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預防實務與管理 污染物與水源使用 資環系 胡子陵製.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甲狀腺甲狀腺 一年 六 班 一年 六 班 第 六 組 第 六 組. 位置 * 頸部前方, 喉部氣管兩側。
Advertisements

学校加氯机安全技术培训 衢州市卫生监督所徐国强 2013 年 5 月 为什么 饮用水加氯机引起学 校的关注?
焦點 1 真菌的特徵與分類. 真菌 ( 菌類 ) 皆為異營真核生物大多為陸生大多具菌絲 ( 營養菌絲, 繁殖菌絲 )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常见鱼病的诊断与防治 主讲:黄志秋.
药物溶媒 生理盐水还是葡萄糖?.
第一节 排尿护理.
中二綜合科學科 單元十:常見的酸和鹼.
資源未來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第06章 水資源 楊棋明 博士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Drinking Water Advanced Treatments
環境與生活 水污染 崑山科技大學 老師 蕭明謙.
行銷研究 單元三 次級資料的蒐集.
壓力模組 滲透壓 雙十國中 王淑卿 許智傑 老師.
水污染之定義及水質特性指標 依據91年5月20日修正公佈之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是指:因物質、生物或能量之介入,而變更其品質,致影響其正常用途或危害國民健康及生活環境。 水污染物之種類依其性質主要可分為物理類、化學類、重金屬類及生物性四類。 大漢技術學院 土木工程與環境資源管理系.
嘉義縣96學年度中小學飲用水衛生安全管理研習 飲用水水質與設備管理介紹
勞委會乙級證照項目(環境與安衛相關科系)
老化的細胞生物學 (1)細胞衰老(senescence) (2)基因體的不穩定(genomic instability)
水 質 之 認 識 台灣省自來水公司第七區管理處 檢驗室.
濫用藥物 姓名:林鴻源 下6B.
環境工程概論作業 班級: 四環工一B 學生: 黃奕嘉 學號: 4990N083.
The Determination of Magnesium by Direct Titration
Life Straw GROUP 蕭定閎 陳廣陵 胡翔然 陳瑩媜.
第四章 資金成本.
記憶體的概況 張登凱.
細胞膜的雙磷脂層 (Phospholipid bilayer in cell membrane)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在NS-2上模擬多個FTP連線,觀察頻寬的變化
The construction of cells
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FID) 基本原理及發展與應用
The construction of cells
水污染防治概說 黃 汝 賢 崑山科技大學環境工程系.
第四章 生產理論 1.生產函數 2.生產期間 3.總產量、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 4.等產量線 5.最適要素僱用量 6.規模報酬.
蛋白質的沈澱作用 能使蛋白質發生沈澱作用的因素有: 酸 酸性試劑 單寧酸 重金屬離子(汞離子、鉛離子等) 咖啡因 嗎啡 中性鹽 有機溶媒 熱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中研院誠徵博士後研究員 一、基礎方面的研究: 二、應用方面的研究: 三、資格: 四、意者請備履歷、自傳及論文於104年06月30日前
Dr. Rational You IEK/ITRI 2002/07/02
水世界 林定國 圖片來源: /~t02415/environment/99/file/022.pps.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3 函數圖形.
6-1 元素與化合物 課文重點: 1.化學反應的變化 2.物質的分類.
第十章補充 允收抽樣.
氮循环 肖子聪.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murium (S. typhimurium)
鹽類-氯化鈉 組員:
Definition of Trace Function
信度分析 (11/7~11/13) 1.何謂『信度』 2.信度分析步驟.
2-2.1 原核生物界 1、全為單細胞,缺少核膜以及膜狀胞器, 例如:細菌和藍綠藻。.
降低或防治水污染 指導老師:林群馨 製作人:李國任.
未來規劃 廢水處理技術提升(1/2) -PCB產業發展面臨問題 項目 現況 大陸法規 未來法規/目標 備註 COD 生物好氧處理
水與綠建設計畫 滾動式檢討報告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93年7月1日.
電子圖 (Electron Diagram) 上一堂的重點: 陽離子 火焰顏色 焰色測試 (Flame Test) 鉀離子 (K+) 鈉離子
Meteorology: study of the atmosphere and its phenomena
離子化合物 (Ionic Compounds) 上一堂的重點: 族 I II III V VI VII
一、前言 日常生活使用的水量中,廁所沖洗約佔35%。 再生水的利用 沖洗廁所、清洗車輛、噴灑街道、空調、消防 、景觀用水及河川湖泊補充水等。
實驗八 溶解度積之測定.
三、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污水處理系統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污水下水道系統【sewage system】
全球環境的變遷 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現象 臭氧層的破洞 森林的消失 物種快速滅絕 酸雨的危害 人為沙漠.
細胞.
天氣因子 天氣因子 影響天氣的因素 例如氣溫、氣壓、風、雨量和濕度 天氣 某一段時間內 大氣層的狀況.
組長:黃天翀(4A 30) 組員:李澤城(4A 18) 鄭俊謙(4A 4) 陳嘉樂(4A 2)
淡水生態系.
4-2 容量與容積的關係.
一 可靠度問題.
自來水系統 生科、航太、機械、通訊及研發 自來水 下水道系統 循環水 總用水量 光電及半導體產業 污水處理廠 排放140640
10303: How Many Trees? ★★☆☆☆ 題組:Contest Archive with Online Judge
11621 : Small Factors ★★☆☆☆ 題組:Problem Set Archive with Online Judge
生物與環境的交互作用 苗栗縣立明仁國中 課程e化教材 南一 自然與生活科技 第二冊 第五單元.
第6課 資源問題與環境保育對策 一、水資源 (一)整體問題:不足、時空分布不均 (二)分區問題: 1.季風氣候區: (1)問題: a.水汙染
第三章 比與比例式 3-1 比例式 3-2 連比例 3-3 正比與反比.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污染預防實務與管理 污染物與水源使用 資環系 胡子陵製

水庫污染問題 優養(Eutrophication)對水質之影響 藻類指標、透明度及葉綠素濃度 台灣二十座水庫中,水質呈優養化狀況截至92年十月共有七座,情況仍嚴重

何謂優養? 優養之定義 早期研究湖泊學者,將藻類繁生、光合作用旺盛、生物類變得較單純的那些湖泊,稱為優養的湖泊 精確的描述優養的程度:如葉綠素A的濃度,基礎生產力,用沙奇盤(Sacchidisc)測透明度的可見深度、與藻類的數目等 優養化  「優養化」是指一片水域所涵容的養分,隨著時間逐漸增加的一種現象和過程。換句話說,優養化本來是水域自然生態系必然的演替過程。   一個湖泊在剛剛形成的時候,水中所溶解的各種礦物鹽類都很少,尤其是氮化物和磷酸鹽的濃度很低,因此限制了藻類的生長。慢慢地,雨水自上游集水區的山坡上沖蝕和溶解各類鹽類,匯聚成溪流,再流至湖泊累積,時間一久,湖水中的氮化物和磷酸鹽的濃度愈來愈高,藻類因而得以大量的繁殖。這些植物新陳代謝的產物以及集水區淤沙不斷淤積的結果,使得湖泊逐漸演變為沼澤,最後完全消失。   這種水體的老化過程,本來需要幾千年的時間,但是人類的干擾,尤其是大量有機質的排放,卻可以加速優養化的進行。水庫的優養化會使得藻類快速的繁增,造成所謂的「藻華」。藻類大量繁殖後,新陳代謝的結果會產生許多植物的遺骸,接著細菌需要耗用水中的氧氣來進行分解,因此水中的溶氧量大幅降低,可能導致棲息在當地水體中的魚類窒息而死。而且水體的色度和濁度也會增加,更會因而發出臭味,大大降低了水體的品質。   在自然狀態下,高山溪流中的氮、磷等營養元素不太容易累積,因此藻類的數量原本很少,主要是以附著在岩石上的小型矽藻為主,綠藻和藍綠藻都很少。在這種溪流環境生活的水生或草食性昆蟲,多半是以腐爛的植物葉子以及附著在石頭上的矽藻為食物。當溪水高度優養化之後,矽藻的比例大大的降低,而逐漸以絲狀的綠藻和藍綠藻為主。這時原來的水生昆蟲或濾食性的魚類沒辦法以那些絲狀藻類為食,所以可能導致水生昆蟲相的變化,以及某些魚類族群的滅亡。   高山溪流和水庫的優養化現象與集水區的不當土地利用密切相關,當山坡上的原始植被遭到破壞的時候,土壤內的氮化物和磷酸鹽類的流失會增加好幾十倍。加上當山坡上的農地所施用的肥料,尤其是目前廣受喜愛,含有大量磷酸鹽類的雞糞,隨著雨水的沖刷,進入鄰近的溪流時,溪水和位在下游的水庫便會快速地優養化,降低水資源的品質,並且造成水體生態環境的變遷。

湖泊水庫之營養分級與指標的關係 指標值 貧養 中養 優養 極優養 總磷(μg/l)平均範圍 總氮(μg/l) 葉綠素A(μg/l) 8.0(3~18) 26.7(11~95) 84(16~350) (750~1200) 總氮(μg/l) 661(307~1630) 753(361~1387) 1875(393~6100) - 葉綠素A(μg/l) 1.7(0.3~4.5) 4.7(3~11) 14.3(3~78) (100~150) 沙奇透明度(m) 9.9(5~28) 4.2(1.5~8) 2.4(0.8~7) (0.4~0.5) 台灣水庫水質方面,以主要具有公共給水目標的二十座水庫中,優養者(即卡爾森優養指數大於五十者)占百分之三十五,有鯉魚潭、蘭潭、仁義潭、白河、鏡面、鳳山及澄清湖水庫,其中以鳳山水庫及澄清湖水庫最為嚴重,而鯉魚潭、仁義潭、白河等水庫亦有惡化趨勢。 1.水樣置於30公分透視度計之無色透明玻璃管中,隨即放流,其所能看見玻璃管底部十字形記號之最大水深度,單位為公分(cm)。 2.表示水透明之程度,用沙奇盤(Secchi disk)徐徐沉入水中,用肉眼觀察直至剛可消失沙奇盤之水深,也稱沙奇盤透明度(Secchi disk visibility)。

自然界之優養現象 生態自然演替: 天然湖泊形成 雨水及地面水帶入營養 天然湖泊形成 雨水及地面水帶入營養 生物稀少之貧養狀態 集水區內雨水沖刷富營養泥土及植物殘屑 湖水營養增加、水深漸減、植物繁生 進入優養期 足夠時間後 變為淺水湖 植物大量生長 沉積淤積速率加快 湖泊死亡成為沼澤或沖積平原 天然湖泊生命可達百年或千年

優養的人為因素_人造水庫 人造水庫之命運 違反自然的地質變化 集水區內之人為活動 加之營養源及淤砂的流入 優養化提早發生 人工水庫壽命短則數年,長則十餘年 台灣地區人工水庫,都發生了藻類繁生的現象

優養的成因_磷 水庫中磷的來源 集水區內植物及土壤自然溶解 使用含磷清潔劑、施用大量磷肥、飼養牲畜及家庭污水排放 濫墾濫伐破壞水土保持

優養的成因_營養源 一般公認最重要的優養因素,亦稱限制因子,便是營養源 藻類生長所需包含:碳源、水分、無機金屬都不虞匱乏、唯有氮源及磷源常因濃度太低而成為限制因子 控制進湖泊及水庫內的氮及磷,即可控制藻類的生長 台灣地區的水庫中,氮的含量均已偏高,唯一的限制因子-磷

湖泊水庫之營養分級與指標的關係 依據世界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之湖泊水庫優養程度分級標準,在葉綠素a方面分級如下︰ 葉綠素a(μg/L) 貧養: <2.0 貧養-普養:2.1 -2.9 普養:3 -6.9 普養-優養:7.0 -9.9 優養:≧10

湖泊水庫之營養分級與指標的關係 依據世界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之湖泊水庫優養程度分級標準,在總磷方面分級如下︰ 總磷 (μg/L) 貧養:<7.9 貧養-普養:8 -11 普養:12 -27 普養-優養:28 -39 優養:≧40 資料更新日期:92年09月08日

優養對水質之影響 藻類都不具毒性,惟海水優養造成旋鞭毛藻的繁生-紅潮,使貝類累積致人於死的毒素 大量藻細胞影響水的色澤和臭味 造成水處理混凝、沉澱及過濾等步驟的沉重負擔,如大量藻細胞要消耗較多的混凝劑並產生較多的廢棄污泥、堵塞濾床 藻類繁生間接造成水中致癌物質三鹵甲烷等化合物之產生

控制水庫優養之方法 外在營養源→限制營養源排入 內在營養源→使用淤泥疏濬或庫水曝氣 嚴格管制污染的河水、集水區中聚落的污水、養殖場的廢水、工廠的排水,使其進入水庫前至少有除氮、除磷步驟之三級處理 高山水庫最主要營養源為土壤沖蝕(erosion)因此需特別注重水土保持 內在營養源→使用淤泥疏濬或庫水曝氣 對較淺的水庫,底泥中累積的營養素不斷在庫內循環分解 此法耗費不貲,但可使底泥表層形成氧化層,阻絕磷的釋出

控制水庫優養之其他方法 撒布活性碳等粉末,阻絕陽光 加入硫酸銅以抑制藻類生長 飼養食藻魚類等 惟上數都養缺點及副作用,因此並未普及 加強集水區的水土保持工作

認識三鹵甲烷 飲用水水質中,見諸媒體較高者莫過於「三鹵甲烷」一詞 以下針對此一名詞分別介紹 自來水中三鹵甲烷之發現 三鹵甲烷的成因 影響三鹵甲烷生成的主因 三鹵甲烷對健康之影響 控制三鹵甲烷的技術 喚起維護水源水質之共識

自來水中三鹵甲烷之發現 1974年美國EPA,發表從紐奧良市三個淨水廠的淨水中發現含三鹵甲烷(Trihalomethanes,THMs)在內之66種有機化合物 同年證實原水加氯消毒後氯氣與原水有機物質反應生成大量氯仿(chloroform) 1975年美國80個城市自來水及原水中檢測六種有機物CHCl3、CHBrCl2、CHClBr2、CHBr3、CCl4、CH2Cl2,發現前四種(即THM)的形成和氯氣消毒有密切關係

自來水中三鹵甲烷之發現(續) 1976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公佈了氯仿為一致癌物質,並發布禁令,禁止將氯仿當作食品、藥物添加劑 此後,世界各國紛紛於自來水質中訂定了最大容許標準(如右表),美國於1995年訂定飲用水總THM最大容許量為0.1mg/l nation 限值(mg/l) 中國 0.1 日本 加拿大 0.35 比利時 芬蘭 台灣 0.15 台北市

自來水中三鹵甲烷之成因 原水中有機物及氨氮含量日益增多,增加原水預氯處理的加氯量,使得很少自然存在於水體的三鹵甲烷不正常的增加 有機物和氯反應所生之產物有 CHCl3氯仿 CHBrCl2一溴二氯甲烷 CHClBr2二溴一氯甲烷 CHBr3溴仿 淨水程序中形成三鹵甲烷之反應 氯+(溴或碘離子) +有機前質(precursors)→三鹵甲烷+鹵化有機物

影響三鹵甲烷生成之主因 有機前質:腐植酸、腐植質、黃酸、乙醇、乙醛、丙酮、三氯丙酮、苯丙酮、酚、木質黃酸鹽、磷苯二酚、對苯二酚等 加氯濃度:加氯反應中先消耗無機物如Fe+2、Mn+2、H2S、與NH3等,多餘的氯再與有機物反應,此時的氯量與生成三鹵甲烷生成量成正比,在有機物消耗氯後,多餘的氯能產生長期有效餘氯

影響三鹵甲烷生成之主因(續) PH值:一般PH值愈高,生成三鹵甲烷的量愈多 溫度:通常溫度愈高反應愈快,生成三鹵甲烷的量愈大 反應時間:THMs隨反應時間而增加,故自來水配水池及配水系統THMs濃度較水廠出水較高 其他物質作用:NH3存在會與氯形成結合餘氯,而影響THMs 的生成;溴離子存在,則促成氯仿以外三鹵甲烷之生成

三鹵甲烷對健康之影響 主要之三鹵甲烷,是針對氯仿而言,因其在飲用水出現頻率最高且影響較嚴重 氯仿使中樞神經系統衰退,且影響肝、腎功能 氯仿的立即毒性往往是失去知覺,然後可能會隨昏迷而造成死亡 暴露在氯仿24~48小時後,腎即受到傷害,經2~5天,肝亦受損;氯仿所造成的昏迷症狀,則需經數天才會復原 WHO依每人平均每天飲用2公升水,終身致癌風險為10-5時,訂出氯仿之標準值為0.03mg/l

控制三鹵甲烷的技術之一 在加氯之前,去除三鹵甲烷有機前質 有氧化、曝氣(Aeration) 、吸附、樹脂、澄清(如混凝、直接過濾等) 、原水控制、PH調整、降低加氯量、改變加氯點、逆滲透、生物處理等技術

控制三鹵甲烷的技術之二 在三鹵甲烷形成後去除之 ㄧ般可行方法為長時間曝氣或活性碳吸附,但在實用上有困難

控制三鹵甲烷的技術之三 使用另一種不會形成三鹵甲烷的消毒劑 使用臭氧、二氧化氯、氯胺,惟其與水中有機物質之反應產物,尚未完全了解

現行控制三鹵甲烷的技術 傳統混凝、沉澱、過濾之加氯技術 不必變更水廠原有的淨水處理程序及設備,即可由原有之一般工作人員所操作 美、日等國採用在加氯之前先將水中有機物質(即三鹵甲烷的前驅物質)減低至相當程度 再去除分子量較大的三鹵甲烷前驅物質上,有良好效果 使三鹵甲烷的生成量減低至相當程度

維護水源水質的全民共識 飲用水之三鹵甲烷的形成與水源水質及淨水廠的操作技術有關 水源水質惡化,如有臭味、藻類繁殖、高濃度氨氮、有機物等,需喚醒全民配合來維護河川湖泊等水源 傳統上,台灣淨水廠往往以最低成本來改善其操作,即在預氯處理時,提高加氯量,而造成自來水中三鹵甲烷的形成潛能提高很多,這與水價低廉亦有間接關聯

飲用水處理技術的發展- 飲用水技術之時代需求 飲用水處理技術的發展- 飲用水技術之時代需求 引用水處理是針對水源中超過水質標準的不純物,選用適當的處理方法與程序,來達到所要求的水質 飲用水究竟該採用何種技術與組合程序,可從下表所列之不同年代的背景意義、水質標準訂定及相對應的處理技術發展與應用 污染物的水質標準訂定,通常會在經過討論、科學實驗或流行病學統計確定後的十年左右出現,這段時間也可提供爲處理技術的發展時期

飲用水處理技術發展與水質標準訂定的對照 年代 時代背景意義 水質標準訂定 處理技術的發展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 混濁的水被聯想為過污染的水;證實了水媒病 濁度、細菌 慢砂濾法、快濾法混凝沉澱 ~1920 加氯消毒的使用,使傷寒和副傷寒的死亡率大幅降低,確定大腸菌類與致病菌關係 大腸菌類 加氯消毒 ~1930 供水的管線材料溶出問題引起注意 鉛、銅、鋅及其他溶解性礦物質、色度、臭味 混凝、膠凝與沉澱

~1940 水中含多量銷酸鹽造成藍嬰症;氟化物含量過高引起黃斑牙症 大腸菌類標準更趨嚴格(1/100ml) 多層過濾法(無煙煤、柘榴石和砂) ~1950 地下水陰離子污染問題引起注意,台灣烏腳病例發生;牙醫提出大約1mg/l氟化物對蛀齒防治有效 氟化物、砷、硒、鋇、六價鉻及其他影響健康的重金屬 離子交換、加石灰處理、活性碳吸附、加氟與去氟處理 ~1960 合成清潔劑大量使用 濾膜法可用於細菌檢驗 直接過濾法、接觸澄清池、雙向濾池 ~1970 日本相繼發生鎘中毒的痛痛病、及汞中毒的水俁病 合成清潔劑、鎘、氯仿萃出物、氰化物、硝酸鹽、銀、農藥、放射性標準 傾斜板(管)沉澱池、預氯處理、逆滲透法、電析法

年代 時代背景意義 水質標準訂定 處理技術的發展 ~1980 飲用水中微量有機物與加氯消毒衍生物引起重視 將水質項目分成主要與次要兩類,濁度標準提高為一度,有機污染物納入水質標準中 針對水源之污染,增加混凝劑、消毒劑或氧化劑之劑量,生物處理法(旋轉生物圓盤法、生物接觸曝氣法、乾式濾床) ~2000 三鹵甲烷與許多微量有機物的致癌性確定;鋁對老人癡呆症的研究結果公布 三鹵甲烷、八種VOCs、其他有機污染物、石棉纖維、鋁 活性碳、生物膜與臭氧消毒;結晶軟化技術

飲用水處理技術的發展-傳統處理技術 慢砂濾法:藉砂表面沉澱、吸附、微生物濾膜吸附及氧化等進行過濾(二次大戰前) 現代標準處理程序:混凝、膠凝、沉澱、快濾及消毒等淨水程序 經過人口及土地資源的限制,傳統技術的改良開發出了高效率水處理 如多層沉澱池、傾斜板或斜管沉澱池 在過濾池上則有壓力式過濾法、多層過濾法、混合濾料過濾法、向上流過濾法、雙向流過濾法、矽藻土過濾法及直接過濾法 另外石灰軟化與流體化床結晶法處理高硬度的水、二氧化氯及臭氧等應用於消毒處理

飲用水處理技術的發展-未來之展望 飲用水處理因水質持續惡化,未來水處理只得走向『飲』與『用』分離 飲用水水源中,陸續出現傳統技術無法去除之污染物質,因此需使用應用技術已較成熟之高級處理技術,如 臭氧處理:去除臭味、脫色與三鹵甲烷等有機物及致癌性物質為主 活性碳處理:同上 生物膜處理:對於水中有機物、陰離子界面活性劑、藻類、臭氣及氨氮等之去除,具顯著效果,對高污染的水源可作為預先處理單元,以降低水廠的預氯量及三鹵甲烷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