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戰略與部隊發展運用 戰爭迷霧 國防戰略 國防現代化 國防戰略與部隊發展運用
國防戰略與部隊發展運用 兵力結構 軍事事務革命 戰爭領域 戰場透明度
國防戰略與軍力-1 中共從不放棄武力攻打臺灣,我國優先強調「有效嚇阻」的國防戰略,更能適應21世紀的戰略趨勢。
國防戰略與軍力-2 維持當前財政比例的國防預算下,要建設一支戰力更強的國防武力,只有從武器現代化與兵力結構兩者中取捨。
國防戰略與軍力-3 從戰爭史上檢視,「小而強、小而精」的兵力結構,戰勝「大而無當」的部隊兵力結構之實例, 不勝枚舉。
國防戰略與國防現代化 國防戰略是國防現代化的前提,因此,欲實現國防現代化的國家,莫不重視國防戰略的研究與創新,並不斷修正其軍事準則,以落實國防現代化。
中共國防戰略-1 在70、80年代末期,解放軍修改了原本為抵抗蘇聯入侵的軍事戰略;國防戰略也改變成在中國大陸周邊打一場「局部的、有限的」戰爭。
中共國防戰略-2 1991年波灣戰爭後, 「局部的、有限的戰爭」修正為「高技術條件下局部的、有限的戰爭」。
中共國防戰略-3 「人民戰爭」與「積極防禦」為當前中共兩大戰略思想。
中共國防戰略-4 人民戰爭 裁減部分正規軍為武警與民兵 積極防禦 具有限度的預防性 防禦能力
我國國防戰略-1 有效嚇阻 防衛固守 全民國防 軍事現代化 動員制度 我國國防戰略
我國國防戰略-2 兵力結構 裁減陸軍 精實海空軍 國防現代化 量少、質精 、戰力強
兵力結構與國防現代化-1 在國防預算上限下,武器現代化與兵力結構之維持是相互對立的,只能兩者擇一。
兵力結構與國防現代化-2 從共軍逐年減少兵力的事實檢視,共軍和大部分的國家一樣,順應新的戰略環境並逐年減少軍隊數量,將國防預算中的人員維持費降低,以採購現代化的的武器裝備,增強戰力。
兵力結構與國防現代化-3 我國防部民國82年8月公布「國軍10年兵力目標規畫」,民國85年修正為「國軍精實組織暨兵力調整規畫」,計畫將總兵力降至40萬人 。
兵力結構與國防現代化-4 國軍「精實案」裁減人員比例為10﹪,並大幅改善動員能力,計畫完成後,可望在狀況緊急時,一天內動員29萬人。
軍事事務革命與軍力 軍事事務革命 資訊與戰爭迷霧 未來戰爭型態
軍事事務革命 有鑑於1991年美軍在波灣戰爭中軍事優勢的表現,許多觀察家認為軍事事務革命(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已經到來。
軍事事務革命 軍事事務革命支持者認為:未來的軍事部隊應試圖完成資訊優勢-凡能建立此一優勢者當可贏得勝利。
軍事事務革命的歷史 步兵革命 帆船與子彈革命 砲兵革命 要塞與城堡革命 火藥革命 拿破崙革命 地面作戰革命 海軍革命 機械化、航空與資訊革命 核子武器革命
14世紀的步兵革命 由於發明6呎長紫杉木製的長弓,使弓箭手有能力射穿馬上騎士的盔甲。
14世紀末的帆船與子彈革命 先是由帆船取代槳手划動小船,這些帆船隨後更能裝載部隊與砲兵。
15世紀砲兵革命 由於冶金技術的改進,使火砲威力增大3倍之多。
將矮而厚的城牆與各種形式的堅強堡壘結合在一起,使得防禦地區牢不可破。 16世紀的要塞與城堡的革命 將矮而厚的城牆與各種形式的堅強堡壘結合在一起,使得防禦地區牢不可破。
16、 17世紀的火藥革命 火藥的改進使毛瑟槍成為制式武器,也使砲兵更具效果。
拿破崙革命 包括武器標準化與大量生產,且因社會改革而可大量徵兵。
地面作戰革命 因能使用鐵路、電報、來福槍與大砲而獲益。
19 、 20世紀海軍革命 發明了使用渦輪引擎的金屬殼船體,並在船艦的前部架設長程火砲。
機械化、航空與資訊革命 兩次大戰期間, 因內燃機、飛機、無線電與雷達等科技的快速改進而獲益;同時也發展了新的作戰構想,諸如閃擊戰、航艦作戰與兩棲攻擊。
核子武器革命 核子武器的大量毀滅特性,造成恐怖對峙與恐怖平衡結果。
軍事事務革命的意義-1 美國防部淨評估辦公室 軍事準則的重大變革 作戰及組織觀念的徹底改變 新科技的運用 造成戰爭本質的重大改變
軍事事務革命的意義-2 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 將先進科技納入軍事系統,輔以創新作戰概念與組織適當調整,使得軍事效能得以增進。
軍事事務革命的意義-3 未來學者托佛勒夫婦: 只有當一個新文明崛起向舊文明挑戰時,只有當整個社會都在自我轉化,迫使其軍旅也從科技、文化、組織,到戰略、戰術、訓練 、理論及後勤等各個層面都同時發生變化時,軍事的革命才會出現。
軍事事務革命的意義-4 國軍董騏然上校: 軍事事務革命之重要關鍵在於技術的、準則的及組織的創新必須全都存在,才可能發生軍事事務革命。
軍事事務革命的要素 科技發展 準則創新 組織調整
資訊與戰爭迷霧-1 克勞塞維茲「戰爭論」強調戰爭中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因素, 例如情報的真實性、人員訓練、士氣、武器裝備的運用、氣候等 , 存有「戰爭迷霧」現象。
資訊與戰爭迷霧-2 發展中的軍事事務革命,特別是在C4ISR系統架構下,對於戰場指揮、管制、通信、情報、資訊、監視與偵察等系統,工業化國家的軍事科技已能提供相當程度的支援,進而降低「戰爭迷霧」現象,對於提高戰場透明度有相當程度的貢獻。
資訊與戰爭迷霧-3 冷戰時期太空中的衛星偵察、監視系統提供美俄雙方核武部署的動態,而維持一穩定的平衡,核子武器只是備而不用,監偵系統所提供的透明性自是貢獻巨大。
資訊與戰爭迷霧-4 軍事事務革命加速推動進入第三波戰爭,在第三波戰爭中,資訊即軍力;另一方面,經由C4ISR系統所獲得的資訊,也有其缺點,如系統的「節點」,成為敵人攻擊的「新弱點」所在。
戰爭型態 戰爭型態通常在軍事事務革命後發生重大轉變,也能為推行軍事事務革命成功的國家帶來重大的軍力提升。
戰爭歷史的啟示 美、日為因應太平洋海戰,艦載航空技術應運而生;英國海軍主要任務為在地中海之有限海域中進行作戰,以及對付襲擊公海商船的德軍,故其艦載航空技術不發達。
未來戰爭型態 長程精準攻擊 資訊作戰 優勢機動 太空作戰
長程精準攻擊 在視距外對敵目標實施精確的攻擊並摧毀,使敵部隊喪失作戰能力。
資訊作戰 運用資訊科技截取敵方情報資訊,並防止敵人獲得我方資訊的能力。
優勢機動 結合精準打擊、太空作戰及資訊作戰的能力,遂行部隊部署以攻擊決定性目標、擊潰敵重心,並達成作戰目標 。
太空作戰 運用太空特性,並使用太空載具所實施的作戰方式。其主要任務包括監視與偵察、運輸、反制彈道飛彈、部署動能與導能武器及通信等。
問題與討論 一、請說明國防戰略與國防現代化的關係。 二、何謂「軍事務革命」?試舉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