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 近代 现 代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出生率 自然增长率 死亡率 (‰) 10 20 30 40 出生率 死亡率 原始低增长阶段 高增长阶段 增长减缓阶段 低速增长阶段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特征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低 高 高 增长缓慢 增长迅速 高 低 高 低 低 低 增长缓慢
原始型 现代型 传统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 10 20 30 40 出生率 死亡率 出生率 自然增长率 死亡率 原始低增长阶段 加速增长阶段 增长减缓阶段 低速增长阶段
3、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 ①欧美发达国家:现代型 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③我国: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1)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3%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2)传统型:出生率一般在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 (3)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通常在1%以下。
2.从由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形特征区分 人口学家常常把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最常用的表示方法是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据所体现出的人口增长特点和增长趋势可判断人口增长模式,具体如下所示。
典例剖析 (2010年高考海南卷)下图示意4个国家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 、人口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 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B 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 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D 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3、右图是芬兰 1785 ~ 1976 年人 口再生产转变示意图,读图判断属于“现代型”的是 A、 A B、 B C、 C D、 D
据上图 回答5~6题: 5、图中a所示国家可能是 ( ) A印度 B新加坡 C美国 D德国 6、图中表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出生率开始明显下降。中国人口基本属于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第二节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地二节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一、人口迁移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地区: 时间: 1、人口迁移的概念 需跨越两个行政区划界限 地二节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一、人口迁移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地区: 时间: 需跨越两个行政区划界限 1、人口迁移的概念 永久或长期 (旅游、暂时搬迁等不属于)
(三)、不同历史阶段人口迁移的原因 1、人类社会早期---- 2、古代农业社会--- 3、15世纪末至19世纪初--- 自然条件 是引起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土地开垦的吸引 2、古代农业社会--- 是引起人口迁 移的主要原因 逃避灾荒、战乱、 宗教迫害 是引起人口迁移 的主要原因 3、15世纪末至19世纪初--- 开发新大陆 (地理大发现、新航线地开辟、资本主 义发展、殖民主义扩张是主因)
欧洲、非洲 美洲、大洋洲 旧大陆 新大陆
(三)、不同历史阶段人口迁移的原因 1、人类社会早期---- 2、古代农业社会--- 3、15世纪末至19世纪初--- 4、二战后--- 自然条件 是引起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土地开垦的吸引 2、古代农业社会--- 是引起人口迁 移的主要原因 逃避灾荒、战乱、 宗教迫害 是引起人口迁移 的主要原因 3、15世纪末至19世纪初--- 开发新大陆 (地理大发现、新航线地开辟、资本主 义发展、殖民主义扩张是主因) 政治因素 4、二战后--- 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经济因素 新兴城市的兴起等
人口迁移的流向 欧洲: 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迁入地区 移民的主要来源于 拉丁美洲和亚洲 美国: 仍然是外来人口主要迁入国--- 拉丁美洲: 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 亚洲和非洲: 仍然是人口的迁出地区
在下图中填出A、B、C、D各是哪个地区,以表示二战前后 世界人口的迁移状况、流向 二战后 A B C D 表示人口的迁出或迁入
二战后人口迁移的新形式 政治性国际人口迁移增加 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新兴城市的出现 旅游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人口流动 1、概念 通常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不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现象。包括周期性流动(季节流动)和往返流动(每日流动)。 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的“民工流”,大批民工自发的进城务工,春节期间返乡过节,就属于人口流动,而不是人口迁移,因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的居住地并没有发生“长期性”或“永久性”改变。
? 思考 “民工流”的流向、出现原因及其造成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3、我国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 (1)、民工流的流向特点 从农村到城市 从内地的省、市自治区到沿海的城市和工矿区 (2)、主要目的-----务工和经商
中国的人口流动——“民工流”
A、增加了城市公交、卫生、教育、 环保、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压力 (5)、影响 积极影响 A、为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B、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增加了城市收入。 消极影响 A、增加了城市公交、卫生、教育、 环保、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压力 B、给城市的治安管理、社会秩序 等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知识窗 1、外籍劳工的含义。 2、外籍劳工的流向。
下列人口移动中属于人口迁移还是人口流动? 1、15世纪欧洲殖民者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 2、深圳、上海等大城市中的“民工潮” 3、三峡工程大移民 4、大批农民赴科威特等国务工 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劣、人口过多、食品供应短缺、居住条件差、社会经济条件落后、就业困难、国家政策、文化传统、宗教迫害等 (一)、人口迁移的推力、拉力理论 原定居地的不良环境如(自然条件)恶 劣、人口过多、食品供应短缺、居住条件差、社会经济条件落后、就业困难、国家政策、文化传统、宗教迫害等 吸引人们迁往新定居地的因素,如适宜的气候、廉价的土地、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良好的教育条件、理想的生活方式、稳定的社会环境等 迁出地的推力因素 迁入地的拉力因素 此外,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距离、交通和通讯条件、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也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
(二)、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A、对迁出地而言,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并对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作用。 不利影响是造成了人才的外流 B、对迁入地而言,利害参半。 有利影响是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 不利影响是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的治安,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人口移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大大促进了种 族、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三)、人口移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大大促进了种 族、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1、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明显地改变了 世界人口的分布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新西兰、新加坡等 近几百年新兴起的移民国家---- 2、促进了经济发展 对新大陆的开发-----美洲的发展 外籍工人-----西欧地区的繁荣、中东石油国的崛起 3、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发展 中华饮食文化-----走向世界 西餐----进入中国 人种基因交流----混血人种(巴西---“人种大熔炉”) 巴西足球文化的出现
四、中国的人口迁移 1、我国的国际人口迁移 (参见第二课堂第20页表,了解我国古代、近代、现代的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及原因、国际人口迁移的路线、外迁华侨、华人的贡献)
伦敦唐人街
纽约唐人街
√ √ √ 随堂巩固: 1.人类社会早期,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A.经济条件 B.自然条件 C.宗教因素 D.政治因素 2.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强制性国际移民是 A.欧洲殖民者迁往“新大陆” B.中国人“下南洋” C.贩运非洲黑奴到美洲 D.我国“三峡”工程移民 3.二战前是迁出后,二战后是迁入地的国家有 A.阿根廷 B.英国 C.美国 D.大洋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