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 文化 2.6 朱贾琳.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看日历.
Advertisements

中国伟大的民俗文化 制作人:孙明珠.
春节 鼠年.
快乐的春节 五(2)林子秦.
春 节 十峰中文网 主页 教师谈教学.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春 节.
我 是 文 明 小 吃 货.
21教学资源网整理发布: 第二单元 口语交际习作二 & 回顾拓展二 21教学资源网整理发布:
猜谜语 挂灯笼 贴对联 舞狮子 敲锣鼓 (猜一节日) 春节.
北京的春节 歌谣:   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锣鼓喧天辞旧岁 爆竹声中迎新春 北京的春节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锣鼓喧天辞旧岁 爆竹声中迎新春 北京的春节 脉络 填表 板书.
锣鼓喧天辞旧岁 爆竹声中迎新春 北京的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的人民过春节的习俗是不一样的。能说说你们家过春节的一些风俗吗?
四上寒假 杨沐霖的.
歌谣:   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过年啦!. 过年啦!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锣鼓喧天辞旧岁 爆竹声中迎新春 北京的春节.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北京的春节.
词曲:闫雪峰 演唱:天孪兄弟 问声过年好 文化传播网
锣鼓喧天辞旧岁 爆竹声中迎新春 北京的春节 北屯镇中学 丁翠琴.
词曲:闫雪峰 演唱:天孪兄弟 问声过年好 同学,同事,亲朋:给各位拜年啦! 叶圭璋
The spirit of Chinese new year
中国年 文章品读 1.
锣鼓喧天辞旧岁 爆竹声中迎新春 北京的春节.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北京的春节 两家子中心小学 指教:宋晓光.
春节 周雅文.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回顾·拓展二.
春节.
庆祝元旦 L.
春节 初二·二班 孙子超.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Starter: What is that secret number?.  6  7  8  9  10  Liù 六  Qī 七  Bā 八  Ji ǔ 九  Shí 十.
北京的春节 老 舍.
北京的春节 老 舍.
NEW YEAR “庆元旦 迎新年”主题班会.
人教新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年、月、日 城关镇李家庄中心小学 吕登亮.
年 月 日.
九义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数学 月 年 日 马刚.
回家过年 初一五班 孙 溢 彤.
月 年 日 执教者:吕国平.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年、月、日 严怀军
欢 欢 喜 喜 过 春 节 制作人:钟玉银 明天出版社.
公历 2011年2月3日 星期四,辛卯年 [兔年]。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编辑:张老师 助理:周祎 联系和投稿:张老师
Module 4 Carnival.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Unit 4 When is Easter? Part A Let’s talk By Wendy
Greetings and Family 十二月十九日
胡一宁 中国春节 2017 鸡年 Chinese New Year 2017 Year of the Rooster Olivia Hu.
日 月 明 生 星 期 今 天 昨 你 我 他 的 幾 是 qí wŏ Rì yuè jīn tā míng tiān de shēng
外研社 Book 5 Module 4 Carnival
Huo 火.
2012年十一月十三号 Do Now Write the following in pinyin: 1) 今天是七月十九号吗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2/06 今天的学习目标 (Today’s Learning Objectives)
USER-PRODUCER DIALOGUE IN CHINA
西藏 Tibet.
兔年的祝福 新年快乐! Happy New Year ! 2011 年元旦.
获奖类别: 获奖题目: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研究内容:(400~500字,2~3幅插图)
鹊桥相会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始于中国汉朝。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 版 示 模
1 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元旦 11/20 11/21 11/22 11/23 11/ /25 11/26 11/27 11/28 11/29 11/30 12/ /2.
Happy New year.
春 节 Chinese New Year 守岁 发压岁钱 吃饺子 团聚.
愚人节快乐 April Fool's Day.
两会精神学习参考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欢庆 芙蓉区马坡岭小学 卿红玉.
画梦女孩,她的灵魂不属于这个世界 Akiane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年的 文化 2.6 朱贾琳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舜即天子位,带领部下,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但是中国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如夏朝以元月为正月,商朝以腊月为正月,秦代统一后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汉武帝刘彻感到历纪太乱,就命令大臣公孙卿和司马迁造“太阳历”,规定以农历正月为一岁之首,以正月初一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后中国一直沿用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未年,长达2080年。 年俗

一·宋 燃爆竹 霹雳声中旧岁除,为惊疫魃燃青竹。一自火药发明后,难止新年放鞭俗。 据《神异经》载:西方山中有山臊,犯之则令人寒热。但它怕竹子爆声。于是人们烧竹来赶走它。唐代诗人来鹄诗云:『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宋代王安石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火药发明之后,人们在春节仍然燃爆竹。范成大《爆竹行》中描写燃爆竹的过程:『截筒五尺煨以薪,节间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将仍疾走。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十声连百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却拾焦头叠床底,犹有馀威可驱疠。』在南宋出现用草纸裹火药扎成卷形的爆仗。《武林旧事》:『至于爆仗,内藏药线,一连百馀不绝。』此指用药线串在一起的鞭炮。明代黎淳有《爆竹》诗:『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不肯灰。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所咏的是『升天雷』,北方称为『二踢脚』。火药的发明,本是为和平生活用的,后来用于战争,乃是人类的不幸;用于侵略战争,更是人类的大不幸。 年诗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又因一年24节气的“立春”恰在农历年的前后,故把阳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 地球绕太阳一周,历法上叫一年,循环往复,永无止境。但是,人们根据春、夏、秋、冬四季节气的不同,就以夏历正月初一为一年的岁首。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半夜子时(十二点)过后,春节就算正式来到了 年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祭天祈年也成为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 除夕是团圆之夜,中国人难解一个团圆心结,即使人在天涯,也要在除夕之夜赶回家中吃年夜饭、守岁。 年的由来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幅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贴春联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守岁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 放鞭炮

唐代,“扫年”之风盛行。据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十二月尽……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经历代相传,形成了春节前扫房的习俗。即便是人少而又贫困的人家也要扫房。这不仅是一种迎接诸神下界的准备,而且也是一种扫除秽气、晦气、穷气的重要举动。   老北京的重谣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其实民间并不在腊月二十四日扫房,而是在腊月十五日以后,二十三日祭灶以前,从皇历上择个“宜扫舍”的吉日就开始扫房,说是“不能让老灶王爷顶着土上天”。   扫房确是一件相当麻烦但又不能不搞的事。大户人家主人指挥仆人们去干;一般住户则全家老少一齐动手,将室内家具陈设一律搬到庭院,擦拭干净,尤其是上边的铜活一定要打亮。对于室内主要是扫除墙角顶棚上的塔灰、蛛网,撕掉墙壁上的旧年画,待进行粉刷或裱糊后,再贴上新年画;撕掉玻璃窗上的旧窗花,擦净后待除夕时贴上新窗花;尤其是佛堂、祠堂更要精心整理打扫,诸如香炉、蜡扦、花筒、海灯碗、供碗等祭器都必须擦亮,佛前旧联对,挂钱等物,一律揭掉焚化。 扫尘

你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 。 祝大家 你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 。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