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选修模块复习的建议 及复习课的设想 福建上杭一中 傅国兴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走进社区、走进部门、走进农村 民进海宁市总支部. 民进海宁总支开展 “ 走进社区、走进部门、走进农村 ” 活动: 1 、为了积极履行民主党派的职能,搜集社情民意,为政府工作出谋划策。 2 、让民主党派走进群众,让群众了解民主党派。 3 、通过 “ 三走进 ” ,进行访贫问苦,搜集民情民声,构筑群众与政府的桥梁,
Advertisements

质数和合数 中心小学 顾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一、激趣导入 提示:密码是一个三位 数,它既是一个偶数, 又是 5 的倍数;最高位是 9 的最大因数;中间一位 是最小的质数。你能打 开密码锁吗?
1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张 淑 平 张 淑 平. 2  命题模式内容  组织管理模式 − 命题机构和人员组成 − 命题程序  试卷组成模式.
第一章 基本理论.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第2课时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对比明朝疆域图、清朝疆域图,看看有哪些变化。 明朝疆域图 清朝疆域图
第2课时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对比明朝疆域图、清朝疆域图,看看有哪些变化。 明朝疆域图 清朝疆域图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以“职业人格”为核心, 全面构建“双四维”德育体系
药物分析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12—14考点回顾 考点12、了解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考点13、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考点14.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中国皇帝排行前10名(官方版) 1.唐太宗李世民 2.秦始皇嬴政 3.清圣祖爱新觉罗.玄晔 4.汉武帝刘彻 5.隋文帝杨坚 6.宋太祖赵匡胤
网页设计师的职业成长规律 主讲:刘万辉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2013年度述职报告.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两晋与南朝.
黑龙江 吉林 新疆 辽宁 甘肃 内蒙古 北京 河北 宁夏 青海 山西 山东 陕西 河南 江苏 西藏 安徽 上海 四川 湖北 浙江 江西 湖南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区级课题汇报 (初期) 汇报人:建平中学周宁医 2008年9月27日.
简介IB和AP.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阳羡高级中学 朱敏.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植物资源学 主讲人:王海英 副教授.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浅谈高三历史 二轮复习.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三篇 组织工作.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二级基础知识 第二章 程序设计基础.
单 元 复 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知人善任、对外开放---封建社会全面繁荣时期的奠基者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关于历史人物评说 兼谈试题的创制--- 命题者对考生的期待--- 标准主观卷答案 大连 张 坪.
单元解析:教材主编 牛长清.
整合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主讲人:卢璐.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实用网络营销基础 冯英健 2006年8月6日 首页.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西藏 Tibet.
网页设计与制作 —— 学习情境二:网页模板设计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八年级 下册 16.1 二次根式(2) 湖北省通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袁观六.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张三 安徽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Unit 4 At the farm Part A Let’s talk 马兰屯镇林桥小学 谢素珍.
高中数学必修四 第一章 1.4.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2).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0×5=?.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刘晓玲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位似.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的应用” 点评专家:谭一宁.
2019/9/19 互联网产业、立法与网规 张钦坤 腾讯法务部.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校园之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高三选修模块复习的建议 及复习课的设想 福建上杭一中 傅国兴 福建上杭一中 傅国兴 Email: fgx_006@sina.com Blog: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2172/index.shtml

一.理解课标及我省相关指导意见对选修内容的要求 二.把握考纲要求,研究选修模块的高考试题 三.选修模块的复习策略举例 四.选修模块某复习课的案例分析

一.理解课标及我省的相关指导意见对 选修内容的要求 一.理解课标及我省的相关指导意见对 选修内容的要求 1.课标对选修课的设计思路 2.课标对选修模块课程目标的具体规定 3.《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历史》关于模块开设的建议

二.把握考纲要求,研究选修模块的高考试题 考纲与课标的联系与区别 考试内容的依据 学科考查的基本目标 考试范围 新考试大纲有哪些特点? 07-08新课程高考选修模块部分的试题特点:

2007年 选修一 选修四 2008年 广东 宗教改革 凯末尔 孝文帝改革 李时珍 海南 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比较 拿破仑 服饰变化 选修一 选修四 2008年 广东 宗教改革 凯末尔 孝文帝改革 李时珍 海南 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比较 拿破仑 服饰变化 与社会变革 陈独秀 山东 王安石变法 注:在选修模块一、二、三中任选一题 梭论改革和商鞅变法 注:在选修模块一、二中任选一题 宁夏 戊戌变法 牛顿 彼得改革 和明治维新 沈括 江苏 拿破仑、华盛顿与政治体制

三.选修模块的复习策略举例 (一)依据模块内容的特征确定重难点,提高复习效率 1. “改革”模块的内容特点与教学要求: 1. “改革”模块的内容特点与教学要求: 了解(历史背景、条件、根源)、简述 概述 归纳(主要内容、措施)、探讨 分析(历史 作用 影响)。 重点是改革的原因、经过、结果,难点是对改革的评价及其启示。

2. “人物” 模块的内容特点与教学要求: 了解 简述 列举 评述 讲述 概述(人物活动 事迹 观点 主张)、评价、探讨 评述(人物的作用 地位 影响 贡献 功过)、体会 认识(人物精神) 重点是人物的事迹及其评价,难点在于人物的评价

(二)注意模块内专题之间的纵横联系,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 1.“改革”模块 首先,以历史发展的时序性特征为依据,将中外历史上的9次改革归纳为3个时期:古代历史上的中西改革、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其次,以历史课程内容的整体性特征为依据,联系比较同一时期或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改革。

(2008.山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新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2分)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4分) 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立军功:努力耕织。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两者有何不同?(4分) 梭论: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 商鞅:不畏权贵 严刑峻法

2.“人物”模块 人物模块专题遴选的依据是:典型性、代表性与时段性、地域性。课标将具有上述特征的22个历史人物,分别按人物属性规定在六个专题中。 与“改革”模块不同的是,“人物”模块每个专题的本身存在着相对独立的子专题。所以,复习人物模块,一方面要对不同专题的具有可比性的人物进行合理的联系、比较,另一方面更需要对专题内各人物进行适当类比,这有利于学生“多视角,多层次”认识历史人物,并作出科学地评价。

案例1(不同专题间):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克伦威尔和康熙,都生活在17世纪,一个把英国的封建君主送上断头台,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一个开创了“康乾盛世”,巩固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通过二者的比较,得出“康乾盛世”并不符合世界已进入近代社会的历史发展潮流的认识。 案例2(同一专题内):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分别诞生于古代世界的两个文化高峰——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和希腊古典文化时期,东西方思想家在面对社会的动荡和衰败之际,都想开出一个治理、改造社会的妙方,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他们在思索的问题、思考的角度等方面的共同点和差别,使学生对人类文明生成过程的多元性有一个直接的感知和理性的认识。

(三)处理好必修、选修模块间的知识联系,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其一,是以必修知识为背景,深化对选修内容的理解。 案例:“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联系必修一 “古代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认识分封制和宗法制在战国时期已是社会进步的阻碍,从而理解商鞅采取郡县制和军功爵制否定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必然性。联系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理解以铁器牛耕为标志的生产力进步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并采取保护小农经济的重农抑商政策,正是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又促使商鞅采取了统一度量衡的措施。联系必修三“诸子百家----法家”,理解法家的政治主张,认识商鞅“法治”措施的思想根源。

其二,是以选修知识为背景,拓展相关必修知识的视野。 案例: 通过对人物选修模块“孙中山” 内容的学习,知道孙中山的生平事迹及其思想主张,以此知识的了解为基础,便可以为必修一中的“辛亥革命”、必修二中“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和必修三中的“三民主义”等相关知识,提供一个拓展视野的契机。如,孙中山走向武装推翻清政府领导辛亥革命的原因;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共和国是如何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开辟道路的;孙中山自身的不断进步与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关系,等等。

(四)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统一”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 高中课标规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新课程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历史学科考查基本目标中,明确指出“注重考查其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选修模块某复习课的案例分析 复习课 古代中国政治家----康熙帝 (选修四 专题一)

1.教学设计的依据:课标、考纲、《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选修)的相关要求以及本课的类型是高三复习课。 附:省编“教学要求”对该部分知识的要求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简述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和设台湾府,抗击沙俄和签订《尼布楚条约》,征讨葛尔丹,册封班禅等;评价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1.借助影视片或图片导入新课 2.运用清朝疆域图归纳康熙帝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活动。 3.引导学生从世界历史的背景下认识“康乾盛世” 4.归纳本专题三位政治家,突出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巩固所发挥的历史作用。

史实掌握: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和设台湾府,抗击沙俄和签订《尼布楚条约》,征讨噶尔丹,册封班禅等。 2.教学目标: 史实掌握: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和设台湾府,抗击沙俄和签订《尼布楚条约》,征讨噶尔丹,册封班禅等。 知识联系:本专题的另两位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方面);必修一秦汉以来的古代中国的“大一统”政治格局(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发展、巩固的历史发展趋势);必修二清前期闭关自守政策。

思维拓展:从世界历史的背景下认识“康乾盛世”; 比较本专题三位政治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巩固所发挥的历史作用。 历史认识:通过学习康熙在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所做的努力,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实现祖国统一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通过中外比较,用世界的眼光来看中国,分析近代前后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原因,逐步培养世界意识。

3.教学方法:创设情景 探究问题 4.过程设计:(见课件)

主干知识 1.康熙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什么贡献? 选修四专题一之康熙帝 A.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 (1)巩固统一国家的活动: A.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 B.收复台湾:启用郑氏降将施琅。收复后台湾设一 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海防。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 C.三征噶尔丹,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 (2)维护国家主权的活动:抗击沙俄入侵,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肯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3)历史影响: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

知识应用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康熙即位后,鳌拜等权臣威迫有加,康熙被迫殊死相争,最终智擒鳌拜,肃清政敌。 吴三桂等“三藩”拥兵自重,独霸一方,康熙年轻气盛,下旨撤藩,引发三藩之乱。朝廷兵将屡被吴三桂击败,明后裔朱三太子也趁机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太监造反,宫廷大乱。康熙陷入绝望,意欲退位,在孝庄太后的怒斥与激励下,康熙重振精神,起用汉臣周培功,与吴三桂拼死一搏,取得了最后胜利。 中国康熙时代,已是国富民强,一片盛事景象。 郑成功后裔郑经割台湾岛自立,不肯归降;蒙古噶尔丹也磨刀霍霍,推崇元大都立誓杀回北京。康熙先安抚噶尔丹,暂缓西北局势;然后起用名将施琅一举收复台湾,继而调转枪头率20万大军,在辽阔的草原上进行殊死的决战,全面消灭噶尔丹的余部,完成了中华民族版图的统一。 知识应用

班师凯旋以后,孝庄太后归天,太子与权臣结成同党,意欲提前即位。康熙废除太子,引发夺嫡之争。 “千叟宴”上,康熙即宣布“立储”遗旨,却猝死在龙座上,诏书随风飘落玉阶,无人知晓它的神秘。 ——节选自央视网·《康熙王朝》故事梗概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列举,康熙在位时期的重大活动。 ⑵根材料,评价康熙的活动。 答案: ⑴剪除鏊拜,强化皇权;平定三藩之乱、三征噶尔丹、统一台湾,扫除地方割据的势力。 ⑵康熙平叛乱,定边疆,扫除地方割据势力,符合国家的统一趋势。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康熙三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 (1) 郑氏的议和要求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否,这样做将会使造成台湾与大陆分离,阻碍了国家统一 (2) 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为此,康熙帝对台湾采取了哪些措施?采取这些措施的意义何在? 因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 措施:中央政府统一了台湾,并设立了台湾府。 意义: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知识应用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死了哥哥和弟弟,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康熙帝在亲政后设计捉住了专横跋扈的权臣鳌拜,但免其一死,并禁止株连。有人就此展开议论,甲说李世民比较残暴,乙说康熙帝比较仁慈。请说说你的看法。 知识应用 思路提示: ①两人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②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他的哥哥与弟弟结成政治联盟,威胁到他的地位,所以不杀他们不足以巩固其地位,这不是人的个性所决定的;康熙帝捉住鳌拜后就已经消除了其对君权的威胁,如果再株连其他人,反而不利于稳定朝廷秩序,所以,这也不是他的个性所决定的。 ③两人的错误都在于没有具体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

5. 结合史实简要说明秦始皇与康熙帝对我国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指出这两位君主的思想文化政策的相同点及其给中国历史造成的危害。据此谈谈你如何认识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知识应用 ⑴秦始皇的贡献 +康熙帝的贡献 ⑵相同点: 都采取了文化专制的措施,出发点都是为 了维护和强化专制权力; 危害: 秦始皇“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康熙帝大兴文字狱,造成了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的局面,僵化了思想。 ⑶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贡献巨大,但英雄人物能作出多大贡献从根本上说是由时代所决定的,英雄人物由于受到时代与阶级等局限,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所采取的行动,也会给社会造成危害(英雄人物的活动也对时势有影响)。

思维拓展 6.有人说康乾盛世是中华帝国最后一抹落日余晖。康乾盛世的繁荣是建立在什么经济基础之上的?18世纪中后期西方国家的经济发生了怎样变化?结果如何? ⑴康乾盛世是建立在小农经济与家庭手工业想结合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 ⑵同时期西方,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并向欧美扩展,这些国家和地区进入工业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 ⑶在康乾盛世的外表下,由于传统的重农抑商和闭关自守政策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西方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工业革命兴起殖民扩张加强,东方开始落后并最终从属于西方 。

古代中国政治家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时代 背景: 主要 贡献: 局限: 根源: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局限 (权力高度集中且缺乏制约、人治) 专题总结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时代 背景: 主要 贡献: 局限: 根源: 战国后期—秦朝 封建社会初期 隋末—唐初 封建盛世时期 清初 封建社会后期                                               统一中国 建立中央集权制 贞观之治 巩固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 (东北、西北 西方、西南、 东南) 暴政 晚年骄奢 文字狱、 闭关政策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局限 (权力高度集中且缺乏制约、人治)

谢谢!再见! Blog: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2172/index. shtml Email: fgx_006@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