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EDI技术
一、EDI的发展背景 全球贸易额的上升带来了各种贸易单证、文件数量的激增。 各种计算机型号不能兼容 用纸量增长 数据反复键入 出错率高 数据反复键入 出错率高 市场竞争出现新特征:提高商业文件传递速度和处理速度
EDI的发展背景 EDI应用的基础: 现代计算机的大量普及和应用以及功能的不断提高 通信条件和技术的完善 网络的普及
1968年,美国运输数据协调委会(TDCC)首先在铁路系统使用EDI,并提出用于运输业的报文和通信结构方面的标准。
如“海关EDI通关系统”、“国际集 装箱运输EDI示范工程”等; EDI中心模式: 如广东EDI中心,上海港航EDI中心等; 美国 1997年:美国开始采用EDI方式进行政府采购 英国 1997年:英国大约有l万家公司应用EDI 日本 1997年: 5万家EDI用户 我国的EDI应用模式分为三种 行业应用模式: 如“海关EDI通关系统”、“国际集 装箱运输EDI示范工程”等; EDI中心模式: 如广东EDI中心,上海港航EDI中心等; China EDI模式: 由邮电通信网为支撑提供EDI增值服务。
二、EDI的概念 1.资料用统一标准 2.利用电信号传递信息 3.计算机系统之间的连接 从技术上定义: 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报文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
从法律上定义: EDI是计算机之间信息的电子传递,而且使用某种商定的标准来处理信息结构。
EDI是指将标准、协议规范化和格式规范化的经济信息通过电子数据网络,在贸易伙伴企业的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自动交换和处理的数据传输方法,俗称“无纸贸易”。
手工条件下,贸易单证的传递方式
EDI条件下贸易单证的传递方式
三、EDI系统的组成 1. 数据标准 2. EDI软件及硬件 3. 通信网络
1. 数据标准 EDI标准由各企业、各地区代表共同讨论、制定的电子数据交换共同标准,可以使各组织之间的不同文件格式,通过共同的标准,获得彼此之间文件交换的目的。
2. EDI软件及硬件 包括企业现有的计算机、通信线路及联网设备等。 EDI软件的功能是将用户数据库系统中的信息,翻译成EDI的标准格式,进行结构化处理,以供传输和交换。 (1)转换软件(Mapper) (2)翻译软件 (Translator) (3)通信软件
3. 通信网络 1. 点对点 - 贸易伙伴较少的情况下使用 2. 第三方网络 - 增值网络(VAN)
四、EDI的特点 单证格式化 EDI传输的是企业间格式化的数据,如订购单、报价单、发票、货运单、装箱单、报关单等等,这些信息都具有固定的格式与行业通用性。而信件、公函等非格式化的文件不属EDI处理的范畴。 2. 报文标准化 EDI传输的报文符合国际标准或行业标准,这是计算机能自动处理的前提条件。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EDI标准时UN/EDIFACT(联合国标准EDI规则适用于行政管理、商贸、交通运输)和ANSIX.12(美国国家标准局特命标准化委员会第12工作组制定)。
3.处理自动化 EDI信息传递的路径是计算机到数据通讯网络,再到商业伙伴的计算机,信息的最终用户是计算机应用系统,它自动处理传递来的信息。因此这种数据交换式机-机,应用-应用,不需人工干预。 4.软件结构化 EDI功能软件由五个模块组成: (1)用户界面模块 (2) 内部EDP接口模块 (3) 报文生成与处理模块 (4) 标准报文格式转换模块 (5) 通信模块。
5.运作规范化 EDI以报文的方式交换信息有其深刻的商贸背景,EDI报文是目前商业化应用中最成熟、最有效、最规范的电子凭证之一,EDI单证报文具有法律效力。
五、EDI的优势 (1)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改善对客户的服务 (3)消除纸面作业和重复劳动 (4)扩展客户群 (5)降低纸张使用成本 (6)节省库存费用 (7)减少错误数据处理 (8)节省人员费用
六、EDI的局限性 (1)EDI系统的法律环境和安全 (2)费用问题 (3)局限于大企业使用
EDI贸易的工作步骤
EDI标准 EDI的核心是被处理业务的数据格式的国际统一标准。 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提供一种发送数据及接收数据的各方都可以使用的语言。 这种标准不受计算机型的影响,既适用于计算机间的数据交流,又独立于计算机之外。
EDI在商检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