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网络路由设计 本章要点: 4.1 路由选择算法 4.2 路由选择协议.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网络管理员考证辅导 —— 真题解析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系 温海燕
Advertisements

NAT与ICMP交互.
TCP/IP协议原理与应用.
第 4 章 网络层 本章主要内容: 4.1 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4.2 网际协议 IP 虚拟互连网络
计算机网络教程 任课教师:孙颖楷.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定义和功能、基本组成 OSI/RM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相关概念, 模型中数据传输 等)
LSF系统介绍 张焕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计算机网络 第4章 网络层.
淄博信息工程学校 ZIBOIT&ENGINEERING VOCATONAL SHCOOL 02 认识虚拟局域网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网络设计与管理实践 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第 13讲 网络层(4) 1/51.
第五章 路由技术基础.
实验八 配置动态路由-OSPF协议.
2-2 静态路由.
引言 路由器的主要工作就是为经过路由器的每个 IP数据报/分组 寻找一条最佳传输路径(寻径),并将该数据有效地传送到目的站点(转发)。
项目八 路由器动态路由协议.
路由与远程访问 直连路由、静态路由、默认路由和动态路由 一、路由器 1) 主要功能: 路由器的网络层的设备,负责IP数据包的路由选择和转发。
DP 动态路由协议与RIP协议原理 ISSUE 1.0.
第13讲 IGRP协议 主讲:史宝会.
任务十 在思科路由网络中使用IGRP和EIGRP动态路由协议
第4章 路由原理及路由协议.
静态和动态 路由配置.
网络互联与路由器技术 项目六 路由选择协议在路由器中的使用
网络互联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项目负责人 张嗣萍/本环节主讲教师 第5章 路由器与路由选择 (2)路由选择与数据转发 2007年度上海建桥学院教改课程
路由协议概述 ISSUE 1.0 日期: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使用与传播.
路由器.
第五章 网络互连技术 5.1 网络互连需要解决的问题 5.2 地址 5.3 路由技术 5.4 交换技术 信阳师范学院计算机系.
第3章 IP路由原理.
第4章 网络层与IP协议.
7.6 路由器 路由器的有些功能与网桥类似,如学习、过滤和转发等。但与网桥不同,路由器具有内置的智能来指导包流向特定的网络,可以研究网络流量并快速适应在网络中检测到的变化。路由器在O S I模型的网络层连接L A N,从而与网桥相比,可以从包流量中解释更多的信息。如图所示为指导包流向特定网络的路由器,不必再将包广播给所有连接的结点。
第17章 实现路由器.
学习情境1 内容回顾 网络规划与设计的思想及方法 常用的网络设备及选型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技术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技术
任务十 利用RIP路由实现网络互连.
实验7:路由配置和简单的路由程序.
项目四 组建跨地区网络 授课教师:肖颖.
使用距离矢量协议配置路由 企业中的路由和交换简介 –第5章.
第十章 路由器及其配置.
计算机网络技术 王宇新 大连理工大学.
网络系统集成技术 网络互联技术 第六章.
第4章 计算机组网设备 (二) 计算机系统与网络技术.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第6章 网络层.
Westmont College 网络互连路由 (静态和动态路由;路由信息的传播; BGP, RIP, OSPF; 组播路由)
Data Communications and Computer Networks
LSF系统介绍 张焕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第七章 路由器技术和路由选择协议 于银辉 教授 吉林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
矢量距离路由.
网络常用常用命令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实用组网技术 第一章 网络基础知识.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 ——Windows Server 2008 R2.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 ——Windows Server 2008 R2.
第17章 网站发布.
第4章 非线性规划 4.5 约束最优化方法 2019/4/6 山东大学 软件学院.
C语言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陆幼利.
路由选择、路由器 路由选择(routing) IP路由选择 路由器(router) 选择一条路径发送数据的过程
第6章 IP路由 RIP----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第四章 团队音乐会序幕: 团队协作平台的快速创建
主要内容: 无线局域网的定义 无线传输介质 无线传输的技术 WLAN的架构 无线网络搭建与配置 无线网络加密配置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第4章 Excel电子表格制作软件 4.4 函数(一).
第八章 总线技术 8.1 概述 8.2 局部总线 8.3 系统总线 8.4 通信总线.
数据报分片.
谢聪.
Google的云计算 分布式锁服务Chubby.
3.8 局域网应用实例 某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网络中心组网实例 会议中心的无线组网实例.
实验六静态路由.
入侵检测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毕玲.
外部网关协议.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4章 网络路由设计 本章要点: 4.1 路由选择算法 4.2 路由选择协议

4.1 路由选择算法 4.1.1 路由选择的概念 4.1.2 路由选择算法及目标 4.1.3 路由选择的参数 4.1.4 路由表 4.1 路由选择算法 4.1.1 路由选择的概念 4.1.2 路由选择算法及目标 4.1.3 路由选择的参数 4.1.4 路由表 4.1.5 IP路由选择与路由汇聚 4.1.6 路由选择的评价

4.1.1 路由选择的概念 1.路由选择 路由器的主要工作就是为经过路由器的每个数据帧寻找一条最佳传输路径,并将该数据有效地传送到目的站点。 2.分组转发 分组转发即是指在互联网络中,路由器转发IP分组的物理传输过程与数据报转发机制。分组转发可以分为直接转发与间接转发两种。

图4-1 分组转发的过程

4.1.2 路由选择算法及目标 1. 路由选择算法 2.路由选择算法的目标 (1)静态路由选择算法 (2)动态路由选择算法 (1)最优化 (2)简洁性 (3)坚固性 (4)快速收敛 (5)灵活性

4.1.3 路由选择的参数 (1)带宽 带宽即指一条链路的传输速率,一般表示为Mb/s。 (2)跳数 4.1.3 路由选择的参数 (1)带宽 带宽即指一条链路的传输速率,一般表示为Mb/s。 (2)跳数 跳数即为一个分组从其源主机到目的主机所要经过的路由器的个数,显而易见,经过的路由器的个数越少,即跳数越小,这个路径越好。 (3)时延 时延即为一个分组从其源主机到目的主机所要经历的时间。当然,时间越短,即时延越小,也说明这个路径越好。

(4)负载 负载指的是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由器或是线路的通信量。 (5)可靠性 可靠性的衡量标准即为分组传输过程中的误码率,误码率是数据传输精确性的指标。误码率=传输中的误码/所传输的总码数*100%,当然误码率越小,说明其可靠性越高。 (6)花费 花费即为分组传输过程中的开销。

4.1.4 路由表 路由表是随着路由选择算法的产生而产生的,路由器要传输IP分组时,必须查询路由表来决定分组发送的下一个地址。 1.静态路由表 由系统管理员事先设置好固定的路由表称之为静态路由表,管理员将每一个目的地址的路径都输入到这个路由表中,因此,它一般是在系统安装时就根据网络的配置情况预先设定的,它不会随着网络结构的改变而改变,其更新工作必须由管理员手工完成。

2.动态路由表 动态路由表是路由器根据网络系统的运行情况而自动调整的路由表。路由器根据路由选择协议提供的功能,自动学习和记忆网络运行情况,在需要时自动计算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

4.1.5 IP路由选择与路由汇聚 IP分组的路由在使用CIDR协议后,就通过子网的划分的相反过程来汇聚。路由表的项目由“网络前缀”和“下一跳地址”两项内容组成,因此,选择路由应当从匹配结果中选择具有最长网络前缀的路由。 图4-2即为CIDR的路由汇聚图。图中,核心路由器通过两条专线S1与S2与两台汇聚路由器连接。两台汇聚路由器又分别通过Ethernet各连接了4台接入路由器,得到了8个子网。

图4-2 CIDR的路由汇聚图

表4-1 核心路由器的路由表 表4-2 汇聚后的核心路由的路由表 路由器 接口 172.18.54.240/30 S1 表4-1 核心路由器的路由表 表4-2 汇聚后的核心路由的路由表 路由器 接口 172.18.54.240/30 S1 172.18.54.244/30 S2 172.18.54.0/28 172.18.54.16/28 172.18.0.0/24 172.18.1.0/24 172.18.2.0/24 172.18.3.0/24 172.18.44.0/24 172.18.45.0/24 172.18.46.0/24 172.18.47.0/24 路由器 接口 172.18.54.240/30 S1 172.18.54.244/30 S2 172.18.54.0/28 172.18.54.16/28 172.18.0.0/22 172.18.1.44/22

4.1.6 路由选择的评价 1.算法简单、正确、最佳 路由算法尽量简单以减少路由资源的耗费和分组转的时延;分组沿着路由表所指引的路径能够到达正确的目的地址;分组转发的算法开销尽可能的低,它应在衡量各方面因素后,得到一个相对较为合适的传输路径。 2.稳定、公平 在网络的拓扑和通信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路由算法收敛于一个较好的解,并且算法应该对所有的用户都是公平的。 3.适应网络拓扑、通信量的变化 当网络拓扑、通信量的变化时,算法能自动进行更新,改变路由,以均衡各链路的负载。

4.2 路由选择协议 4.2.1 路由选择协议的概念 4.2.2 路由选择协议的分类 4.2.3 内部网关协议 4.2.4 外部网关协议

4.2.1 路由选择协议的概念 1.自治系统 2.路由选择协议 4.2.1 路由选择协议的概念 1.自治系统 Internet采用分层的路由选择协议,并将整个Internet划分为许多较小的自治。自治系统就是处于一个管理机构控制之下的路由器和网络群组。自治系统的想法是把Internet的路由分成两层。 2.路由选择协议 路由选择协议是一种网络层协议,它通过提供一种共享路由选择信息的机制,它允许路由器通过与其他路由器的来更新和维护自己的路由表,并确定最佳的路由选择路径。

4.2.2 路由选择协议的分类 1. 内部网关协议 内部网关协议是用于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选择协议,目前主要的内部网关协议有: 4.2.2 路由选择协议的分类 1. 内部网关协议 内部网关协议是用于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选择协议,目前主要的内部网关协议有: (1)地址解析协议 它是一个TCP/IP协议,它为内部路由器传递数据报提供方法。 (2)路由选择信息协议 它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 (3)优先开放最短路径 它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它优于路由选择信息协议。现在是Internet网中最常用的内部网关协议。

(4)端系统到中间系统 它帮助端系统寻找定位路由器,并提供一种方法使路由器告知端系统它们的存在。 (5)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 它为一个域内两个路由器之间传送信息分组提供动态路由。 (6)内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 是一种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由Cisco公司开发。

2. 外部网关协议 外部网关协议在自治系统的边界是路由器其它路由器之间交换信息时被使用。它包括以下协议: (1)边界网关协议 它提供有关相邻点可达性信息。同时也提供了基于策略的算法,使网络管理者对路由选择有较多的控制权。 (2)域间路由选择协议 它包含路由选择的策略,但它不大可能在Internet上代替边界网关协议。

图4-3 自治系统、内部网关协议与外部网关协议的关系 图4-3 自治系统、内部网关协议与外部网关协议的关系

4.2.3 内部网关协议 1.路由信息协议RIP 当路由器收到包含某表项的更新的路由更新信息时,就更新其路由表:该路径的跳数值加上1,发送者记为下一跳。同时记录该路由器可以到达的目的网络或目的主机的矢量标识。路由信息协议路由器只维护其到目的路由器的最佳路径即具有最小跳数值的路径。更新了自己的路由表后,路由器立刻发送路由更新把变化通知给其它路由器,这种更新是与周期性发送的更新信息无关的。并且,路由信息协议通过对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的最大跳数的限制来防止路由环,最大值为15。如果路由器收到新更新信息,且把跳数值加1后成为16,就认为该目的网络不可到达。

路由信息协议的工作主程主要分为路由表的建立和路由表信息的更新两步。 (1)路由表的建立 首先获取一个初始路由表,有三种方式 方式一 路由器系统启动时,从外存读入一个完整的路由表,长驻内存使用;系统关闭时再将当前路由表写回外存,供下次使用。 方式二 系统启动时,只提供一个空表,通过执行显式命令来填充这个路由表。 方式三 系统启动时,从与本路由器直接相连的各网络地址中,推导出一组初始路由。

设路由器1与路由器2是相邻的两个路由器,它们在同一个自治系统内。 表4-3 路由器1的更新前的路由表 (2)路由表的更新 设路由器1与路由器2是相邻的两个路由器,它们在同一个自治系统内。 表4-3 路由器1的更新前的路由表 目的网络 距离 路由 10.0.0.0 直接 30.0.0.0 5 路由器2 40.0.0.0 路由器3 60.0.0.0 9 113.0.0.0 3 路由器6 128.0.0.0 7 136.0.0.0 13 路由器7 140.0.0.0 路由器8

表4-5 路由器1更新过以后的路由表 表4-4 路由器2发送的报文 目的网络 距离 10.0.0.0 2 20.0.0.0 3 表4-5 路由器1更新过以后的路由表 表4-4 路由器2发送的报文 目的网络 距离 10.0.0.0 2 20.0.0.0 3 30.0.0.0 4 50.0.0.0 8 128.0.0.0 5 136.0.0.0 目的网络 距离 路由 10.0.0.0 直接 20.0.0.0 4 路由器2 30.0.0.0 5 40.0.0.0 路由器3 50.0.0.0 9 60.0.0.0 113.0.0.0 3 路由器6 128.0.0.0 6 136.0.0.0 140.0.0.0 路由器8

2.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 (1)概念 (2)最短路径优先算法 (3)自治系统内的区域划分 (4)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的执行 路由器的初始化 网络的运行 (5)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的特点

图4-4 一个自治系统划分的情况

4.2.4 外部网关协议 1.外部网络协议的设计 外部网关协议是自治系统间的路由协议,它交换的网络可达性信息提供了足够的信息来检测路由回路并根据性能优先和策略约束对路由进行决策。 1989年,主要的外部网关协议:边界网关协议(BGP)发布后,即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1995年发布了新版本BGP-4。

2.外部网关协议的路由选择协议 BGP有4种分组类型: (1)打开分组 打开分组用来与相邻的BGP发言人建立连接。 (2)更新分组 用来通告可达路由和撤销无效路由。 (3)存活分组 确认打开报文,以周期性地确保连接的有效性。 (4)通告分组 当检测到一个差错时,发送通告分组。

图4-5 BGP发言人与自治系统的关系示意图

图4-6 某个BGP发言人所构造的自治系统连接的树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