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 模拟电路部分 第四章 差动放大器与 集成运算放大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基础电子教研室.
Advertisements

第二章 基本放大器 2.1 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及性能指标 2.2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3 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第3章 分立元件基本电路 3.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3.2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3.3 共源极放大电路 3.4 分立元件组成的基本门电路.
第四章 放大器基础 4.1 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及性能指标 4.2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4.3 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3.1多级放大电路 3.2 差动式放大电路 3.3 功率放大电路 3.4 集成运算放大器简介 
同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 执讲人;李先知 组 别: 电子电工组 丰县职教中心 制作.
第4章 差动放大电路与集成运算放大器 4.1差动放大电路 4.2集成运算放大器.
CTGU Fundamental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2 运算放大器.
主要内容: 1.场效应管放大器 2.多级放大器的偶合方式 3.组容耦合多级放大器 4.运算放大器电路基础
第五章 模拟集成电路基础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中的电流源 差分式放大电路 集成运算放大器.
第3章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和 集成运算放大器 3.1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3.2 差动放大电路 3.3 集成运算放大器.
4.3 集成运算放大器 集成运放的组成 4.3.2集成运放的基本特性 4.3.3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UCC RB1 RC C2 C1 RL RB2 C0 ui RE uo CE
3.14 双口网络互联 1、级联 i1a i2a i1b i2b Na Nb i1 i1a i2a i1b i2b i2 Na Nb + +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反馈的概念 反馈的类型及其判定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负反馈的典型应用.
第 10 章 基本放大电路 10.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 10.2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分析 10.3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4.11 RC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与测试.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共集(电压跟随器) 和共基放大电路 -共源(电压跟随器).
第11章 基本放大电路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共发射极交流电压放大电路、共集电极交流电压放大电路和差分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学习后面的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打好基础。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2.1放大电路概述 2.2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3图解分析法 2.4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 2.5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
第7章 基本放大电路 放大电路的功能是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控制作用,或场效应管电压控制作用,把微弱的电信号(简称信号,指变化的电压、电流、功率)不失真地放大到所需的数值,实现将直流电源的能量部分地转化为按输入信号规律变化且有较大能量的输出信号。放大电路的实质,是一种用较小的能量去控制较大能量转换的能量转换装置。
第六章 基本放大电路 第一节 基本交流放大电路的组成 第二节 放大电路的图解法 第三节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第四节 微变等效电路法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2.1 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 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 (1) 晶体管必须工作在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 电结反偏。
工作原理 静态工作点 RB +UCC RC C1 C2 T IC0 由于电源的存在,IB0 IC IB ui=0时 IE=IB+IC.
(1)放大区 (2)饱和区 (3)截止区 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分为三个工作区: 发射结处于正向偏置;集电结处于反向偏置
——2016年5月语音答疑——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多级放大电路 时 间: :00 — 20:30.
第 9 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河 北 科 技 大 学 基础课教学部.
第五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5.1 集成放大电路的特点 5.2 集成运放的主要技术指标 5.3 集成运放的基本组成部分
电 子 第四节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计算 一、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放大倍数 的近似计算 二、方块分析法.
引入负反馈,可以大大改善放大电路的性能。
宁波兴港职业高级中学 题目:放大器的静态分析 电工电子课件 主讲:王铖 电工组 《电子技术基础》
2.4 工作点稳定的放大电路 2.5 阻容耦合多级放大电路及其频率特性 2.6 射极输出器
第十四章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iC iB ib iB uBE uCE uBE uce t uce t 交流负载线,斜率为-1/(RC //RL)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主编 李中发 制作 李中发 2003年7月.
复合管 复合管的组成:多只管子合理连接等效成一只管子。 目的:增大β,减小前级驱动电流,改变管子的类型。
第12章 基本放大电路.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放大特性.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主讲教师:李国国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工电子基地.
第13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第17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17-1 集成运算放大器简介 17-2 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17-3 集成功率放大器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1 绪论 2 运算放大器 3 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 4 场效应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 5 双极结型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
第二章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BJT).
第16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16.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简单介绍 16.2 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
第6章 第6章 直流稳压电源 概述 6.1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6.2 滤波电路 6.3 串联型稳压电路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7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7.1 概述 7.4 集成运算放大器.
10.2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 稳压电源质量指标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工作原理 三端集成稳压器
第三节 基本放大电路.
集成运算放大器 CF101 CF702 CF709 CF741 CF748 CF324 CF358 OP07 CF3130 CF347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3.1 放大电路的基础知识 3.2 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 3.3 差分放大电路 3.4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2.1 放大电路工作原理 2.2 放大电路的直流工作状态 2.3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实验二 射极跟随器 图2-2 射极跟随器实验电路.
第二章 基本放大器 2.1 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及性能指标 2.2 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2.3 放大器工作点的稳定
同相输入端的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相位相同; 反相输入端的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相位相反。
第五章 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内容提要 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 理想运放的两条重要规则 含理想运放电路的分析要点 几个典型电路。
电子技术基础.
第四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4.1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概述 4.2 集成运放中的电流源电路 4.3 集成运放电路简介
实验一 单级放大电路 一、 实验内容 1. 熟悉电子元件及实验箱 2. 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模拟电路调试方法及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十讲 主讲 :黄友锐 安徽理工大学电气工程系.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放大特性.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六讲 主讲 :黄友锐 安徽理工大学电气工程系.
负反馈放大器 教师:褚俊霞.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 讲授内容: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授课对象:信息类专业本科二年级 示范教师:史雪飞 所在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9.3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放大电路不仅要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而且要保持静态工作点的稳定。由于某种原因,例如温度的变化,将使集电极电流的静态值 IC 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上一节所讨论的基本放大电路偏置电流 +UCC RC C1 C2 T RL RE + CE RB1 RB2 RS ui.
第四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4.1 集成放大电路的特点 4.2 集成运放的基本组成部分 4.3 集成运放的典型电路
9.5 差分放大电路 差分放大电路用两个晶体管组成,电路结构对称,在理想情况下,两管的特性及对应电阻元件的参数值都相同,因此,两管的静态工作点也必然相同。 T1 T2 RC RB +UCC + ui1  iB iC ui2 RP RE EE iE + uO  静态分析 在静态时,ui1=
第 10 章 运算放大器 10.1 运算放大器简单介绍 10.2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10.3 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
9.6.2 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1. 无输出变压器(OTL)的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UCC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电子技术 模拟电路部分 第四章 差动放大器与 集成运算放大器

第四章 差动放大器与 集成运算放大器 §4.1 差动放大电路 §4.2 集成运放的内部结构及特点 §4.3 集成运放的主要性能指标

§4.1 差动放大电路 4.1.1 直接耦合电路的特殊问题 问题 1 :前后级Q点相互影响。 +UCC R1 RC1 RC2 R2 T1 uo RC2 T2 ui RC1 R1 T1 R2 RE2 问题 1 :前后级Q点相互影响。 增加R2 、RE2 : 用于设置合适的Q点。

问题 2 :零点漂移。 ui RC1 R1 T1 +UCC uo RC2 T2 R2 RE2 有时会将信号淹没 t 问题 2 :零点漂移。 前一级的温漂将作为后一级的输入信号,使得当 ui 等于零时, uo不等于零。

4.1.2 基本型差动放大器 一、结构 uo RC R1 T1 RB T2 ui1 ui2 特点:结构对称。

二、 抑制零漂的原理 +UCC 当 ui1 = ui2 =0 时: uo= UC1 - UC2 = 0 当温度变化时: RC R1 T1 RB T2 ui2 当 ui1 = ui2 =0 时: uo= UC1 - UC2 = 0 当温度变化时: uo= (UC1 + uC1 ) - (UC2 + uC2 ) = 0

三、 共模电压放大倍数AC +UCC 共模输入信号: ui1 = ui2 = uC (大小相等,极性相同) uo ui1 RC R1 T1 RB T2 ui2 共模输入信号: ui1 = ui2 = uC (大小相等,极性相同) 理想情况:ui1 = ui2  uC1 = uC2  uo= 0 但因两侧不完全对称, uo 0 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很小,<1)

四、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d +UCC 差模输入信号: ui1 =- ui2 =ud (大小相等,极性相反) uo ui1 RC R1 T1 RB T2 ui2 +UCC 差模输入信号: ui1 =- ui2 =ud (大小相等,极性相反) 设uC1 =UC1 +uC1 , uC2 =UC2 +uC2 。 因ui1 = -ui2, uC1 =-uC2  uo= uC1 - uC2= uC1- uC2 = 2uC1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很大,>1)

五、共模抑制比(CMRR)的定义 CMRR — Common Mode Rejection Ratio KCMRR = KCMRR (dB) = (分贝) 例: Ad=-200 Ac=0.1 KCMRR=20 lg  (-200)/0.1 =66 dB

4.1.3 双电源长尾式差放 一、结构 特点:加入射极电阻RE ;加入负电源 -UEE ,采用正负双电源供电。 uo ui1 +UCC RC T1 RB T2 ui2 RE –UEE 特点:加入射极电阻RE ;加入负电源 -UEE ,采用正负双电源供电。 为了使左右平衡,可设置调零电位器:

双电源的作用: (1)使信号变化幅度加大。 (2)IB1、IB2由负电源-UEE提供。 +UCC RC uo RB T1 T2 ui1 RE –UEE 双电源的作用: (1)使信号变化幅度加大。 (2)IB1、IB2由负电源-UEE提供。

二、 静态分析 设ui1 = ui2 = 0 UBE 1. RE的作用 —— 抑制温度漂移,稳定静态工作点。 UE IC IE = 2IC uo ui1 +UCC RC T1 RB T2 ui2 RE –UEE 二、 静态分析 1. RE的作用 —— 抑制温度漂移,稳定静态工作点。 设ui1 = ui2 = 0 UE IC IE = 2IC 温度T 自动稳定 IC IB UBE RE 具有强负反馈作用

IC1= IC2= IC= IB UE1= UE2 =-IB×RB-UBE UC1= UC2= UCC-IC×RC uo ui1 +UCC RC T1 RB T2 ui2 RE –UEE 2. Q点的计算 直流通路 IB IC1 IC2 IE IC1= IC2= IC= IB UE1= UE2 =-IB×RB-UBE UC1= UC2= UCC-IC×RC UCE1= UCE2 = UC1-UE1

三、 动态分析 ui1 = -ui2= ud ui1 = ui2 = uC 1. 输入信号分类 (1)差模(differential mode)输入 差模电压 放大倍数: ui1 = -ui2= ud (2)共模( common mode) 输入 共模电压 放大倍数: ui1 = ui2 = uC

结论:任意输入的信号: ui1 , ui2 ,都可分解成差模分量和共模分量。 差模分量: 共模分量: 注意:ui1 = uC + ud ;ui2 = uC - ud 例: ui1 = 20 mV , ui2 = 10 mV 则:ud = 5mV , uc = 15mV

R uo ui +UCC RC T1 RB T2 RE –UEE (一) 差模输入 均压器

RE 对差模信号作用 ib1 , ic1 ic1 = - ic2 ui1 iRE = ie1+ ie2 = 0 ui2 ib2 , ic2 uRE = 0 RE对差模信号不起作用 R uo ui +UCC RC T1 RB T2 RE –UEE ib2 ib1 ic2 ic1 iRE

差模信号通路 R uo ui1 RC T1 RB T2 ib2 ib1 ic2 ic1 ui2 uod1 uod2 E uod1 RB B1 rbe1 ib1 T1单边微变等效电路

1. 放大倍数 单边差模放大倍数: uod1 RB B1 E C1 RC ib1 ui1 rbe1 ib1

R uod ui1 RC T1 RB T2 ib2 ib1 ic2 ic1 ui2 uod1 uod2 E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即:总的差动电压放大倍数为: 若差动电路带负载RL (接在 C1 与 C2 之间), 对于差动信号而言,RL中点电位为 0, 所以放大倍数:

ro 2. 输入输出电阻 ri ri R uo ui1 +UCC RC T1 RB T2 ib2 ib1 ic2 ic1 ui2 uod1 E ri ri 输入电阻: 输出电阻: ro = 2RC 思考题:电路去掉RB能正常工作吗? RB的作用是什么?

(二) 共模输入 ic2 ic1 uoc1 uoc2 uC iRE uC  ic1 、 ic2  iRE 、 uRE  +UCC RC T1 RB T2 RE –UEE uC uoc2 uoc1 ic1 ic2 iRE uRE (二) 共模输入 uC  ic1 、 ic2  iRE 、 uRE  RE对共模信号有抑制作用(原理静态分析,即由于RE的负反馈作用,使IE基本不变) 。

共模信号通路: uoc RC T1 RB T2 2RE uc1 uoc2 uoc1 ic1 ic2 uc2

T1单边微变等效电路 RC RB 2RE ic1 uc1 uc2 ib1 ib1 ie1 rbe1

AC  0 KCMRR  问题:负载影响共模放大倍数吗? 不影响!

4.1.4 恒流源式差放电路 电路结构: IC3 R uo ui1 RC T1 RB T2 ib2 ib1 ic2 ic1 ui2 E 4.1.4 恒流源式差放电路 电路结构: R uo ui1 RC T1 RB T2 ib2 ib1 ic2 ic1 ui2 E +UCC R2 T3 R1 R3 -UEE IC3

T3 :放大区 恒流源 rce3  1M 静态分析:主要分析T3管。 VB3VE3 IE3 IC3 iC IB3 Q IC3 uo ui1 RC T1 RB T2 ib2 ib1 ic2 ic1 ui2 E +UCC IC3 R2 T3 R1 R3 -UEE T3 :放大区 uCE IB3 iC UCE3 IC3 Q UCE3 恒流源 静态分析:主要分析T3管。 rce3  1M VB3VE3 IE3 IC3

电路改进:加入温度补偿三极管T4(BC短接,相当于二极管) R uo ui1 RC T1 RB T2 ib2 ib1 ic2 ic1 ui2 E +UCC IC3 R2 T3 R1 R3 -UEE 电路改进:加入温度补偿三极管T4(BC短接,相当于二极管) IE3  温度 UBE4  T4 UBE4  UB3  IE4 IE3  温度  IE3  Q变化 结论:T4稳定IE3 。

恒流源的作用 1. 恒流源相当于阻值很大的电阻。 2. 恒流源不影响差模放大倍数。 3. 恒流源影响共模放大倍数,使共模放大倍数减小,从而增加共模抑制比,理想的恒流源相当于阻值为无穷的电阻,所以共模抑制比是无穷。

4.1.5 差放电路的几种接法 双端 单端 双端 单端 Ad = Ad1 双端输入双端输出: 双端输入单端输出: +UCC RC uo ui1 +UCC ui2 uo C1 B1 C2 E B2 RC T1 RB T2 IC3 -UEE 输入端 接法 双端 单端 输出端 接法 双端 单端 双端输入双端输出: Ad = Ad1 双端输入单端输出:

双端输出: Ad = Ad1 单端输出: 对Ad而言,双端输入与单端输入效果是一样的。 ui1 +UCC ui2 uo C1 B1 C2 E RC T1 RB T2 IC3 -UEE ib2 ib1 双端输入: ui1 = -ui2 =0.5ui ud = 0.5ui , uc = 0 单端输入: ui1 =-ui ,ui2 = 0 ud = 0.5ui , uc = 0.5ui 单端输出: 双端输出: Ad = Ad1

§4.2 集成运放的内部结构及特点 集成电路: 将整个电路的各个元件做在同一个半导体基片上。 集成电路的优点: 集成电路的分类:   集成电路: 将整个电路的各个元件做在同一个半导体基片上。 集成电路的优点: 工作稳定、使用方便、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小。 集成电路的分类: 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 小、中、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 

集成电路内部结构的特点: 1. 电路元件制作在一个芯片上,元件参数偏差方向一致,温度均一性好。 2. 电阻元件由硅半导体构成,范围在几十到20千欧,精度低。高阻值电阻用三极管有源元件代替或外接。 3. 几十 pF 以下的小电容用PN结的结电容构成、大电容要外接。 4. 二极管一般用三极管的发射结构成。

T4 T3 T5 u– T1 T2 u+ IS 原理框图: +UCC uo UEE 与uo反相 反相 输入端 同相 输入端 输入级 输出级 中间级 输出级 UEE 与uo同相

集成运放的结构 对输入级的要求:尽量减小零点漂移,尽量提高 KCMRR , 输入阻抗 ri 尽可能大。 对中间级的要求:足够大的电压放大倍数。 对输出级的要求:主要提高带负载能力,给出足够的输出电流io 。即输出阻抗 ro小。 集成运放的结构 (1)采用四级以上的多级放大器,输入级和第二级一般采用差动放大器。 (2)输入级常采用复合三极管或场效应管,以减小输入电流,增加输入电阻。 (3)输出级采用互补对称式射极跟随器,以进行功率放大,提高带负载的能力。

为减小IB, 提高输入电阻,T1、T2采用复合三极管 IC IB IE 1 2  R2 T3 R1 R3 -UEE +UCC ui2 uo E RC T1 T2 ui1 T4 IC1 IC2 IB2 IC =IC1+ IC2 = 1 IB + 2(1+ 1 ) IB = [1 + 2(1+ 1 ) ]IB  = IC / IB = 1 + 2(1+ 1 )  1 2

集成运放内部结构(举例) -UEE +UCC E RC T1 T2 T5 T6 RC3 RE2 RC4 RE3 T7 T9 T8 RE4 第1级:差动放大器 差动放大器 第2级 极 性 判 断 T5 T6 RC3 RE2 RC4 RE3 T7 T9 T8 RE4 RE5 T11 T10 – RL + 第3级:单管放大器 第4级:互补对称射极跟随器

运放的特点: 运放符号: u-  u- - - uo + uo u+ u+ + 理想运放: ri 大: 几十k  几百 k KCMMRR   ro  0 Ao   ri 大: 几十k  几百 k KCMRR 很大 ro 小:几十  几百 A o 很大: 104  107 运放符号: - + u- u+ uo  Ao + - u- u+ uo 国内符号 国际符号

§4.3 集成运放的主要性能指标 一、开环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od 二、共模抑制比KCMMR 三、差模输入电阻rid 四、输出电阻ro §4.3 集成运放的主要性能指标 一、开环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od 无外加反馈回路的差模放大倍数。一般在105  107之间。理想运放的Aod为。 二、共模抑制比KCMMR 常用分贝作单位,一般100dB以上。 三、差模输入电阻rid ri>1M, 有的可达100M以上。 四、输出电阻ro ro =几-几十。

五、最大共模输入电压UIcmax 六、最大差模输入电压UIdmax 七、-3dB带宽fH 运放是直流放大器, 也可放大低频信号,不适用于高频信号。 还有其他一些反映运放对成性、零漂等的参数。不再一一介绍。 关于集成运放的应用下面分三个章节介绍。其中运放都是作为理想运放来处理。

电子技术 模拟电路部分 第四章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