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中国人口迁移
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问题一: 历史上我国人 口迁移的方向是什 么?主要原因是什么? 由北向南 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秦汉始,人口迁,四周散,向南方;安史之乱,南超北;移民、支边、加战争,自然灾害是原因。
一、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支边、战争、自然灾害 原因 方向 黄河中下游平原 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意义 人口中心南移,改变人口地理分布格局 安史之乱 方向 黄河中下游平原 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意义 人口中心南移,改变人口地理分布格局
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表1.6 1954至1984年我国人口迁移的三个阶段 阶 段 总迁移量 年均迁移量 表1.6 1954至1984年我国人口迁移的三个阶段 阶 段 总迁移量 年均迁移量 1954至1960年 活跃时期 1.958亿 2797万 1961至1976年 低潮时期 2.548亿 1593万 1977至1984年 回升时期 1.437亿 1796万
内蒙古、河北、山西、北京、天津、吉林、黑龙江、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云南、贵州、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河南、广西 表1.7 1954至1984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情况 净迁出地区 辽宁、山东、上海和四川 迁出、迁入平衡地区 西藏 净迁入地区 内蒙古、河北、山西、北京、天津、吉林、黑龙江、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云南、贵州、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河南、广西 表注:表中未反映我国台湾省的情况。现海南省、重庆市的人 口迁移分别包含在广东省、四川省之中。
问题二: 新中国成立后 到80年代中期我国 人口迁移的方向是 什么?有什么主要 特点? 特点:(1)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流动数量较少 (2)自发的迁移少,以国家有组织、有计划迁移为主。 方向:沿海 内地、边疆 原因: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加上政策不允许农民进入城市。
人口迁移主要有以下几种:(1)安置失业人员和闲散劳动力的人口迁移;(2)支援新开发工业基地建设的人口迁移;(3)移民垦荒支援边疆建设农林牧业新基地的人口迁移;(4)高等学校搬迁、招生和分配的人口迁移;(5)新修水利和水库库区移民而引起的人口迁移;(6)压缩城市人口规模而引起有人口迁移;(7)少量的自发迁移。
口答下列移民是哪种方式? 1、三峡工程移民 2、生产建设兵团进驻新疆 3、上海城市人口大量迁出 4、大庆市已经发展成为人口超过100万的石油城
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 问题三: 80年代中期以 后我国人口迁移的 方向是什么?主要 原因是什么? 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 问题三: 80年代中期以 后我国人口迁移的 方向是什么?主要 原因是什么? 方向:一、是从农村到城市; 二、是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特点: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迁移和流动人口外出的主要目的是务工和经商 原因:(1)大批农村潜在的剩余劳动力; (2)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策; (3)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人口迁移的阶段 人口迁移的特点 人口迁移方向 人口迁移的原因 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由北向南 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我国的人口迁移 规模小,频率低 (1)-(7)种方式 国家政策和户籍管理制度影响 80年代中期以来人口迁移 流动人口增加 农村→城市;内地→沿海 务工、经商、学习、培训
读资料和图,回答问题: [资料二] 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离开家乡,涌入经济较为发达的东南沿海求职业,引发了规模日益扩大的农村劳动力跨区流动。每年春节前后一段时间,在各大、中城市打工的农民返乡,形成所谓的“民工潮”,人数达5000万人。 [资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步建立了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地的一些知识分子、高技术人才向东迁移,形成了“孔雀东南飞”的局面。 [资料四] 三峡移民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规模的移民,至2009年竣工,计划搬迁人口将达到133万人。 [资料一] 1964年--1965年,国家从战略角度考虑,把沿海和内地密集的工业企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向西北、西南和中南地区转移,开始了大规模地“三线”建设。迁移人员主要包括大批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人及家属。 E F
读课本图1.19,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迁入量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的大量增加,人口 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京津唐 沪宁杭 珠江三角洲 开发资源,发展边境贸易 缓解人地矛盾压力,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增加了收入,促进了互济的发展. 流动人口 务工 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