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对点检测)2013届高三历史三轮专题训练: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Advertisements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8—1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武定民中 李忠翠.
关于汇率计算.
目 录 第十一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3讲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及世界经济的 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第十一单元 第25讲 第25讲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和全球化趋势   知识诠释  思维发散.
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2、全球化的原因和条件: 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 各国、各地区相互交融形成一个整体的历史过程。 2、全球化的原因和条件: ①20C八九十年代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第二章 当代世界经济.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一、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考纲: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考纲解读】 1、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
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 2008年林毅夫被任命为世界银行副行长。 2011年朱民被任命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01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当今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英才网.
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深圳市翠园中学孙曙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大厦 世界银行总部 关贸总协定大楼 深圳市翠园中学孙曙光.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香山中学晏飞.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及影响 光明新区高级中学 郑琳娟.
必修②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多极化趋势下的世界 (20世纪90年代初——21世纪初).
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下降 外贸缩减
个人金融产品营销与业务创新 中国民生银行零售银行部 成都.
走势分析.
第九章 国际商业借贷与监管法律制度.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学习目标 1、国际金融机构概述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世界银行集团 4、国际清算银行 5、亚洲开发银行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第24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二、东亚货币合作的发展进程 马尼拉亚太地区高级财政金融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加强地 区金融合作新机制的设想,又称“马尼拉框架协议”
第九章 国际货币制度 本章主要讲授以下内容: 1.国际货币制度概述 2.国际金本位制度 3.布雷顿森林体系 4.牙买加体系 5.欧洲货币体系.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专题七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十六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体系的形成 学习目标: 1.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及其影响。 2.知道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第三篇 组织工作.
7.2.4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 一、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 二、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条件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是:基金财团。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关于人教版必修2 第八单元的教学思考 番禺区象贤中学 赵秀荣.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交易本金 1039亿美元 (2006年3月23日) 评分 (美国标准普尔)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Harvard ManageMentor®
第六讲 “东方问题”、俾斯麦同盟体系的扩大与完成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第9课 西欧和 日本经济的发展.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张三 安徽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意大利威尼托大区.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通货膨胀对债权人有利,还是对债务人有利?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 基于激励机制的一个设计 李鑫 刘乾坤 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Sssss.
时事报告 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点对点检测)2013届高三历史三轮专题训练: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典例1】(2011·福建文综·T24)1944年签订的《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由此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据此,对图9的推论正确的是

A.70年代之前,各国货币可与黄金直接兑换,美元居强势地位B.70年代初,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黄金价格上扬 C.70年代末,美元与黄金比价急剧上升,美国经济总量不再居各国之首 D.90年代,欧元发行与流通导致美元与黄金比价持续回落,美元居弱势地位

【精讲精析】选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元作为世界主要货币经历了起起落落: 时 期 表 现 二战后-20世 纪70年代前 在美国经济实力强大的前提下,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获得“等同黄金”地位 20世纪70年 代后 由于受到西欧、日本的冲击,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无力维持固定汇率,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但美元仍居于强势地位,仍是世界主要货币之一。

【阅卷人点评】通过阅卷后的统计结果来看,本题主要错选A项或C项,主要原因是:

【考情新动向】 1.从考查频率和内容看: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特点、影响和瓦解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此外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也时常考查。 2.从考查角度和能力看: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特点和影响考查较多,主要是运用新材料或者图文,设置新情境,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3.复习备考时,要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特点和影响为重点,同时适当关注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并联系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变化。

1.(2012·江苏单科·T18)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 ①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②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 ③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 ④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解题指南】提取材料中“二战后初期”“世界银行……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借贷国在使用贷款……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等关键信息。 【解析】选C。“世界银行……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说明④正确,“借贷国在使用贷款……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表明②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利于经济全球化,故①有误。③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

2.(2012·广东文综·T23)1962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大量美元这张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认为“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这反映了( ) ①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②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③布雷诺森林体系面临挑战 ④法国抵制马歇尔计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以下两点: (1)材料中的关键时间:1962年。 (2)准确把握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特征。

【解析】选B。关键信息:“1962年”“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从时间上看,当时世界存在两极格局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从政治角度上分析,说明美国受到挑战,而从经济角度上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保持固定的汇率,所以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B项正确。不结盟运动是由发展中国家组织发起的,法国是发达国家,②排除;马歇尔计划是对西欧的经济援助计划,④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典例2】(2010·江苏单科·T19)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①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 ②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③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 ④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精讲精析】选C。本题以两大区域集团的比较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并进行有机整合、分析与比较的能力。欧共体是二战后出现的最早的区域集团,它的出现加速了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都受其影响而成立,故①正确。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而亚太经合组织是包括中国、美国等国在内的地跨四大洲的区域集团,因此②④也正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范围广,政治制度的差异较大,故③错误。

【命题人揭秘】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当今世界经济领域的主要现象,是新课标高考考查的热点之一。本题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问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比较能力的培养是学习历史应重点关注的能力之一,是历史学科素养要求的体现。因此本题选取这一考点考查是命题者意图所在。

【考情新动向】 1.从考查频率和内容看: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表现及其特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背景考查相对较多。 2.从考查角度和能力看: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中的三大组织的概况及其特点考查较多,主要是运用新材料或者图文,设置新情境,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3.复习备考时,要熟练掌握从欧共体到欧盟发展演变的过程,充分理解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特点,并对三大经济区域组织进行对比分析。

1.(2012·四川文综·T22)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时的六个国家,除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外,还包括图7中的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 (1)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时的六个国家是哪几个。 (2)结合地理知识,判断图7中①②③④分别是哪国。 【解析】选C。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时的六个国家是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图7中①②③④分别是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故C项正确。

2.(2012·安徽文综·T22)金砖国家(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南非)作为新兴经济体,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图6反映了( )

①金砖国家经济都持续高速增长 ②金砖国家整体经济增长率超过发达经济体 ③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④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世界不同经济体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图表的能力。结合图表和所提供国家的数据进行排除,还要注意区域集团的概念。 【解析】选C。可以运用排除法,①巴西、俄罗斯和南非在2009年出现负增长;③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排除①③,故选C。

3.(2009·辽宁、宁夏文综·T34)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1993年《哥本哈根协议》的签订表明,欧洲共同体将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共同的货币、外交和安全政策与防务的欧洲联盟。欧盟的建立有利于构建( ) A.区域统一的世界 B.多元并存的世界 C.欧美协作的世界 D.欧俄均衡的世界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欧共体的影响。欧共体由最早的区域经济组织发展为一个拥有共同的货币、外交和安全政策与防务的联盟,说明欧盟的出现有利于建立一个多元并存的世界,B符合题意。欧共体本身就是一个区域统一的组织,排除A、C;欧盟的建立绝不单单是与俄罗斯的关系的问题,D说法错误。

经济全球化 【典例3】(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T32)图5是选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 该图反映了

A.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境 B.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 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精讲精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图片材料,获取图片信息的分析能力。图片材料显示了“直接投资”“依赖单一出口商品国家的案例”“贸易平衡”三方面的内容,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资金的交换和流动规模日益扩大、速度加快,有利地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材料提到的直接投资和贸易平衡均涉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A、C两项只解读了材料的部分信息;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只产生一定影响,并非决定性的,B项说法错误。故选D项。

【命题人揭秘】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并且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联系密切,本题就是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投资、贸易等考查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准确理解。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资本的交换和流通规模不断扩大,有利地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从而加速全球化的速度。

【考情新动向】 1.从考查频率和内容看: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所以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加入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之一,复习时要引起重视。 2.从考查角度和能力看:特别注重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发展的原因、表现及特点,认识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不同地位,联系社会发展热点,设置新情境,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3.复习备考时一定要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因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表现、实质及特点,另外注意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政治多极化的联系。

1.(2012·江苏单科·T19)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解题指南】材料信息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日本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 【解析】选B。经济决定政治,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开始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A、C本身表述有误,D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

2.(2012·江苏单科·T20)漫画多以含蓄、隐晦 的方式评说世事。右图是2000年出现的新闻漫 画《最后的贵族》。该漫画反映了( ) A.中国加入WTO与国内企业的长远利益相违背 B.中国申请加入WTO旨在打破某些企业的垄断 C.加入WTO后中国一些企业有望增强垄断地位 D.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将面临激烈竞争与挑战

【解题指南】提取图片信息“面对入世,中国垄断企业也是胆战心惊”。 【解析】选D。中国加入WTO,有利于中国企业的长远利益,故A有误。中国申请加入WTO是为了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故B有误。中国入世后,有助于打破企业的垄断,使一些垄断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故C有误,答案为D。

3.(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T35)图5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 )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解题指南】这是图片式材料型的选择题,解题的关键就是据图的主要变化得出结论。 【解析】选C。由1965年世界各国和地区所占贸易额和1995年世界各国和地区所占贸易额的对比分析看出主要的变化是亚洲发展中国家所占的贸易份额增加较多,其他变化都不是很明显,这说明世界经济重心在向亚洲转移。其他选项都不能很好的反映图示的变化,故排除。

4.(2012·天津文综·T11)下图中,一个科威特人脚穿网球鞋,背驮电视机,穿过满是欧美消费品的街道。图片反映了( ) 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②全球性的文化渗透 ③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④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有力的推动者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题指南】正确理解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全球化的分析理解能力。由题干和图片材料可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在发展,由于在全球化中欧美发达国家占有优势,它们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渗透西方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故①②正确。③说法与史实不符, ④从材料中无法体现。

5.(2011·江苏单科·T18)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这段材料无法揭示出 ( ) A.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 B.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C.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 D.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

【解析】选D。“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表明全球化是潮流,全球化下各国紧密联系,故A项可以反映出来。“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表明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故B项可以反映出来。“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说明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故C项可以反映出来。而作者认为全球化是客观存在的,故D项不能从材料反映出来。故答案为D。

6.(2010·全国文综I·T23)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 ) 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 B.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都出现变化 C.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 D.发达国家的资本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

【解析】选B。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推动者,这与题干材料相吻合,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出现变化,因此B项符合题意。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由此排除A项。C项中的“民族属性消失”太过绝对,也应排除。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之际,发达国家的资本就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由此排除D项。

7.(2012·广东文综·T38)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二 “(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而八九。” ——《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 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关联。 (3)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 (1)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2)工业革命后伴随着西方侵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 (3)改革开放前后新中国经济生活的变化。

【解析】本题以社会生活的变迁为切入点,全面考查了学生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和论证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第(1)题需要抓住时间和商业革命现象的关键信息,联系新航路开辟分析影响。第(2)题,抓住“清末”这一关键时间信息,结合当时世界和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进行回答。第(3)题,首先结合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来分析原因;然后结合改革开放等知识点,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原因。

答案:(1)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对美洲殖民扩张和掠夺,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2)传统手工业。英法等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国家,对外扩张,中国遭到侵略,采用机器大生产的洋货物美价廉,涌入中国,传统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处于冷战时期,中美两国彼此敌对;中国经济相对落后。7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国改革开放,成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8.(2010·广东文综·T39)(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

材料二 1820-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 ——据(美)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等 年份 国别 1820 1875 1913 1926 材料二 1820-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 ——据(美)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等 年份 国别 1820 1875 1913 1926 1931 1952 1965 1985 英国 45~55 4 17 6 1.7 美国 34~45 40~50 33 20 53 9 6.7 3.5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26-1985年美国进口关税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在当代贸易自由化趋势中,出现了哪些区域性经济一体化 组织?这些组织的出现对贸易自由化趋势有何影响?

【解析】本题以近现代的贸易自由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和迁移知识的能力。第(2)题依据材料二表格信息概括美国进口关税率的变化趋势,再根据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战后美国的经济政策等角度分析其变化的原因。第(3)题列举代表性区域经济集团,如亚太经合组织、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概括区域经济组织对贸易自由化的影响。

答案:(2)低—高—低。低—高的原因: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高—低的原因:美国经济实力提高;倡导自由贸易。 (3)欧共体(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等。 影响:①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促进了世界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②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成员国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往往在多边贸易谈判中更加难以妥协,对国际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具有潜在的干扰性。

(2011·天津文综·T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93年5月,为解决对外探险中国家之间的争执,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规定,以佛得角群岛之西约500公里的大西洋上划界(史称“教皇子午线”),线东新“发现”的土地属于一国,线西的归另一国。1494年,两国又签订了托得西拉斯条约,将这条线向西移动了约1 300公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涉及的两个国家及各自的扩张方向,并概述两国扩张对世界产生的直接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资料来源:张东刚等《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时期经济》 (2)材料二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这些变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 类别 年份 原料 手工制品 机器产品 1893 15.6 81.8 2.6 1910 39.8 41.4 18.8 1920 40.1 39.4 20.5

材料三 右图为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中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一幅漫画。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漫画的寓意。根据你 的认识,谈谈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 化应采取的态度。

【解析】本题以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历程为切入点,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综合分析把握问题的能力。第(1)题,首先依据材料信息,判断出这两个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然后说明其对外扩张客观上有利于全球一体化进程;第(2)题,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原料出口上升、手工制品出口下降、机器产品出口上升,原料出口上升是因为中国沦为外国的原料产地,手工制品下降是由于列强侵华导致传统手工业纷纷破产,机器出口上升是由于外来技术和海外市场刺激;第(3)题,从图片不难看出世界经济的危险性,发展中国家的态度应该是趋利避害等。

答案:(1)葡萄牙向“教皇子午线”以东扩张;西班牙向“教皇子午线”以西扩张。影响:在地理上将世界连成一片,促使世界由分散向整体发展。 (2)原料出口比重增加;手工制品出口比重减少;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中国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进一步冲击;中国近代工业在外来技术的影响和海外市场的刺激下进一步发展。 (3)经济全球化也有一定的危险性。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保持清醒头脑,迎接挑战;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合理对策;在融合与交流中坚持自主发展。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 ①二战后,西欧国家的经济在战争中遭到重创,实力大为削 弱。 ②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企图确立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 位。 ③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规划战后世界秩序,建立有效机制,稳 定世界经济。

(2)过程: ①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美、苏、 法、英、中等44个国家举行了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 了《布雷顿森林协定(议)》。 ②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

(3)宗旨: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 ②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宗旨:成立初期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以促进该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

(4)特点:以美元为中心;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 挂钩。 (5)影响: ①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暂时结束 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 行。 ②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 ③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 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④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为美国战后 的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

(6)崩溃:20世纪70年代初,在日本、西欧崛起的同时,美国 的实力相对削弱,无力承担稳定美元的责任,相继两次宣布美 元贬值,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 汇率,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美元地位下降。

2.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 (1)背景: ①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促使各国政府加强了贸易保 护主义措施,造成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 ②经济危机的深刻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 作的必要性。 (2)过程:1947年美中等23国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 用协定书)》。 (3)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4)特点: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国际性多边协定。 (5)影响: ①客观上为资本主义世界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环境,推动了战 后经济的发展。 ②美国试图通过它操纵世界贸易,向外扩张经济。

3.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标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关贸总 协定”这三大经济支柱,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在此基 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2)作用: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 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

【提醒】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的不同点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是通过提供短期贷款,帮助各国应对金融危机,属于“救急”性质的机构。 (2)世界银行主要是提供长期贷款,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社会经济,属于“救贫”性质的机构。

【提醒】布雷顿森林体系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关系 (1)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是《布雷顿森林协定》的重要内容,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 (2)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阶段性的国际货币制度,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

【点睛】认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作用 (1)积极作用:①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暂时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②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 ③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消极作用:此体系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1.欧洲联盟: (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①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思想渊源) ②近代欧洲各国的冲突和战争不断,激起人们对欧洲统一的愿望。(历史因素) ③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特别是面对美苏两极格局,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现实因素) ④欧洲宿敌法国和德国的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基础。(可能因素) ⑤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2)欧共体的建立(经济实体): ①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标志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 ②1957年签订《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 共同体,《罗马条约》的签订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里 程碑。 ③1967年,欧洲六国签订的《布鲁塞尔条约》生效,将三个共 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3)欧盟成立(经济政治实体): ①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目标是 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 ②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欧共体由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 实体过渡。 ③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欧元成为欧元区单一流通货币) 正式问世。

(4)欧洲联盟成立的意义: ①对欧洲:符合欧洲各国和整个欧洲利益;有力地促进了欧洲 经济政治的发展,提升了欧洲在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②对世界: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联合起到了示范作用,增强 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促进了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点睛】经济区域集团化在20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的原因 (1)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西方经济关系出现了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在缺乏全球性的有效贸易、金融协调机制的形势下,为求得局部性的商品、资本、劳务的有序转移和流动,地区性的经济合作组织应运而生。 (2)国际竞争的加剧。随着世界军事和政治局势的日趋缓和,国际竞争的重点逐渐转向了经济和科技领域,各地区的经济大国为了加强实力,提高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都不失时机地推进区域经济合作。

(3)区域经济的互补性。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打破国界限制,消除区域内部的分歧和障碍,加速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 (4)现代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国际局势总体上趋于缓和等,都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2.北美自由贸易区: (1)背景: ①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推动。 ②欧洲一体化和日本实力的增强,美国的优势地位面临挑战。 ③加强三国合作,寻求发展机会。 (2)过程: ①1992年,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②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3)宗旨:逐步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 本等的自由流通。 (4)特点: ①只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 ②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

(5)评价: ①加强了三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往,促进了经济增长。 ②三国之间努力通过自由贸易实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 互补,增强区域集团的实力。 ③增强了其他美洲国家经济联合的意识,加快了美洲地区经济 一体化的进程。 ④美国的经济实力远远高于其他两国,因而在集团内部不可避 免地存在着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对墨西哥而言,民族经济发 展受到一定影响。

【点睛】发展中国家加入区域经济集团的利与弊 (1)利:①有利于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外资,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②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外投。 ③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拉动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2)弊:①使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 ②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 ③使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面临被破坏的危险。

【提醒】北美自由贸易区与亚太经合组织的相同点 (1)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区域内经济资源的有效互补,加快经济的发展。 (2)成员国互补性强,不平衡性明显。 (3)都没有超国家的权力机构。 (4)都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3.亚太经合组织(APEC): (1)背景: ①20世纪70-80年代,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 快的地区,区域内各国经济联系密切。 ②20世纪80年代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2)过程: ①1989年,澳大利亚等12国在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 届部长级会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②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 名义加入。 ③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 行,形成“上海共识”。 (3)宗旨: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 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4)特点: ①是一个经济贸易合作论坛。 ②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5)评价: ①亚太经合组织自成立以来,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 资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三个方面取得了成就。 ②亚太经合组织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 成员国之间存在着文化和历史的差异,对其经济集团化的发展 有一定的影响。

【点睛】经济区域集团的地位和作用 (1)对内:经济区域集团通过正式协议,在诸成员国之间消除人为的贸易壁垒,统一贸易规章,形成内部统一的市场机制或贸易体系,促使生产要素尽可能在本成员国地区流通,以达到加速本地区经济发展,实现成员国共同繁荣的目的。 (2)对外:它有一定的保护倾向,但各区域化组织经常通过谈判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政策,努力跳出狭小范围,使各国经济逐渐参与并融入世界经济关系中,推动世界范围内经济的进一步联系、融合,从而促使世界经济走上全球一体化。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1.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1)背景: ①二战后,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 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相互影响和依赖的程度加深。 ②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开始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 势之一,而关贸总协定已不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 (2)诞生: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标志着法制化和规 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英文缩写“WTO”)。

(3)特点: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是基于规则而非强权;世贸组 织的决策,是采取“完全协商一致”方式作出的。 (4)宗旨: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 内的贸易自由化。 (5)作用: ①世界贸易组织通过多边贸易,促使各成员国通过贸易获得生 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 作用。

②世界贸易组织努力减少其成员间的不平等,对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经济 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 ③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为全球经济的交往、合作提供了规范的 平台,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原因: ①中国需要世界:入世后,中国可以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参 加制定有关规则,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把握主动权。 ②世界需要中国:中国入世后,为全球提供一个诱人的大市 场。WTO亟须中国带来新的生机和平衡。 (2)过程: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国之一;1986年中国 政府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2001年12月中国 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影响: ①机遇: a.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扩大出口和利用外 资,参与世界竞争,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完 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开放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 平。

c.有利于直接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被动接受的 不利状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d.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②挑战:市场的开放、关税的减让,会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 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有些产业会受到冲击;中国的失业 人口也有可能上升。

【点睛】面对入世的挑战,我们应当采取的策略 (1)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2)主动熟悉经济全球化规则,积极倡导建立全球化新规则,加强国家经济安全防范。 (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国际竞争力,打造民族企业,扶持民族品牌。 (4)加大科教投入,培养各方面人才。

3.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1)原因: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 的推动力。 ②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强有力的推动者。 ③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市场经济制度得到普遍的认可和接受,推 动世界经济向经济全球化发展。 ④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 ⑤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础。

(2)表现: ①生产的全球化。世界性的国际分工使各国成为世界生产的一 部分,跨国公司的生产和经营有力地推动了生产要素的全球性 流动,促进了资源配置的优化组合。 ②贸易的全球化。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各国之间专业化分工 越来越细,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 ③金融的全球化。金融自由化为国际资本的流动扫清了道路, 使资本跨国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

(3)进程: ①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增多,世界市 场初具雏形。(启动) 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开始)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欧美资本主义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 济体系最终建立起来。(发展) ④二战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 (高潮) (4)实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5)存在的问题: 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②世界各国经济过于相互依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投机性和风 险性,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都空前增强。 ③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④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 (6)展望: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 (7)对策: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和政治新秩序, 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达到共同繁荣。

【点睛】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1)利:①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商品、劳动力、技术和服务的国际流动,有利于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最终促进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②经济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加速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2)不利:①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经济利益失衡:对发达国家来说,影响着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制定,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不得不为此付出很大代价。 ②经济运行风险提高。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普遍增大,因而更容易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 ③最不发达国家有可能被边缘化。

【点睛】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①二者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都是在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②经济区域集团化实际上是经济全球化的阶梯。从整体上看,经济全球化并没有因为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而有所削弱,世界经济中的相互依赖关系反而得到加强。③二者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2)区别:①经济全球化在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从而产生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②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二战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的 主导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 请探究: 结合上述图片,试从金融、贸易、工业和科技等方面分析二战后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提示】(1)金融方面,美国凭借安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之机,取代英国,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议)》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币体系。 (2)国际贸易方面,为了对外扩张和输出大量商品的需要,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迫使英国放弃大英帝国特惠制。美国打着相互减让关税的幌子,降低别国的关税,以扩大自己的商品输出,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3)工业方面,美国拥有了强大的工业力量,成为世界工厂。(4)科技方面,战时美国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美国在第三次技术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加强了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应用体验 1】(2012·福州模拟)法国总统戴高乐曾尖锐地指出:“美元特权”把世界贸易变成了美国的仓库,美国出现了贸易赤字,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品劳务。他这里针对的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马歇尔计划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关贸总协定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从题干材料“美元特权”等信息可知戴高乐指的是美元居于世界货币的地位,即二战后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麦道公司在美国以外的零件供应

材料二 请探究: 在当今世界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试分析两者是怎样的关系?

【提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之间是矛盾的统一体,在发展中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1)相互矛盾: 经济区域集团具有排他性,虽然有利于经济集团内的贸易自由化以及成员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仍带有浓厚的、集团色彩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使统一的、联系日益密切的世界经济在某种程度上被人为地割裂了。因此,区域集团化趋势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呈现出矛盾与冲突的一面。

(2)相互促进:经济集团也具有开放性。任何区域经济都是世界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经济区域化的迅速发展,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因为区域经济组织的出现,使世界社会生产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各区域经济组织通过谈判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政策,努力跳出狭小的圈子,使各国经济逐步参与并融入世界经济关系中,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经济的进一步联系和融合。总之,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最终实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步骤和途径,是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一个阶梯,世界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最终结果。两者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一段时期内,两者将同时存在,并行发展。

【应用体验 2】(2012·淮北模拟)下面是三大经济区域集团基 本情况比较表,错误的是( ) 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合组织 建立时间 A.1993 1994 1989 成员国间 差异性 B.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家 D.差异很大 合作领域 经济、政治、 军事 C.经济 论坛

【解析】选B。欧共体成立时,主要成员是经济较发达的国家,但随着欧盟的成立和东扩,一些经济并不发达的国家加入,所以只能说,欧盟大多是发达的国家。

世界四大经济组织 阅读下列图片: 请探究: 试比较分析上述图片所示世界经济组织。

【提示】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 关税与贸易总 协定 世界贸易 组织 时间 1945年 1947年 1995年 性质 金融组织 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国际性多边协定,起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负责管理世 界经济和贸 易秩序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世界贸易 组织 宗旨 向成员国提供贷款,以促进该国的经济恢复与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 稳定国际汇率;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美元与黄金比价固定,各国货币与美元汇率基本固定 通过谈判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生活水平,扩大生产和贸易,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确保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 关税与贸易总 协定 世界贸易 组织 作用 确立了以美元为中 心的货币体系,是 美国对外扩张的需 要,同时也在一定 程度上稳定了世界 经济秩序,促进了 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有利于处理国际贸易争端,保证国际贸易顺利、可持续和透明地进行

【应用体验 3】(2012·惠州模拟)为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合作,中国先后成为下列国际组织成员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能力。①是联合国,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②是亚太经合组织,中国于1991年加入。③是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于2001年加入。④是欧盟,其成员国是欧洲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