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 232介紹.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03 信息安全 李 艇.
Advertisements

第五章 输入输出系统 5.1 概述 5.3 接口 5.3 系统总线 5.4 直接程序传送方式接口 5.5 中断方式与接口
LED CUBE 預期規劃.
计算机系统.
串列I/O(UART) 20010/12/08.
ThinkCentre M2600c 瘦客户机 虚拟化终端,精简型PC
序列埠通訊.
陳維魁 博士 儒林圖書公司 第九章 資料抽象化 陳維魁 博士 儒林圖書公司.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通信技术基础 第1章 通信与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王钧铭 1.1 通信的概念 1.2 通信系统 1.3 通信方式 1.4 信道和传输介质
协议宏串行通信 陈建瓴.
CH.2 Introduction to Microprocessor-Based Control
串行通讯的概念 串行通讯:一条信息的各位数据被逐位按顺序传送 的通讯方式称为串行通讯。
電腦網路的構成 2.1 網路架構 2.2 通訊設備 2.3 通訊媒介 2.4 資料傳送方式.
第2章 物理层 基本内容:计算机网络物理层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信道及其传输速率的计算,常用的传输媒体,信道复用技术,物理层的标准举例 。 重点掌握: 计算机网络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信道及其传输速率的计算 信道复用技术 RS-232 接口标准.
CH6 RS232串列埠通訊 最簡單的互動設計 – Arduino一試就上手 孫駿榮、吳明展、盧聰勇.
1个USB Host 1.1端口:可支持U盘存储器(读取客户程序自动下载) 1个USB Device 2.0端口:支持USB程序下载
第7章 常用数字接口电路.
陳慶瀚 MIAT嵌入式系統實驗室 國立中央大學資工系 2009年11月12日
AC500 调试总结 485转以太网通讯配置 lizhenfei.
嵌入式系統與實習期末小專題 -嵌入式GPS移動監視系統
第10章 網路規劃與佈線.
參考資料 Intel® PXA250 and PXA210 Application Processors Developer’s Manual ftp://download.intel.com/design/pca/applicationsprocessors/manuals/ pdf.
第 3 章 個人電腦的簡易組裝 DIY.
100學年度第2學期 邏輯設計實習TA訓練 機 台 介 紹.
TCP協定 (傳輸層).
RS 232介紹.
第十章 MSP430的USCI模組.
內容:串列傳輸 實作:Arduino to PC 、 Arduino to Arduino 簡報:廖崇義
Install、Operate Manual
Socket () and TCP client-server
2-3 基本數位邏輯處理※.
Different Codec Technologies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技术.
基礎網路管理 第一章 環境介紹 製作:林錦財.
第6章組合邏輯應用實驗 6-1 編碼∕解碼器實驗 6-2 多工∕解多工器實驗 6-3 七段顯示解碼器.
科学网 李浪 第4章 物理层 科学网 李浪.
第八章 80C51单片机的串行通信 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80C51串行通信相关知识,包括串行通信基本概念,80C51单片机的串行口及其工作方式,以及单片机在双机或多机通信中的应用。
基本通訊概念.
8051's UART mode0 output 通訊二甲 B 洪紹凱.
UART口的第一次接触 MCU起航 QQ:
HiNet 光世代非固定制 用戶端IPv6設定方式說明
家用網路所遇到的問題 與解決方案 演講者:徐子浩 指導老師:梁明章 老師.
第15章 串行通信及接口电路.
Serial-Data Transmission
指導教授:【李博明】老師 組員: 4A13A017 紀家郁 4A 邱建傑 4A 白智仁 4A 簡宗胤
第二章 常见网络电缆 以太网常见缆线 设备间接口电缆 用户线.
串行通讯的概念 串行通讯:一条信息的各位数据被逐位按顺序传送 的通讯方式称为串行通讯。
第2章 實體層基礎.
網路安全技術 OSI七層 學生:A 郭瀝婷 指導教授:梁明章.
第九章 MCS-51串行接口 9.1 串行数据通信概述 通 信 并行 一、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 串行 串行通信 数据是一位一位传送的
第七單元 正反器 (教科書第四章) 數位系統實驗
Arduino x 物理實驗 --By Scott.
網路概論 第2章 資料通訊.
5-13 串列通訊實習.
Bluetooth 技術篇 藍芽技術如何傳輸資料 藍芽傳輸的安全性 第六組 吳哲榮.
键盘 LCD显示器 触摸屏技术 串行总线数据通信 PTR2000无线数据传输
電子期刊使用統計 CONCERT 2002 meeting November 13-14, 2002 羅宙康 Springer-Verlag
測試藍芽模組的接收和發送功能 班級:資通三A 學號: 姓名:簡宏恩.
Chapter 15 檔案存取 LabVIEW中的檔案存取函數也可將程式中的資料儲存成Excel或Word檔。只要將欲存取的檔案路徑位址透過LabVIEW中的路徑元件告訴檔案存取函數後,LabVIEW便可將資料存成Excel或Word檔;當然也可以將Excel或Word檔的資料讀入LabVIEW的程式中。
ZigBee PRO教學系統 CC2530 實驗.
一、簡介 電腦硬體設計:純硬體電路(hardware)及韌體電 路(firmware)兩種方式。
使用VHDL設計-8x3編碼電路 通訊一甲 B 楊穎穆.
K60入门课程 03 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 靳熙芃.
班級:博碩子一甲 授課老師:鐘國家 助教:陳國政
資料表示方法 資料儲存單位.
单片机应用技术 (C语言版) 第8章 串行通信接口
波的振幅與週期量測 通訊一甲 B 楊穎穆.
NFC (近場通訊,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靜宜大學資管系 楊子青
Lab#9 Serial Port 實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RS 232介紹

通訊的種類 通常通訊的型式可以區分為兩種,其一為並列傳輸式的通訊(Parallel Communication),另一種則為串列傳輸式的通訊(Serial Communication)。

RS-232是美國電子工業聯盟(EIA)制定的序列資料通訊的介面標準,原始編號全稱是EIA-RS-232(簡稱RS232)。它被廣泛用於電腦串列埠外設連線。 PC機上的COM1、COM2介面,就是RS-232C介面。RS-232對電氣特性、邏輯電位和各種信號線功能都作了規定。

連接器 DB25、DB15、DB9 目前PC上多為DB9 RS-232的通訊埠是每部電腦上的必要配備,通常含有COM1與COM2兩個通道,早期的電腦將COM1以9Pin的接頭接出,而以25 Pin的接頭將COM2接出,新一代的電腦均以9Pin的接頭接出所有的RS-232通訊埠。

在電腦上的RS-232均是公頭,即使是25Pin也是公頭

資料流動模式 當資料傳送與接收,傳輸線上的資料流動情形可以分成三種 單工:資料流動只有一個方向時 半雙工:資料流動是雙向,但同一時間只能一個方向行進 全雙工:資料流動是雙向,且具有兩個方向的傳輸能力時

串列埠的工作模式 串列通訊的方式可以分為同步式(Synchronous)及非同步式(Asynchronous)兩種。 同步式在通訊的兩端使用同步訊號作為通訊的依據;而非同步式則使用起始位元(Start Bit)及停止位元(Stop Bit)作為通訊的判斷,現在則是以使用非同步傳輸較多。 非同步傳輸只要9支腳就夠了;如要採用同步傳輸則需使用到25支腳。 電纜長度:在通信速率低於20kb/s時,RS-232C所直接連接的最大物理距離為15m。

名詞解釋 數據終端設備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 數據通信設備DCE(Data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以電腦端(和數據機)為例: DTE:電腦 DCE:數據機

DB9 公 母

DB9 腳位 腳 位 簡 寫 意 義 Pin 1 CD或簡寫DCD 載波偵測 (Carrier Detect) Pin 2 RXD 腳 位 簡 寫 意 義 Pin 1 CD或簡寫DCD 載波偵測 (Carrier Detect) Pin 2 RXD 接收字元 (Receive) Pin 3 TXD 傳送字元 (Transmit) Pin 4 DTR 資料終端備妥 (Data Terminal Ready) Pin 5 GND 地線 (Ground) Pin 6 DSR 資料設備備妥 (Data Set Ready) Pin 7 RTS 要求傳送 (Request to Send) Pin 8 CTS 清除以傳送 (Clear To Send) Pin 9 RI 響鈴偵測 (Ring Indicator) 所謂傳送、接收是從DTE裝置的觀點來說明,TXD、DTR和RTS訊號是由DTE產生的,RXD、DSR、CTS、DCD和RI訊號是由DCE產生的。

EIA-RS-232C對電器特性、邏輯電平和各種信號線功能都作了規定。 在TxD和RxD上: 邏輯1(MARK)=-3V~-15V       邏輯0(SPACE)=+3~+15V 在RTS、CTS、DSR、DTR和DCD等控制線上: ON狀態=+3V~+15V OFF狀態=-3V~-15V

DCD :電腦←數據機 數據機通知電腦有載波被偵測。 RXD:電腦←數據機 接收資料。 TXD:電腦→數據機 傳送資料。 DTR:電腦→數據機 電腦告訴數據機,電腦端已準備好。 GND:電腦=數據機 地線。 DSR:電腦←數據機 數據機告訴電腦,數據機端已準備好。 RTS:電腦→數據機 電腦要求數據機將資料送入。 CTS:電腦←數據機 數據機通知電腦可送出資料。 RI:電腦←數據機 數據機通知電腦有電話進來。

詳細說明一(以電腦端為觀點) (1) DCD :此腳位是由DEC(數據機)控制,當傳送的訊號是載在載波訊號上面,數據機利用此腳位通知DTE電腦有載波被偵測到;而當載波被偵測到時才可保證是處於連線狀態。

詳細說明二(以電腦端為觀點) (2) RXD:此腳位由DCE(如數據機)控制,DTE(如電腦)會接收資料進來。 (3) TXD:此腳位由DTE (如電腦)控制,會將資料(由DTE)傳送出去(至DCE,如數據機)。 註:在接收或接收的過程中,由於資料是以數位(Digit)型式傳送,所以可以看到RXD、TXD燈號上看到明滅交錯,此為0、1交替所產生的現象,也就是電位高低所產生的現象。

詳細說明三(以電腦端為觀點) (4) DTR:此腳位由DTE(例如電腦)控制,用以通知DCE(例如數據機)可以進行傳輸。ON表示DTE(例如電腦)已準備就緒,DTE可以接收資料。 (5) GND:共同接地 (6) DSR:此腳位由DCE(例如Modem)控制,DCE (例如Modem)用此腳位的ON狀態通知DTE (例如電腦),DCE一切準備就緒,DTE可以傳送資料過來。

詳細說明四(以電腦端為觀點) (7)RTS(請求送入):此腳位由DTE(例如電腦)控制,用以通知DCE(例如數據機)馬上傳輸資料至DTE(電腦);而當DCE(例如數據機)收到此訊號後,便將資料傳送給DTE(電腦)電腦。 (8)CTS(允許送出) :此腳位由DCE(例如數據機)控制,用以通知DTE(例如電腦)將資料傳輸至DCE(例如數據機);而當DTE(電腦)收到此腳位之訊號後,便將準備送出之資料送至DCE(例如數據機)。

詳細說明五(以電腦端為觀點) (9) RI:此腳位由DCE (數據機)控制,用以通知DTE(電腦)有電話進來,是否接聽則由DTE(電腦)決定。

備註 DSR、DTR(設備狀態信號)有時連到電源上,一通電就立即有效。這兩個設備狀態信號有效,只表示設備本身可用,並不代表可以開始進行通信了,能否開始進行通信要由控制信號(RTS、CTS)決定。

設定 序列通訊在軟體設定里需要做多項設定,最常見的設定包括鮑率(Baud Rate)、同位檢查(Parity Check)和停止位(Stop Bit)。 鮑率:是指從一裝置發到另一裝置的位元率,即每秒鐘多少位元bits per second (bit/s)。典型的鮑率是300, 1200, 2400, 9600, 115200, 19200等bit/s。一般通訊兩端裝置都要設為相同的鮑率,但有些裝置也可以設定為自動檢測鮑率。

起始位元及停止位元:當雙方準備要開始傳送資料時,發送端會在所送出的字元前後,分別加上低電位的起始位元及高電位的停止位元,接收端會依起始位元及停止位元的設定,確實地接收到字元。當加入了起始位元及停止位元,也才比較容易達到多字元的接收能力,起始位元固定為一個位元,而停止位元則有1、1.5、2個位元等多種選擇,只要通訊雙方協議通過即可。

將傳送字元依上述的說明組合起來之後,就形成了傳輸資料的格式如下: 起始位元+傳送字元+同位位元+停止位元 假設在傳輸時用了1個起始位元,傳送字元為八個位元,1個停止位元,不使用同位元檢查,則所傳輸的資料總共10個位元,所以此時最小的傳輸單元是以10位元為單位 若我們採用19200bps的傳輸速度,每一秒便可傳輸19200/10=1920(Bytes)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