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 工作要求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1年1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06/06 e 2007 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 数据摘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 2007 年 12 月 数据来自《 2008 年全球艾滋病疫情报告》,全文(英文)可以从联 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网站 获得
Advertisements

调查表 你知道哪些疾病 ? 能传染的请打勾. 禽流感 患禽流感死去的鸟类 思考 : 1 、你们知道禽流感是由什 么引起的吗? 2 2 、人们为什么谈禽色变呢? (病毒)
非典即非典型肺炎,是 由变异的冠状病毒引起的一 种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 病。 什么是非典?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00003-E-1 – December 2005 《 2005 年艾滋病流行最新报告》部分数据摘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 2005 年 11 月 21 日 报告全文(英文)可以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网站 获得
第 2 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三、传染病 (二) 传染病 三知道 特点 : 传染性、流行性、免疫性 流行环节 预防措施 1 、 传染源 2 、 传播途径 3 、 易感人群 1 、控制传染源 2 、切断传播途径 3 、保护易感人群 (一)常见传染病类型名称及传播途径.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衢州市疾控中心 2010 年 10 月 13 日. 第一部分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
流行病的预防和护理. 一、流行性感冒 又称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 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常呈地方性流 行 。 1 , 患儿 是主要传染源。飞沫传播。 2 , 潜伏期是几小时到 1--2 天。 3 ,起病快,有发热、头痛、寒战等。 4 , 呼吸道有鼻塞、流涕、 喷嚏、咽痛、 结膜充血、流泪。
[ 基础过关 ] 4 .抗生素是一种能够在不损伤人体细 胞的条件下杀死细菌的___, 它由一些 __或__自然合成。人们最早发现的 抗生素是___, 它能使细菌的____, 并使细菌破裂 。 5. 下列疾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 是 ( ) A 、细菌性痢疾 B 、青春期肺结核 C 、破伤风 D .霍乱.
学生中常见几种传染病. 传 染 病  传染病,即传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 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 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病原体疾病病原体疾病  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 37 种。  传染病的特点:有病原体、有传染性、 有免疫性、可以预防、有流行病学特 征。
流行性感冒、冠心病、乙肝、龋齿、蛔 虫病、灰指甲、肺结核、爱滋病 传染病: 非传染病: 冠心病龋齿 流行性感冒乙肝 灰指甲肺结核爱滋病 蛔虫病.
传染病及其预防. 几种常见的病原体 HIV 立体模式图 蛔虫卵和蛔虫 几种常见的病原体 几种常见的疾病 水痘.
项目危急值是否必要 是否同意目 前危急值 修订后危急值 WBC ≤ 1.5×10 9 /L 或 ≥30.0×10 9 /L ×× 取消 NEU# (中性粒细胞 绝对值) ≤0.5×10 9 /L √ 新增 48 小时首次 HGB≤ 60 g/L √√ 48 小时首次 PLT≤ 50×10 9 /L ≥400×10.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昌平区卫生监督所 2011 年 01 月. 一、传染病基本知识 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由病原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统 称为感染症,感染症中能够在人与人, 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组疾病称为 传染病。病原生物包括朊毒体、病毒、 立克次体、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 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以及原虫和.
学校学生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芙蓉区疾控中心 2014年2月20日.
传染病 预防的基本措施.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及处理.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管理与防制 东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李洪福 2014 年11月
商学院教学办 工作汇报 王景峰 2014年6月25日.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预防猪流感.
学校及托幼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处置 呼和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杨月清 2015年1月17日.
学校传染病 预防与控制 2012年2月.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监测所 林君芬 2013年10月29日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猩红热 北京市中芯学校.
H7N9禽流感生存手册 不恐惧 不信谣 不大意.
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要求 铜陵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赵 武 2017/2/27.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 泉州一中 总务处 医务室宣.
非典型肺炎的常见问题解答 上海市青浦区财政局 报告人:朱 蕾 二00三年四月二十五日.
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
3-2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2) 传染病.
狂犬病 我国狂犬病发病数位居世界第二 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 狂犬病 我国狂犬病发病数位居世界第二 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
XXXX学院2014年度 本科教学工作总结 2015年1月15日.
传染病.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三(1)班.
2013年度述职报告.
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跨塘实验小学保健室.
第18章 疾病与免疫 第一节 传染病 合肥38中 黄菲.
肺结核.
学校传染病 预防控制 长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传 防 科 王 小 康 2008年4月14日
我们为什么需要接种不同的疫苗 第十五章 健康的生活 主讲人:郑岑 北京市密云区密云三中.
疾病预防 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
主要内容 学校相关传染病聚集疫情 猩红热 水痘 手足口病 流行性感冒 聚集性和暴发疫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北京市中小学生传染病早期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简介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糖尿病流行病学.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拱墅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周建华.
秋季传染病的预防 青岛市市南区北京路小学.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
猪流感的认识.
340 水痘.
常見的傳染病.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学习目标  □了解常见的传染病;  □ 掌握一些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健康生活。. 学习目标  □了解常见的传染病;  □ 掌握一些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健康生活。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第31章 其他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gilloma Virus.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报告有关要求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HIV阳性母亲所生儿童 免疫程序说明 无法确定是否感染HIV的儿童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Influenza Virus H1N1甲型流感.
防蚊灭蚊.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昌平区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 工作要求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1年1月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昌平区中小校学校传染病工作现状 检查概况、存在问题、相应工作要求 第二部分 学校传染病工作预防与控制 学校常见的传染病 学校如何预防传染病 如何应对传染病疫情

依据文件 1、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卫生部疾控司,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导长手册(2005); 2、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卫生局转发卫生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和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京教体美〔2006〕13号)2006-04-28等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10号学校卫生工作条例(1990年6月4日发布)

依据文件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7号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布,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5、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6]92号 6、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2005)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7号) (200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8、北京市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专项检查标准(学校部分)

一、背景 学校是人群聚集的特殊场所、相对封闭、接触面广,一旦有人感染上某种传染病,很容易造成相互传播; 中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个体的免疫力较低,自我保护意识差,容易受传染,中小学生自身特点加之缺乏传染病预防知识,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了解传染病早期症状 不能清楚表达身体不适,不能早期识别并配合老师、医生及时诊断治疗。学校容易造成发生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流行,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的重要场所 。

二、目的 依据区疾控中心学校传染病地方病防控工作计划要点,每年的3-4月或11-12月,区教委及疾控中心将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专项检查,检查内容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制度保障、传染病监测与报告、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检查、宣传培训、保障措施、监督管理6个方面进行检查。督导目的规范全区传染病防控工作。

三、本次督导结果 基本概况 学校重视传染病防控工作,将传染病防控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成立学校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人员结构有利于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定传染病疫情报告、晨午检、消毒通风等相关制度、政策,有专职或兼职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并接受过培训,大部分学校传染病疫情登记制度,有传染病登记本并详细登记,索要复课证明,因病缺课登记及追踪报表统计完整,数据准确 ,传染病防控工作优12家,好20家,一般29家,较差10家。

三、存在主要问题 1、传染病防控制度内容不完善,尤其是传染病疫情登记制度、病因追踪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报告时限、传染病种类) 部分学校传染病疫情处理记录不完整,个别学校无传染病疫情登记本,患传染病学生复课时未索取“复课证明”。 2、个别学校不掌握因病缺课登记及追踪报表月统计方法;数据不准确,与晨午检不相符。个别学校无病因追踪,且晨午检与传染病登记不相符,有漏登现象,流于形式。个别单位不上报月报表,

存在问题 3、个别单位领导小组无及时更新,与现任领导、人员不相符。制度未改彻底或没有及时更新(传染病种类、报告时限需订正)。 4、个别单位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人员交接过程中导致资料不全,接种率未统计,不掌握儿童补种情况。 5、未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及传染病防控现状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 6、多数校医不掌握“入托、入学和转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疫苗补种工作”流程。

四、工作要求 (一)传染病相关制度 纳入学校年度计划、设专人负责传染病防控工作。有领导小组名单且结构合理(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 ) 结果检查显示: 1、知识有待更新 2、对学校传染病防控相关工作不规范(细节上需要要完善) 根据学校专项检查题纲,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介绍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要求: 1、相关政策 2、传染病种类及报告时限 3、晨午检及病因追踪登记 4、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内容

制定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各种制度 包括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制度;传染病责任追究制度;晨午检制度;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通风换气制度;学生体检制度;课堂、宿舍、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体育活动卫生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因病缺勤追查登记制度;个人卫生清洁制度、有免疫接种政策、传染病防控计划或措施等,要求内容健全。 落实学校晨午检制度、有学生因病缺勤记录、有传染病登记并记录,有复课证明,有因病缺课登记及统计报表,填写内容完整,数据准确; 接受培训的记录专职或兼职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二)法定传染病的种类 当前,甲类 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中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2004年8月28日修订,2004年12月1日执行)第三条明确规定法定传染病的种类。 1. 为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卫生部2008年5月2日决定,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2. 2009年4月30日:卫生部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当前,甲类 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甲类传染病2种:  1. 鼠疫、   2. 霍乱 对此类传染病疫情发生后,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待,均需强制执行。

乙类传染病26种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2、艾滋病 3、 H1N1甲型流感 4、 病毒性肝炎 5、 脊髓灰质炎 6、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乙类传染病26种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2、艾滋病 3、  H1N1甲型流感  4、 病毒性肝炎  5、  脊髓灰质炎        6、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7、  麻疹         8、流行性出血热   9、  狂犬病         10、 流行性乙型脑炎 11、  登革热    12、 炭疽 13、 细菌性及阿米巴性痢疾  14、肺结核 15、  伤寒和副伤寒     16、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7、  百日咳        18、 白喉 19、  新生儿破伤风     20、猩红热 21、  布鲁氏菌病       22、 淋病  23、  梅毒         24、钩端螺旋体病  25、  血吸虫病       26、 疟疾 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有关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 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可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防控措施

丙类传染病11种 1、 流行性感冒 2、流行性腮腺炎 3、 风疹 4、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5、 麻风病 6、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1、 流行性感冒       2、流行性腮腺炎 3、 风疹           4、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5、 麻风病          6、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7、 黑热病      8、 包虫病  9、 丝虫病      10、手足口 11、 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对此类传染病按国务院规定的相关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三)传染病报告时限 3.1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6]92号)中2.4条报告时限规定: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3.2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卫生局转发卫生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京教体美〔2006〕13号) 中第三条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中规定: 

3.2.1、报告内容及时限    (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3.2.2、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 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 3.2.2、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 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 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乡 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 部门报告。

(四)晨午检及病因追踪 主要包括:晨午检登记、因病缺勤登记、病因追踪登记、因病缺课登记及追踪报表、(一般包括2-3个登记表加1个月报表)诊断诊明、复课证明。 晨午检工作是一项很繁锁、艰巨的工作,很牵涉精力,需多部门配合,绝不能流于形式,登记信息要准确,统计及时。 多年检查发现 :晨午检记录,未到课学生统计及病因追踪登记,月报表必须对应,部分学校,晨检记录与月报表不相符,传染病疫情起数不对应,晨检记录与病因追踪病名不统一,如1寄宿学校,因病缺勤登记该学生病休,班级晨检记录全勤,很明显存在后补现象。1学校校医,1名学生患病5天,病因登记为皮疹或风疹。最后确认为皮疹。

从上级文件显示:因病缺勤登记、疫情报告过程不断强化的过程 4.1、学校学生病假与患病情况记录表 从上级文件显示:因病缺勤登记、疫情报告过程不断强化的过程 2005年,北京市教委、市卫生局转发市卫生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此文,区教委、区卫生局进行转发(昌卫防发(05)35号)中第三项明确规定:

文件第三项明确规定: 各学校认真做好学校传染病管理工作,坚持晨午检制度并经常化,晨检在校医统一组织和指导下进行,对早晨到校的同学进行观察、询问,特别是未到校学生,查明原因,在疾病流行季节,增加午检,对晨午检情况汇总在学校学生病假与患病学生记录表以备查阅。学校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人在确认疫情的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上报。有2个附表

附件1:学校学生病假与患病学生记录表 内容包括:班级、姓名、性别、缺课天数,是否入院、是否发热(体温)、伴随症状,家长联系方式,医院诊断

附件2: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表 包括:疫情单位,传染病名称、发病人数(重症、死亡人数)、首报时间,首发病例确认时间,疫情概况、消毒隔离措施、原因排查等内容

4.2、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 2006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卫生局转发卫生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第三条(3.1项)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规定 :

3.1项)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规定 :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和托幼机构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见附表)上。

附表 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 学校: 填表人: 填表时间:年 月 日 附表 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 学校: 填表人: 填表时间:年     月     日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班级 排查原因 主要症状 就诊情况 排查结果* 病愈返校时间 * 1)因病缺勤;2)传染病早期症状;3)疑似传染病病人

4.3、2009甲流期间及2010年期间 北京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联合制定北京市学生晨午检记录本 以发热 咳嗽 皮疹 腹泻 黄疸 结膜红肿为主要症状

晨午检重点是排查传染病,但及时汇总信息对卫生教育工作起到极大的指导作用。可以根据缺勤类型,分析原因,开展有会对性的卫生宣传,健康指导。 检查发现:晨午检表格各式各样,尤其病因追踪登记表以上3种表格均有使用,个别为自行设计内容或增设内容。 各学校以不同形式进行晨午检登记报告工作,有的以班级为单位,一本/班/季度,有的以天为单位,全校各班级每天一装订,多数单位有月报表,个别单位有周汇总,1家单位有日汇总。 信息上报,有的学校每班设督察员,每天放学前报送医务室,有的为校医1周1收集,有的学校有网络上报。

说明: 1、各中小学班主任在每天第一节课课前5-10分钟完成学生的晨检, 于当日上午10:00前填好本表报告学校指定负责人。 2、学校在当天上午放学前做好全校汇总分析,当发现在同一宿舍 或者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位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 有相似症状时,或其它需要报告的特殊情况,要第一时间报告当地疾 控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3、排查原因写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确诊传染病,要及时 跟踪了解、登记具体传染病名称。   4、学生病愈返校要出具一级以上正规医院证明,并及时登记病愈返 校时间。 5、有汇总:应到、实到、事假、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确诊传染病、病愈返校等

(五)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传染病疫情登记本、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内容) 有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本,疫情登记报告内容如05年文件要求:疫情发现、接报情况、疫情概况,向领导汇报情况、落实各项措施(病人隔离地点、密接观察、消毒措施等)有无续发病例,最后疫情结案时间等,此传染病疫情登记本为医疗机构专用登记本,可参考制定本单位疫情登记本。 所有传染病疫情均登记在传染病疫情登记本上,不能有漏登现象,个别校医不掌握学校传染病疫情。没统计。

学校专职(兼职)卫生保健教师与班主任教师要严格掌握学生病愈返校的时间。病愈返校后须经医师证明已无传染性后,方可准许复课

常见传染病的隔离期限 传染病 隔离期 麻疹、风疹 隔离至出疹后5天,伴有呼吸道并发症者隔离期延长至出疹后麻疹14天,风疹10天 流感 流腮 隔离期为自发病后21天 水痘 隔离期自发病至水痘疱疹全部结痂为止 集中发热疫情 发热的学生应在其体温正常两天后才能复课 痢疾 隔离至症状消失,连续2次粪便培养阴性 甲型肝炎 发病日起45天 感染性腹泻 症状消失后 手足口病 发病日起14天 猩红热 隔离期为一般为6天,症状未消失者应延长隔离期。急性咽峡炎、急性扁桃体炎患者,也应按猩红热隔离治疗。对易感人群中的密切接触者,需医学观察12d。 流感 发病日起7天,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隔离期至少7-10天,或症状消失,二者以长者算起

第二部分 学校传染病工作预防与控制

一、学校常见传染及国家重点防治的疾病 (一)呼吸道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病性极高。传染源是流感患者。流感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而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潜伏期短,数小时至4天,一般为1-3日。流感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地区的流行一般均发生在冬春季节,南方四季都有病例发生,发病高峰在夏季和冬季。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 。 潜伏期时长1~7天 传播途径:主要是以感染者的咳嗽和喷嚏为媒介,在人群密集的环境中更容易发生感染,而越来越多证据显示,微量病毒可留存在桌面、电话机或其它平面上,再通过手指与眼、鼻、口的接触来传播。 感染者有可能在出现症状前感染其他人,感染后一般在一周或一周多后发病。小孩的传染性会久一些。 防治措施和普通的季节性流感一样。王全意说,也许未来一段时间,甲流还会继续活跃、波动,甚至超过传统的甲型H3N2,成为主流的季节性流感病毒

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和带菌者为传染源。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亦可经皮肤伤口和产道等感染。人群普遍易感。5-15岁为高发年龄。潜伏期为1-7天,一般2-3天。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发病较多。 主要临床表现:起病急聚并出现发热、咽痛;病后24小时内出现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发病初期舌有白苔、肿胀的舌乳头凸出,俗称“草莓舌”;2-3日后舌苔脱落舌面光滑呈绛红色,称“杨梅舌”。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是麻疹患者。麻疹主要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没有麻疹疫苗前,麻疹是一种普遍发生的儿童传染病;相关疫苗发明后,麻疹的发病率已经大大降低。麻疹的潜伏期为7至18日,通常为14日,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麻疹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发生。 其主要临床表现: 感染初期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白斑);3至7日后皮肤会出现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维持4至7日,亦可能长达3个星期,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现脱屑;病重者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脑部会受影响,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疱疹病毒的一种)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是水痘患者。 水痘通过患者咳嗽产生的飞沫或散布在空气中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也可经人与人接触直接传播、或接触到水痘痘浆污染的物品而间接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主要是儿童。 潜伏期为10-24日,通常为14-16日。病后可获终身免疫。

水痘主要临床表现:患者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出现轻微发烧、疲倦和软弱无力;斑疹出现后数小时即转化为丘疹、疱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一般典型水疱皮疹约历时1—6天,由于皮疹先后、分批出现,因此在出疹第2—3天内,在病人身上同一部位可见到各阶段的皮疹(即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同时存在。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是腮腺炎患者和携带病毒者。流行性腮腺炎可经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或飞沫传播。患者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易感人群为1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潜伏期为12-25日,通常为18日。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 主要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可出现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发病1至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除腮腺肿胀外,还可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二)消化系统传染病 1、细菌性痢疾* 是指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简称菌痢。 传染源是痢疾患者和带菌者。细菌性痢疾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病原原菌随病人粪便排出,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经口使人感染。 人群普遍易感,以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中青年。 潜伏期为数小时至7天,平均1-3天。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多数发生在夏秋季。 主要临床表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的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2、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传染源是甲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甲型肝炎以“粪——口”为主要传播途径,多由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水和食物的传播,特别是水生贝类等,是甲型肝炎爆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潜伏期平均为30日。儿童发病率高。患者康复后通常会终身免疫,不会成为长期带病毒者。秋、冬季为发病高峰。 主要临床表现:起病急,有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痛、肝区痛、腹泻、尿色加深、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

(三)虫媒与动物传播疾病 1、流行性乙型脑炎 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乙脑人畜共患疾病,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蚊子是主要的传播媒介,蚊虫通过叮咬病猪后10-12天再叮咬人进行传播。发病者多为10岁以下儿童。感染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潜伏期4至21天,一般10至14天。乙脑多在夏秋季节流行,热带地区全年均可发生。 主要临床表现:高热、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等症状和体征,重症者常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病死率较高。

2、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又称恐水症。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带狂犬病毒的狗,其次猫、狠等家养或野生动物,在临床症状出现前3-5天及整个病期都具有传染性。人类主要通过被带病毒的狗、猫等动物咬伤或抓伤而感染,或伤口被带病毒的唾液沾污感染。人群对狂犬病普遍易感。潜伏期通常为1-3个月,偶尔短至10天或长至数年。 主要临床表现:患病后表现为高度恐惧、狂躁不安、恐水、怕风、怕光、怕声响等,并逐渐咽喉肌痉挛、流口水、全身迟缓性瘫痪症状,最终因瘫痪死亡,病死率几乎100% 3、疟疾、4、血吸虫病等

(四)接触性传染病 1、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红眼症,是由细菌、病毒引起的眼部感染性疾病。传染源是结膜炎患者。通过接触结膜炎患者的眼睛或上呼吸道的分泌物、或被污染的其他物品,包括与患者共用毛巾,均可能感染病原体。人群普遍易感。细菌性结膜炎的潜伏期为1-3日,病毒性结膜炎的潜伏期为1-12日。 主要临床表现:单眼或双眼出现白色或黄色的分泌物,并有畏光、易流泪、疼痛,眼皮红肿症状。

2、疥疮 疥疮是由于疥虫感染皮肤引起的皮肤寄生虫病,传染性极强,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特别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发病率非常高。 传染源是疥疮患者。通过密切接触而传播,如与患者同床共睡或握手,也可能过使用患者用过的衣服、被褥、鞋袜、帽子、枕巾等间接传染。 主要临床表现:皮肤损害为针头大小的丘疹及疥虫掘的隧道,长约2-4毫米,呈灰褐色不规则曲红或隆起,此为疥虫钻行的痕迹;皮疹好发于皮肤薄嫩的地方,尤其是在手指缝、小腹部、乳房、腋窝、腹股沟、阴部等。皮肤损害处夜间阵发性剧烈瘙痒。

(五)国家重点防治传染病 1、艾滋病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素(即通常说的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引起一系列免疫力遭到破坏、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传染源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病毒主要存在于他们的血液、阴道分泌物、精液、乳汁、伤口分泌物之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人感染该病毒后不会立刻发病,其潜伏期平均为7-10年。一般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共用卫生间、电话、办公用品,一起进餐,游泳等都不会传染,唾液和蛟子叮咬也不传染该病。

艾滋病主要临床症状: 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身体抵抗力急剧下降,出现各种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死亡。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卡氏肺囊虫肺炎、疱疹病毒感染、隐袍子虫腹泻、结核及卡波西肉瘤等。 目前还没有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和方法,也没有有效的疫苗,但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也是可以控制的。

2、禽流感冒 简称禽流感,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传染病。禽流感病毒按病原体的致病性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 现已发现部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引起的人的急性感染,称为人感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由H5和H7亚型毒株,尤其是H5N1和H7N7所引起。 传染源主要是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家禽、野禽)以及鸟类。

禽流感传播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感染,也可能会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粪便和受污染的水而感染,但是尚未发现人与人之间有效传播的证据。 人群普遍易感,12岁以下儿童、免疫力低下者更易被感染。 潜伏期为一般为3-4天,多数在7天以内,最长时间可达21天。

禽流感: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多发。 主要临床表现: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高热(大多持续38℃以上)、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一些患者都胸部经X线检查可出现肺炎症状。具有高致病性的H5N1、H9N2、H7N7等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较易导致高烧、肺炎、呼吸衰竭、多咱器官衰竭,以致死亡。

第二章 学校如何预防传染病 一、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管理机制

(二)加强学校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工作 按照传染病防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即“四早”原则),学校需要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专职(兼职)卫生保健教师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到学校领导的传染病发现、疫情监控与报告机制: 1、学校应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根据学生人数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或兼职卫生保健教师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专职(兼职)卫生保健教师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应负责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日常工作和疫情报告工作。 2、学校专职(兼职)卫生保健教师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应按照要求,建立健全师生员工的健康档案(包括因病缺课登记等)随时了解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情况。

3、学校应坚持实施晨检制度,加强对学生身体状况的监测。 (1)晨检应在学校专职(兼职)卫生保健教师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指导下,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及时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出示晨检表格、晨检汇总表格) (2)发现可疑传染病患者,特别是请病假的学生应追查病因,教师或专职(兼职)卫生保健教师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应进行排查,以确保做到早发现。 (3)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学校应根据传染病的不同类型,及时采取隔离、通知家长将病人送定点医院或在家隔离治疗等措施,以保证传染病不蔓延。 (4)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学校应以年级、班级或宿舍为单位,采取相应的排查措施,发现有传染病早期症状者,应督促其立即到医院就诊。学校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和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5)在确认疫情的第一时间内,疫情报告人在报告校领导的同时,应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上报疫情。 (6)学校出现传染病病例或疫情后,要配合当地卫生部门及时对病例进行调查,并对病人所在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发生大面积疫情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对病人接触过的其他人员进行预防性接种或服药,对所在场所进行定期消毒。 (7)学校专职(兼职)卫生保健教师与班主任教师要严格掌握学生病愈返校的时间。病愈返校后须经医师证明已无传染性后,方可准许复课

(三)建立应对传染病疫情流行的应急预案 为了确保学校出现传染病突发疫情事件时处置有 序高效,各级各类学校对疫情发生要有足够的思 想准备,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疫情, 要有专人指挥,有人值班,有隔离、消毒、防护、 救护等具体措施和物质保证,确保在第一时间内 控制疫情的发展,阻断一切可能传播的途径,遏 制校内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确保学校正常的教 育教学秩序。

(四)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 学校领导应了解、熟悉学校卫生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应经常听取学校师生对学校卫生工作管理方面的意见,经常对专职(兼职)卫生保健教师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的工作、传染病的宣传教育、食堂、教学场所与生活设施进行检查,并将其工作成绩纳入考核与奖惩中,以督促有关部门和人员认真履行职责,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完善制度的同时,要积极有效地实施常规管理,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制,对不履行职责、造成传染病蔓延的有关人员,应追究相应的责任。

二、加强健康教育 培养师生良好卫生习惯 通过健康教育可以宣传卫生防病知识,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并将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转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这对于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学校要把传染病预防教育纳入教学计划,通过多种形式, 如开设健康教育课或者专题课讲座,通过宣传栏、班会、 队会、讲座、板报、广播、电视、网络、告家长书、家长 会等方式对学生、家长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特别要 注意根据不同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

三、注意保持个人卫生 积极预防传染病 教师与学生应注意讲究个人卫生,增强健康意识,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 三、注意保持个人卫生 积极预防传染病 教师与学生应注意讲究个人卫生,增强健康意识,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 总之,师生在个人卫生方面要坚持做到“五要”“六不”和“两坚持”: “五要”——要定时休息,要睡前刷牙,要勤换衣、勤洗澡,要勤理发,要勤剪指甲; “六不”——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吸烟,不喝酒,不用公共毛巾,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 “两坚持”——坚持自带饮水杯、手纸、手帕等个人卫生用品;坚持做课间操和眼保健操。

四、学校不同场所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学校不同场所:教室、宿舍、厕所、食堂、垃圾处理、校园 、图书馆和阅览室、专用教室 五、疫苗接种

三、学校如何应对传染病疫情 防止传染病蔓延最重要的措施是早发现、早报告。《中华人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因此,学校的老师、专职(兼职)卫生保健教师、领导都有责任在发现传染病后及时报告,尤其是法定需上报的传染病,应尽早报告给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防止蔓延。

(一)保健教师如何应对传染病疫情 对于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来说,越早发现传染病疫情并及时采取措施,造成的危害就越小。那么,作为学校教师怎样及时发现传染病疫情?怎样应对传染病疫情?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学校保健老师应高度重视,及时报告学校,采取相应措施。 (一)及时发现疫情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学校保健老师应高度重视,及时报告学校,采取相应措施。 1、同一宿舍、同一班级或同一楼层短期内有多个学生出现相同症状时,例如发热、皮疹、咳嗽、呼吸急促、头痛、腹痛、腹泻、食欲不振、全身酸痛及乏力等,应高度注意是否为传染病的前驱症状。班主任或教师、宿舍管员等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学校专职(兼职)卫生保健教师或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经他们初步判断后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上级教育主管行政部门。 2、与病人有过密切接触的学生和老师如在短期内也出现相同的症状,应按照上述方式处理。

3、在学校食堂就餐的人员中有2例或2例以上在进食相同食物后短时间内发生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而未进食的同学没有发病症状时,应高度怀疑是否为食物中毒。 4、请假的人数突然增加。 5、病人有可疑传染源接触史:如在校外或家中接触过类似病人或某类动物,吃过不洁食物或饮用过不卫生的水等。 6、单个病例发生,有时也应当作暴发流行对待。例如以往从未出现过的病症,或是以公众健康有重大影响的疾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或禽流感流行期间,学生或教职员工出现突然高热(38℃以上)或呼吸急促情况,应保持高度警惕。

(二)及时报告疫情 1、报告程序:任何老师发现或者怀疑有传染病疫情发生时,都应当立即以最快的方式报告本校卫生保健教师,由专职(兼职)卫生保健教师对患者进行初步的判断,若可以排除传染病的可能,则将患者送往相关医院进行诊治;如不能排除传染病,则应在最短时间报告学校领导和当地卫生院防疫组,同时上报教育局。 2、报告内容:发病时间、发病地点、发病人数、发病者具体姓名、患者发病情况、密切接触者、已采取的措施等。

报告的同时应采取的措施: *将情况通知家长,争取家长配合。 *如果学生病情紧急,应在报告的同时立即将学生送至最近的医院进行治疗,或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进行处理。 *若怀疑为食物中毒,则应在进行紧急处理、及时报告时间,还应注意保存好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以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查验。

*如果怀疑为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应立即开窗确保室内的空气流通。 *尽量将患病的学生与其他学生隔离开,以免造成疾病的传播。 *应注意加强学生家长的沟通,做好解释工作,尽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注意了解发病的有关情况,如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发病人群的分布等,以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调查。 *密切注意学生病性的变化,并做好记录,以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调查时参考。 *减少学生集会,增加室外活动。

(三)提高应对传染病的能力 1、牢固树立预防控制传染病意识 2、学习传染病相关知识,了解、掌握常见传染病的发病特点,包括主要流行病学特征和典型的临床表现。 3、协调做好相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工作,执行晨检制度、请假制度、消毒制度,建立学生健康档案,规范各类台帐记录。

(四)有针会对性地做好卫生工作 不同的传染病,有着不同的季节流行特点,因此,应针对不同传染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当地发生疫情或校内发生疫情时,应根据学校安排,做好防病工作,如组织学生每日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班内采取消毒措施等。

二、学校出现传染病病例时的处理措施 (一)学校领导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过程中的职责 学校领导是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第一责任人。

(二)学校所在地区出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处理措施 学校所在地区出现传染病暴发、流行,而校内尚无疫情发生时,学校领导要按照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根据所在地区发生传染病的特点、严重程度、流行情况等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避免传染病向校内蔓延。并采取如下措施:

1、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2、对全体师生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对缺勤者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 3、发现身体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院或在家接受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并及时上报有关情况; 4、教室、实验室、食堂、图书馆、体育馆、厕所等场所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5、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6、加强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要求住校学生不得离开学校,并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避免因人群的聚集和流动导致传染病的传播; 7、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情况; 8、学校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三)学校内出现传染病病例时的处理措施 学校一旦发生传染病病例,校领导在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同时,应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迅速采取果断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其蔓延,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所采取的措施要有针对性,工作要规范、扎实、有效。具体要求如下:

1、学校内发生疑似传染病病例的处理措施 (1)学校师生员工中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人,学校应对病人跟踪了解。 (2)班级进行晨检时发现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要求其到学校卫生室复检;由专职(兼职)卫生保健教师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作初步检查,并立即通知其家长/监护人,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到校的,由学校老师护送去医院。学生中若发现有发热、畏寒、头痛、全身酸痛、腹疼、腹泻等症状应立即送医院进行医治,并采取相应的防措施。如学生情况危急,老师、专职(兼职)卫生保健教师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应立即带学生到附近的医院急诊室或马上打“120”急救电话,送医院诊治

(3)学生或教职工如在家中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报告学校,退热后继续观察两天,确认无反复,并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方可返校。 (4)密切跟踪或登记师生病假或患病情况,以便必要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相关资料。 (5)如怀疑发生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应经常开窗,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6)如怀疑发生肠道传染病,应将剩余的食物及呕吐物封存,留作调查用。

2、学校内发生传染病确诊病例时的处理措施 (1)劝告患有传染病的学生或教职工暂时不要上学、上班、并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和在家休息,同时,要求密切接触者留家观察或就诊。 (2)避免患病学生或教职工与其他人进行密切接触。每天作好晨检工作,及早发现疑似病例并及时隔离,晨检工作不能流于形式,发病多的班级要在校门口晨检。 (3)学校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曾经去过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消毒安排和记录),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过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

(4)学校发现传染病病人后要及时、主动、准确地发布防治的信息;同时加强对教职工和学生的正确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避免谣言传播,维护校园稳定。健康教育工作。 (5)学校应提醒学生留意自己及同学的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应立即通知老师或请同学转告老师。 (6)通过《告家长书》的形式告知学生家长,并清楚说明学校发生的传染病的病症,要求学生家长留意其子女的身体状况,如有异常,不宜上课,必须及时就诊。 (7)疫情发生期间,学校应尽量减少学校室内集体活动,增加学生室外活动。 (8)做好疫情的登记和报告工作。

3、学校内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处理措施 (1)及时隔离病人,尽快使病人得到治疗 (2)封锁疫点。立即封锁患病人群所在班级或所在办公室,暂停学校的一切集体活动。停止校内人员相互之间和与外界往来,等待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处理意见。 (3)疫点消毒。对学校所在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消毒工作可请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操作或在其指导下具体实施,消毒结束后要进行通风换气。 (4)疫情调查。学校应密切配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传染病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包括同学、老师以及家庭成员等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5)发生大范围疫情时,经学校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备案后,学校应配合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对学校人群进行预防性服药和预防接种工作。 (6)必要时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启动每日两报。 (7)向全体师生员工公布疫情及其采取的防护措施,让广大师生员工了解情况 ,有效应对突发疫情。对被隔离观察人员进行思想教育,消除被隔离观察人中的紧张和恐惧心理,维护校园稳定,保护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8)做好学生家长的接待与宣传解释工作。 (9)学校在传染病暴发、流行事件得到控制后,须将该事件的详细情况和处理结果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下一步工作要点: 1、随着春节的临近,人员流动性增强,病毒传播的可能性增强。大量人员出行过程中,由于条件有限,洗手等个人防护措施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增大了接触感染的机会。 2、春节期间亲朋好友聚会,增大了人群相互接触的频度与密度,更是增大了病毒传播的风险,尤其是在儿童、老年人及患有慢性基础病等的流感高危人群中,出现流感重症病例的可能性增大。

3、学校、托幼机构和集体单位出现集中发热疫情的可能性有所增加。 4、随着学校陆续放假,学校内部将不再成为集中发热疫情出现的风险点,而在假期课外补习班内发生集中发热疫情的可能性增加。 5、加强对集体单位、学校及托幼机构的集中发热疫情监测工作,确保集中发热疫情的早发现、早识别、早控制、早处理。继续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中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监测,发现发热学生应及时进行居家隔离、治疗,待痊愈后才能复课。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卫生部疾控司,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导长手册(2005);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卫生局转发卫生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和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京教体美〔2006〕13号)2006-04-28等相关文件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性。 在新的一年里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