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创科技 王庆铭 二零一五年四月
目 录 一、主要内容介绍 二、永乐大帝朱棣简介 三、永乐大帝事迹 四、主要人物
主要内容 《明朝那些事儿》第二部,内容自永乐夺位的“靖难之役”后开始,先后叙述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事迹——挥军北上五征蒙古,派郑和七下西洋,南下讨平安南等等,后来永乐于北伐蒙古归来途中病逝。明朝在经历了比较清明的“仁宣之治”后,开始进入动荡时期。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为,导致二十万精兵丧于一旦,幸亏著名忠臣于谦在“土木堡之变”中力挽狂澜,挽救了明帝国,但随即又在两位皇帝争夺皇位的“夺门之变”后被害身亡。 这一系列的事件和人物都精彩无比,可说高潮迭起,令人目不暇接、欲罢不能。
永乐大帝—朱棣 大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在位22年,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安徽凤阳人,生于当时称作应天府的南京。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燕王。曾居老家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 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 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发动靖难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年)。 朱棣在位期间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制度,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交趾),在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立哈密卫 ,在西南贵州等地区建立行省行政区划,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 同时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 。1421年迁都北京 ,对强化明朝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位期间将由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史称“永乐盛世”。
永乐大帝事迹 设立新机构 奖功臣,削藩,修撰永乐大典 迁都北京 派郑和下西洋南下平安南 挥军北上五征蒙古
永乐时期新设机构 内阁(七人构成,参与机务,后演变成一种制度) 东厂(宦官组成,明代最大的特务机构) 恢复洪武时废罢的锦衣卫
永乐事迹之奖功臣、削藩 分封: 削藩: 张玉,朱能等跟随朱棣靖难的功臣被加官进爵。 功臣中也有怪咖----道衍,不为名利所动,甘心退居幕后 削藩: 继建文帝之后,继续推行削藩政策,切断藩王于军事力量的联系。在怀柔与强硬的两方面手段下,诸王终于被驯服,永乐帝也坐稳了自己的江山。
永乐事迹之修永乐大典—— 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 永乐大典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绝不仅仅是一部书,而是一种精神、文化传承、自强不息的精神 《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永乐年间,初明《文献大成》,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当代编撰的所有书类,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未解之谜。其中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 收录上至先秦,下迄明初各种书籍七、八千余种,共计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两万八千八百七十七卷,三亿七千万字,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蕴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永乐大典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绝不仅仅是一部书,而是一种精神、文化传承、自强不息的精神
永乐事迹之——迁都北京 朱棣另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就是迁都,而迁都这种事情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是一件大事。朱棣的这次迁都无疑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次。今天的北京拥有上千万人口,无数的高楼大厦,是我们国家的首都,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而这一切的起点就源自于朱棣的一个决定。 朱棣为何要迁都?原因有以下几点: 1、朱棣在登基前封地在北京,所以北京是他的大本营 2、有效抵御外寇入侵 3、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永乐事迹之郑和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命太监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两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远航,拜访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都极力宣扬国威,推动和平,使得万国来朝,加深了明王朝和南海、东非的友好关系,史称郑和下西洋。一直到1433年一共远航了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回程时在船上因病过世。 郑和的航行,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郑和下西洋是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多个国家航海世界早几十年,是中国明朝强盛的直接表现。
永乐事迹之南下平安南 胡氏父子篡夺安南皇位,朱棣大怒 派朱能讨伐安南,朱能病死。张辅接任 自广西想安南进军,明军两面突击,在白鹤会师 多邦战役中,张辅用画的狮子对付敌军大象,大胜 而后明军先攻克东西都,后攻克安南全境俘获胡氏父子
永乐事迹之挥军北上五征蒙古 永乐八年二月,朱棣率50万大军亲征,并调用武钢车3万辆,运粮20万石。鞑靼部降服明朝,并每年向明朝进贡马匹 鞑靼败后,瓦刺部逐渐强盛,朱棣于永乐十二年三月决定亲率30万大军征讨瓦刺部。瓦刺部受此重创,此后多年不敢犯边。 1421年阿鲁台大举围攻明朝北方重镇兴和并击杀名都指挥王祥。永乐二十年二月,朱棣第三次亲征。阿鲁台闻悉朱棣亲征,避而不战。 永乐二十一年,鞑靼首领阿鲁台以为明朝放松饿了警惕,不会出征,决意率众袭扰明朝边境。朱棣闻悉阿鲁台又来侵犯,决定再次亲征,鞑靼王子也率部众来降。 永乐二十二年正月,鞑靼阿鲁台出兵扰袭大同等地,朱棣决定第五次亲征。阿鲁台远遁。七月十八日朱棣病死军中。 后世评价朱棣:他虽不是一个好人,却是一个好皇帝
主要人物之解缙 解缙(1369-1415),吉安才子,洪武二十一年(1388),考中进士。胡惟庸案发后,呈《太平十策》并为李善长申辩惹祸上身,被赶回家,十年之后在用,郁郁不得志。靖难之初,投靠朱棣并成其宠臣。认其为永乐大典总纂修,他才思敏捷,十九岁中进士,为明太祖朱元璋所器重。搞政治投机,成为“太子党”。大典完结之时,被贬至广西。被囚锦衣卫监狱,连自杀的权利都没有,死至雪地 原则:不要做你不善长的事。上天是很公平的,他会把不同的天赋赋予不同的人,解缙擅长的做学问,而非搞政治
主要人物之郑和 郑和(1371-1433),原名马三保。出生云南咸阳世家,明朝伟大的航海家。1381年(洪武十三年)冬,明军进攻云南。十岁的马三保被俘入军营,受宫成为太监,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在河北郑州为朱棣立下战功。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1431年(宣德六年)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悲剧,还是荣耀只取决于你是否坚强。 是金子走到哪里都会发光的。 小时候多吃一些苦,实在不是什么坏事。 路途并不是永远一帆风顺的,郑和始终保持理智的头脑,以大局为重,不畏艰难险阻。 他的一生赋予着传奇,树立了一座代表和平与友好的丰碑
完结 谢谢观赏,祝大家单子满天飞 工作之余别忘了: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 请期待我的下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