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论文写作第六讲 秦汉史研究热点与资料索引
一、秦汉史的特点和地位 秦汉史上承先秦史,下启其他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中国的疆域在此时奠定。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曾经说过:“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汉武帝时期,向四方开拓了中国的疆域,中国的疆域在此时奠定。
一、秦汉史的特点和地位 2.中国社会基本结构模式在此时奠定。例如政治体制、土地制度、社会类型等都为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基本思想文化特质在此时奠定。如教育制度、风俗习惯、思想、文化等。 4.中国历史上非常强盛的一个时期。
二、秦汉史研究的难易 1.三不易:史料少、文字难、研究者多; 2.三有利:新时代:研究角度可以有很多;新的理论;新的资料:出土资料很多。
三、基本史料 1.前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及其注解。 宋裴骃撰《史记集解》一百三十卷 唐司马贞撰《史记索隐》三十卷 清王先谦《汉书补注》(集历代67家的考订要义,是为研究西汉历史和《汉书》的基本著作)他和他的门人写的《后汉书集解》
三、基本史料 2.考古资料。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秦汉考古资料越来越多。如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河北满城汉墓、陕西临潼秦始皇兵马俑等被相继发现,为秦汉历史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地下资料。 考古资料主要有:墓葬文物、简牍文字等方面。
三、基本史料 以简牍资料为例。 秦简: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在湖北、四川、甘肃等地相继发现秦简近5万余枚。主要有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1235枚)、龙岗秦简(150余枚)、四川青川秦牍(2枚),甘肃天水放马滩秦简(460枚)、湖北沙市周家台秦简(390枚)、湖北江陵杨家山秦简(75枚)、王家台秦简(800余枚),湖南湘西龙山里耶秦简(36000余枚)等。
三、基本史料 汉简:在20世纪初以来,在甘肃、山东、湖南、湖北、河北、安徽、青海、江苏、内蒙古、广西等地发现汉代简牍共8万余枚。主要有敦煌汉简939枚,居延汉简(10000余枚),罗布淖尔汉简71枚,武威汉简640余枚,甘谷汉简23枚,银雀山汉简7532枚,武威汉代医简92枚,马王堆汉墓竹简960余枚,定县八角廊汉简1000余枚,凤凰山汉简530余枚,居延新简近20000枚等。
三、基本史料 汉简考释:如劳榦的《居延汉简考释》这部书长期以来一直是治汉史者必读的著作。罗振玉、王国维:《流沙坠简》,京都东山学社1914年版;王国维:《流沙坠简考释补正》,《学术丛编》1916年第1期。此外王氏还著有《流沙坠简序》、《流沙坠简后序》等文,均收入《观堂集林》。
三、基本史料 3.现代的研究 如通史就有八九种之多。 从1978年至2000年,大陆地区出版的秦汉史学术专著和考古资料二百余部,论文和考古发掘报告近五千篇。研究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 如通史就有八九种之多。
三、基本史料 1.翦伯赞《中国史纲》第二卷《秦汉史》(1946年由重庆大呼出版公司出版的是国内第一部秦汉通史。 2.吕思勉《秦汉史》(开明书店,1947年)这部逾60万字的著作采取以时间为经、专题为纬的编写体例。
三、基本史料 林剑鸣《秦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按秦人早期历史、秦国和秦朝三个历史时段研究了秦发展、强盛和衰亡过程,在秦人来源、秦的土地制度和秦文明特征等方面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意见。 他撰写的《秦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在体例上吸收吕著《秦汉史》之长,不仅对秦汉社会的历史演进轨迹进行细致探讨,而且也涉及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
三、基本史料 马非百(元材)的《秦集史》,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这部著作分纪、传、志、表四部分,分记秦人物事迹、典章制度、郡县设置、风俗、教育、交聘、会盟等,是一部文献资料丰富的秦史资料集。 王云度用编年体例撰述《秦史编年》(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勾勒出秦的发展轨迹。
四、秦汉史研究机构 1981年9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成立,至1999年共召开8次年会,并不定期出版《秦汉史论丛》。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西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学院(后更名徐州师范大学)、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均设有秦汉史研究的专门机构。 大多史学期刊都刊载有秦汉史方面的论文,为秦汉史研究提供了稳定的学术园地。
五、研究的主要论题 1.秦汉社会性质。详见林甘泉、田人隆、李祖德《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设专篇详述,可参看。 具体而言,讨论主要集中在: (1)商鞅变法的性质和作用 (2)汉代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
五、研究的主要论题 (3)上层建筑和阶级关系 关于秦汉社会性质的讨论深化了人们对秦汉历史的认识,但在运用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存在的颇为严重的教条和片面倾向,限制了研究者的眼界,加之受某些政治因素影响,这个讨论到60年代前期基本住足。
五、研究的主要论题 2.秦汉社会经济状况 1949年前研究重点集中在经济形态和土地制度方面,重要著作有陶希圣《西汉经济史》(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陈啸江《西汉社会经济研究》(上海新生命书局1936年版)、王恒《汉代土地制度》(重庆正中书局1945年版)等。
五、研究的主要论题 1957年和1958年先后出版的李剑农《先秦两汉经济史稿》、陕西人民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陈直《两汉经济史料论丛》、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年出版的贺昌群《汉唐间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研究》。这三部著作分别从通史和专题的角度对秦汉时期经济状况作了有益探讨。
五、研究的主要论题 林甘泉主编的《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卷)》(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这部80万字的专著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秦汉时期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形态、土地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人口、农业、畜牧业、林业、渔业、手工业、商业、货币、赋税徭役、经济政策、不同社会群体的经济地位和资产及其生活消费和少数民族经济等领域进行了全面综合研究,提出了不少有深度的意见,是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
五、研究的主要论题 3.秦汉政治制度 80年代以前,秦汉封建专制主义是研究的重点。程树德《汉律考》(1919年自刊)、沈家本《汉律摭遗》、曾资生《两汉文官制度》(重庆商务印书馆1941年版)、钱穆《刘向刘歆父子年谱》(《燕京学报》第7卷,1930年)和刘汝霖《汉晋学术编年》(商务印书馆1935年)等是这方面研究的重要著作。
五、研究的主要论题 70年代末和80年代前期,秦汉封建专制主义是研究的重点。关于封建专制主义的经济基础,以往有封建土地国有制、小农经济和封建大土地所有制三种看法。 林甘泉《论秦汉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秦汉史论丛》第二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指出,小农经济不能构成一种独立的生产方式,因而对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形式不可能起决定作用;封建土地国有制在秦汉土地所有制诸形态中不占支配地位;秦汉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与土地私有化的过程密切相关,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和地主经济构成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经济基础。
五、研究的主要论题 80年代中期以后,对秦汉政治制度的探讨转向官制、法律制度、兵制、政区地理、政治变动和社会基层组织等一系列具体问题。主要成果有: 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齐鲁书社1984年版),黄留珠《秦汉仕进制度》(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朱绍侯《军功爵制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等。
五、研究的主要论题 随着睡虎地秦简法律文书的公布,秦法律制度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一批成果相继问世,栗劲《秦律通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是其中的代表作。 在政区地理方面有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和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五、研究的主要论题 4.秦汉社会与文化 群体研究。如地主阶级。值得提及的论文有何兹全《秦汉地主与魏晋南北朝地主的不同(《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2期)和《两汉豪族发展的三个时期》(《秦汉史论丛》第3辑)、杨一民《汉代豪族地主的历史地位》(《历史研究》1983年第5期)、刘华祝《试论两汉豪族地主坞壁》(《历史研究》1985年第5期)、马彪《试论汉代的儒宗地主》(《中国史研究》1988年第4期)。
五、研究的主要论题 再如睡虎地秦简屡见的“隶臣妾”,其性质有奴隶说、刑徒说、国有奴隶和刑徒说。 再如闾左身分的辨析。主要观点有闾左是七科谪之一的逋亡人、是贫民、是封建依附农、是里佐、是迁徙者、是贱人等,意见的相左说明这个问题还有进一步讨论的余地。此外研究者还探讨了佃客、儒生、方士、游侠等群体。
五、研究的主要论题 风俗。这方面的代表性著作有瞿宣颖《汉代风俗制度史前编》(北平广业书社,1929)、杨树达《汉代婚丧礼俗考》(商务印书馆,1933)、朱杰勤《秦汉美术史》(商务印书馆,1936)。其中杨树达的《汉代婚丧礼俗考》一书对婚姻和丧葬的具体程序以及一些重要现象进行了细致的考证,他的许多判断至今价值仍在。此外,还有彭卫《汉代婚姻形态》(三秦出版社,1988年);马新《西汉乡村社会史》(1997年齐鲁书社)等。
五、研究的主要论题 5.传世和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重要著作有王利器《风俗通义校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新语校注》(中华书局1986年版)和《盐铁论校注》(中华书局1992年版),陈奇遒《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东观汉记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周天游《八家后汉书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后汉纪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和《汉官六种》(中华书局1990年版)张双棣《淮南子校释》(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马继兴主编《神农本草经辑注》(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版)等。
五、研究的主要论题 6.其他。秦汉史学、经学诸子、科学技术、周边民族、中外关系等等也是研究方向。 总而言之,秦汉史研究的主要方向:(1)秦汉出土文献的整理和利用。(2)思想文化史。 (3)地域史。 (4)研究不要局限秦汉史。
五、研究的主要论题 思想文化。王子今《秦汉区域思想文化研究》四川1998年。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则对以往较少注意的汉代下层社会观念进行了尝试性整合。 秦代文明。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文物出版社,1984年。林剑铭、余华青、周天游、黄留珠《秦汉社会文明》(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年)。
里耶秦简简介 发现:2002年4月中旬,为配合湖南省重点工程碗米坡水电站的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湖南龙山县里耶镇沿河大堤涉及的里耶战国-秦汉古城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发掘最大的收获就是出土了2万余枚保存完整的秦简,零碎的简牍也有1万余枚。在此之前已发现的秦简仅有4000枚。此次里耶出土的3万余枚秦简,是以前所发现的秦简总数的7.5倍。
里耶秦简简介 内容:此次发现36000余枚简牍约有20余万字,字体属古隶,内容多为官署档案,涉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层面,有通邮、军备、算术、记事、行政设置、职官、民族等,内容非常丰富。
里耶秦简简介 意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使得战国至秦这段历史文字资料极少。里耶秦简极大地填补了有关秦朝历史的大片空白。例如秦简记载了最早的“九九口诀表”;“洞庭郡”的记载使得秦朝的郡达到37个;对滴漏计时及文书收发时间的精确记载,可以看出秦在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后,依靠严密的政治制度使它的上传下达有了高效率的保证;简牍上大量关于奴隶的记载,足以看出当时奴隶制度仍很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