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教室的运作与管理
资源教室:它实施于20世纪50年代,是伴随着特殊教育中的北欧的“正常化”思潮和回归主流思想而首先在美国出现的。60年代美国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回归主流”运动。尽管“一体化”(一体化思想有时等同于回归主流思想)自60年代出现后便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但是“一体化”作为一种教育理想可视为崇高的教育信念,在实施时则要受到各方面诸如政策、儿童条件等等的限制。
我国早在1989年便在全国15个县市区开展了轻度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实验,(我们当时很多人叫融合教育,是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0年国家教育部将资源教室的建设纳入特殊教育的规则,希望各地能积极实践,我们浙江省杭州率先于2005年开始在上城区与萧山区开展城区与农村的资源教室工作试点。
资源教室(Resource classroom)是一个外来词汇,按照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我们这里所说的资源教室即包括传统专门设置的教室,即在普通学校或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的涵盖有特殊需要学生的教材、课程、康复器材、教学具、个别化教学档案等一体的专用教室,同时也包括学校中这个教室之外的其他一切可以用于帮助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教育教学资源的总和。
资源教师(Resource room teacher)是指承担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测量、咨询、教育、教学等任务的特殊教育老师。可以分成三个类型:以补救教学为主的资源教师;以行为训练为主的资源教师;以测量、咨询、指导为主的资源教师。这就要求资源教师必须有关普通教育的知识和能力,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特殊教育的知识和能力。
《义务教育法》中的规定:“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首先资源教室是我们推进随班就读工作,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任何一个适龄儿童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如何保障他们在受教育机会和受教育过程中的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
其次资源教师的构建与运行促进了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和与社会的融合,另一方面也促进全社会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我们对教育的功能、教育的价值进行了重新认识和思考。教育是为了什么?
最后随班就读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教师、学生家长、法律工作者、各级行政管理人员都在不断地表达这样的希望:创造一个融合的社会环境,所有的儿童都可以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有质量的教育,这导致了教育发达国家的教育政策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一)关于资源教室的构建
1. 我们必须要转变基层校长的观念,进而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他们的认同才能让资源教室真正的构建运作起来。 2 1.我们必须要转变基层校长的观念,进而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他们的认同才能让资源教室真正的构建运作起来。 2.以政策制度为立足点,有效保障资源教室的规范化运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回首我省例如杭州萧山区教育局先后下发了《萧山区中小学特殊教育辅读班管理办法》、《萧山区普通中小学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标准》《萧山区中小学特殊教育考核细则》《萧山区特殊儿童认定办法》等多个文件保障了资源教室的顺利构建和运行。
3.以“三个有”为起点,落实资源教室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的构建 “一有”专人负责,包括成立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有分管领导负责监督落实,有首席资源教师负责引线搭桥,有资源教师负责落实工作。
“二有”工作计划,工作计划以教育局文件形式下发至各个学校,做到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心中有数,基层学校也能知晓需要配合的工作项目,例如规定时间的师资培训,不定时的巡逻指导,有计划有目的的教研活动等等。
“三有”专项经费,经费的保障是做好资源教室的前期和后续工作的基础。资源教室的构建与运作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而且随着工作的推入,每年的经费还要不断的增加,具体投入以各地的实际情况为准。
4.以学生实际需要为主,设置功能区,完善资源教室硬件设施。 资源教室的主要功能是体现以人为本,为随班就读生搭建平台,为他们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独立生活打下基础,因而总结各地的办学经验,资源教室的构建主要有以下几个功能区:档案存放室,知识补偿区,康复区,生活技能区。
档案室:主要功能为存放学生的个别化教育档案,同时可以兼接待室。 知识补偿区:主要功能是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辅导,实施个别化教育。包括各类教学具、教育书籍等。
康复区:康复区的内容较为丰富,有心理康复室、情绪宣泄室、多感官康复器具等,其中康复器具又可以分为:沟通图卡、言语康复、感统训练、作业治疗、音乐治疗、蒙氏教育康复器材等等,各地可以视实际情况确定配备相应的器材。
生活技能区:主要功能为培养学生融入社会,独立生活的技能,包括生活自我服务技能和生存技能。生存技能可以和当地的工农业特色产业结合,培养适合于此类学生从事的工农业劳动技术,为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保障生活质量打好基础。
5.以地方支柱产业为背景,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教室。资源教室不仅仅是对学生身体机能的康复训练或是学业知识的个别辅导,她更应该为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未来的社会生活能力打下基础。
①彩灯文化环境建设 临海东塍有着极为丰富的彩灯文化,区域经济十分明显。 将彩灯制作、加工等各个环节搬进我们的资源教室,利用资源教室对学生进行彩灯文化熏陶和加工技术的训练等,不正是对他们未来生活能力培养的一个有效课程。同时因为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学生对此类课程一定会非常感兴趣,家长也必定会赞同支持。
②彩灯文化课程开发 充分发挥学校地理及人文优势,因地制宜编撰集生活、康复、生存、劳技、灯艺等为一体的校本教材。结合校本教材,让这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能真正走进东塍,走进生活,融入正常人的生活主流。
③彩灯加工技术训练 配合康复,结合彩灯加工技术训练,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进行精细动作训练。彩灯加工更过运用的是我们手眼协调能力和手部的精细动作。
④充分利用家庭社区资源 东塍的彩灯加工业远近闻名,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彩灯的加工。结合这一特点可以充分利用家庭社区资源,让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回家帮父母或爷爷奶奶加工彩灯,并建立家校联系手册,一起督促、培养学生劳动的习惯和技能。
结合当地特色的资源教室不但可以对孩子的缺陷进行最大程度的补偿,为他们将来的自食其力奠定基础,同时必将赢得家长的信任与亲睐,也是我们资源教室未来发展的趋势。
6.以实际需要为原则,做到建与用相结合 要想让资源教室不成为摆设,真正运作起来,还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与学生实际需要结合,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资源教室的构建要量力而行,更要以学生为中心。
②普特结合,提高资源教室利用率。 ③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相配套的原则,有了物没人操作,资源教室只能是一个摆设;有了人没有平台,只会浪费人才。所以资源教室的建设必须要软件、硬件都跟上。 ④与地方特色产业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力争解决学生的一些实际生活问题。
(二)关于资源教室的管理与运作
1.制定制度保障资源教室有效地运作 ①为了更好的发挥资源教室的实效,保障有特殊需要儿童受到良好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制定相关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②保障师资力量,这也是资源教室中各项教育资源得以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因而保障资源教室的师资力量是运行体系得以运转的首要任务。 ②保障师资力量,这也是资源教室中各项教育资源得以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因而保障资源教室的师资力量是运行体系得以运转的首要任务。
首先要选择有责任心且富有爱心的教师担任资源教师。并给予一定的专业培训。
其次要落实教师职责,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对资源教师进行一定的考核奖励机制。好的机制是促使制度落实的保证,资源教师比普通教师承担着更多的任务和责任,一批拥有爱心的教师也需要有爱心的激励。
例如我们的资源教师拥有首先享受特殊教育课题申报,论文评比的权利,资源教师应当享有特教津贴等等。
2.构建科学的运行体系实现资源教室良性、有序地运行,良好、科学的运行体系是资源教室发挥最大效能并实现良性循环的重要条件。 2.构建科学的运行体系实现资源教室良性、有序地运行,良好、科学的运行体系是资源教室发挥最大效能并实现良性循环的重要条件。
资源教室运行体系: 生源 学生、家长 主动要求 班主任及任 课教师建议 新生评估筛查 确定资源学生 随班就读 进入资源教室 与家长沟通、家校共育 资源教师研判会 拟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视学生需要订项目 感统训练 口语训练 学习辅导 心理辅导 生活适应训练 校本课程 特色教学
转介申请表
在普通小学就读的随班就读生最多的应该是这几类:轻度智力障碍、情绪与行为障碍和学习障碍。 [梁纪恒主编《特殊儿童的教育鉴别与评估》] 在普通小学就读的随班就读生最多的应该是这几类:轻度智力障碍、情绪与行为障碍和学习障碍。 [梁纪恒主编《特殊儿童的教育鉴别与评估》]
进入资源教室后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简化了的个别化计划表。 进入资源教室后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简化了的个别化计划表。
①合理化课程设置 随班就读生面临的失败主要是在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上,使得他们对学习越来越没信心,最后导致厌学、破罐子破摔的情绪障碍,致使有些随班就读生在美术、音乐、体育等方面的特长也无法显现出来。对于这些学生更多的学校选择的是以随班为主,相对集中,个别辅导有所侧重的方式安排学生的课务。即对一个学校同一年级的学生尽量编在同一班级内,针对特殊儿童的特点尽量多的融入普通班的课堂,对有特殊需要的课程采取抽离式辅读教学,其次在规定时间内安排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到资源教室进行相应的个训,例如感统训练、心理辅导等等。例如个案潘某的课程安排如下:
一 二 三 四 五 上午 1 2 3 下午 4 5 6 数学资源教室 语文资源教室 科学资源教室 音乐随班 品德随班 阅读随班 星期科目节次 一 二 三 四 五 上午 1 数学资源教室 语文资源教室 2 3 科学资源教室 音乐随班 品德随班 阅读随班 下午 4 行为训练资源教室 美术随班 劳技随班 5 体育随班 校本资源教室 6 科学随班 英语随班 班队随班 兴趣资源教室
针对潘某有多动的行为特点,资源教室对其开设了两节行为训练,另外在美术和劳技课中视学生表现,看其是否需要抽离进行行为训练。 针对潘某有多动的行为特点,资源教室对其开设了两节行为训练,另外在美术和劳技课中视学生表现,看其是否需要抽离进行行为训练。
②多样化教学策略 特殊儿童表象储备量少,注意力水平差,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也比普通儿童差的多,因而对于他们的教学策略就要采取多样性。 ②多样化教学策略 特殊儿童表象储备量少,注意力水平差,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也比普通儿童差的多,因而对于他们的教学策略就要采取多样性。
③个性化教学评估 对学生的科学评估也是对老师教育成果的有效评价,随班就读生的评估不能单一的以试卷分数为准。每一个学生的程度不一样,起点不一样,他们的结果必然也是不同的。可以借鉴特殊学校中关于启智学生的评估更为科学、也更为公平。
④科学化档案管理 对学生做好个人档案积累,既可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同时也可以为资源教室更好的运作提供经验和借鉴。结合我市学籍管理的特点,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
首先做好学籍档案管理和登记。学籍档案是记录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的基本信息,能客观的反应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的情况,也是学校和社会对其的一种认可,更是学生将来立足于社会的一种评鉴。参加资源教室训练的学生,我们更不应该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因而对他们的档案草草了事,不负责任,相反更应该真实、恰当、客观、科学地对他们进行登记和管理。
其次加强个案教学过程记录。学生的个案分析、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教学效果的评估、学生作品等等相关内容都要仔细存档、记录。这既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今后资源教室运作中最宝贵的经验。
感觉统合训练
一、感觉统合理论 (一)有关概念 1、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SI )是指脑对个体从视、听、触、嗅、前庭等不同感觉通路输入的感觉信息进行选择、解释、联系和统一的神经心理过程,是个体进行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2、低位统合 低位统合是指脑干、小脑对各感觉信息(包括反馈信息)的初步分析与统整,涉及各感觉系统间以及感觉系统与动作的协调与统合,如视/听信息整合、眼手协调等,它是一般意义上的感觉统合。
3、高位统合 高位统合是指大脑皮质及皮层下神经结构进行的认知、言语、情绪及记忆等心理活动与低位感觉信息的沟通、组织和概括等,如注意力调控、动作企划、自我控制,以及概括/推理/判断等学习活动的结构化、程序化、整体化、自动化、顺应性及同化等。 高位统合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感觉统合,而属感知统合,是个体有序高效进行学习、创造等复杂内外活动的基础,是感觉统合训练的最终追求。
(二)感觉统合的神经心理机制 1、信息获取 中枢神经系统是一“工作单元巨大、机构设置复杂”的信息处理工厂,接受来自外周(各种感觉器官)的各种信息,分析、整合、储存信息,产生并发出新的信息调控个体各系统、器官和组织的协调运行。
整合是指神经系统会将相对独立的、性质单一的、局部的信息统整为综合的信息,形成对客体的多维感受或多种相互合作行为。 中枢神经系统进行信息处理的非常重要特征 整合是指神经系统会将相对独立的、性质单一的、局部的信息统整为综合的信息,形成对客体的多维感受或多种相互合作行为。 协调指神经系统各功能区域在运行中互通信息、彼此承继、补充与合作。
信息获取是指各感觉器官(?)将其适宜的环境刺激(光能、热能、机械能、化学能等)转化成神经冲动(电能),经过特定的感觉神经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的过程。 信息获取的定义
特殊儿童的器质性或功能性障碍均影响信息的获取,是感觉统合训练主要对象。 但须注意: 感觉器官本身不具备辨别“有关信息”与“无关信息”的功能,即对信息如何选择及选择的结果并不是感觉器官本身的功能,而是中枢神经系统相关功能区域调控的结果,特别是低位中枢的重要功能。 特殊儿童的器质性或功能性障碍均影响信息的获取,是感觉统合训练主要对象。
2、信息加工及反馈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对传入的信息加以选择、分析、组织,形成对客体的整体认识, 并做出相关应对策略的生理、心理活动过程,是对多种内外信息整合后的完形过程。
须注意
3、信息表达 是指信息由中枢神经系统经传出神经传输到效应器,并使效应器产生行为的过程。 行为的表现形式是动作,动作又表现为多种基本属性。中枢要求效应器完成的指令最终落实到对动作基本属性的调控上。
效应器在完成信息表达的同时也会将信息完成情况通过感受器传入中枢,中枢会对源于效应器的反馈信息进行再加工,发出调整后信息。 如此往复,中枢指令的整合度和精细程度不断提高。这就是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需要复习或重复训练的机制。
获取与A事件相关的各种感觉信息 反馈调节 效应器产生行为 反馈信息 输出指令 感觉统合生理、心理机制图解 听觉信息 ABC… 前庭觉信息 触/压觉信息 获取与A事件相关的各种感觉信息 大脑对低位中枢投射的信息加以比较、解释、联系和统整,形成决策,并产生不同向性的情绪情感体验。 效应器产生行为 感觉统合生理、心理机制图解 视觉信息 本体感觉信息 味觉、嗅觉信息 脑干、小脑等对输入、输出信息进行组织、整合。 输出指令 反馈调节 反馈信息
二、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需具备两个基本要素:自身的正常发展和丰富的环境刺激。 (一) 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要素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需具备两个基本要素:自身的正常发展和丰富的环境刺激。 1、身心发展,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 2、持续、丰富的环境刺激(是个体持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3、两者相互影响
(二)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阶段 1、初级感觉统合阶段(3岁前)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阶段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水平 从胚胎到3岁前,个体完成自身解剖结构的完整构建、生理机能的完善以及多个领域基本能力的初步发展,具备与外界进行互动的动作、感觉、认知、言语及社交等基本能力。 2、中级感觉统合(4~6岁左右) 在此阶段,个体的解剖结构呈现数量增长,内外器官的生理机能进一步发展,物质及能量代谢水平快速提高,各种专用信息传递通道间的联系与交流更加丰富,中枢具备了对不同类型信息的整合能力。 3、高级感觉统合(7岁~青春期) 在此阶段,个体的解剖结构继续延续前期的发展,仍表现为量的积累。
四、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简称SID)是指个体的某一感觉系统、感觉系统之间、感觉系统与运动系统之间等的信息组织与整合不协调, 导致信息统合过程发生异常,出现对刺激的不敏感或过分敏感、行为顾此失彼等现象。
(一)感觉统合失调的特征、表现及成因 1、核心特征: (1)前庭功能异常 (2)触觉防御异常 (3)本体感觉功能异常 2、其他表现 (1)运动异常 (2)视觉感知异常 (3)言语语言异常 (4)学习行为异常 (5)自尊自信不足 (6)游戏活动异常 (7)人际关系紧张
3、成因: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因素。个体的感觉统合失调多是遗传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本书第四章“感觉统合失调的成因”就此问题专门讨论。
(二)感觉统合失调流行性 综合大量区域性研究报告,我国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率比较高,全国3~13岁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率可能在10%-30%之间,男童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童,须引起家庭、教育机构及社会的关注。
第二节 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
残疾人 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感觉统合失调不是“残疾类别”
(2)感觉统合训练和感觉统合游戏 感觉统合训练为促进个体感觉统合能力、减少感觉统合失调对个体生活、学习的负面影响而开展的有计划训练活动,也称为感觉统合治疗。 须有资质人士在专业机构开展。 感觉统合游戏是指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对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适用于低龄儿童或障碍程度较轻儿童,现广泛用于正常儿童室内外活动。可以由非专业人士在家庭、学校等开展,但须确保安全。
(1)发育阶段。青春期前(3岁前、学龄前期和学龄期)每个阶段的训练内容大致相同,或各有侧重,但是在训练的组织形式和方式方法上有较大的差异。) 二、感觉统合训练的基本问题 1、训练对象 (1)发育阶段。青春期前(3岁前、学龄前期和学龄期)每个阶段的训练内容大致相同,或各有侧重,但是在训练的组织形式和方式方法上有较大的差异。) (2)健康状况。(可用于单纯感觉统合失调儿童,也广泛用于各类残疾儿童。) (3)训练目的。将训练对象可分为四种类型:问题干预型、辅助干预型、预防型(普通儿童、有高危因素儿童、中老年人)和发展型(普通儿童、舞蹈/体育/飞行员等类工作者)。
2、训练服务提供者 (1)专业训练人员、 (2)训练辅助人员、 (3)儿童家长(儿童监护人或长期与儿童相处的人) (4)其它人士(如志愿者、义工、参训儿童同伴、助训伙伴)。 3、适用范围
4、主要训练领域 触觉功能训练、前庭觉功能训练、本体感觉功能训练和综合训练 。其他感觉功能训练渗透其中。有些儿童仅某一感觉功能异常,还需要就该系统进行专门训练,特别是视觉和触觉。
如何判断:行动观察(对感觉刺激的反应,肌肉的反射状态,运动行为的状态等)从日常生活中诊断,穿脱衣服、用餐、听写、游戏等各种活动中;还有运用教具诊断:小滑板、(不敢乘坐滑板,常从滑板上掉下来;蹬墙壁往前跃动时不用脚底,用脚尖甚至脚背;大龙球、在球上抬头深受困难,头部位置较难平稳,排斥用球碾过身体。旋转盘上的感觉运动等等。
感觉统合评定量表
5、训练周期与频次 一般以半年为一个训练周期,每周训练应不少于2次,每次训练活动须持续1小时左右,每个训练项目持续3~8分钟不等,可重复进行同一项目的训练。 6、训练效果 训练成效的三要素:有效训练强度、持续时间、训练活动的整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