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一、环境的概念 二、环境问题
马斯河谷事件: 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处于狭窄盆地中,因为地形的关系,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不能及时地散发出去,而在近地层长期积累下来。1930年12月1~5日发生气温逆转,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高达25~100毫克/立方米。3天后,有人开始发病,症状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在接下来的一周内,有60多人相继死亡,其中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的死亡率最高。这次事件主要是由于几种有害气体和煤烟粉尘污染的综合作用所致。
多诺拉事件: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处于河谷地区,10月最后一个星期大部地区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1948年10月26~31日,该地区持续有雾,当时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高达0.5×10-6~2.0×l0-6毫克/立方米,并发现有尘粒。二氧化硫与金属元素、金属化合物相互作用,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受事件影响,共有5911人发病,占全镇总人口的43%。症状是眼痛、肢体酸乏、呕吐、腹泻,有17人死亡。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洛杉矶临海依山,处于50千米长的盆地中。1936年在洛杉矶开采出石油后,刺激了当地汽车业的发展。至40年代初期,洛杉矶市已有250万辆汽车,每天消耗约1600万升汽油。由于汽车汽化率低,大量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排入大气中,废气在日光的作用下,形成了以臭氧为主的浅蓝色光化学烟雾,在这种烟雾的刺激下,会引发眼病、喉头炎和头痛症状等,当地死亡率极高。同时,也影响到远在百里之外的柑桔减产,松树枯萎。
伦敦烟雾事件: 英国伦敦市素有“雾都”之称。1952年12月5~8日,英国几乎全境为浓雾覆盖,突然有许多人患起呼吸系统病,并有4000多人相继死亡,45岁以上的死亡最多,约为平时3倍;1岁以下死亡的,约为平时2倍;1周中因支气管炎死亡的人数是平时的9.3倍。此后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亡。据测算,当时大气中尘粒浓度高达4.46毫克/立方米,是平时的10倍,二氧化硫浓度高达1.34×10-6毫克/立方米,是平时的6倍。
四日市哮喘事件: 五六十年代日本东部沿海四日市设立了多家石油化工厂,这些工厂排出的含二氧化硫、金属粉尘的废气,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使许多居民患上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1961年,哮喘病开始发作。1967年,一些患者不堪忍受痛苦而自杀。1972年,全市共确认哮喘病患者达817人,10多人死亡。
米糠油事件: 1968年3月,日本北九洲市、爱知县一带生产米糠油时所用的脱臭热载体多氯联苯作,由于生产管理不善,混入米糠油中,致使1400多人食用后中毒,患病者超过1400人。4个月后,患病者超过5000人,其中16人死亡,实际受害者约13000人。与此同时,用生产米糠油的副产品黑油做家禽饲料,又使数十万只鸡死亡。
水俣病事件: 日本一家生产氮肥的工厂从1908年起在日本九州熊本县水俣市建厂,该厂生产流程中产生的甲基汞化合物则直接排人水俣湾,使水俣湾和“不知火海”的鱼中毒。1953~1956年,先是发现“自杀猫”,后是有人生怪病,因医生无法确诊而称之为“水俣病”。1972年,日本环境厅公布:水俣湾和新县阿贺野川下游汞中毒者有283人,其中60人死亡。
后经多年调查发现,“水俣病”是由于食用水俣湾的鱼而引起。水俣湾因排入大量甲基汞化合物,在鱼的体内形成高浓度的积累,猫和人食用了这种被污染的鱼类就会中毒生病。
富山事件: 也称为“痛痛病事件”。50年代日本三井金属矿业公司在富山平原的神通川上游开设炼锌厂,该厂排入神通川的废水中含有金属镉,这种含镉的水又被用来灌溉农田,使稻米含镉。许多人因食用含镉的大米和饮用含镉的水而中毒,全身疼痛,故称“骨痛症”。据统计,在1963年至1968年5月,共有确诊患者258人,死亡人数达128人。
环境观与环境保护 一、人类环境观 二、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内涵 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