:

一、各国之间的互防长城 诸侯国家相互争夺霸权,国与国之间,战争频繁, 为了彼此设防,齐、楚、魏、赵、燕等国先后在 邻近敌国的边境修筑了互防长城:

二、北方各国的边防长城           战国时期,约在公元前四世纪前后,位于我 国北部地区的燕、赵、秦等国,受到毗邻的北方 游牧部族匈奴、东胡等的侵扰。那时匈奴正处于 奴隶制初期阶段,奴隶主贵族经常深入到黄河以 北地区,掠夺牲畜和人口,严重妨碍了那里人民 正常的经济生活。再加上北方游牧部族擅长于骑 兵作战,来去飘忽,机动灵活,也决非步兵“车 战”所能抵御。北边各国诸侯,便凭山依险,修 筑沿边要塞长城,以资防御。

(二)秦代古长城 “万里长城”的名称,始于秦朝。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 214年)派蒙恬伐匈奴开始,到始皇死后,秦二世赐蒙恬、 扶苏死的时候(前210年)为止,共用5年时间筑成。据史 籍记载,秦统一六国后,始皇派蒙恬将军带30万人,北伐 匈奴。蒙恬斥逐匈奴后,以黄河以南土地为44县,筑长城, 利用地形,沿黄河、阴山设立屏障要塞,北面和东面沿赵、 燕的旧长城,西面利用秦昭王的旧长城,连接起来,西起 临洮(今甘肃省南部洮河边),东到辽东,绵延万余里。 这条秦长城,在今天的长城以北很远的地方。秦长城是用 夯土的办法筑成的。从现在临洮北边秦长城遗址可以看出: 最下一层是生土,生土上有一层压得非常坚实的黄土,黄 土上筑起有夯土层的城墙,夯土层为黄色粘土夹碎石。这 虽是早期的夯筑办法,却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三)汉代古长城 汉代因北方匈奴经常入侵,从汉文帝汉景帝开始, 就继续修缮秦长城。最后修成一条西起大宛贰师 城、经龟兹、车师(均在今新疆境内),居延 (今内蒙境内),直到黑龙江北岸,全长近2万里 的长城,城堡相连,烽火相望,形成一道坚固的 防线。

(四)明代古长城 明朝建立以后,原来的统治者元蒙贵族逃回蒙古, 不断南下骚扰掠夺,东北又有女真族兴起,所以 明王朝十分重视北方防务。明朝200多年中差不多 一直没有停止过长城的修筑和巩固长城的防务。 最后修成全长12700余里,东起鸭绿江,西达嘉峪 关的长城,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见到的长城。明长 城的特点是;在重要的关隘地方,特别是在居庸 关、山海关、雁门关一带修筑了好几重城墙,多 的达到二十几重。并在长城南北筑了许多城堡、 烟墩(烽火台),用来了望敌情,传递警报。

长城的用途主要是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扰掠,因 当时游牧民族没有固定的居处,相对中原王朝来 说,还处于生产力相当低下的阶段,有的部族经 常劫掠外族,侵犯内地,对中原的农业生产和社 会安定造成很大威胁。在古代作战主要靠骑兵和 步兵的条件下,高大的城墙便成为安全的屏障, 有军队把守就更难逾越。

长城的修建,还有利于开发屯田、保护屯田,促 进边远地区生产的发展,保障通讯和商旅往返的 安全。秦汉时北部地区有宽大的直道和驰道,汉 代又打通了西域的交通大道,文书的传递、使节 和商旅来往都需要保护,长城烽燧正是沿着这条 大道修筑的。

四、古代水利工程 (一)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 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 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 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 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 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 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 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 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 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 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二)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 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公元前250年蜀郡太守 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 型水利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工程 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 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 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 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 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在古代是一个水 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李白在《蜀道难》这篇 著名的诗歌中“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人或成鱼鳖”的感叹和惨状,就是那个时代的 真实写照。这种状况是由岷江和成都平原“恶劣” 的自然条件造成的。

岷江出岷山山脉,从成都平原西侧向南流去,对 整个成都平原是地道的地上悬江,而且悬得十分 厉害。成都平原的整个地势从岷江出山口玉垒山, 向东南倾斜,坡度很大,都江堰距成都50km,而 落差竟达273m。在古代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 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里, 颗粒无收。岷江水患长期祸及西川,鲸吞良田, 侵扰民生,成为古蜀国生存发展的一大障碍。

都江堰的创建,又有其特定的历史根源。战国时 期,刀兵峰起,战乱纷呈,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 渴望中国尽快统一。适巧,经过商鞅变法改革的 秦国一时名君贤相辈出,国势日盛。他们正确认 识到巴、蜀在统一中国过程中特殊的战略地位, “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秦相司马错语)。 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战国末期秦昭王委任知天 文、识地理、隐居岷峨的李冰为蜀郡太守。李冰 上任后,首先下决心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 业,造福成都平原,为秦国统一中国创造经济基 础。

(三)坎儿井 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 有记载,时称“井渠”,而新疆维吾尔语则称之 为“坎儿孜”。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 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与万里 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 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 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 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 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 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 的喀拉乌成山, 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 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 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 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 溉。

在吐鲁番盆地大量兴建的原因,是和当地的自然 地理条件分不开的。吐鲁番是中国极端干旱地区 之一,年降水量只有16毫米,而蒸发量可达到 3000毫米,可称得上是中国的“干极”。但坎儿 井是在地下暗渠输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蒸 发量小,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

吐鲁番虽然酷热少雨,但盆地北有博格达山,西有喀 拉乌成山,每当夏季大量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渗入 戈壁,汇成潜流,为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地下水源。 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峰高达5445米,而盆地中心的艾丁 湖,却低于海平面154米,从天山脚下到艾丁湖畔, 水平距离仅60公里,高差竟有1400多米,地面坡度平 均约四十分之一,地下水的坡降与地面坡变相差不大, 这就为开挖坎儿井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吐鲁番土 质为砂砾和粘土胶结,质地坚实,井壁及暗渠不易坍 塌,这又为大量开挖坎儿井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其结构是由竖井、 暗渠、明渠、“涝坝”(积水潭)四部分组成。在高 山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在一定间隔打一深浅 不等的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 沟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 渠道相连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正是 因为有了这独特的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把 地下水引向地面,灌溉盆地数十万亩良田,才孕 育了吐鲁番各族人民,使沙漠变成了绿洲。

(四)海塘 海塘是人工修建的挡潮堤坝,亦是中国东南沿海 地带的重要屏障。海塘的历史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两省。 从长江口以南,至甬江口以北,约六百公里的一 段是历史上的修治重点,其中尤以钱塘江口北岸 一带的海塘工程最为险要。高大的石砌海塘蜿蜒 于几百公里长的海岸上,简直蔚为壮观。

汉代有一个名叫华信的地方官,想在今天杭州的 东面修筑一条堤防,以防潮水内灌。于是他到处 宣扬,谁要是能挑一石土到海边,就给钱一千。 这可是个大价钱!于是,附近的地方百姓闻讯后, 纷纷挑土而至。谁知华信的悬赏只是个计策,等 到挑土的人大量涌来的时候,他却忽然停止收购。 结果,人们一气之下纷纷把泥土就地倒下就走了。 华信就是利用这些土料,组织百姓,建成了防海 大塘。

海塘最早起源于钱塘江口,这是自然条件决定的。钱 塘江口一带的潮水特别大,有著名的钱塘观潮。南北 朝地理学家郦道元曾以简洁的笔墨描述钱塘潮:涛水 昼夜再来。来应时刻,常以月晦及望尤大。至二月八 月最高,峨峨二丈有余。 钱塘潮固然是大自然的胜景,但是也对沿海地区造成 了巨大的破坏。宋代嘉定十二年(1219年),今海宁 县南四十多里的土地,曾因海潮而沦入海中。另外, 海盐县的望海镇,也曾被海潮整个吞没。时至今日, 海塘仍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沿海屏障。

五、居住建筑 (一)居住建筑的结构类型 1、干栏式

2、砖墙承重式

3、土楼

4、碉楼

5、窑洞

6、毡包

7、帽形屋

8、船形屋

(二)近代乡土民居的类型 1、晋陕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