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就喜歡上天文,當天文館徵募志工時,就搶先去報名~ 天文館志工札記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就喜歡上天文,當天文館徵募志工時,就搶先去報名~ 授課教師:郭妙霓
2006年08月6日 看見木星及其四大衛星 昨日晚上7:00~9:00到天文館4樓第二觀測室,協助一般民眾觀賞星星,在庫德式折射式望遠鏡144倍率下(望遠鏡口徑20cm,物鏡1800mm,目鏡12.5mm,其中倍率的計算是1800÷12.5=144),看見天空西南方的木星及其四大衛星---艾歐(IO), 歐羅巴(EUROPA), 加尼美德 (GANYMEDE), 卡利斯托 (CALLISTO),好興奮ㄡ~~四個衛星幾乎連成一斜線,好似天上潔白無瑕的珍珠,美得令人著迷想一看再看,而且這四顆衛星是伽利略(Galileo Galilei)於1610年1月7日用自製望遠鏡發現的,所以又叫伽利略衛星呢:)真得令人難以忘懷,因為書上拍攝的、描繪的圖再真實,也沒有像這次親眼看到的讓人信服!
2006年08月13日 觀測太陽黑子神奇感受 今天天文館4樓的第二觀察室,用庫得式折射式望遠鏡64倍率(物鏡1800mm,目鏡28mm)觀測,於晴朗微雲的白天(上午10:00~12:00;下午2:00~4:00)間接觀測太陽黑子,較不同的是受觀測的太陽黑子(位於右上)與實際影像(位於左下)的位置相反。左圖是SOHO網站24小時觀測,所呈現的衛星即時照片(見於天文館網站首頁左下角)。有人說太陽黑子是太陽公公臉上的斑點,事實上太陽不是固態的,而是一團熾熱的氣體。當太陽自轉時其赤道的轉速會比兩極快,而使得磁力線扭曲,其次太陽內部核融合反應(15,000,000°C)無法輻射突破光球,造成溫度較低的黑色斑點(約4,000°C~4,500°C),通常太陽表面將近6,000°C~
2006年08月19日 陽明山擎天崗夜間觀測 今天天地之旅擎天崗夜間觀測,非常的happy,因為進行望遠鏡與星座盤解說時,眾學員看見西南方的木星與其三顆衛星(用直筒望遠鏡口徑10cm,物鏡900mm,目鏡20mm,放大倍率45倍,但沒天文館第二觀測室看得清楚@@);其次在天空的東北方認出夏季大三角(像是直角三角形):天琴座的織女星(位於直角90°C)、天鷹座的牛郎星,與天鵝座的天津四,在觀星時彷彿瞧見天鵝在銀河裡悠游,牛郎在銀河的一邊帶著兩個孩子,尋找另一邊正在彈琴的織女,很神ㄡ~。最後進行分站天文解說時,吳組長講述英國科學家證明行星軌道是橢圓的八卦故事,其實不論是虎克或牛頓熟先發現橢圓的數學公式,都證實當時研究天文的熱潮已到顛峰 ^ ^ . . .
2006年08月27日 冥王星不再是九大行星 國際天文聯合會(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IAU)成立於1919年,是全球最大、最專門的天文機構,會員遍佈世界各地,會員大會每3年才舉行1次,藉由每次的會員大會來達到跨國合作的天文科學研究的目的。第26屆國際天文聯合會會員大會於8月24日決議,將太陽系的天體區分為3類: 1. 行星(planets):僅有8顆,即大家熟知的水星(Mercury)、金星(Venus)、 地球(Earth)、火星(Mars)、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天王星(Uranus)和海王星(Neptune)。 2. 矮行星(dwarf planets):此為新設的太陽系天體類型,與行星不同,目前首先歸類在矮行星類的天體有穀神星(Ceres)、冥王星(Pluto)和2003 UB313。 3. 太陽系小天體(Small Solar System Bodies):所有行星及矮行星以外、環繞太陽運行的太陽系天體(衛星除外),全部歸於此類。換言之,這一類包含了絕大部分的小行星(asteroids)、海王星外天體(trans-Neptunian objects,TNO)、彗星(comets)和其他小天體等。
IAU會員大會最後決議:太陽系的行星只有8顆,冥王星另外歸類為「矮行星」。 更詳細的說明「行星」與「矮行星」的定義差別為: 「行星」的定義 「矮行星」的定義 (a) 環繞太陽運行的天體; (b) 質量必須大得使其自身的重力足以抵抗剛體結構強度,使球體維持靜態平衡(近乎圓球形)的外型; (c) 清除了軌道鄰近區域中的物質。 (a) 環繞太陽運行的天體; (b) 質量必須大得使其自身的重力足以抵抗剛體結構強度,使球體維持靜態平衡(近乎圓球形)的外型; (c) 無法清除軌道鄰近區域中的物質; (d) 不是衛星。因此,冥王星是海王星外天體的矮行星中,最重要的代表星體(prototype)。
所以「矮行星」與「行星」的差異,就在能否「清除軌道上的物質」。 所謂「清除軌道附近的物質」,意思是沒有其他大小差不多的天體和行星分享軌道,換言之,水星的繞日軌道上只有水星一顆這麼大的行星,其他7顆行星也一樣,這是因為這些天體的質量夠大、重力夠強,所以在它軌道上的小天體,如果不是被行星吸引到其表面而成為行星的一部份,要不然就是被重力這些行星的重力改變繞日軌道而移到別的地方去。 然而,像穀神星位在小行星帶中,在這個軌道上還有數萬顆到數十萬顆其他天體,等於說穀神星必須和這些數量龐大的小天體共同分享這個軌道,沒有能力「驅趕」它們而獨霸天下;同理,冥王星是海王星軌道以外數百萬顆類似天體的代表,它們都太小而無法排拒彼此而獨享軌道。 所以「矮行星」與「行星」的差異,就在能否「清除軌道上的物質」。 資料來源:http://www.tam.gov.tw/news/2006/200608/06082403.htm IAU表決最後結果:太陽系只有8大行星,冥王星另歸類為矮行星!