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人 他给中国现代文学增加了一种热度,也增 加了一种纯度。
这种纯度是以一个青年人的视角来看世界,表现出一种昂扬向上、纯而又纯的激情。
这种热度就是那种青春的放歌和赞歌;
第一节 巴金的创作道路(一) 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 1928年底回到上海,开始了他职业的创作和编辑生活。
巴金的创作道路(二) 1、1928年创作发表处女作《灭亡》,标志着巴金作家生涯的正式开始。 2、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是巴金自己早期比较喜爱的作品。 3、 1930—1933年,是巴金创作的高峰。 4、抗战期间创作长篇《火》三部曲。 40年代最有影响的是《憩园》和《寒夜》。
巴金早期小说的特点 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道路的代表作品有《灭亡》、 《新生》、《爱情三部曲》等,这类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是: 无政府主义者的深刻印痕。 人物性格理想化、类型化。 艺术上主观倾诉、激情宣泄、激愤、绝望、哭诉的抒情风格。
巴金的创作道路(三) 到1949年,巴金一共创作了18部中长篇小说,12本短篇小说集,16部散文随笔集,还有大量的翻译作品。其中,中长篇小说代表着巴金建国前创作的主要成绩。两个系列:革命系列和家庭系列。 1978年以后创作散文集《随想录》
巴金短篇小说的分类 第一类,数量较多又具特色,以反映外国人民的生活为主。这是巴金的一个独特贡献。 第二类,反映国内各阶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的反抗斗争。 第三类,童话。 第四类,反映法国大革命。
主要在《复仇集》《电椅集》等。 主要是在法国和日本见闻。
《将军集》《抹布集》
收在《长生塔》中。有些童话没有儿童文学的特点,只是表达他的政治目的。
《沉默集(二)》共3篇:《马拉的 死》《丹东的悲哀》《罗伯斯庇尔的秘密》
巴金的创作风格 1、善于长篇小说创作,写了大量的三部曲。 2、前后的风格不完全相同。30年代作品充满激情,是激情写作,是青春写作:单纯、热烈,躁动、焦虑。主要以青年恋爱、婚姻、革命为主要表现对象。40年代作品趋向写实,趋于冷静,甚至呈现出冷竣的色彩。即使抒情,也是那种婉约式的情感 。 3、巴金最擅长的是写家庭,一是写封建大家庭,一是写小家庭。
(一)无政府主义是巴金最初的人生信仰。巴金早期接受的无政府主义的思想 基础是反封建的人道主义。 关于巴金的无政府主义思想 (一)无政府主义是巴金最初的人生信仰。巴金早期接受的无政府主义的思想 基础是反封建的人道主义。 (二)无政府主义在20世纪初的中国和世界,具有积极的历史作用。特别是在 中国,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力量,是受广大青年人所景仰的新思想。
第二节 《激流三部曲》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是巴金代表作。特别是《家》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 《春》描写的是淑英抗婚的故事以及蕙表妹的悲剧事件。表现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对妇女的摧残,对封建专制婚姻制度控诉与批判。 《秋》表现了旧家庭分崩离析的结局。通过高家第二代、第三代的堕落与腐化揭示封建专制主义精神支柱的崩溃。
现代家族小说的鼻祖——《家》 《家》是《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最初叫《春梦》,1931年完成并在上海《时报》上连载时改为《激流》,1933年改题为《家》以单行本出版。
《家》的思想内容 1、对家族制度罪恶的控诉,是《家》中最具有感染力和批判力量的内容。(三个女性:梅,瑞珏,鸣凤) 2、暴露家族制度的腐败是《家》中的重要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家长生活的描写上。 3、年轻一代对封建家族制度的反抗,是作品最重要的内容。(觉民,觉慧)
觉慧形象及其意义 觉慧是一个新人的典型,时代的先进青年。“大胆”和“幼稚”是其叛逆性格的主要特征。 觉慧的意义在于:首先他揭示了主题,表明只有革命才是唯一出路。其次, 他作为高家第一个掘墓人,以后在《春》《秋》中仍不断地给这个家庭以巨大 影响,他成为高公馆“激流”的原动力。
“大胆”的反封建的猛士:他是高家所有人中最为清醒的一个,在家庭反封建斗争中,他站在最前列,蔑视以高老太爷为首的专制家长的权威,并针锋相对地与他们进行斗争。参加学生运动,支持觉民抗婚 ,反对请神驱鬼 ,与丫鬟鸣凤恋爱 。
性格中还存在着“幼稚 ”: 表现在行动上是犹豫和不够果断;表现在感情上是同封建家庭的藕断丝连。
被戕害的病态灵魂——高觉新 1、这是一个在专制主义重压下备受精神折磨的病态灵魂,是一个为旧制度所熏陶而失掉了反抗性格的青年人.他的主导性格是怯弱和忍让。他是一个悲剧人物,从他身上,作者控诉了残酷无情黑暗的封建专制社会和家庭。 2、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生活环境,使他确认了作为长房长孙的身份,也养成了他认同这种身份的性格。他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悲剧根源,却怯于反抗的行动。 3、高觉新的性格在本质上是生命意志、生命力量的匮乏。他的生命始终是处于压抑的状态。从高觉新的性格中,可以感受到封建文化是怎样在骨子里剥夺了人的自我的。 4、高觉新性格的复杂性,体现出民族文化心理和西方民主思想的冲突。“一半是圣徒,一半是帮凶”。半新半旧的人物。读过新书却过着旧生活。既为旧道德牺牲,又为新道德殉葬。他又富有人情美和人性美的品质。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 ——《家》的艺术成就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 ——《家》的艺术成就 1、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包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渗透着作家强烈的爱憎之情,寄托着作家的美学理想。 2、成功地运用了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法。通过心理描写介绍人物的行状;通过心理描写达到性格描写的作用。通过写人物的“想”和“做”完成人物塑造。 3、蕴涵着丰富、热烈的情感,具有一种青春的抒情性。“激情”既是巴金艺术风格的特点,也是他艺术魅力之所在。 4、语言清丽、流畅、明朗、自然。
《激流三部曲》的艺术成就及地位 艺术成就: 一、受中外文学艺术的影响。 二、“家即社会”的情节典型化。 三、注重发掘人情美与抒情化人物塑造方法。 四、以事件为主线索,以场面串连故事的结构特点。 地位: 一、是反映五四运动的长篇小说。不直接描写五四却表达了五四精神。是现代文学中描绘五四时代的一个杰出的作品。 二、是现代文学中描写封建大家庭兴衰史、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一座丰碑。 三、对现代长篇小说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是现代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蓝本。
圆熟的艺术精品—《寒夜》 《寒夜》是意蕴丰富、技巧精湛的作品。可以说是巴金的最圆熟的艺术精品。 一、出色的现实主义成就——缜密冷静的写实风格 1、通过小人物的平凡生活琐事揭示重大主题。 2、对人物内心尤其是病态心理的挖掘和刻画异常细腻深刻。 二、《寒夜》具有多重意蕴 1、社会现实批判。 2、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的冲突。 3、人生思考与人性探索。
《家》和《寒夜》—— 在现实主义风格上的不同 《家》和《寒夜》—— 在现实主义风格上的不同 1、由“热”到“冷”,由热情的抒写到冷 静的写实。 2、作品的主题和题材发生变化。 3、刻画的重点由外部事件转向内心世界。 4、在心理刻画上,改变了《家》中直抒胸臆的写法,而是以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展示其内心矛盾为主。
关于《憩园》 《憩园》是巴金在40年代中期的一部重要作品,其情节与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有连续性。通过写一个没落贵族的彻底堕落揭示一个道理:与其留给 子孙财富,不如留给子孙道德,财富不重要,道德才是最重要的。主要人物叫杨梦痴(杨孟迟、杨老三),他的生活原型是作者的五叔,也就是《家》中的克定。 “憩园”是一幢老房子的名字,小说写的是憩园新旧主人的故事。 《憩园》新主人姚国栋。旧主人杨梦痴。
关于沈 从 文 在景象万千的中国现代文坛上,沈从文是 一个相当独特的文人。 沈从文主要的文学贡献是用小说、散文构筑起他特异的“湘西世界”。
他善于叙述故乡湘西农村特异的风俗人情,并从中提升出自己的文化理念。是田园小说的集大成者。
他的一生都在执着地歌哭着这个世界的悲 欢离合、哀怨忧愁。
沈从文创作历程 沈从文的生平。 沈从文是一位多产作家。 30年代是创作最丰时期,30多个集子都出于此时。
1、名称的由来: 2、概念 3、主要的京派小说家 : 京派与海派(一) 废名:京派小说的鼻祖,周作人的得意门生。 芦焚 :1946年后用笔名师陀。 李健吾(刘西渭)
跟30年代发生在上海和北京两个城市作家之间的一场论争直接相关。1933年10月沈从文发表《文学者的态度》,批评那些主要在上海的新派作家,指责他们对创作缺乏严肃性。稍后又写了《论海派》一文,对上海某些文人作风提出更为尖锐的批评,指责他们是“名士才情”加上“商业竞卖”,命名他们为“海派”。 而对北京等北方城市的作家则标榜为“诚实与质朴”。苏汶写了《文人在上海》进行反击 。鲁迅曾写了《“京派”与“海派”》一文,说“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是商的帮忙而已”,这实质上是指出了两派的弊病。
指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国的新文学中心南移到上海后,继续活动于北平、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又称北方作家群。他们在文化观及审美观上具有明显的传统意识和平民色彩,追求古朴、纯真的人性,描写清新美丽的自然,具有写实主义的抒情风格。该派的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凌叔华、林徽因、萧乾、芦焚、李健吾等。强大的刊物阵地:《大公报》文艺副刊、《国闻报》、《文学月刊》、《水星》、《骆驼草》等。
沈从文作品的风格 在30年代文坛上,沈从文最独特的文学贡献是田园小说。他是现代文学田园小说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数量比较多,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作家。从题材上看,这些作品可以分为二类: 1、都市小说。批判、嘲讽都市文明 2、乡土小说。描写湘西风俗人情
田园小说是沈从文的精品。沈从文把传统田园感情进行了现代的改造和升华,创作出的是熔铸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文化追求的 田园小说。
沈从文建造的文学世界 沈从文创作宏富,作品的数量很大,最有影响也最有成就的是城乡两个作品系列,即“湘西世界”和“现代都市世界”。他用多种笔墨一面描画着都市堕落的面影,一面礼赞着湘西世界的人情与人性。在这两个世界中,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度: 1、对现代都市世界,作家忘不了自己“乡下人”身份,总是冷嘲热讽甚至鄙视。 2、对湘西世界,作家以主人翁的身份回忆和憧憬,充满热情和理想。 他的湘西世界中,也有两种不同的题材。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色彩: 1、现实题材中,大多表现出一种“冷色”。 《柏子》《萧萧》《丈夫》等 2、怀旧的、理想的人生形式,大多表现出一种“暖色” 。《边城》《龙朱》《月下小景》等
都市世界: 沈从文小说的两个世界:湘西和都市(一) 沈从文的小说蕴涵着独特人性理想和文化追求。可以概括为:非都市而颂乡野,扬卑贱而抑豪绅。 沈从文的都市小说,都是以自然文化的价值尺度对都市文明进行嘲讽和批判。在沈从文笔下,都市环境是肮脏的,嘈杂的,拥挤的。 上流社会生活堕落腐败: 知识分子则卑琐虚伪: 底层人为沉重的生活扭曲了灵魂: 表现上流社会一部分人不甘沉落的挣扎:
《八骏图》: 写八位到青岛做暑假演讲的大学教授,他们都是来自千里之外的名学者,被校长称为千里马。但这一匹匹千里马却是被现代文明和学识堵塞了正常心灵的衣冠俗物。他们或者标榜清心寡欲,或信奉独身主义,然而这只是道貌岸然的衣冠,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却时时流露出爱欲的冲动。小说是由其中一名姓周名达士的先生写给自己的未婚妻的信件而构成的,他报告未婚妻自己的生活状况以及与他相处的七个教授对待男女问题上的种种心态。结果自己也陷入了一个女人的情欲之中。 作品揭示了在老成庄严的学者徽号下所掩藏的虚伪和病态。
湘西世界 沈从文小说的两个世界:湘西和都市(二)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小说在整体上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形式。 1、现实人生形式的作品,往往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湘西底层人民古朴和谐、乐天知命的自在无为的人生形式。 2、理想人生形式是沈从文出于对现实人生形式的 不满与厌倦而创造出的。在这里时间的概念和社会 的矛盾被有意地模糊了,呈现出牧歌式的“边城”世界。
《柏子》梗概 柏子是沈从文家乡河船上的众多水手之一。他们吃的是水上饭,在恶浪急流的险滩上,无论寒暑辛勤劳作,收入菲薄,命悬一线。在沿河的吊脚楼上也有众多的谋生的妓女,她们的年纪从十三四岁到五十以上不等。虽然她们养身靠四川商人,但是却与那些河上的水手结情。虽然四、五十天才见一面,但他们却情深义重,互相牵挂。每当船一靠岸,这些敏捷的水手就在桅杆上如同儿戏一般,一边整理绳索一边唱着歌,而住在吊角楼里的女人却能准确地从嘈杂声中听出情人的声音。柏子就是这些年轻水手中的一个。他腰里塞满了铜钱,走上河街那亮着红灯的吊脚小楼,把自己沉浸在欢乐的空气中,虽然这里旧是劣质酒,烟也是平常的烟,女人更非国色天香,但他们的并不缺少欢乐。四十几天的艰苦劳作赚来的钱,全部花在了女人身上。这种花费在柏子这些水手来讲,是一种最好的花费。这一次欢乐能抵得过一个月的辛劳,柏子们明天又会充满希望地出去工作,不到两个月就又回来了。 水手的生活是危险而辛苦的,妓女也是最为卑贱的生活状态,但是,揭示这些下层人的苦难,不是沈从文小说的目的,这只是一个背景,沈从文透过这些所要表达的是湘西下层人民自然而热烈、毫不矫揉造作的生命状态和生命形式。
《萧萧》: 萧萧从小失去了母亲,寄养在大伯家。十二岁嫁到了婆婆家做童养媳。她的小丈夫还不到三岁,还没有断奶。按地方规矩过了门先喊他弟弟,每天做的事就是抱着弟弟到村前的柳树下去玩,白天照看他,夜里哄他睡觉。在婆家的日子一天天过去,萧萧长到了十五六岁,家人们讲述的关于女学生的事情听起来象另一个世界的事情。萧萧在绩麻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叫花狗的工人,他唱情歌引诱了萧萧,萧萧怀了孕,而胆小怕事的花狗却悄悄地离开了。事情败露后,婆家找来了萧萧的伯父,按族规或沉塘或卖掉。伯父不忍将萧萧沉塘,而主张卖掉。婆家也同意。可是一时又没有人家来要萧萧,因此还暂住婆家。萧萧和小丈夫依然有说有笑,小丈夫已然离不开萧萧,萧萧也不愿意走。等到第二年春,萧萧生了个团头大眼的儿子,大家都把母子俩照顾的好好的,也都喜欢这个孩子。生下的既然是儿子,萧萧也就自然不用嫁到别处了。到萧萧和自己的丈夫正式拜堂成亲时,大儿子已 经有十岁了,能看牛割草成了家里的半个劳力。到了儿子十二岁的时候,萧萧也为他接了亲,媳妇大六岁,唢呐吹到门前时,忙坏了祖父和曾祖父,而萧萧自己则抱着新生的小儿子毛毛,在树下看热闹,同十年前抱着自己的丈夫一样。 这里有命运的变故,却没有命运的压迫和悲剧。沈从文不是写萧萧没有实现女学生的梦想,也不是写她被花狗引诱又抛弃的悲剧,而是写一种出自自然和生命的生活形式。他们以一种自在的方式存在着。
充满“神性”的理想人生形式 沈从文把未被现代文明浸润扭曲的人生形式看做是理想人生形式,其极致就是“爱”和“美”结合的“神性” 。那种真挚、大胆、热 烈的生命状态是最高的人性,也是最高的神性。
沈从文小说创作特征 一、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去表现人生之“常”的独立自足的艺术系统。其文学理想不是从政治经济的角度去探索社会进步的道路,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去寻求重造民族品德的门径。 二、广泛吸收外国文学汁液,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手段。受契诃夫影响对小人物、平民众生关注;受屠格涅夫影响小说抒情性自然性强。小说呈现出温柔淡远的牧歌情调。 三、重视创作主体情绪的投入,追求小说的抒情性。浪漫性。 四、丰富多样的结构体式、古朴俭约的语言风格。有“文体作家”之称。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 一、情节单纯自然——乡土风俗与少女爱情 1、乡土风俗 作品创造了一个封闭的田园环境——偏远的小城“茶峒”。原始性的自然状态的 生活方式 。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人人善良、淳朴,古道热肠,自足快乐,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2、爱情故事 作品以湘西小山城茶峒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翠翠。天保。傩送。通过爱情的悲剧反映了一种美好的人性。造成爱情悲剧的既不是社会环境,也不是文化,更不是人性恶,而是人性善。这里的悲剧之所以发生,最主要的原因是翠翠的天真、纯洁。《边城》以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和特异的乡土习俗,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追求和渴望,体现了沈从文的自然文化理想。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 二、浓郁的抒情气氛和乡土气息——田园抒情风格 把乡土日常生活进行诗化处理,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美的感情。 1、环境描写处于重要位置。 2、情节淡化。3、人物性格单纯。 三、含蓄简约的描写——古老而常新的梦幻世界 沈从文所描写的湘西社会,不是真实历史,而是梦幻世界,是沈从文人性理想和文化理想的象征。沈从文说《边城》追求的不是生活真实,而是感情真实:“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表达的是对美好人性的渴望。 四、质朴清新、含蓄自然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