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學概論 第一講 現代人的死亡問題 授課講師:郭慧娟.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三章 印刷传播与通讯社. 第一节 印刷传播的产生 一、印刷术的发明 北宋仁宗庆历年间( 1045 年左右),毕 升首创胶泥活字排版印刷。 1450 年前后,德国人古登堡成功地创造 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技术。
Advertisements

世界跆拳道錦標賽 台北公開賽 申辦企劃書 WORLD TAEKWONDO FEDERATION CHAMPIONSHIPS MA0B0201 林芷瑜 MA0B0205 陳雅慧 MA0B0209 沈育瑄 MA0B0210 張微羚.
服务为本 品牌先行 内外兼修 持之以恒. 陈永宏 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首席合伙人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理事 湖南大学兼职教授 An independent member Baker Tilly International.
組員:劉佳宜(查資料) 林珮玉(製作PPT) 許筑均(查資料) 溫盛華(報告)
羅浮宮 組別:第五 組 指導老師:陳育淳 組員 : 開文琪 鄭如芸 丁寧 ←(此人為組長)
主耶穌阿, 多謝你愛我們, 並為我們釘在十架上。我承認我有軟弱的時候, 很多時得罪了你, 求你的寶血洗淨我們的罪, 接受我們作你的兒女。求你作我們生命的主。求主的聖靈在我們心中繼續工作, 幫助我們更認識你。求主堅固我們的信心, 使我們一生能跟隨你。 求你憐憫受戰爭影響的平民, 幫助他們身心得到飽足。主啊!
第三章 中国监察制度的演进 主讲:杨丛樱.
专题四、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
讚美的大能 Great Power in Praise
第十一章 会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通过本章学习,应使学生了解组织会 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掌握会计机构设置的原则和 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了解会计人员的 职责权限;掌握会计行为规范体系的基本内容; 了解会计档案保管的意义和基本要求;掌握财务 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
教师伦理与教师幸福 王 啸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
組員:廖柏豪(資料統整第一次)、鄧淵仁(資料統整第二次)、謝承晏(資料統整第三次,完成)
如何让一个初创团队走上持续快速有质量的发布之路
戰   機 組員: 黃玟慈963233081      黃莉雯963233094      鄭家蓉963233061.
我為什麼在美國也不給孩子喝牛奶? 英國地球化學家簡‧普蘭特( Jane Plant )教授五十歲的時候被診斷出得了乳腺癌,十年間,經歷了多次的手術治療,幾十次的放療和化療,可癌細胞還是不斷地回來。當它第五次出現,一個半個雞蛋大小的硬塊長在她的脖子上時,醫生說她只有幾個月的生命了,在絕望中,她決定不再相信醫生,她要自己拯救自己.
從抗議到審議: 台灣環境治理的變遷與挑戰 台灣大學 走進台灣環境現場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 林子倫 助理教授 2010 年 11 月 13日.
產業認證與生技法規 -課程大綱 王鳳英 副教授.
金章專題設計 東華三院羅裕積小學 何斯傑 6A.
毕业论文资料查找 技能辅导讲座(一) 毕业论文的格式、写作、选题与开题
你為什麼要寫詩? 主講人:向 明 送詩人進社區.
國立清華大學 生命科學系 LS 生命科學導論 (Life Science) -第一部分: 細胞,遺傳, 與植物  
意識之謎 (下) 作者: 「宇宙從我心中生起」羅伯‧蘭薩博士、鮑伯‧博曼著.
浅谈微课的制作方法 刘华艳 青岛第26中学. 浅谈微课的制作方法 刘华艳 青岛第26中学 一、微课与反转课堂 “翻转课堂”的起源: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一个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教师们常常被一个问题所困扰:有些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时常错过正常的学校活动,且学生将过多的时间花费在往返学校的巴士上。这样导致很多学生由于缺课而跟不上学习进度。
專題 獨立 探究 新高中通識教育科 Study Independent Enquiry.
全球气候变暖 范岩旻.
第二章 UML簡介 課前指引 本章介紹什麼是UML以及利用圖形來塑模資訊系統的好處在哪裡。文中也介紹了何謂「4+1的觀點」、以及簡述各項UML圖形的使用目的。並且,我們從靜態以及動態這兩個觀點來分類、介紹各圖形的使用時機。
創造思考與人格特質.
英语教师网络研修基本知识与方法 乐山师范学院 刘丽平
我最喜歡的國家 法國 28號 許鳴讌製作 p.s.要開音響.
讀報教育簡介與 學校行政策略推動 人間福報讀報教育推廣中心製作 1.
I See CYCU 中原大學北美校友會  報告人:校友服務中心蘇振隆主任
認識一氧化碳(CO)中毒.
忙亂世界的靜心法 正念減壓的力量 新竹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 社工師 吳采晴 三民國小.
我的旅遊計畫 計畫人:吳培聖 胸號:50914.
星座之于生命 引向性 申请小组:救世组 小组成员:孙忆楠 杨婧荷 刘帅.
中国燕窝交易网 www. cnn333. com 深圳市富百强科技有限公司
亚洲品牌小镇推广介绍 亚洲品牌协会.
第 13 章 市場調查分析 著作權所有 © 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Driving experience and situation awareness in hazard detection
主辦單位:行政院衛生署 委辦單位:菇菇家族國際會議公司 負責人:國王菇菇
查找報紙資料.
馬克‧夏卡爾 Marc Chagall.
馬克‧夏卡爾 Marc Chagall.
彰化師大通識教育中心 羅家玲 我在生命教育課程的教學及思考.
@星座小雨~~~ 2.13 (27) 洪于絜 指導老師:黃源弘 金牛座 處女座 巨蟹座 牡羊座 雙子座 獅子座 天蠍座 天秤座 水瓶座
小學生資訊科技挑戰獎勵計劃 金章專題研習 東華三院羅裕積小學 姓名:李穎芝 班別:6A.
星座特性 班級:2年7班 座號:27號 姓名:莊乃樺.
春季星空 生日星座.
內燃機 組員: 4A014030黃崇瑋 4A014029林晏妤 指導老師:曾信智.
酒名: Philippe Gonet Rose NV 菲利普酒莊粉紅香檳 酒廠: Champagne Philippe Gonet
化工原理多媒体课件 淮阴工学院 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第一節 餐飲服務的定義及範圍 10-1 夾頭種類與功用 三爪連動夾頭 三爪聯動夾頭特點與使用 四爪單動夾頭 四爪單動夾頭特點與使用 雞心夾頭.
學制設計與分流 學校行政.
6016A22.
~天上不會掉下餡餅~ 碰到哈提雅之前,我是一直信奉這句話的
實驗一:重疊定理 通訊三甲 B 邱創駿.
吳玫瑛 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 副教授兼系主任 4/19/2011 高雄市立圖書館
Exo.
高更 六年七班 劉芳瑋 蔡佩蓉 溫翊甄.
兒童文學大使:看漫畫也是閱讀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希望閱讀網站
Against Utilitarianism
通訊網路世界 指導老師:雷智偉老師 組別:第六組 組員: 洪曉婷〈紙條電傳打字機-24型〉
第一章.
臺北市97學年度國民小學試辦讀報教育實施計畫
導師姓名:彭詠璇 “中小學生選擇補習社補習的行為” 學生證編號 姓名 P 廖冠謙 P 許嘉慧
新iPhone上市 大陸業者以大尺寸機種力拼 2H’13大陸智慧型手機市場達1.75億支
長笛 短笛 和.
Chapter 1 函數 1.1 函數的定義 1.2 基本函數 1.3 函數的運算 1.4 函數的圖形.
品牌 ALESSI.
艾阮 - 照出真靈魂.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生死學概論 第一講 現代人的死亡問題 授課講師:郭慧娟

【問題思考】 過去20年來,你想過死亡這件事嗎?什麼時候?你的想法是什麼? 你曾經經歷過跟死亡有關的事件嗎?你的感覺是什麼? 你曾經經歷過跟死亡有關的事件嗎?你的感覺是什麼?  死亡帶給你怎麼樣的衝擊和震憾? 你想過自己希望如何死去嗎?是一個人默默的?希望有家人在旁的?好友們要來嗎?想在醫院?還是在家裡? 如果你只能活到明天,你會怎麼做?你又想做什麼? 你覺得死亡是結束嗎?還是一種歷程? 你曾經想過如果你的家人死了,你會怎樣?你的人生會改變嗎?你會用什麼態度去看待家人死亡? 在電視上看到死亡新聞,你當時有怎樣的想法?心理又產生什麼變化?

小惠的故事 長輩:不能靠近辦喪事的地方 在家裡不能談死,因為不吉利 小學四年級時老師昏倒了 連續好幾天做惡夢… 上大學的時候看見車禍 她又惡夢連連…

你的家庭避談死亡嗎? 為什麼很多人忌諱談論死亡? 面臨死亡你是什麼樣的態度? 如何處理壓抑在內心的死亡焦慮?

國人的死亡避諱 受文化、民俗、社會和環境變遷、禁忌、經驗等因素 影響 科學和工業技術的突飛猛進 人類對於死亡的接受度,卻反倒愈形抗拒和排斥

國人的死亡避諱 人們無法正視死亡的必然性 無法接受死亡的不可逆性 不願面對死亡的超脫性 死亡成為禁忌 成為大家避諱至極的事情

西方的死亡態度 法國歷史學家菲利浦‧埃里耶斯(Philippe Aries) 研究西方人從中世紀至今的死亡態度 發現人們的死亡態度演變過程概分為以下四 個階段(大津秀一,2012)

第一個階段:從西方初始至中世紀中期(11世紀 以前),是「馴服的死亡」期 第二個階段:在中世紀(12~15世紀)人們呈現 的死亡態度是「我的死亡」 第三個階段:是近代(16~19世紀),人們的死 亡觀轉為「你的死亡」 第四個階段:則從19世紀迄今,為「禁忌的死亡」 觀念期

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書》中說 現代西方雖然在科技上有十分輝煌的成就 但是卻缺乏對死亡的真正認識 教育更否定死亡 因此大多數人不是恐懼死亡,就是否定死亡,甚 至禁忌談到死亡

華人社會的死亡態度 國人長久以來排斥死亡 認為死亡是他人之事 談到死亡不是遺憾,就是恐懼、害怕 不願正死亡的自然性和普遍性 一旦死亡臨近,則認為世界即將毀滅,一切將化為烏 有 死亡的恐懼和陰影時時籠罩生活中

儒家重心性和道德生命的培養,認如此可無畏死 亡並安然面對 道家則強調生死齊一,認為人應該順「道」而活, 則能超越死亡達到永恆與不朽 墨家則推崇慷慨就義、義無反顧的犧牲精神 法家提出理性的生死認知,認為若能據此轉變為 行動準則,便能適意的生,坦然的死 而佛家更以死的必然性,開導世人超脫生死,成 就佛果。

華人社會的死亡態度 有人將之歸咎於孔子曾說「未知生,焉知死」,因此 讓死亡成為不必談、不應想、不能說的一種禁忌。 有人將之歸咎於孔子曾說「未知生,焉知死」,因此 讓死亡成為不必談、不應想、不能說的一種禁忌。 有人則認為科學的發達讓人們越發自信,越覺得人定 勝天,也激發人們長生久世的欲望,自不願真切的面 對死亡。

傅偉勳教授(1993) 在他很小的時候 信仰淨土宗的母親常常講述有關地獄的可怕景象 描述著業障深重的人在死後如何經歷閻羅王的種種恐怖審判 每次一聽到母親講到這些事,就會讓他害怕莫名,經常半夜作惡夢,被魔鬼追逐,每每被惡夢驚醒 因此,他從小就對死亡產生莫名恐懼

釋慧開(2005) 國人只要一提及生死之事,就可能盡量避而不談 甚至只要跟「死」有關的語言或字詞也盡量避免,以免觸霉帶來厄運 醫院、飯店儘量避掉「4」樓或「4」號或「4」床,直接從3跳到5。 選手機號碼也避諱有「4」這個號碼 買賣房子時四樓總是最低價或折扣最高

趙可式教授(2007) 長久以來在中華文化中,死亡就是禁忌話題 在家庭中,子女不敢詢問高年父母親對身後事的想法 和態度,只要開口,不是被斥責,就是被認為不孝 而在日常生活與社交場合中,若有人談論死亡,也會 成為不受歡迎的人

曾煥棠教授(2005) 在家庭中或團體中,如果有人提及死亡等相關情事,會顯得不討喜,或讓人感覺不舒服 因此一般人會盡量不談死亡,才不會惹人討厭 在家庭或團體中談論死亡,還可能會引發他人悲傷,或有可能遭受長輩責備 一般人對生命禮俗相關事宜不熟悉,因此較少談論。這些生命禮俗包括喪禮、臨終、遺產、哀傷等等。

死亡禁忌與避諱 大人隱瞞孩子死亡的事 孩子無法得知更多跟死亡有關的知識和訊息 有老人的家庭禁忌談死亡 家人間失去彼此死亡關懷的機會 失去尊嚴死亡的機會 排斥殯葬設施鄰近自宅

如何和家人談論死亡話題? 把握死亡新聞事件和家人討論死亡問題。 當長輩談到身後或死亡問題時應真誠聆聽,不要打斷。 平日建立能談論生死話題的溝通方式。 可於談論親友生病或死亡時表達自己對死亡的種種感 覺。 談論死亡話題時切忌輕佻或恐懼。 可藉由四時和大自然美景變化談論死亡的自然性。 用真誠、關懷和自然的口吻談論死亡。 將死亡當作生活中的正常事之一來討論。

現代人的死亡課題 臨終環境改變 高齡化的死亡問題 傳播資訊與集體死亡 環境危機與死亡問題 生死自主權利 生存意義與自殺問題 墮胎與不孕問題 死刑存廢 傳染疾病 新喪葬觀

現代善終觀念 不同時代的人,身處不同環境,自會面對不同的生死課題。 身為現代人,對於自身的生命和死亡問題,自不能忽略或視而不見。 我們應該深思生命的意義,瞭解死亡的義涵,並建立屬於我們這個時代應有的善終觀念 才能活得有意義、有尊嚴,圓滿自己的人生

死亡的意義 西方哲學家海德格說「人是向死的存在。」 生死學研究先驅傅偉勳:生命是經由死亡來確定自身 價值的「如果沒有枯枝敗絮的場景,人類又何以會珍 愛五月的鮮花?」強調生命因死亡而燦爛 蘋果手機創辦人賈伯斯曾說:「死亡可能是生命獨一 無二的最棒發明。」

正視並接受死亡 生與死原就是生命的正常現象。 生與死是不可分離的。 自從生命孕育之始,死亡也緊緊跟隨 生死循環是大自然正常運行的過程。 而死亡則是生命中再自然、再普遍不過的事。

正視並接受死亡 佛教密宗對於死亡向有其獨特的解脫之道。 不少西藏人在年老退休後,常常去朝聖或拜見上 師,專心修行,其中他們必修的一門教法就是修 「頗瓦法」(一種意識轉換的修練方法),為死 亡做準備。 西藏人用一種健康、慎重的心態來面對死亡 臨死之際還會找來修習高深的老師來幫助自己順 利死亡,讓老師引導自己順利往生。

現代善終的具體表現 我們的老祖宗曾說過,人有五種福份。 《尚書‧洪範篇》指出,這五種福份是長壽、富有、 健康平安、積德做善事和善終。 《尚書‧洪範篇》指出,這五種福份是長壽、富有、 健康平安、積德做善事和善終。 活得很久,還要富有,生命最後,在子孫的環侍陪伴 下,死在自己家中的正廳,就是最有福份、最美好的 人生結局。

何謂善終? 「善終」其實與個人的自我概念一致 關乎個人一生的價值與理想 在生命的最後階段能持續地發揮和影響 與其是不清不楚、迷糊混亂的突然「好終」 倒不如是清楚明確、堅定信仰、坦然面對、始終如一 的「善終」 。

何謂善終? 國外曾有研究調查,發現「善終者」在臨終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特徵是: ⑴具有一定程度的控制能力; ⑵願意聆聽痛苦的真相; ⑶會進行生命回顧; ⑷能保持幽默感; ⑸擁有重要他人的陪伴; ⑹能用身體表達關愛; ⑺談論靈性議題等。

現代善終觀念 1 平日應學習建立坦然、正確的生死觀念 老年後能學習面對和接受病痛,並擁有高尊嚴、 高度自主和生活品質的老年生活 老年後能學習面對和接受病痛,並擁有高尊嚴、 高度自主和生活品質的老年生活 臨終前身體受到最完善、最妥適和有尊嚴的醫療 照護。生命不做無意義的延長,臨終過程不要太 長 心理上瞭解死亡之過程和將至,能夠心平氣和地 接受,有充分準備,能自主、清楚做的決定,並 完成人生回顧,心願已了無牽掛

現代善終觀念 2 身後事有清楚和詳細的交代,子孫和重要親友陪伴在 側,能與重要親人做生死溝通和告別,彼此心靈交流, 「共生」並「共死」(共同陪伴走完生命最後過程); 人生或臨終前,在心靈上能堅持信仰,全然專注和放 下,並了解生命的意義和死亡的意義; 喪禮後事能預先囑立,家人和子孫能完全尊重,並且 以坦然、正向的態度處理並面對死亡這件事。

體悟死亡的活動 日本近來風行一種名叫「終活」的死亡體悟社會運動 透過模擬舉行追悼會、親自入棺體驗、生前預立遺囑 等 透過模擬舉行追悼會、親自入棺體驗、生前預立遺囑 等 讓民眾真實體悟死亡,並正向思考死亡的意義。

臺灣死亡咖啡館活動起源 「死亡咖啡館」這個活動最早起源於英國,早在2010年11月,活動發起人Jon Underwood因十分關注生死議題,某天在翻閱英國獨立報(Independent newspaper)時,閱讀到一篇由Bernard Crettaz所撰寫,有關人們對死亡態度的相關報導後,啟發了他邀請親友共同探討死亡的理念,之後,「死亡咖啡館」的舉辦構想便由此誕生。

Jon Underwood的第一場「死亡咖啡館」,是在他自己的家裡舉辦的。 他邀請了幾位親朋好友,以輕鬆、自然的方式聚在一起聊生死,成員們毫無禁忌,沒有避諱,用一種健康、正面的態度談論有關生命和死亡的話題。

截至目前為止,「死亡咖啡館」已經舉辦的國家包括有澳大利亞、奧地利、加拿大、丹麥、法國、德國、希臘、香港、愛爾蘭、意大利、荷蘭、紐西蘭、挪威、波蘭、新加坡、瑞典、英國、美國及香港、北京。全世界已舉辦1300多場。

臺灣死亡咖啡館活動由臺灣殯葬資訊網發起帶動國人正向面對死亡風潮。 活動由臺灣殯葬資訊網主筆,同時也是朝陽科大銀髮產業管理系兼任講師郭慧娟負責引言,帶著大家一起輕鬆談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