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思指向 夯基为本 ——浅谈一轮备考策略 衡水第一中学 位维维
研究篇 1 研课标,把握教学重点 2 研考纲,明确高考方向 3 研考题,知晓命题规律
一、研课标,把握教学重点 1.课程性质 思想政治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弘扬民族精神,扩展国际视野,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人文、社会学习领域其他科目的教学相互支撑,与学校其他各项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2.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与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相统一 (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解析概念、归纳意义、评述影响、解析、辨析、识别、阐述、讨论、评议、列举实例、阐明、思考、尝试运用、剖析、探寻 3. 内容目标: 采用不同的行为动词规范学习行为和表现,表达内容标准的过程性和结果性两种要求。行为主体是学生。 解析概念、归纳意义、评述影响、解析、辨析、识别、阐述、讨论、评议、列举实例、阐明、思考、尝试运用、剖析、探寻 4. 提示与建议: 针对“内容目标”的实施,提供相应的内容和路径,是可选择、供参照的建议。运用主体是教师。 演示、讨论、汇集事例、图解、讲演、评议、交流、活动、调查、辩论、撰文、探讨、收集、探究
5.实施建议 (1)明确具体学科知识点的目标要求,应该掌握的程度 (2)考察问题的设计考虑相关的动词 (3)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 (4)倡导研究性、合作性学习方式,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二、研考纲,明确高考方向 1.考纲变化 (1)2016考点分布及变化 考点 变化 经济生活 82 政治生活 50 文化生活 41 生活与哲学 77 总 计 250 2016年政治学科的“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2015年基本保持一致。从试题结构、题型和分值看,近两年基本一致。基本上四个必修模块的考点均与2015年保持一致。
2.考察能力 (1)获取和解读信息 获取和解读信息,决定审题的精准,是作答的起点。 ①信息是什么? 所谓信息,即试卷中的文字材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 ②如何获取? 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 获取信息首先,要善于观察信息的层次、内容,搜集要全面、快速,勾画关键词; 其次,要判断信息的重要程度,把握信息的性质,回应信息提供的情境。
③怎样解读? 解读信息即对信息的理解。 首先,要根据信息提供的内容,进行筛选和整理,明确层次,对不同信息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整合; 其次,要准确分析事物的实质,判断事物的发展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
会审题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014全国卷1)13.图5是某国20年来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变化图。从图中可以推论出该国居民 ①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性 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③日用品消费支出不断增长 ④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考生检索知识的能力越强,就越能准确地调动运用知识 ①什么是调动和运用知识? 即通过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再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 ②怎样调动知识? 前提是能够熟练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其次能够将收到的信息与相关知识建立准确有效的联系。 ③怎样运用知识? 将已经从知识储备中筛选的知识内容进行重现和再认,并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将之运用在特定问题之中。 考生检索知识的能力越强,就越能准确地调动运用知识
会迁移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011课标卷)39(2)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12分) 【答案】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发展,但具有相对独立性。 妈祖文化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同时又在世代祖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妈祖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的运用知识”是两种最基本的能力要求,后面两种更高要求的能力都建立在此基础之上,几乎所有试题都离不开这两种能力。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这两种能力相互联系。“获取”的是解答问题的相关信息,“调动”的是与解答问题相关的知识。离开设问的信息和知识都是无效的。
(3)描述和阐述事物 ①什么叫描述和阐述事物? 能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使用简洁、准确的政治学科术语予以叙述。 ②具体要求 a.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学科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b.能够分析、比较有关政治、文化、经济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c.综合阐述或评论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实际上就是指能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使用简明、准确的学科术语叙述问题。 这一能力是建立在前两个能力基础之上的,主要在主观题中考查。如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用……分析上述材料等,都属于考查这一能力的题型。
会表述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2014课标卷) 38 (2)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会增加市场活力,最终使消费者受益。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14分) (2014课标卷) 38 (2)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会增加市场活力,最终使消费者受益。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14分) 答案:放宽市场准入规则可以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提高企业进入市场的积极性和速度,使市场上企业的数量增加,从而导致供给增加和竞争力加大;(5分) 供给增加意味着商品种类的丰富和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5分) 竞争加大有利于提高商品质量,降低商品价格,最终使消费者受益。(4分) 答案:放宽市场准入规则可以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提高企业进入市场的积极性和速度,使市场上企业的数量增加,从而导致供给增加和竞争力加大;(5分) 供给增加意味着商品种类的丰富和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5分) 竞争加大有利于提高商品质量,降低商品价格,最终使消费者受益。(4分)
(4)论证和探究问题 ①什么叫论证? 引用论据来证明论题真实性的论述过程 ②什么是探究? 对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实质上是立论的过程 ③具体要求 a.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b.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和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c.能够运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④考查方式:开放性试题
会说理 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013全国卷1)39.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10分) 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 观点二: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其一,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词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其二,《词典》收录的字母词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其三,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三、研考题,知晓命题规律 1、试题结构 稳中有变,经济和政治模块的分值最为稳定,文化、哲学略有变动 年份 科 目 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 2013 题量 选择题4个主观题1问 选择题3个、主观题1问 选择题1个,主观题1问 选择题4个,主观题2问 分值 16+14=30分 12+12=24分 4+10=14分 16+16=32分 2014 选择题4个、主观题1问 选择题1个,主观题2问 选择题4个,主观题1问 4+14=18分 16+12=28分 2015 选择题4个 主观题1问 选择题3个 主观题1问 4+12=16 16+10=26分 2016 数量 选择题4个,主观题1个 16+12=28
2、试题类型 四选二稳定在10个左右,推导题常考不懈, 一材二用今年没有出现,计算图像隔年交叉出现。 年份 客观题题型 2011 计算题、说明题、推导题、原因题、漫画题、俗语材料题、自然科学材料题 5个(4)四选一,7个四选二 2012 原因题,推导题、古文材料题、自然科学材料题、一材二题一组 2个四选一,10个四选二 2013 图像题、计算题、推导题、说明题、自然科学材料题2个、一材二题一组 3个四选一,9个四选二 2014 计算题、图表题、推导题、概念材料题、自然科学材料题、一材二题两组 2015 原因题、推导题、一材二题一组 1个四选一,11个四选二 2016 图像题、推导题、漫画题、 四选二稳定在10个左右,推导题常考不懈, 一材二用今年没有出现,计算图像隔年交叉出现。
主观题 题型 13 14 15 16 四年间,16道综合题,8道原因,4道措施,3道评析 推广建议 措施建议 发言要点 广告语 经济原因 政治措施 文化辨析 哲学原因 经济原因和措施 政治措施 哲学原因 文化原因 推广建议 措施建议 题型 13 14 15 16 发言要点 广告语 政治原因 经济原因 哲学辨析 文化措施 怎样:写环节 政治意义 哲学评价 文化意义 四年间,16道综合题,8道原因,4道措施,3道评析
√ √ √ √ √ 经济信息 一设两问 认识类 跨单元 原因 措施 评析 39.3开放题 原因措施类成为考查主流,4分开放性试题保持稳定。提高对稳定题型的重视程度,加强专题练习
3、试题内容 紧扣教材和考纲,主干知识轮换考查,又较为集中;经济第一单元在选择题中重复考察,主观题考察第四单元 年份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经济生活 选择题 纸币1 供求曲线1 存款利息(计算题)2 替代品、互补品1 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1 市场调节、政府宏观调控4 利润率 (计算题) 2 消费支出的增长1 完善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4 投资理财的选择2 企业经营、兼并破产2 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生产与分配3 企业的定制生产模式2 政府如何解决互联网安全问题4 价格变动的影响1 国际合作4 储蓄、消费、投资2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3 汇率变动的影响1、4 通货紧缩1 主观题 个人收入分配、效率与公平3 企业经营成功的原因2 市场机制的作用4 财政赤字的合理性与如何利用财政赤字3 经济全球化,开放型经济水平4 依旧突出主干理论的考查
年份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政治生活 选择题 公民权利与义务1 人大立法与政府依法行政 3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3 考察公民的政治参与,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的意义1 基层群众自治1 政党制度3 政府履职2 民主管理1 政府职责,考查政府管理企业方式的变化2 全国人大的职权3 国家利益4 政协履职2 安理会维和4 外交政策的基本知识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 主观题 政府的责任、宗旨、职能2 党的领导3 政府的责任和职能2 政府的责任和职能与监督,政府参与制定和执行财政预算。2 当代国际社会4 公民和政府的知识每年都考,涉及主体比较全,今年主观题有意识去弥补考点空缺
年份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文化生活 选择题 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3 文化作用1 文化交流2 第二单元是备考重点,但也要重视第四单元的复习 年份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文化生活 选择题 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3 文化作用1 文化交流2 社义核心价值观4 文化创新的途径2 主观题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 文化交流与传统文化2 文化创新的意义2 传统文化对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作用24 民族精神和思想道德建设,道德修养34
意识、认识、联系观点考查频率最高,选择题重复考察矛盾观,主观题考查辩证法很少 年份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哲学 选择题 意识的能动作用 矛盾特殊性 全面、发展、对立统一 基本矛盾运动 认识的反复性,发展真理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意识的能动性 联系的特征 意识的重要性 矛盾的主次方面 真理;认识过程 唯物史观 认识的特征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规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联系观 价值观的作用 人为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观题 辩证否定观 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认识论 真理知识 用认识论知识解答为什么认识具有差异性?从主客观因素来思考 价值观
经济生活 ①问题多以问中问为主,先要求归纳问题原因,再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年份 题号 题型 2011 38(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自主创新对该企业发展的作用。假设你是企业经营者,你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14分) 2012 38(1) 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14分) 2013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演艺公司取得成功的经济原因。(14分) 2014 38(2) 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会增加市场活力,最终使消费者受益。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14分) 2015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赤字资金。(14分) 2016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对沿线国家和中国是双赢的选择。(14分) ①问题多以问中问为主,先要求归纳问题原因,再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②知识范围比较宏观,注重综合能力考察,但问题设置又比较具体,基本能够确定知识范围。
政治生活 ①主体色彩鲜明,题型比较多样 ②结合特定背景,要求回答原因或做法。 年份 题号 题型 2011 38(1) 结合材料一,说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在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中行使的职权及其作用。(12分) 2012 38(2) 结合材料二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12分) 2013 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12分) 2014 38(1) 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12分) 2015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应该如何强化预算管理。(12分) 2016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能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12分) ①主体色彩鲜明,题型比较多样 ②结合特定背景,要求回答原因或做法。
文化生活 ①关系型试题较多,知识跨度较大; ②试题更加灵活开放。 年份 题号 题型 2011 39 (1) (3)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10分) 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妈祖文化的作用提出两条建议。(4分) 2012 39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12分) 2013 39(1)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10分) 2014 39(1) (3)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10分) 结合材料,就教育创新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4分) 2015 39(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分) 39(3)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请就如何记住乡愁提出两条建议.(4分) 2016 39(2)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0分) ①关系型试题较多,知识跨度较大; ②试题更加灵活开放。
生活与哲学 ①知识范围比较具体,小切口为主; ②题型和设问比较多样,难度有下降趋势 。 年份 题号 题型 2011 39(2) 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对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12分) 2012 39(2) (3)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10分) 结合材料,就更好的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2013 39(2) (3)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12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4分) 2014 39(2) 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12分) 2015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10分) 2016 39(1)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12分) ①知识范围比较具体,小切口为主; ②题型和设问比较多样,难度有下降趋势 。
结合每个模块的特点 经济——活——四环节 政治——准——把握主体 哲学——深——注意微观、宏观 文化——清——注重整合
4.试题特点分析 ①保持“稳中求进,稳中求新”的基本原则,在细节上有局部调整。 ②试题难度整体与去年持平。 ③题型设置较去年有了新意,增加了图像、漫画、传导。试题形式更加丰富,更加活泼 ④试卷贴近学生生活,充满着时代气息。正能量,点赞 ⑤培养思维品质,试题突出考察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 ⑥体现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突出价值导向 ⑦选择题考察内容上有考点集中考察的情况。经济第一单元,哲学矛盾观 选择题整体难度不大,没有复杂的计算,图像题的难度也不大。主观题注重考察主干知识,明确指出所运用的知识范围,比如“当代国际社会”“价值观”等,语言表达凝练,试题命制更加科学规范。
【16年课标卷】12.互补品战略是企业利用两种商品之间的互补关系,优化产品组合,达到一定目标的经营战略。下列做法属于该战略的是 ①某快餐店与饮料商合作,提供汉堡包与饮料搭配的套餐 ②为降低碳排放,某运输公司将动力燃料由汽油改为天然气 ③为促销增利,某企业降低其喷墨打印机价格,提高墨盒价格 ④玉米价格上涨,某饲料厂在生产中减少玉米用量,增加小麦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年课标卷】12.某公司准备在甲乙两种复印机中选购一台,甲复印机的购置成本为22000元,乙为18000元;甲的专用耗材每年消耗量不及乙的50%。该公司最终购买了甲复印机。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选择的理由是 A.甲乙是替代品,甲的耗材消耗量低于乙 B.甲与其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耗材成本低于乙的购置成本 C.甲与乙的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购置成本低于乙的耗材成本 D.甲乙是替代品,甲多耗费的购置成本低于甲节约的耗材成本 启示:不要忽视对已考点的复习,注重生活化教学,生活化练习
13.2015年8月,国务院批复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规定,养老基金在投资国债、银行债券等债权性资产的同时,可以投资股票、股票基金,但投资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比重不超过30%。上述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资本流动性,平抑资本市场的波动 B.扩大投资渠道,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C.优化投资组合,追求收益与风险的平衡 D.提高投资安全性,促进资本市场的增长 启示:注意对选择题做题方法的归纳,尤其是材料分析能力的培养
14.因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流感特效药的制药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为保证药品的正常供给,政府对该类制药企业实施生产补贴。若用S、S’表示补贴前后该药品的供给曲线,不考虑其他因素,正确反映补贴前后该药品供给变化的图示是 A 启示:加强对基础图像题的练习,注重图像蕴含的理论的梳理讲解
①产能过剩→工业品供过于求→工业品价格走低→企业利润下滑 ②消费低迷→消费品供过于求→消费品价格走低 15.2015年,某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下: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从2.5%下跌至1%,低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值3%。据此,预防通货紧缩成为关注的焦点。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引发通货紧缩的传导路径是 ①产能过剩→工业品供过于求→工业品价格走低→企业利润下滑 ②消费低迷→消费品供过于求→消费品价格走低 ③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 ④企业投资萎缩→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 A.①→④→②→③ B.④→①→③→② C.①→③→④→② D.④→②→①→③ 启示:注意传导类型习题的训练,注意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16.某市规定,对下派社区的工作事务,实行清单管理:属于各部门、街道办事处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需要社区协助的事项,应当为社区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这一规定 ①彰显了社区组织的自治功能 ②创新了社区组织管理形式 ③有利于推进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 ④旨在提高基层政府行政效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启示:理清材料主体的关系;一轮复习要细,每个考点都要夯实。
启示:政治生活细节知识的把握要扎实,不同主体的行为要掌握 17.根据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特赦部分服刑罪犯的决定,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8月29日签署特赦令,对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四类服刑罪犯实行特赦。特赦令指出,对符合特赦条件的服刑罪犯,经人民法院依法作出裁定后,予以释放。决定特赦部分服刑罪犯的权力属于 A.国家主席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人民法院 D.中央人民政府 18.为落实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我国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民族语言和汉语双语法官的培养。例如。截至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藏汉双语法官培训师资库和5个培训基地;西藏自治区有兼通藏汉双语的法官799名,约占全区法官总数的62%。为民族地区培养民汉双语法官有利于 ①民族地区各级法院变通执行国家法律 ②保障民族地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诉讼权利 ③民族地区各民族的相互沟通和团结 ④确定民族语言作为民族自治机关公务语言的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启示:政治生活细节知识的把握要扎实,不同主体的行为要掌握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19.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演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启示:知识性错误的题肢要会用排除法,没有知识性错题的习题要仔细对比,不要滥用排除法。
启示:注意设问的限制词和表达的严谨性,注意人文材料背景。 20.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末就应该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从唯物辩证法看,这里强调的是 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确认识矛盾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 ④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启示:注意设问的限制词和表达的严谨性,注意人文材料背景。
①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 22.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强调,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因为 ①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 ③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④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启示:一轮复习注意易错点的总结。理清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
23.图3漫画《学习先进经验》讽刺了一些人不懂得 ①学习他人经验就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②先进经验通过实践能够转化为现实的东西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事物的表面联系与本质联系的区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启示:注意漫画题的分析训练,漫画的标题、文字,感情色彩、寓意等等。
选择题: 1.从选择题肢来说,尤为要关注全部为正确的表述,这将代表高考选择试题的方向。对题干和设问的精准理解是平时选择题训练的重点。 2.从设问来说,指示代词是经常出现的方式,精确理解指代的含义是关键。 3. 带有推理性质的设问和题肢,一定要关注其推理的严谨性,一环扣一环。旨在、是因为、推断出……
2013年,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 材料一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2013年,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 材料一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了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截至2015年,已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与中国合作建设“一带一路”的意愿。30多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与相关国家合作建设了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 38.(1)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能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12分) (1)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积极探索;有利于沿线各国人民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能够促进沿线各国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政治互信;能够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动中国自身发展。 启示:注意共性知识和个性知识的总结,注意答题的全面性,术语化。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对沿线国家和中国是双赢的选择。(14分) 材料二 国际产能合作是指两个经济体之间进行产能供求跨国或者跨地区配置的联合行动。2015年底,中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20余个国家签订了产能合作协议。开展跨国产能合作的中国产业,既有以轻工、家电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以钢铁、平板玻璃为主的富余产能优势产业,又有以通信设备、轨道交通为主的装备制造优势产业,同时还带动了通讯等优势行业的相关技术和标准“走出去”。 埃及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中埃国际产能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截至2015年底,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第一期吸引了68家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石油装备、高低压电器、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机械制造等产业园区。合作区吸引投资近10亿美元,年销售额约1.5亿美元,年纳税约2亿埃镑,为当地创造了2000多个工作岗位。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对沿线国家和中国是双赢的选择。(14分) (2)沿线国家:扩大产品供给;增加税收;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提高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 中国:扩大产品市场化;促进优势产能“走出去”;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启示:主观题注意解读设问,尤其是角度要涉及全面,对材料分析要全面
启示:哲学微观知识要细致掌握,文化生活注意知识的关联,形成知识网络。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郅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12分)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0分) (3)班级召开“我为英雄点个赞”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学习英雄列出发言要点。(两条,每条10~30个字)(4分) 【答案】(1)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评价。受错误价值观驱动,否认英雄的言论歪曲了历史,遮蔽了真相,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只有尊重历史,坚持真理,树立和弘扬正确价值观,才能抵制否认英雄的谣言,消除其影响。 (2)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抵制和批驳肆意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言行。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使群众懂得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 (3)树立崇高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勤奋学习,掌握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的本领;深入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启示:哲学微观知识要细致掌握,文化生活注意知识的关联,形成知识网络。
非选择题: 1.从设问内容方面来说,要关注是考查知识的哪个层面。 2.从设问形式方面来说,更要关注开放性、选择性和探究性的设问方式。 3. 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是平时主观试题训练的重点。
备考启示 1、方向上,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大纲,明确具体学科知识点的目标要求,应该掌握的程度 2、方法上,要遵循三贴近原则,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创设生活化情景,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 3、基础上,要坚持全方位复习,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4、规范上,坚持对学生学习习惯、答题习惯的培养 5、素养上,倡导研究性、合作性学习方式,注重对学科思维和学科素养培养,提升学科综合能力 6、题型上,加强主观题训练,多种类型选择应强化复习
策略篇 1 明 方 向 2 知 目 标 3 定 计 划 4 重 落 实 5 促 合 作
一、明方向 (一)指导思想 以课标和考纲为指导,以教材的内在逻辑为线索,以知识为载体,以师生的教与学活动为依托,对教材实现全面突破,对习题进行类比讲解,稳扎稳打,夯实基础。
(二)一轮复习的特点: 全面、精细、扎实 (三)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 夯实基础知识 发展基本能力 提升基本素养 掌握基本方法 一切围绕“夯基”进行。
二、知目标 1. 基础知识方面: ①对每个模块的基本体系能够熟练画出关系图 ②能够对知识点准确复述和再现。所有的学生能准确说出考点所在的单元以及课和框,考点所包含的的内容并能谈出对考点的理解 ③能够从理论上阐述和解释。 ④能够举出典型的事例来论证。比如,复习知识时要链接时政和生活。 例如:生产是消费的动力,产品激发了人们的向往,购买欲望,热情。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通过某种消费行为提升了知识技能,提高了生活生存质量。
⑤能够对相反、相近和易混的知识点进行比较,弄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⑥能够转换语言进行表述。 ⑦能够根据相关的问题情境调动出相应的知识点。
具体要求: (1)明确基本概念: 理解概念内涵和外延部分,扫清易错易混点,相近概念的区分。比如:按劳分配与劳动收入、出口与走出去、消费结构与消费方式、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等等。 (2)弄清基本关系: 例经济:价值与使用价值;价格与供求、价格与价值、消费与生产、公与非公经济、企业与劳动者、企业与消费者、效率与公平、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与人民、税收与人民、税收与国家、市场与宏调、主题与主线。 (3)熟记基本理论: 教材理论是做题的依据和工具,虽然现在突出考查能力,但基本都以教材内容为载体,所以我们要牢记,但不是死记。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使其成为自身知识储备的一部分,内化为自己的学科素养。
具体做法: 巩固知识: 如:财政——含义、构成、本质、作用、收入、支出、关系、税收、宏调相关 市场——作用、优点、秩序、体系、规则、征信体系、失灵、后果 扩展知识: 第一、教材有的内容,但教材讲的是最基本原理和观点,而现实情况却在不断变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第二、考点上有的,教材上不明确的。负税人、党的领导方式。 第三、教材上有的,但不全面的。如解决就业问题、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严密关注与国家政策、时事相关的动态信息。 整合知识:如: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关系,相关类似知识要对比整合,不能让学生含糊。
2. 能力技巧方面: ①熟练运用解题技巧、避免低级失误,做题效果得到提升。(这几年的高考题,在选择题里几乎一半的选择题靠准确的基础知识能够排掉错误选项,就能得分。) ②学会用政治术语、政治思维解决政治学科问题。近些年主观题小切口基本居多, 所以学科术语与学科思维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3. 基本素养方面 ◆要求学生能用政治学科特有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能用学过的学科术语去组织答案; ◆对所学的学科知识能全面系统的认识; ◆不断掌握本学科的特殊方法,能在学习中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三观。
4. 规范作答方面:——发扬“工匠精神” 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追求完美 ①卷面工整、字迹清楚 ②条理清楚、层次明确 ③勾画关键、要点突出 ④方向准确、思维规范
三、定计划 1.计划制定 2.计划实施 细致性:具体到学期、周、课、自习等方方面面 科学性:符合学情,实事求是 超前性:所有的计划提前制定,学校——年级——研课组 细致性:具体到学期、周、课、自习等方方面面 科学性:符合学情,实事求是 2.计划实施 统一性:不同系列、不同校区步调一致 灵活性:依据实际情况微调
3.总体安排(高三全年) 一轮复习:6月15日——1月底 稳扎稳打 夯实基础 二轮复习:2月初——4月中旬 专题复习 提升能力 稳扎稳打 夯实基础 二轮复习:2月初——4月中旬 专题复习 提升能力 三轮复习:4月中下旬——5月底 强化训练 增强底气 自主复习:5月底——6月3号 潜心提升 笑对高考 学期之初根据学校大事表安排出我们小学期和第一学期的教学进度和计划。
四、重落实 (一)教研充实 (二)课堂扎实 (三)组编精实
(一)教研充实 1.提前布置,要求明确 有计划、有主题、有研案、有主讲 2.分类教研,针对性强 (1)分系列教研 (2)分课型教研 3.内容全面,时效性强 (1)研教法、学法、学情、管理 (2)研听评课 (3)研其他学科的课 4.形式多样,灵活性强 (1)常规教研、平时小教研、网络教研 (2)南北校区集体大教研
常规教研 (1)周一集体教研 ①级部会议传达 ②统一教学进度 ③集体备课——主讲人说课制度 ④周日测试评阅反馈 ⑤时政热点选择与整合 (2)周五集体教研 ①评课,对本周的听课(三课)情况进行集中评价研讨。 主推赛课类型:青年教师汇报课(从不同维度)、 三三三优质课、微课大赛 ②集体选题制 ③修正、敲定下周学习资料 ④本周教与学问题汇总 ⑤下一周教学进度的商榷 Reality Identity Creativity Creativity
一课三研 (1)经过“三次研究”: ①提前一周研讨下周教学内容:一周早知道 ②提前一天研究第二天的课堂教学: 人人有教案,人人有参与,人人有发言,人人有收获 ③教研先反思研究前一天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落实 “一课一思”。 (2)分成“三段研究”:功在课前,效在课中,思在课后 ①研究课前备课: 独立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教材与教辅资料相结合 ②研究课中上课: 如何提高课堂的趣味性、针对性、有效性、收获度 ③研究课后反思: 及时性、沟通性、调整度
(3)形成“一研三案” ①周周有通案 年级学科主任提前一周(周一或周四、五)组织研讨下周教学计划及内容,并形成包括学案、作业、自助等资料通案。 ②课课有教案 研课主任提前一天布置教研内容,研究重点等,人人充分准备,形成教案。 ③次次有预案(研案) 研课主任教研当天安排主讲人及主讲重点,各主讲人在教案的基础上形成教研预案,教研前统一印发给全组老师,教研时作好记录,便于对教案进行修改或补充。
(一)教研充实 1.提前布置,要求明确 有计划、有主题、有研案、有主讲 2.分类教研,针对性强 (1)分系列教研 (2)分课型教研 3.内容全面,时效性强 (1)研教法、学法、学情、管理 (2)研听评课 (3)研其他学科的课 4.形式多样,灵活性强 (1)常规教研、平时小教研、网络教研 (2)南北校区集体大教研
教研三不准: 不准谈论与教研主题无关的话题 不准携带与教研主题无关的资料 不准做与教研主题无关的事情
(二)课堂扎实 一轮复习 主要目的:基础知识、基础能力过关,“夯基” 两大抓手: 1、回归教材、梳理教材:构建知识体系、夯实考点。 2、科学训练、提升思维品质和应试能力(考纲要求的四种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一)复习课 1.教学目标的制定 (1)依据 ①课标、考纲 ②考题 ③教材内容 ④学情 (2)叙写 (3)展示
8.1国家财政 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 ①课标、考纲 课标: 考纲: 评议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政府的财政支 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考纲: a.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6个) b.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3个)
②考题 在2015年考题中,客观题方面,福建卷、浙江卷考察了财政的作用,天津卷考察的财政的收入与支出,上海卷考察了财政与税收的关系 主观题方面,全国卷1考察了财政赤字,海南卷考察了税收与财政的关系(辨析)
(2015 福建卷)立国之道,惟在富民。近年来,某省财政用于教育、社会保降与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降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逐年增长,2014 年达到75.6%。这些支出 ①能够有效促进财政收支平衡 ②强化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③有助于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④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5 浙江卷)为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进程,我国将实施“中国制造2025”规划,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升级。这表明 A.加快技术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B.财政政策可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C.国家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D.货币政策成为我国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手段
(2015天津卷)根据《经济生活》知识,结合图1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财政收支与经济总量正相关 B.财政赤字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 C.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政府抑制经济过热的手段 D.经济总量提高是财政收入增加的基础
(2014 上海卷)《论语》中鲁哀公问孔子学生有若,荒年收成不好,国库又不足,怎么办? 有若建议将税收从20%减到10%;哀公道:20%税收尚且不够,减到10%,国库不更少了吗? 有 若回答:百姓足,国库岂能不足?百姓不足,国库能足吗?有若观点给我们的启发有( ) ①税收收入并非必然与税率按同一方向增长或下跌 ②减轻百姓税负,可能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增加国家税收 ③要根据经济发展的状况,兼顾国家和百姓利益安排税收 ④税率与税收收入、经济增长、百姓收入按相反方向变动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15 海南卷)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要增加财政收入就应提高税率。 请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辨析。(10分) 答案要点: ①此观点有一定合理性,但不全面。(2分) ②在税率降低时,提高税率可以增加财政收入。(3分) ③但当税率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增加纳税人负担,挫伤生产经营积极性,导致税基减少,财政收入下降。(3分) ④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扩大税基。(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赤字资金。(14分) 材料二 2013年我国GDP增速为7.7%,2014年为7.4%。2015年我国GDP增长目标调低为7%。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做了加力增效的部署,其中,2015年财政预算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财政赤字率指财政赤字与GDP之比。国际上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为3%。)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赤字资金。(14分) 合理性:①财政赤字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具体手段,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增加财政赤字能够刺激社会总需求;②我国目前财政赤字率虽然在提高,但是低于3%的警戒线,是安全的 如何利用:优化赤字资金支出结构,引导经济转型升级;加强赤字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遵循财政分配原则,维护赤字资金支出的公平性。 本框题的重要性
③教材内容 整体篇幅较长,正文和辅助文都要注意,除了教材内容,还需补充解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财政盈余和财政赤字等。 ④学情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存在概念理解不清,原理把握不准,名词区分不开的情况
8.1国家财政: 教学目标的叙写: 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自主阅读学案并结合考点自主学习财政的含义、环节,并区分不同概念 2.通过列举实例,学生能够理解财政的三个作用,引导学生归纳如何区分这三个作用的方法 3.学生能够通过合作讨论,延伸对财政作用的理解,能够自主列举实例说明 4.引导学生概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构成,理解二者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关系
2.教学过程的推进 (1)课前: 学生紧张有序: 通过学案明确考纲、考点 形成本课初步知识网络 通过自助明确易错点 教师及时关注辅导
(2)课中 教师:知识梳理——能力拓展——应用回归 ①问题引导夯实基础 ②学生参与提升能力 ③精选例题深化思维 ④实际应用促进升华 对于问题的设计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坚持生活化原则 坚持层次性原则 坚持启发性原则 坚持趣味性原则
◆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什么是资源?什么是资源配置? 谁来配置资源? 如何合理配置资源? 哪些领域的资源尤其需要国家财政发挥作用?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什么是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不平稳的情况是什么?受什么影响? 如何缓解? 你还知道哪些措施? ◆财政收支和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如何看待财政赤字?
(2)课中 教师:知识梳理——能力拓展——应用回归 ①问题引导夯实基础 ②学生参与提升能力 ③精选例题深化思维 ④实际应用促进升华
判断,下列事例属于财政的什么作用? 1、国家在六大部署师范院校开展免费师范生招生,学费、住宿费全免,并补助生活费。 2、国家进行结构性减税 3、中国内地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调至3500元,将现行个人所得税第1级税率由5%修改为3% 4、中国改建辽宁舰花费200亿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让人民看得起病、保障房建设、义务教育免费 6、我国通过财政政策鼓励市民和大学生积极自主创业并给予大学生就业专项资金支持 7、加大对大气污染治理的财政投入? 8、 “三河三湖”流域水污染治理、“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10、对小型微型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按照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农业的财政补贴
〉 〈 经济运行不平衡的现象——逆风向调节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经济增长滞缓表现: (需求不足制约) 物价下跌 企业利润下降 失业增加 措施: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 〉 通货紧缩 扩张性财政政策 经济过热表现: (受供给不足制约) 需求过旺,供给不足,物价全面、持续上涨, 〈 措施: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通货膨胀 紧缩性财政政策
【知识拓展】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比较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区 别 含义不同 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内容不同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有关政策,如税收、税率调整等。 与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存贷款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等。 政策制定者不同 国家财政部制定,经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中央银行直接制定。 联系 ①二者都是经济政策,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②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使用的。经济严重萧条局面下,货币政策不明显,财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力。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则相反,因为改变税法需要时间,这就使财政政策不可能具备货币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及时性 【知识拓展】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比较
(2)课中 教师:知识梳理——能力拓展——应用回归 ①问题引导夯实基础 ②学生参与提升能力 ③精选例题深化思维 ④实际应用促进升华
1.2015年我国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下列旨在改善民生的财政措施有( ) ①中央财政对城镇保障房建设投入1 522亿元,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 ②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③试点营业税改增值税,降低个税起征点并逐步取消重复征税 ④按月人均提高10%的标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国家统计局2014年9月11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8月,CPI同比上涨2.0%,涨幅较7月回落0.3个百分点 。下列能实现CPI下降的措施是( ) ①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回笼货币 ②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国债,扩大投资 ③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少支出 ④调节外汇的供求关系,外币升值,增加出口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合理性——财政赤字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具体手段,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增加财政赤字能够扩大财政支出,刺激社会总需求; 材料二 2013年我国GDP增速为7.7%,2014年为7.4%。2015年我国GDP增长目标调低为7%。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做了加力增效的部署,其中,2015年财政预算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财政赤字率指财政赤字与GDP之比。国际上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为3%。)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赤字资金。(14分) 回答财政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或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或阻止下行(3分) 答:合理性——财政赤字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具体手段,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增加财政赤字能够扩大财政支出,刺激社会总需求; 我国目前财政赤字率虽高,但低于3%的警戒线,是适度的、安全的。(可控) 如何——优化赤字资金支出结构,引导经济转型; 加强赤字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遵循财政分配原则,维护赤字资金支出的公平性。 结合材料回答如何发挥好财政的作用 优化资源配置或引导经济转型升级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安排好赤字资金使用; 维护社会公平或着眼民生或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2)课中 教师:知识梳理——能力拓展——应用回归 ①问题引导夯实基础 ②学生参与提升能力 ③精选例题深化思维 ④实际应用促进升华
如何更好地让财政促进精准扶贫工作/科技创新的开展? 思考: 如何更好地让财政促进精准扶贫工作/科技创新的开展? 财政有什么作用≠如何发挥财政作用 税收优惠,降低发展成本(少收) 给予财政补贴,重点支持(多支)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结构) 完善财政资金监管体制(体制) ……
学生:夯基提能学规范 ①集中精力,攻克重点难点 ②自主思考,深化正确观点 ③小组合作,强化逻辑表达 ④体系归纳,形成知识网络
宏观、中观、微观构建知识网络 1.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用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Ⅲ) 2.知识库是知识工程中结构化、易操作、易利用、全面有组织的知识集群,是针对某一(或某些)领域问题求解的需要,采用某种(或若干)知识表示方式在计算机存储器中存储、组织、管理和使用的互相联系的知识片集合。
从“微观—中观—宏观”把握重要考点“宏观调控” 财政 政府性质及其宗旨 经济调节 市场监管社会管理 公共服务 指导思想活动原则 财政的作用 财政政策 (原因、意义) (含义、目标) (手段) 为什么 是什么 怎么做 是什么 怎么做 为什么 宏观调控 政府职能 现代市场经济 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正常发展 市场调节 《经济生活》 宏观调控与政府职能 《政治生活》
从“微观—中观—宏观”把握重要考点“宏观调控” 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 为什么 意义 有利于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宏观调控 含义 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是什么 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手段 经济规划、计划——经济政策——经济杠杆 (主要) 怎么做 手段 法律手段 事前的经济立法活动——事后的经济司法活动 行政手段 国家行政机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 (必要)
学生:
知识树 要做到脱离教材。有的同学开始画的时候是照着,看着目录画,那就等于把教材的知识原封不动的抄到了纸上,只是搬运,缺少思考。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复习教材,然后合上教材,运用思维,自我整理整合的过程,画的不一定要多么美观,关键是要求具有实用性,体现思想性。 要多次反复,不断完善。一边画,一边写,一边思考,不清楚,不明确的地方用符号标注。然后再看教材,弄明确,弄清楚,然后再完善补充。在画的过程中,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和想法,也可以记录下来。
重点梳理 《经济生活》中常考的价格、供求、消费,国家的宏观调控,公司的经营,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节经济结构,产业化发展,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知识。
《政治生活》继续关注党的领导力和政府的执行力。此外,公民的政治参与(包括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以及有序的政治参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必修二教材变化中需重点注意的地方: 1.“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增加一段“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3. “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修改为“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大量篇幅讲解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4.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渠道主要有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 5.详细的阐明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
《文化生活》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 《生活与哲学》考点分布比较广泛。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主观题部分主要涉及认识论(15、13)、唯物论(14)、辩证法(12辩证否定观)、历史唯物主义(16价值观、1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哲学微观设问(部分) 这要求我们在教学当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某一模块、某一专题的相关知识,更应该要求学生对某一知识点进行细致复习,做到全面把握,深入理解,活学活用,提高学生调动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来应对高考中日益增加的微观设问。
近几年高考主观题还没有考查到的主干知识研究 模块 未考点 经济生活 价格变化及影响 影响消费的因素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基本经济制度 劳动者的就业和维权 经济全球化和对开开放水平 政治生活 公民的政治参与 民族和宗教 政协 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外交政策 文化生活 哲学与生活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矛盾的观点 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实现人生价值
(二)习题课 四个原则: 轻重结合,突出重点 讲评结合,以评为主 师生结合,以生为主 理情结合,动之以情
(二)习题课 1.教学目标的制定 2.教学过程的推进 3.课后反思的落实
(二)习题课 1.教学目标的制定 研试题涉及考点 研命题角度 研试题类型 研试题特点 研学生出错情况
8.1 国家财政 试题涉及考点:国家的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的作用;财政赤字;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与税收;财政与宏观调控 8.1 国家财政 试题涉及考点:国家的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的作用;财政赤字;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与税收;财政与宏观调控 命题角度:立足于考点所涉及的基础知识,突出考查财政的作用;财政和宏观调控。 形式与特点:选择题符合高考题的考查形式,多为四选二的组合型选择题;设问类型多样“措施建议类、原因类、意义类、推理类”;材料贴近现实,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自动稳定器、喷灌滴灌、挤进效应”等。主观题考查重点突出,31题 “分析国家财政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学生出错情况: 参考阅卷系统的数据,掌握整体学生得分率及每题得分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答案分布 研学生出错情况
8.1习题讲评 1.通过自查自纠,学生能够解决5、8、12、19、24、25,积累易错点 2.通过对重点讲评题目的讨论,部分学生能重新审视问题,订正错误 3.通过讲评提示,学生对相关考点进行归纳总结,体会考点的考查形式,查找错因,反思自身不足 4.通过对主观题审题规范和作答步骤的讲评,学生能够自主分析本框主观题,对比答案,查找失分点,提升综合能力。
2.教学过程的推进 (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归纳 ①自查自纠,自我订正 ②小组合作,相互答疑 ③查找错因,提升能力 ④总结归纳,巩固考点
8.1习题讲评 自查自纠:8、19、20、24、 重点讲评:4、5、15、16、25、28 归类反思: 财政的作用:8、15、16、20、28 财政与宏观调控:4、19、24 财政赤字:22、25
2.教学过程的推进 (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归纳 ①自查自纠,自我订正 ②小组合作,相互答疑 ③查找错因,提升能力 ④总结归纳,巩固考点
2.教学过程的推进 (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归纳 ①自查自纠,自我订正 ②小组合作,相互答疑 ③查找错因,提升能力 ④总结归纳,巩固考点
查找错因做好引导 引导学生学会对错题按考点进行归类 引导学生查找因审题不清导致的错题 引导学生查找因低级错误导致的错题 引导学生分析模棱两可蒙对的题 引导学生查找主观题失分的原因
2.教学过程的推进 (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归纳 ①自查自纠,自我订正 ②小组合作,相互答疑 ③查找错因,提升能力 ④总结归纳,巩固考点
2.教学过程的推进 (2)教师:及时、有效、激励 及时讲评: 作业批改不过夜,习题讲评不隔天。
有效讲评: 分析命题,设置问题,促进讲解针对性 习题归类,方法指导,促进作答规范性
例题归类 财政的作用 8.2014年11月23日,为帮助四川做好康定6.3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中央财政向四川紧急下拨5000万元救灾资金,用于康定地震灾区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过渡期生活救助、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和向因灾遇难人员家属发放抚慰金。这主要表明财政( ) A.大量投入基础设施行业,合理配置资源 B. 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拉动经济增长 C.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D.是巩固国家政权、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保证 15.截至2014年9月9日,安徽省已实施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29亿元,占第一批补贴资金的92.28%,全省共补贴机具9.38万台(套),受益农户数7.05万户,拉动农民投入17.44亿元。 用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支持农民购买先进适用农业机械。这说明( ) ①国家财政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②国家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③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④加大补贴是增加农民种粮收益的关键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追加训练 1.中央财政向震区下拨救灾资金,用于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过渡期生活救助、发放抚慰金 2. 财政预算支出用于促进创新发展 3.中央财政用于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29亿元,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中央财政安排50亿资金用于清洁北京周边空气 5.增发国债,扩大投资 6. 中央安排50亿财政资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
方法归纳 财政的三个作用的判断方法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往往是通过财政(包含税收)来完成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在收入分配、教育等方面实现公平,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语是财政、再分配、社会公平、社会保障体系等。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单纯的市场调节并不会完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五,往往会导致某些地区、行业资源配置不足(即地区发展不平衡、行业发展不平衡),通过财政可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现实的案例中,如财政支持落后地区、农业、能源基础设施行业等发展就体现了这一点。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其实质就是国家在经济发展滞缓时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热时运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来抑制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平稳发展。这里涉及发挥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中的财政政策的作用。
32.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国家加快了立法的步伐,一批新制定或修改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其中,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新预算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执行。新预算法的最大亮点是把“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写入立法宗旨,将政府从管理主体变为监督对象,强调让人民监督政府花钱。 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对新预算的最大亮点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9分) 第一步:审设问:知识范围、设问角度、设问主体、问题指向、是否结合材料、分值大小。
32.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国家加快了立法的步伐,一批新制定或修改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其中,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新预算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执行。新预算法的最大亮点是把“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写入立法宗旨,将政府从管理主体变为监督对象,强调让人民监督政府花钱。 32.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国家加快了立法的步伐,一批新制定或修改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其中,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新预算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执行。新预算法的最大亮点是把“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写入立法宗旨,将政府从管理主体变为监督对象,强调让人民监督政府花钱。 第二步:审材料: 文字材料包括关键词语、标点符号;图表材料包括标题、图或表、注释、年份等。
把“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写入立法宗旨,将政府从管理主体变为监督对象,强调让人民监督政府花钱。 第三步:调用知识 把“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写入立法宗旨,将政府从管理主体变为监督对象,强调让人民监督政府花钱。 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对新预算的最大亮点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国家财政 纳税人意识
第四步:确定答题思路 1、确定大逻辑:要点之间的逻辑,包括有几个要点,要点之间如何排列。 一般是先总述,后分述;先主要,后次要。 2、确定小逻辑:要点自身的逻辑,即要点如何展开,包括有几个关键词,如何排列。 一般是先观点,后材料。先原理,后方法论。
第五步:写答案 1、层次分明,要点序号化——反对不分段落层次的“一段论” 2、表述准确,语言学科化——反对使用文学化、生活化语言 1、层次分明,要点序号化——反对不分段落层次的“一段论” 2、表述准确,语言学科化——反对使用文学化、生活化语言 3、逻辑严密,表述简洁化——反对语句冗长、画蛇添足 4、字迹工整,卷面美观化——反对字迹潦草、错字连篇 42.①财政收入和指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可以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②发挥公共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可以使财政更好的促进社会公平、改善民生、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③公民在自觉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有权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有权批评和检举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每点3分,共9分)
选择题错误率高 题型研究 症状: ①课堂听起来明明白白,课后做起来模模糊糊。 ②学起来总是简单,做起来实在太难。 ③背景材料读不懂,不知道说什么。 ④选择肢迷惑性太大,不知道相互区别。 ⑤总能成功选出一项排除一项,另外两项纯粹靠运气。
原因: ①学科知识掌握不准确是根本原因。 ②没有耐心阅读题干,心情烦躁,急于求成。 ③社会热点关注度不够,对题干材料读不懂。 ④没有思考,试图对选择肢进行比较,选择出正确的语句,却发现语句都是正确的。 ⑤解答过程不正确,不是从前向后完成,而是直接看选择肢,采用验证的方法,看材料是否体现? ⑥练习数量少,没有试题积累。 ⑦缺乏针对性训练。 ⑧没有正确的解答方法,总是凭借经验选择。
选择题的解答 从类型上看“一材多用型”、“事例材料型”、“引文材料型”、“图表材料型”、“漫画寓意型”; 从形式上看有两部分构成:题干、题肢; 从内容上看有三部分构成:立意、情景、问题设置。 解题方法: 1.排误法:即排除内容本身全部错误或部分错误的题肢。 2.排异法:即排除内容本身虽然正确,但与题干规定性不相吻合的题肢。 3.排重法:即排除与题干变相重复的题肢。 4.排倒法:即排除与题干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 ①熟读题干,浓缩成一句话。谁在干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②根据选择方向,思考答案。 ③直接选正确的,排除错误的。
5.排混法:即排除正误混杂的题肢。 6.排间法:即排除与题干为间接联系的题肢。 7.排不完全法:即排除与题干要求不完全一致的题肢。 8.排正法:即反向选择题应该排除与题干正向联系的题肢 9.排非理性法:即相信第一选择,除非有理性依据充分证明的确搞错了,否则不要随便改动。 提醒:高考答题,必须立足情境信息本身,忠于命题情境材料原意,不可扩大解释,或缩小解释。不要把过去曾经遇到过的信息带入到此题中。
(2)对于错项,知道错在哪里,如何改错,改成正确项后看是否入选。 (3)对于无关项,分析为何无关,材料中增加什么信息即可入选。 选择题以选项为核心进行研磨。 (1)对于入选项,明确入选的理由。 (2)对于错项,知道错在哪里,如何改错,改成正确项后看是否入选。 (3)对于无关项,分析为何无关,材料中增加什么信息即可入选。 (4)对于非最佳项,为何有道理而不能入选。 (5)除材料中的入选项外,增添哪些题肢也可以入选。 (6)改一改过渡语的指向,看如何确定入选项,或者自己编制入选项。 (7)总结不同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分析选项,改编试题、总结方法
主观题问题: 不喜欢——写字多,不愿思考,得不了分 不敢说——胆量不够,总是向老师怎么说,教材怎么写,完全忘记了自己怎么想。 不会说——不知道从哪里说起,思维的逻辑起点找不到。模糊不清。对高考试题的解答方法不了解,基本答案没有记忆。 说不好——基础知识记忆不够,基本观点表述不简明。学习过程中知识间关系不清楚。 不得分——审题错误,答非所问;片面背诵答案,试题的解答要求不明确;关键词缺失,拉家常式的答案,没有理论支撑。
原因: ①学习阶段记忆知识不够,缺乏学科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②没有从宏观上分析非选择题的基本类型。 ③没有进行思维模式训练。 ④缺乏对高考试题及参考答案的对比分析。 ⑤解题能力欠缺。
提高非选择题得分率的基本方法 1.对所练习的非选择题归类分析。发现设问变化,解答的侧重点变化。答案的共性部分与差异部分的主要内容。 2.特别是研究几个典型的高考试题的答案组织方式,寻找命题人的思维特征。 3.答案的规范性,术语的利用,语言的简练 4.侧重解题能力的训练
(1)标准答案中考查了那些知识,那些是课本知识,那些时政知识,那些是自己的经验知识。 (2)标准答案,观点和材料是如何结合的。 主观题以答案为核心进行研磨。 (1)标准答案中考查了那些知识,那些是课本知识,那些时政知识,那些是自己的经验知识。 (2)标准答案,观点和材料是如何结合的。 (3)标准答案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4)标准答案为何这样设计,与设问有哪些关联。 (5)标准答案中的知识点是根据哪些有效信息调动出来的。 (6)标准答案是否科学,哪些语言可以转换。 (7)除标准答案中的知识点外,还可以增加那些知识点作为答案。 (8)改变设问角度(知识、逻辑、主体),该如何作答。 (6)增加材料信息或者更换材料中的某些信息,该如何作答。 (10)总结答题模板,探索解题规律。 --分析标答,变式训练,总结模板
解后修补 (1)注意解题空间:只有几行的空间,不许使用涂改液,不许超出试卷的边距答题,所以,必须节省解题空间:字小一点,行距、字间距紧凑一点,为修改答案留出合理空间。 (2)适当多答:多答,只要不写反动的话,是不会扣分的。为什么要多答?因为我们不能保证我们的命中率,不能保证我们答的那几条和标准答案100%吻合。就像打仗,我们面对敌人,要多打几枪,以保证战斗效果。有时,我们答题后检查的时候发现,答题一点都不对。这时候不要慌,你要想一下你为什么这样答,你第一次答的肯定有你的道理,不要轻易把原先的答案划掉,最好加以补充
经济生活主观题常见类别归纳 1、经济信息要点:时间、对象、变化、结论 2、表格式:横向、纵向、对比、结论 柱形图:走势变化、对比、结论 线形图:走势变化、对比、转折点、结论 饼形图:各占比例、结构关系、结论 3、注解不能丢,一定与图表有关,并在答案中有所体现 为什么类(理论依据+现实意义) 措施类(根本、国家、企业、个人) 认识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评析类(阐明观点、合理、不合理、怎么办)
能力微专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依据设问范围,有效调用知识 题目设问限定了答题的知识范围和答题角度,知识调用要根据设问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调用,反对盲目堆砌和过度引申。 审查设问范围时要注意: 1.明确知识类别: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哲学又包括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四个部分。 2.明确知识形态:微观、中观、宏观。 (1)有些设问具体、直接指向某个考点(微观)。如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结合政府职能相关知识提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政策建议。 (2)有些设问的知识范围限定指向某个单元(中观)。如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的认识;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阐明,中国高度重视国际核安全的依据。 (3)有些设问的知识范围限定指向某个模块(宏观)。如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概述我国取得经济发展成就的主要经验;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原理,阐述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要根据设问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调用,反对盲目堆砌和过度引申。
(二)概括材料信息,归纳调用知识 有些材料层次清晰明显,有些材料信息比较具体,与学科理论不能直接对应,可以通过归纳材料调用知识。 例2. (2015·四川高考)四川作为内陆省份,处于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会点,是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走廊,拥有通往欧洲的快铁大通道,国际航线数量居中国西部第一。四川电力设备、电子信息、服装纺织、农机农资、能源综合利用等产业基础较好、具有特色,但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存在富余产能。借“一带一路”建设之势,四川力争3年内对沿线国家的贸易从200亿美元扩至300亿美元,集中突破20个对外投资项目;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领域打造一批新的千亿产业集群,着力培育信息服务、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新型服务贸易。 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四川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有哪些机遇。
【方法点拨】 概括材料信息时要注意: 1.找准角度。按照题目要求准确地概括材料。 2.突出主旨。概括材料时中心思想要抓准,根据题目不同的要求,突出不同的重点。 3.注意层次。有些材料,层次性强,要逐层概括材料。
(三)依据关键词语,直接调用知识 材料中的某些关键语句或关键词语,是学科基本概念,会告诉我们答题方向,为解题提供了有效信息,可依据关键词语直接调用。 例3. 旅游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指标,是小康生活的基本需求。当前,我国旅游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2015年预计我国国内旅游人数约36亿人次,增长10%,人均出游率已经接近3次;全年完成旅游直接投资6800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民间资本占57%成为旅游投资的主力,打破了国有、集体资本一统天下的格局;全年新增5A级旅游景区9家,目前全国5A级旅游景区总数达184家。 分析我国发展旅游业是如何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10分) 【方法点拨】提取关键字、词、句时要注意: 1.注意关键词的位置。如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如“范围关键词”:体现的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等。“内容关键词”:措施、制度等。“形容词关键词”:根本、主要等。“动词关键词”:表明、说明、体现等。在平时的做题过程中,养成好习惯,把题干和题肢的关键词划出来。 2.尤其是哲学题目,更要通过抓住关键字词句调用知识。如哲学中“依据本地实际”就可直接体现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键”则直接体现了主要矛盾;“主流”体现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创新”一般都表示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等。学习时应有意识地进行总结、积累关键词。
(四)把握知识联系,联想调用知识 有些题目材料只提供背景,答案仅从材料中难以概括出来,设问又没有明确的答题指向,我们可以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在知识结构中找到可用的知识。 例. (2013北京)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中“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勤俭节约内涵与时俱进,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 ②文化发展要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③“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方法点拨】把握知识联系时要注意: 有些题的答案组织不仅仅是根据材料来的,还有些是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中获得的,要依据关键词语,通过演绎、推导,在知识结构中找到可用的知识。 如回答人民群众的问题,从经济生活可以联想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从政治生活可以联想我国的国家性质,政府的宗旨和原则,党的宗旨、执政方式和执政理念等;从文化生活可以联想文化创新的主体,发展大众文化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等;从哲学上可以联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投身人民群众的实践实现人生价值等。
(三)自习课 自习前: 1.到位提前化。 2.任务充实化 ①作业自习 审题过程要可视、习题作答要规范、低级错误要消除 自习考试化、考试高考化、高考平时化。 ②整理自习 内容充实,反思为主,自我提升
训练要求 一心态: 二注意: 三意识: 四自觉: 保持积极平稳的应考心态,不急不躁,不慌不忙。 注意时间和题量。平时训练根据高考的题量和时间比例来进行,避免学生拖沓。 二注意: 三意识: 审题意识;规范意识;得分意识 四自觉: 自觉不提前答卷,自觉不滞后交卷,自觉不翻阅资料,自觉不互相讨论。
自习中:关注全面化 自习后: 1.关注学生的做题习惯 2.关注学生的时间分配 1.批改速度化 及时批阅,批改不隔夜,讲评不隔天 2.反馈常态化 以作业验收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习状态 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高考就是平时的惯性 落实考试纪律 规定考试时间 统一阅卷标准 规范流水阅卷 及时登统成绩 分析各方差距 查找问题症结 交流教学收获 落实提分措施 提升学科成绩
错题本不应该只成为错题陈列本,而应该成为错误思维修误本,应该成为易混易错观点积累本。 利用好错题本 错题本不应该只成为错题陈列本,而应该成为错误思维修误本,应该成为易混易错观点积累本。 ①按单元、错误类型分类整理 ②分析错因记录感悟 ③纠正错误、记录感悟 ④错题重做、强化知识 原则:有错因、有过程、有反思、有提升
组编精实 1.组编要求 2.组编原则 3.组编内容 4.具体操作
1.组编要求: 责任要到人,要分工合作, 答案要准确,质量要保证。 适合新课标下的高考,适合本届学生的特点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切合学生的薄弱环节 责任要到人,要分工合作, 答案要准确,质量要保证。
2.组编原则: 科学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 时代性原则 能力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 符合学生认知水平,遵循大纲要求,试题编排要科学合理 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既要让学困生能吃,中间生吃好,更要让学优生吃饱,兼顾各段学生需求。 层次性原则 时代性原则 紧跟社会热点,更新率要高。材料背景及设问要新。 选择具有一定“思维价值”的试题,通过该试题的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四种能力,而不是知识的机械再现。 能力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 结合学情与教情,与往届、与一轮都有重大调整 开放性原则 侧重内容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有学生思考、整合提升的空间。
3.组编内容: 学案 自助 作业 【考点必备】【问题导学】【重点剖析】 【易错辨析】【直击高考】 【拓宽视野】 更新率:100% 学案 自助 作业 【考点必备】【问题导学】【重点剖析】 【易错辨析】【直击高考】 【拓宽视野】 更新率:100% 出错率:0% 科学性:符合高考趋势、符合一轮特点 新颖性:保证每道题材料的新颖 有效度:切合考点,检测基础 思维度:难中易题型的比重
4.具体操作: ①人员安排上:新老结合、角色兼顾的原则,在本组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下一组还负责对上一组进行再次校对,提出修改意见,依次往下轮(周测顺序反过来)——一直以来的优秀传统 ②方向上:瞄准高考,符合高考题型、高考趋势、符合当前形势 ③选材上:多领域,时政、社会、自然科学、经济学的前沿理 论、文学等; ④形式上:素材理解类、函数图像、表格、故事、漫画等;四选二选项成主流; ⑤内容上:有思维梯度、区分度、适当增加改编题。 ⑥质量上:主编和校对的老师认真负责,杜绝重题、错题、偏难怪题出现。保证 90%以上的更新率,备课组长的把关要落到实处,我们保证每套资料至少有一位研课主任认真做一遍,不做不签字。
五、促合作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 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一)学科合 (二)班级合 (三)文综合
(一)学科合 1.凝聚智慧、汇集力量 2.目标一致、分工合作 (二)班级合 1.积极配合、主动参与 2.群策群力、鼓舞士气 (三)文综合 1.统一要求,步调一致 2.及时沟通,相互配合
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