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社会生活 一、近代经济(第19课) 1.实业家 2.民族工业 二、近代社会生活(第20课) 1.交通通讯的变化 2.文化生活的变化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供瘤动脉超选插管 的临床价值探讨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介入科 顾建平 年 5 月 · 上海 在肿瘤的介入性诊疗工作中, 供瘤动脉的超选插管有其重要的 临床意义。
Advertisements

经济上工业化 洋务运动 1912 年 1 月 28 日 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在南京成立 政治上民主化 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近代民族工业是近代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中 国人创办的用机器生产 的工业。 什么是近代民族工业 ?
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于殖民 地或半殖民地中的民办资本主义 机器工业. 什么是近代民族工业 ?
学习要求 1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方 面变化的史实:服饰的变化、饮食 结构的变化、住宅的变化; 2 、了解近代以来社会习俗变化的 史实:婚姻风俗的变化、丧葬礼俗 的变化以及其他社会风俗的变化。
大众 传播媒介 的 更新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传 播的重要性、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 未有。请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用 哪些方式获得信息? “ 知讯者生存! ” —— 广告语 导入新课 书籍、广播、电视、电影、报刊、互联网 ……
2016 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 洋务运动客观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 和对中国的冲击.
战争到五四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
焦玉蓉 南京十三中学.
第六学习主题 第20课 近代社会生活 新式交通通讯工具的出现 大众传播媒体的创办 娱乐方式的变化 社会习俗的变化 课堂小结.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现代化理论与高考 导学提纲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历程 未来50年的现代化展望及思考.
座位排列(严格按方阵、学号就座) 空 位 旅 游 管 理 行 管 1 班 行管 2班 旅管 3班 旅管 2班 旅管 1班 讲 台 进门.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第18课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
见解创新 看活历史 看透历史 理解感悟 了解体验 看清历史 三镜导学 望远镜 多棱镜 学会探究 显微镜 长远把握历史 全面认识历史
必修二 经济史 第二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变迁.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本课课标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和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第八章 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中华民国时期)经济思想
第19课 近代民族工业. 第19课 近代民族工业 我们以前经常听老年人说的“洋火”、“洋灰”、“洋油”,其实指的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中国的工业.
第三单元 重难点分析.
专题二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和文明 发展的曲折历程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 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对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的点滴思考和做法
承上启下 请结合下面五个关键词拟一个相关的主题 新航路开辟 殖民扩张 中国近代化 工业革命 鸦片战争.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专题复习课(五) 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的近代化历程
八国联军侵华.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理论与经验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形成 ◆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欢迎指导!圣诞快乐! 执教者:蒋海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制作人:生雅利.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制作人:生雅利.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二、民国年间民族工业 的曲折发展.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三、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 历史命运.
高中历史必修Ⅱ 第三单元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海南中学历史组 郑锋.
--专题复习讲座 --主讲:王年胜 时间:四月十八日 地点:多媒体教室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精品资源共享课.
                                                                                                                                                                
第六、七学习主题 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对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的点滴思考和做法
分布式程序设计 姚斌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上海交通大学.
火车的故事.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本章目录 教学目的 重点和难点问题 教学内容 课堂小结 延伸 阅读 复习 思考 教学 案例. 本章目录 教学目的 重点和难点问题 教学内容 课堂小结 延伸 阅读 复习 思考 教学 案例.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西藏 Tibet.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Department of Physics,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 China
香港中學生國民教育計劃2007 學友社   主辦 教育統籌局 合辦 香港各界慶祝回歸委員會慈善信託基金 贊助.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1840年后中国社会主义的变化 11840年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原因:.鸦片战争的爆发和《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是1840年,标志性事件鸦片战争 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原因: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时间1949年,标志性是新中国的成立.
Sssss.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经济和社会生活 一、近代经济(第19课) 1.实业家 2.民族工业 二、近代社会生活(第20课) 1.交通通讯的变化 2.文化生活的变化 3.社会习俗的变化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状元实业家张謇 实业家 近代经济 荣氏兄弟家族 曲折发展历程 民族工业 曲折发展原因 发展总体特征

深度理解 深度理解 发展缩影 发展缩影 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 实业家

时间阶段 特征 原 因 总体特征 洋务运动到清末 一战期间 一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萌芽 1.洋务运动刺激民族工业产生 2.甲午战后出现实业救国 1.发展短暂且曲折 2.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约,整体水平落后 3.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和沿海、沿江城市 总之,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1.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2.国货运动推动 3.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黄金时代 再度受挫凋谢萎缩 1.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2.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的侵略 3.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交通通讯 文化生活 社会习俗 交通工具 通讯工具 照相和电影的传入 新闻报纸的出现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交通工具 社会生活的变化 交通通讯 通讯工具 照相和电影的传入 文化生活 新闻报纸的出现 出版印刷机构的出现 变化原因 变化表现 社会习俗 变化结果 变化特点

交通通讯的变化 名称 传入时间 种类 作用 交通 工具 通讯 使人们出行的速度加快,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火车 轮船 19世纪晚期 有利于商人传达生意信息,有利于记者进行新闻报道,有利于百姓之间的联系 19世纪70年代以后 电报 电话

趣事一二 中国最早的火车只有车厢,没有车头,只好用马或者骡子拉着车厢在铁轨上行走。 电灯在上海出现时,有人不知电灯发光原理,以为与炭火、柴火无异,伸出长长的烟杆在电灯上点烟。

举出下列各时期创办的报纸名称 时间 出版的报纸 宣传的思想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 《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辛亥革命时期 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民报》 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青年》 《每周评论》 宣传民主、科学

我们从报纸上能得到什么? 1897年商务印书馆 申报

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 凇沪铁路 轮船、火车 交通通讯 有线电报 传人时间: 19世纪70年代后 社会生活的变化 照像和电影 传入中国 文化生活 有报纸和印书馆 颁布 等法令 剪辫、易服、禁缠足 颁布时间: 辛亥革命后 社会习俗 废除 ,代之以 跪拜礼 鞠躬、握手礼 取消 老爷大人 的称谓,代之以 先生、君 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中国近代最有名的报刊是? 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 凇沪铁路

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第一部获国际奖电影《渔光曲》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西 服 的 演 变

探究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以前 清末民初 交通通讯 文化生活 发式 人际称谓 服饰 礼节 步行、马车 火车、轮船、有线电报 看曲艺、杂耍 照相、电影、报业、出版 清男子留有长辫 剪辫 老爷、大人 先生、君 长袍、马褂 新式礼服 跪拜 鞠躬、握手

中国近代的“第一” 中国第一艘机动轮船—— 中国的第一条铁路——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 中国电影第一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我国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出版社—— 黄鹄号 淞沪铁路 《歌女红牡丹》 《定军山》 《渔光曲》 商务印书馆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