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廣域網路.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3.2 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点对点协议 PPP PPP 协议的特点 PPP 协议的帧格式 PPP 协议的工作状态.
Advertisements

11 Chapter 5 廣域網路 5-1 廣域網路簡介 5-2 交換技術 5-3 傳輸線路 5-4 交換式傳輸技術 5-5 點對點寬頻網路 5-6 廣域網路設備.
Chapter 20. 行銷管理 Chapter 20 網路 行銷 20-2 行銷管理 Chapter 20 網路 行銷 20-3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和史坦福研究中心( 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
第六章 廣域網路 課前指引 相對於傳輸速率快且範圍小的區域網路(LAN)而言,廣域網路(Wide Area Network, WAN)的範圍幾乎是延伸到全世界。廣域網路藉由公用電話網路(Public Switch Telephone Network, PSTN)或光纖電纜,將多個區域網路鏈結在一起的網路,它可以跨過一個程式、當地、國家或全球主權管理的公共區域。本章就要來介紹廣域網路的觀念,和幾種常見的廣域網路技術。
4-1-6常見的網路傳輸媒介與 傳輸設備 網路中的設備要互相通訊時,必須藉由傳輸媒介才能達到資料傳輸的目的。
第7章 通訊的工程 : 談多工(multiplexing)與交換(switching)
本投影片檔案僅供本書上課教師使用,非經作者同意請勿拷貝或轉載,謝謝。
DP POS协议原理 ISSUE 1.0.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资源子网:   主机 终端 终端控制器   外设 软件资源 信息资源    .
第 6 章 廣域網路.
網際網路介接技術 (課程編號 INB) 嶺東科技大學 商務科技管理系 謝景順.
無線寬頻分享器設定範例 銜接硬體線路 推斷無線基地台的IP 設定無線基地台 相關觀念解釋.
通信技术基础 第1章 通信与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王钧铭 1.1 通信的概念 1.2 通信系统 1.3 通信方式 1.4 信道和传输介质
HL-006 广域网协议原理及配置 ISSUE 4.0 此为封面页,需列出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和课程开发室名称。
第 9 章 通訊與網路 著作權所有 © 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進階網路系統作業-5 指導教授: 王井煦 教授 第三組 組員: 郭淑貞 林瑞棋 林慶昌
计算机网络 第二章:物理层 阮晓龙 / 河南中医学院管理信息工程学科 河南中医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家庭網路傳輸標準題庫 第一章.
記憶體的概況 張登凱.
第十四章 廣域網路連結與寬頻網路 14-9 HFC 寬頻網路 14-1 廣域網路連結簡介 DSL 寬頻網路
第九章 Gigabit Ethernet 網路
第6章 网络互联技术与实践.
Cisco 證照架構.
TCP協定 (傳輸層).
第一篇 Unix/Linux 操作介面 第 1 章 Unix/Linux 系統概論 第 2 章 開始使用 Unix/Linux
Socket () and TCP client-server
Different Codec Technologies
The Network Core 由互相連結成網狀的router所組成 資料在網路中傳送的方式 Circuit switching
元智大學網路技術系 TN307 進階網路技術   指導教授 :王井煦.
認識連接互聯網的必要組成部分 撥號上網 接駁軟件 eg.撥號網絡 調制解調器 (Dial-up Modem)
基本通訊概念.
HiNet 光世代非固定制 用戶端IPv6設定方式說明
第 6 章 廣域網路 著作權所有 © 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家用網路所遇到的問題 與解決方案 演講者:徐子浩 指導老師:梁明章 老師.
第四章 網路層 4-1 網路層簡介 4-2 電路交換技術 4-3 信息交換技術 4-4 分封交換技術 4-5 各種交換技術之比較
網路概論 呂天齡 江翠國中資訊中心.
 網路的世界  林達德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
CHT IPv6測試 D-Link Taiwan 友訊科技台灣分公司 TTSS 電信技術支援課 Name:
網際網路與電腦應用 – 固接式網路(一) 林偉川 2001/9/27.
TCP/IP介紹 講師:陳育良 2018/12/28.
網路概論 第7章 廣域網路.
计算机网络 第 3 章 数据链路层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第十一章 ATM 電信網路 11-7 ATM 實體層 11-1 ATM 與 STM 傳輸模式 11-8 ATM 層
電腦網路 烽火、擊鼓傳訊 通訊管道 通訊原理 通訊系統資訊流種類 通訊系統要素(圖7-3) 架構(圖7-6) 通訊網路 P
Chap3 Linked List 鏈結串列.
電腦通訊網路 (2).
網路安全技術 OSI七層 學生:A 郭瀝婷 指導教授:梁明章.
Topic Introduction—RMI
Ch7 網路即時通訊.
實驗24 NetSim-Cisco WAN專線服務-PPP、ISDN
第四章 資訊技術與系統架構選擇.
網際網路簡介與連結 林致宏 李友善.
3 電子商務技術.
網際網路與電腦應用 林偉川 2001/10/11.
Bluetooth 技術篇 藍芽技術如何傳輸資料 藍芽傳輸的安全性 第六組 吳哲榮.
網路安全期末報告 OSI 7 Layers 指導教授:梁明章.
講師:陳永芳 網際網路與電子郵件應用 講師:陳永芳
SOCKET( ).
山东省高等教育特色课程 《计算机网络》 第八讲 广域网技术 潍坊学院.
计算机通信网 Lecture 3: 数据链路层.
第四章 通訊與網路管理 授課老師:褚麗絹.
班級:博碩子一甲 授課老師:鐘國家 助教:陳國政
資料表示方法 資料儲存單位.
第一章 電腦網路簡介 1-1 何謂電腦網路 1-2 為何需要電腦網路 1-3 何謂通訊協定 1-4 通訊協定的特性 1-5 通訊協定的堆疊
ARP攻擊 A 吳峻誠.
802.1網路連結技術 802.2LLC 鏈 結 層 實 體 層 媒介擷取層
VoIP安全議題 姓名:許雅玲 指導老師:梁明章 老師.
指導教授 :逄愛君 資訊三 B 莊惟舜 資訊三 B 張憶婷 資訊三 B 徐嘉偉
Chapter 4 Multi-Threads (多執行緒).
CHT IPv6測試 D-Link Taiwan 友訊科技台灣分公司 TTSS 電信技術支援課 Name: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八章 廣域網路

本章綱要 8-1 廣域網路簡介與SLIP、PPP  8-2 交換技術:circuit、message、pack  8-3 傳輸線路 撥接線路、類比式電路、數位線路 8-4 X.25協定 8-5 訊框傳遞 

區域網路與廣域網路之不同 採用的傳輸技術不同 (基頻vs.寬頻) 使用的傳輸媒介也有所不同 區域網路中以雙絞線、銅軸電纜、光纖為主要媒介 廣域網路除使用銅軸電纜與光纖外,為了跨越地形地物的限制,有時亦採用微波、衛星等通訊設施 廣域網路由於傳輸距離較遠,因此傳輸的過程中大多混合接續各種媒介來完成

廣域網路的傳輸模式分類 電路交換 封包交換 細胞交換

8-1 廣域網路簡介與SLIP、PPP 網路分類(依規模大小) 區域網路 都會網路 廣域網路 範圍超越都會網路的大型網路 通常在同一建築物內或一哩範圍內的網路 都會網路 涵蓋一個都會區的網路 廣域網路 範圍超越都會網路的大型網路

8-1 廣域網路簡介與SLIP、PPP SLIP與PPP的差異 多重傳輸協定(PPP)與單一傳輸協定(SLIP) 連接組態的可否自動設定 表頭資料可否壓縮 提供加強式的通道

序列連線協定(SLIP) SLIP是由Rick Adams在1984年所制定的一種使用數據機撥接線路,能讓SUN工作站連結至網際網路的協定 SLIP只支援TCP/IP,不提供身份認證 不支援DHCP動態指定IP SLIP並不是一個驗證過的標準協定

點對點連線協定(PPP) PPP採用字元連結導向而非位元連結導向 處理錯誤偵測 支援多重路由協定 允許連接過程協商與分配IP 具備身份驗證 幾乎改善所有SLIP的缺失

8-2 交換技術:circuit、message、packet 交換技術的種類: 電路交換技術(circuit) 在資料發送端與接收端建立一條實質的通訊路徑 訊息交換技術(message) 不會在資料發送端與接收端建立實質通訊路徑, 而視視網路通訊情況選擇傳輸路徑 封包交換技術(packet) 為電路交換技術與訊息交換技術的綜合體

8-2 交換技術:circuit、message、packet 電路交換技術: 資料在傳輸的過程中都是使用同一條傳輸通道,就好像使用一條“專線”,ex:打電話。 使用電話交換技術的步驟: 建立連線(Circuit establishment;連線) 開始傳遞資料(Data exchange) 切斷連線(Circuit Clearing)

電路交換:電話交換機的原理 當發話端要與遠端的收話端通話時,必須透過層層的交換機建立起一條真正即時連接的線路 直到雙方通話結束,線路才又釋放出來

8-2 交換技術:circuit、message、packet 電話交換技術的優點: 傳輸速率固定。 建立連線後資料不會有延遲的現象 傳輸通道為專用,並不需要重新要求建立 電話交換技術的缺點: 成本費用較為高昂 使用率較差 抗損壞性差

8-2 交換技術:circuit、message、packet 訊息交換技術: 傳遞的資料包含來源位址與目的地位址 網路中間裝置會將訊息先儲存再傳送出去(store and forward) 傳輸路徑為動態的選擇 最常見的例子:電子郵件

郵件傳遞

8-2 交換技術:circuit、message、packet 訊息交換技術的優點: 有效的網路管理 成本費用較為低廉 傳輸通道使用率高 降低網路壅塞情況 非同步傳輸 抗損壞性高

8-2 交換技術:circuit、message、packet 具有電路交換技術與訊息交換技術的優點 將資料切割成小型資料區塊傳送。 資料區塊較訊息交換技術資料封包小,可直接在記憶體中執行,不需要先儲存後傳送 獨立傳送 資料沿著不同路徑傳送,網路易於管理且抗損壞性高

封包交換的傳輸過程

8-2 交換技術:circuit、message、packet 封包交換技術的種類: 與訊息交換技術相似 將資料切割成一系列的小型資料區塊 資料在到達中間網路裝置時,中間網路裝置會依照當時的網路情況來動態的選擇傳輸路徑將資料傳送出去

8-2 交換技術:circuit、message、packet 封包交換技術圖:

8-2 交換技術:circuit、message、packet 使用封包交換技術的優點: 與電路交換技術相比 許多裝置可共用相同的傳輸通道 改善傳輸通道的使用率 抗損壞性高 與訊息交換技術相比 延遲時間較訊息交換技術短 處理速度較快 可在記憶體中執行

電路交換與分封交換的比較

8-3 傳輸線路 一般傳輸線路可分為三種: 撥接線路(Dial up line) 類比式專線 利用大眾通信網路(PSTN)連線 每次都會開啟新的電路連接 速度較慢 類比式專線 可用在點對點網路中提供一條專線 較為穩定、成本也較高

8-3 傳輸線路 一般傳輸電路 數位線路 成本高 安全性高、可靠性佳 幾乎零錯誤的同步傳輸 多種傳輸規格 連線方式有固定式、點對點、全雙工 一般區域電信公司即可提供

公共交換電話網路(PSTN) 是指我們家庭透過實體電話線路,彼此連接所形成的大眾電信網路 目前台灣的PSTN系統主要是由中華電信所建構與管理,採用美國AT&T公司的階層式架構 依據功能屬性分別為 端局(End Office,簡稱EO) 長途電話中心局(TollCenter,簡稱TC) 主中心局(Primary Center,簡稱PC) 國際電話交換中心(International Switching Center,簡稱ISC)

利用PSTN撥接上網 利用數據機撥接至ISP業者處,再透過業者的網路系統連上網際網路,目前這仍是大多數人上網所使用的模式

利用xDSL寬頻上網 xDSL利用先進的數位訊號處理方式,以及多重編碼的資料演算法,將原本頻帶分割成下載(Downstream)、上傳(Upstream)及語音等三個頻帶 具有雙向頻寬相同的DSL(數位用戶迴路)、適合高速傳輸的HDSL(高速數位用戶迴路)、及雙向頻寬不等的ADSL(非對稱式數位用戶迴路)等產品類型

ADSL上網架構圖

T-Carrier (Trunk Carrier) 採用單一線路來傳輸資料 必須以多工(Multiplexing)的處理模式來完成具備24個即時語音通訊的能力 採分時多工(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的技術 來執行多工

北美洲T-Carrier家族的傳輸規範

歐洲E -Carrier家族的傳輸規範

SONET/SDH Bellcore為了解決各家業者不相容的問題,遂提出同步光纖網路的構想,劃分出各種光纖媒體等級的連線傳輸速率 目前同步光纖網路的標準主要分為北美標準的SONET(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與國際電信聯盟(ITU-T) 的同步數位階層(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此兩套標準合稱為SONET/SDH。

SONET的傳輸速率對照表

8-4 X.25 X.25 由CCITT制訂在封包交換網路上的一種封包交換通信協定 定義同步封包交換電腦與類比專線或撥接式虛擬電路電腦之間的介面 使用虛擬電路與動態虛擬封包傳送 連結各種傳輸通道 重複檢察錯誤

8-4 X.25 X.25包含OSI架構中最低的三層協定 圖9.5 X.25與OSI架構對照圖

8-4 X.25 PLP(Packet Layer Protocol) 聯繫、切斷端點與端點間的連線 LAP-B(Link Access Procedure Balanced) 用來控制錯誤 RS232 X.21,為DTE與CTE之間的標準,主要用在類比網路上

8-4 X.25 X.25的封包架構: 圖9.6 X.25封包架構圖

8-4 X.25 X.25 的封包架構: X.25採用虛擬電路概念來傳送資料 錯誤檢查採多重錯誤檢查方式 頭尾旗標值為01111110 若資料與旗標值相同時,採「位元填充」方式來避免 控制碼中包含序列號、P/F、NEXT等欄位 X.25採用虛擬電路概念來傳送資料 永久虛擬電路 虛擬撥接 錯誤檢查採多重錯誤檢查方式 提供的速率約在 1.2 Kbps 到 56 Kbps 之間

8-5 訊框傳遞 訊框 由CCITT所制訂 ISDN中D通道的鏈結存取協定的高速封包交換標準 X.25的改良版 包含OSI架構中的最低兩層 有訊框處理、定址、偵測錯誤、路由與介面管理等功能

8-5 訊框傳遞 訊框傳遞與OSI架構對照圖 圖9.7 訊框傳遞與OSI網路架構對照圖

8-5 訊框傳遞 訊框傳遞與X.25的比較 訊框傳遞的傳輸速度 傳輸速度: 64Kbps ~ 2.048Mbps 工作量(throughput)較X.25高5~10倍 訊框傳遞的傳輸速度 CIR(Committed Information Rate) 保證最低傳輸速率 EIR(Excess Information Rate) 當需求大於CIR時,大眾網路盡量滿足其較高速率 傳輸速度: 64Kbps ~ 2.048Mbps

8-5 訊框傳遞 訊框的格式 缺少控制碼,不能像X.25一樣用序列號來防止錯誤 圖9.8 訊框傳遞的封包格式

8-5 訊框傳遞 訊框傳遞方式 使用點對點的固定虛擬通道(permanent virtual channel)來傳送資料 一條實體線路可包含許多的固定虛擬通道 虛擬通道為單向的資料傳遞

訊框傳送(Frame Relay) 融合了電路交換與分封交換的概念,或稱之為虛擬連線(Virtual Circuit) 訊框傳送會在兩端點間的公眾電路上選擇一條「專屬」的虛擬連線路徑 建立虛擬連線之後,資料的傳送方式卻採用封包交換的運作模式來進行 可再分為固定性的虛擬線路(PVC)、和交換式的虛擬線路(SVC)

訊框傳送(Frame Relay)

8-5 訊框傳遞 訊框傳遞架構圖 圖9.9訊框傳遞架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