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定址與路由原理
綱要 網路定址原理 網路遮罩 子網路與子網路遮罩 超網路定址 (Supernetting) 網路尋徑概念: 靜態/動態
網路定址原理 IP包含兩部分: 網路位元( Network bits ) 主機位元( Host bits ) 辨識IP位址之所屬網路系統
網路定址原理 網路位址分五類:
網路定址原理 A/B/C類IP位址(有網路位元和主機位元) 中,均有兩個特殊位址不做主機位址使用 網域位址 (Domain Address) 廣播位址 (Broadcast Address) 將所有主機位元值均設為 “ 1 “ 用來對所屬網域之所有主機進行廣播
網路定址原理 各類IP位址之網域位址與廣播位址
網路定址原理 A類IP位址 特殊網域:” 0.0.0.0 ” . “ 10.0.0.0 “. “ 127.0.0.0 ” 可提供(27-3) = 125個網路系統 可提供 (224-2) 個主機位址 共可提供約 125 ×( 224 - 2 ) 個IP位址 迴路回測 ( Loopback Testing ) --“ 127.0.0.1 “ 透過本身主機將訊息送回本身主機,以檢查主機的TCP / IP的設定是否正確
網路定址原理 B類IP位址 可提供26 ×28 = 214 個網路系統 可提供( 216 – 2 )個主機位址
網路定址原理 C類IP位址 保留 “ 192.168.0.0 “ 網域作為企業內網路 ( Intranet ) 使用 可提供(25 × 28 × 28 – 1)= (221 – 1)個網路系統 可提供( 28 – 2 )個主機位址 共可提供約 ( 28 – 2 ) × ( 221 - 1 )個IP位址
網路定址原理 D類IP位址 共可提供(24 ×28 ×28 ×28 ) = 228 個群播IP位址 群播 ( Muticasting ) 指一電腦主機可透過「群播路由器」( MRouter;Muticasting Router ) 同時對多部主機傳送相同的資料
網路定址原理 D類IP位址 (con.) 單點傳送 (一對一) 多點群播 (一對多)
網路定址原理 E類IP位址 共可提供約228 個IP位址 保留給實驗網路使用
網路遮罩 A / B / C類網路遮罩示意圖
網路遮罩 遮罩的概念 IP位址中的主機位元並不影響網域的辨識 主機位元均為 “ 0 ” (不遮住) 網路位元則均設為 “ 1 ” (遮住看不見) 透過AND運算處理後可得到IP位址之所屬網域
子網路與子網路遮罩 規劃子網路系統 可有效利用IP位址, 不會導致浪費 向主機位元借位成子網路位元,將網路劃分成數個較小的子網路
子網路與子網路遮罩 B類IP位址網域為 “ 163.14.0.0 “,子網路位元借位3位元之子網路規劃狀況
超網路定址( Supernetting ) 定義 向網路位元借位成主機位元,以建立較大的網路系統 C類IP位址使用超網路定址向網路位元借2位元成主機位元
網路尋徑概念:動態/靜態 尋徑表 ( Routing Table ) 包含網路系統間相關的連線資訊 路由器 ( Router ) 會依據尋徑表的資訊,透過尋徑協定( Routing Protocol )找到一條最適合的路徑傳送訊息
網路尋徑概念:靜態/動態 靜態尋徑 ( Static Routing ) 動態尋徑 ( Dynamic Routing ) 將網路上的每個路徑訊息以固定的方式存入路徑表 系統不會自動更新路徑訊息 動態尋徑 ( Dynamic Routing ) 路由器會以週期性的方式定期彼此交換路程資訊 交換路徑資訊時會需要額外的頻寬 方法 : 距離向量法 ( Distance Vector ) 連線狀態法 ( Link State ) 混合尋徑法 (Hybird Routing )
網路尋徑概念:靜態/動態 靜態尋徑與動態尋徑之比較
網路尋徑概念:靜態/動態 動態尋徑--距離向量法 ( Distance Vector ) 又稱為Bell-Ford演算法 相鄰路由器週期性交換路徑資訊並更新尋徑表
網路尋徑概念:靜態/動態 動態尋徑--連線狀態法 ( Link State ) 又稱為SPF演算法 ( Shortest Path First;最短路徑優先 ) 平行傳送LSA ( Link State Advertisement ;連線狀態通知 ) 給其他路由器
網路尋徑概念:靜態/動態 動態尋徑--連線狀態法 ( Link State ) (Con.) 將LSA存入資料庫 使用SPF演算法以本身為根節點,建立最短路徑架構及尋徑表
網路尋徑概念:靜態/動態 動態尋徑--混合尋徑法 ( Hybird Routing ) 結合距離向量法和連線狀態法的優點 使用距離向量法建立初始尋徑表 利用連線狀態法只在網路連線狀況有異動時才更新路徑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