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當代政治課題 – 期中報告 第十五屆桃園縣長 朱立倫 組員: 工管三B 9615032 賴俊穎 工管三B 9615036 魏絃閔 指導老師: 林明潭 老師
目錄 一、選舉年齡 二、歷屆桃園縣長 三、2005年桃園縣各政黨提名名單 四、朱立倫介紹 五、朱立倫政策 六、2005年桃園縣長選舉結果 七、選舉分析 八、投票行為模式 九、投票率 十、選民投票取向
選舉年齡 公民投票權 總統、副總統候選人 1.中華民國國民,年滿二十歲,有公民投票權。 2.在中華民國、各該直轄市、縣 (市) 繼續居住六個月以上,得分別為全國性、各該直轄市、縣 (市) 公民投票案之提案人、連署人及投票權人。 總統、副總統候選人 在中華民國自由地區繼續居住六個月以上且曾設籍十五年以上之選舉人,年滿四十歲,得申請登記為總統、副總統候選人。
歷屆桃園縣長 第十四屆 朱立倫 第十五屆 朱立倫 第一屆 徐崇德 第九屆 徐鴻志 第二屆 徐崇德 第十屆 徐鴻志 第三屆 張芳燮 第一屆 徐崇德 第九屆 徐鴻志 第二屆 徐崇德 第十屆 徐鴻志 第三屆 張芳燮 第十一屆 劉邦友 第四屆 吳鴻麟 第十二屆 劉邦友[任內死亡] 第五屆 陳長壽 第十二屆 廖本洋[代理] 第六屆 許新枝 第十二屆 呂秀蓮[補選] 第六屆 李樹猶 第十三屆 呂秀蓮[2000.5.20轉任 副總統] 第七屆 吳伯雄 第十三屆 許應琛[代理] 第七屆 翁鈐 第十四屆 朱立倫 第八屆 許信良[遭政治休職] 第十五屆 朱立倫 第八屆 葉國光[代理]
2005年桃園縣各政黨提名名單 提名名單 國民黨 民進黨 朱立倫 鄭寶清 學歷 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現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系畢業 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現國立臺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 經歷 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秘書處主任 國民大會(第二屆)代表 (1992年-1996年) 民主進步黨桃園縣黨部主任委員 (1994年4月1日-) 民主進步黨全國主委聯誼會會長 (1994年4月1日-) 國民大會主席團主席 立法院(第三屆)委員 (1996年-1999年) 立法院(第四屆)委員 (1999年-2002年) 第四屆第三會期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 臺鹽實業公司董事長 (2002年3月29日-2005年8月) http://mag.udn.com/mag/news/printpage.jsp?f_ART_ID=5761
朱立倫 基本資料 經歷 出生 1961年6月7日 中華民國桃園縣八德市 政黨 中國國民黨 配偶 高婉倩 出生 1961年6月7日 中華民國桃園縣八德市 政黨 中國國民黨 配偶 高婉倩 學歷 桃園縣八德市大成國民小學 私立振聲高中國中部 臺北市立建國中學 國立臺灣大學工商管理系畢業 美國紐約大學財務金融學碩士 美國紐約大學會計學博士 韓國世明大學經營學名譽博士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助理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副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教授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諮詢委員 經發會財經組質詢委員 證券上市及上櫃審議委員 高普特考典試委員 立法院(第四屆)委員 (1999年-2001年) 桃園縣(第十四屆)縣長 (2001年12月20日-2005年12月19日) 桃園縣(第十五屆)縣長 (2005年12月20日-)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 (2008年11月22日-)
政策: 「繁榮、活力、新桃園」 1.桃園招商成績全台第一。 2.興建了10座公園和12所新學校,並翻新了另外 14所學校。 政策: 「繁榮、活力、新桃園」 1.桃園招商成績全台第一。 2.興建了10座公園和12所新學校,並翻新了另外 14所學校。 3.增加了兩條快速道路(濱海快速道路和台66線)。 4.提升文化、發展觀光。
2005年桃園縣長選舉結果
2005年 三合一/藍軍狂 奪17席大勝 被視為2008年總統大 選前哨站的94年三合一選 舉結果3日揭曉,極具指 標意義的縣市長選舉投票 率為66.22%,選舉結果泛 藍囊括17個縣市長,泛綠 僅在6個縣市勝出,國民 黨在縣市議員及鄉鎮市長 選舉中,也分別獲得 40.21%與46.46%的得票 率,遠高於民進黨的 22.25%與23.69%。 三合一大選,泛藍大勝,除固守既有版圖外,也光復北縣、宜縣、彰縣、投縣以及嘉義市。
八、投票行為模式: (一) 政黨認同模式 (二) 社會學模式 (三) 理性選擇模式 (四) 主流意識模式 八、投票行為模式: (一) 政黨認同模式 (二) 社會學模式 (三) 理性選擇模式 (四) 主流意識模式 10
(一) 政黨認同模式 以人民對政黨偏好情感為基礎 投票是一種黨派意識的表現 選民會偏好「死忠」的政黨 11
(二) 社會學模式 從社會學角度出發 包括性別、年齡、階級、宗教、族群、 地區等因素 12
(三) 理性選擇模式 選民會依自己利益、價值和政治取向 衡量不同政黨和候選人相應的政治立場承諾 13
(四) 主流意識模式 從個人角度考察 從集體角度考察 14
九、投票率 (一) 社會及經濟因素 (二) 心理因素 (三) 新近的發現 九、投票率 (一) 社會及經濟因素 (二) 心理因素 (三) 新近的發現 15
(一) 社會及經濟因素 收入 教育程度 職業 種族差異 年齡 性別 高所得、高社會地位、高教育程度的 中年人會比其他選民更常去投票 16
(二) 心理因素 1.政治效能感(a sense of efficacy) 2.公民責任感(a sense of citizen duty) 3.對政黨認同程度 17
(三) 新近的發現 1.競爭性(competitiveness) 2.比例性(proportionality) 3.優勝者的明確性(clear winners) 4.一院制(unicaneralism) 5.強制投票(compulsory voting) 18
十、選民投票取向 (一) 政黨取向(part orientation) (二) 候選人取向(candidate orientation) (三) 政見取向(issue orientation) 19
參考資料 1.<政治學> 國立空中大學用書 編著者: 彭懷恩 2. <基維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 tw/%E9%84%AD%E5%AF%B6%E6%B8%85 3.<今日新聞> www.ettoday.com/2005/12/04/11370- 1877778.htm 20
THE END~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